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陷入多线作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且这三个原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1.北进无门,打不过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军队海陆矛盾巨大,二者各有不同的战略。其中海军派期望能再现日俄战争的雄风,侵占苏联的远东地区,谋求除中国以外的大陆利益。

陆军派的意见则相反,他们认为日本应该向南方发展,去争夺东南亚的利益,而且相比武力并不弱的苏联,东南亚的殖民地和蛮荒更容易发展,他们也早就借着各种殖民地矛盾,在当地打下了楔子。

但海军派的将领大多系出英美,他们深知老牌帝国主义的强大,不认为日本应该跑去与美英势力在海上争雄。

除了诸多借口,两只马鹿心里还都有小九九,北进打的是陆战,死也死的是关东军和陆军,如果战况顺利,海军仅需沿途跟进,便能抢夺库页岛、海参崴等要地。南进需要在各岛链和大洋作战,很显然海军必须占前排。

要不怎么说日本人是战略上的矮子呢?乍一看他们的南进北进安排的头头是道,内里却不过是两帮军阀派别在拿国运开玩笑罢了。但因为海军派的得势,陆军派便只能认怂,拉着关东军去北边搞事,要“在张鼓峰和诺门罕一代寻觅战机”,找苏联下手。

结果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便这样爆发了,苏联的大清洗这会儿已经有点回过神来,日军好死不死碰上了刚放出来的朱可夫,被逮着一顿暴揍。虽然从整体战役的结果来看苏军也未见真的占了什么上风,可他们又凶又狠的作风确实让日本人怂了。从此日本人不敢再动打苏联的心思,一门心思修建关东军要塞,连苏德战争爆发都维持了作壁上观的态度。

当然,苏联也不是没给日本好处,为了维持稳定的大后方,苏联不仅没有与日本把关系搞僵,反倒在抗战的关键时刻撤回了援华的部队和物资,继而与日军一起开发起了库页岛的石油,明面上的关系相当不错。

但不管怎么说,日军“北进”的战略算是失败了,除非后来纳粹德国能基于苏联更凶残的战略性打击。如此,日军就只能执行“南进”策略了。

2.中国战场陷入绝境,又遭到美国禁运

由于自信心问题和海军方面的不配合,日军始终没着手“南进”,反倒加快了在中国的战争步伐,希望尽快征服中国,再加上苏联的翻脸,抗战迎来了最黑暗的几个年份。但很快,日本人就到了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候——中国这个泥潭实在是地狱级的,快搞不住了。

为什么日本人会搞不住了?因为他们的本质是个虚的,日本真正的发展源于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期间又经历了一次日俄战争才勉强跻身于列强之中,这短短几十年日本做的只有一件事,即吞噬中国来获得养分。而贫穷的中国早已成为列强利益均沾的蛋糕,日本能摄取的营养也相当有限,他们并没能真正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强国,反倒更像军阀、门阀资本操纵下的封建社会,物质、经济都相当脆弱,还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1931年、1937年两次侵华战争都有转移内部矛盾的因素,其自身积累相当有限,大部分资源都拿来进行武力包装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日本毕竟没有真的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像欧洲国家那样经历了贵族政治的瓦解阶段,更没有产生战后的民主民权思想崛起,这是他们表现的更像一战旧式军国主义国家的原因,这让日本多了几分疯狂,少了几分思虑,还压根没有积累。

更严重的是,日本先天不足,他们是个海中岛国,物产还非常贫瘠,人家英国孤悬海外,英国却有广阔的殖民地,本土还有丰富的煤矿,日本完全是啥都没有,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过是北海道的世界级渔场罢了。所以日本长期依靠对外进口来满足资源消耗,比如从西方、美洲进口的钢材、石油、特种机械等等,这也是日本很难执行“南进”战略的原因之一——你翻脸了,谁卖东西给你?

疯狂的军国主义发展、物产贫瘠的岛屿环境,再加上连绵的对华战争,这让日本国家在满足了财阀、军阀的野心和利益的同时,很快就扒光了自己的国库。而且中国人的抵抗越打越狠,还反过来让日军吃了几次大亏,广泛展开的敌后游击战更是令对华战争入不敷出。

偏偏日军咄咄逼人的对华态势打翻了“利益均沾”的奶酪,再加上西方开始了疯狂的欧战,因此日本的资源进口越来越少,美国处于“操盘”需要,开始不断限制对日出口,甚至限制了墨西哥等国家的对日出口,卡死了日本的咽喉。

美国这一招非常狠,日本人疯狂的投入对华战争,越打越嗨,越嗨越投入大,大量美国钢铁、石油流水一样填进日本,结果还没等日本人嗨完,突然告诉你我赚够了您好自为之吧,日本能怎么办?

美国断顿造成的战略威胁非常巨大,它直接导致日本陷入了战争失败的倒计时,只要失去了大炮、飞机、汽车等机械化优势,中国军队还真不把小日本当盘菜。而在中国人打赢之前,日本自己就将陷入民不聊生的绝境,一旦再出什么幺蛾子,把1894年的账都给吐出来不说,自己还可能成为别人的殖民地。

在逐渐消失的国运面前,日本人除了拼死一搏还能怎么做呢?“南进”战略是必然的选择了,许多日本将领也认为“必须给美国一个教训”。

3.为了抢夺东南亚的石油资源

当欧战打爆的时候,“南进”战略其实就已经时机成熟了,日本顾忌的无非就是与美英撕破脸,但禁运将一切后顾之忧都给斩断了。东南亚丰富的油气资源令日本垂涎欲滴,而且这些殖民地原本的主人要么被德国灭国,要么忙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出兵……妙哇!

对于随时可能扛不下去的日军而言,东南亚的石油已经是最后的生机了,如果不是中国大地挖不出石油,美国卡脖子卡太紧,他们也不至于将国运一口气全填在这上面。

于是日本的“南进”战略机器全盘开动,当时像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米内光政等海军派将领还维持着极大的抵触情绪,但日本事已至此,冒着风险也得拼一拼了。

于是山本五十六设计了一个二战中日军唯一堪称“大战略”的计划,日本不是要占领东南亚的殖民地吗?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占,去打下来,但同时要扛住来自英美两面的攻势。英国的攻势好说,可以放进来,借助岛屿上的陆地机场和舰队航空兵解决,真正麻烦的是美军,他们的太平洋舰队实力不算弱,而菲律宾可是美国重要的殖民地。

山本认为美军必然会是日军的大敌,所以必须采用一鼓作气的方式把太平洋舰队给端掉 ,继而在太平洋上依托岛链做成重重阻击带,不断阻挡和消耗美军的舰队进攻。如果完成了这个战术目标,后续即可获得“时间差”,让南洋的资源和工厂帮助日军焕发活力,最后日方获得战略优势,带着新一轮兵精粮足的部队杀上前去,与美军舰队决战。

于是航母“奇袭珍珠港”的计策很快便被拟定出来,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对荷属东印度、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大举进攻计划,日本人甚至拉来了泰国这个盟军。说实话山本的方案算是相当靠谱的战略计划了,如果能十成十的执行下去,太平洋战争可能还真得多打几年。

可山本五十六心底依旧不愿与美国开战,他的意思是“给予美国一个重大的教训,逼迫他们停战避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给日本外交部门提了几次醒,要求对方配合进行战书下达工作,尤其要注意时间。在执行将领的选择上,他也选择了航海领航经验丰富,作战稳如老狗的南云忠一。

结果问题依然出现了,稳如老狗的南云忠一对珍珠港的袭击略微提前了那么一点,日本外交官在当天也散漫的可以,他们还因为堵车消耗了大量时间,导致“战书”在袭击之后而非之前递交给了美国。这一点点差异让山本一厢情愿的“威慑”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美国媒体在其上大做文章,日本人姗姗来迟的战书反倒促成了全美的愤慨。

偏偏南云又出了第二个篓子,他急于快打快撤,在确定两高攻击波次取得了足够的战绩后(实际上瓦胡岛的弹药库、油库都没受到大的破坏),他为了节省6小时的反应时间,避免与始终未找到的美军航母作战,选择了撤销第三攻击波次,全舰队回航这个稳妥的命令。他过于保守的风格让日军舰队在该豁出去的时候没豁出去,不过这是后话了。

总之,日本就这样彻底将美军拖入了战争,亦有人说这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在珍珠港被袭击的次日凌晨,日军的部队已经开始登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他们将在此地展开残酷的太平洋战争。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陷入多线作战?

日本自知前途凶险,战胜无望,又不甘于失败,挺而走险,先发制人,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优势。

1940年后,日本在中国战场进入僵局,按毛主席说法,中日战争进入持久阶段,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百万之众,成最大战场,日军发起中南战役后,经武汉会战,再不能前进一步,战线拉得漫长,兵员物资消耗严重。而中共敌后游击战成日军心腹之患。日军在中国已现颓势。

米国战争初大发横财,供应日本战争物资,在英国一再要求下并始介于战争,中断日军物资供应。

日本陡然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一一米国。山本五十六欲学东乡平八郎偷袭俄军军舰打败俄军舰队,着手组织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美军太平洋基地。

得手后,日舰称霸太平洋,东南亚诸国悉为日军所有,日军战略目标达到。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陷入多线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了,全球67个国家不同程度的卷入了这场堪称人类浩劫的战火,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军国主义为了掠夺资源,不计后果的向各国发动战争。

而欧洲、亚洲作为主战区,几乎被战火弥漫,无论是法西斯国家,还是盟国方面,损失都很惨重。相反,二战所有参战的大国中,可以说唯独有美国是远洋作战,没有哪个国家登陆过美国,甚至连战火都没烧到本土,珍珠港事件除外!。

关于日本为何要冒险偷袭美国,我已经多次讲过,这种近乎疯狂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是日美两国矛盾积累的必然结果。那么,明知国力悬殊的日本为何要主动招惹美国,挑起战端呢?

首先,珍珠港事件前,日本的国际地位已经不再是亚洲小国,而是一个来自亚洲的大国竞争参与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可以同西方列强竞争的亚洲强国。

然而,由于20年代的华盛顿体系中关于海军的协定,日本海军规模及比例不得超过美英两国,“不公正”的待遇让日本非常愤怒,因此日本与美英的矛盾大大加深。

其次,早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就在东亚和东南亚进行军事扩张和掠夺,尤其是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这种侵略行径触及到了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国家利益,从而引起了美苏等国的警惕。

摆在日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北进,要么南下。北进苏联西伯利亚,迎接的是苏联的飞机大炮,南下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国力雄厚的美英海空军。两者相比较,南下更加有诱惑力,东南亚富产粮食、橡胶、石油等战略资源,而北上则是人烟稀少、鸟不拉屎的西伯利亚,对日本毫无用处,只会浪费日本仅存的军事力量。为此,日本确定了南下的战略方针,动用军事手段快速夺取东南亚的资源,以战养战!

第三,美国的石油禁运彻底激怒了日本。随着日矛盾的加深,美国将更多的资源列入禁运名单,尤其是石油的禁运,让日本的先进飞机变成了一种摆设,没有石油的日本将面临着有武器、没动力的尴尬困境,飞机无法上天、坦克不能跑路……

因此,日本选择了与美国硬碰硬,利用自身的海军优势快速的将太平洋上的海军彻底击垮,为日本夺取石油钢铁等战略资源创造有利的条件!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陷入多线作战?

非常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梅子雨summer。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在1942年12月7日,但是为了这场偷袭,日本方面从1931年开始,已经准备了十年。

01 积蓄已久

1931年,美国太平洋舰队曾经做过一场军事演习,将航母群潜入珍珠港近海,以航母上的机群为主力,海军为辅攻,对珍珠港进行攻击。

当时美国海军就发现珍珠港的防务一击即破,完全不具备遇袭反击的能力。

而这也是日本袭击珍珠港的手法,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向美军学习。

这份关于珍珠港防务的报告虽然被美国海军司令部提交到了华盛顿,但是华盛顿方面似乎并没重视这份报告,对珍珠港防务没有做出任何调整。

根据战后军事资料公开,让美国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美国演习的时候,周围的渔船上、树林里都是日本的间谍,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美国演习每一个细节,根据上峰的命令将情报传回国内。

时任日本海军第一航空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就是这场情报收集的幕后黑手,1941年,山本五十六正是利用这些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传回日本的情报制定了偷袭珍珠港计划,计划代号:z。

02 日美对立

1940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订了《出口控制法案》,以此来对日本限制出口钢材和废铁。

1940年底日美双方开始就《出口控制法案》开始展开谈判,但美国的态度非常强硬。

这个时候,美国的态度让日本觉得美国可能要参战了,从1941年5月起,日本本土和夏威夷领事馆之间的联系突然多了起来,而珍珠港真是位于夏威夷。

日本内部会议得出结论:如果到1941年10月上旬仍然不能在对美谈判中得到进展,就决心对美开战。

1941年10月,原本不愿对美开战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下台,战争狂人东条英机上台组建内阁。

而东条英机批准的第一个战斗计划就是z计划,也就是偷袭珍珠港计划。

03 日本对美开战其实已成必然

而日本对美开战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出口禁制法案》限制了日本军事力量的扩张,还有至少三条原因:

1.在中国战场,日本陷入苦战,中国战场的败退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日本必须寻求新的战场,以此来打破中国战场的僵局。

2.日本在此时看到了东南亚,虽然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早就开始了,但是由于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绝大部分的精力,中国东北的资源也可以让可以支撑一部分日本的消耗。但随着日本中国战场僵持,中共敌后战场的破坏,日本需要用东南亚的资源去填补中国战场的缺额。

3.美国已经明显偏向同盟国,与日本宣战只是时间问题,日本只能先下手为强。意图像打败俄国舰队那样,用偷袭一击让美国退出太平洋战场。

这就是我的想法,大家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陷入多线作战?

攻击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与美国的外交冲突。日本自1937年发动侵华战争后,长期无法脱身,经济也每况愈下;为了继续对中国的战争,日本逐渐走向夺取他国资源。1940年,日本趁法国被德军打败时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引起日美关系紧张。1940年7月24日,美国罗斯福总统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与中国的军队,接着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其中对日本来说以石油与钢最为重要),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也跟进。此政策被日本称为ABCD包围网(乃取美、英、中、荷四国之英文缩写而成),出口禁运使向来依赖美国石油的日本受到重大打击。由于石油是日军继续战争之必备要素,美国此举令日本最终决定对英美开战,占领菲律宾、英属马来亚、英属婆罗州、荷属东印度等资源丰饶的东南亚殖民地;同时也因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势必干涉,因此必须致命地打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令日本在南进取得成果、巩固势力后,能在有利的条件下和美国和谈。为此,山本拟定攻击珍珠港的计划。

日本海军派出6艘航空母舰、共300多架战机的兵力,分为两波攻击。由于美军受到奇袭,日军取得重大成果:击沉及重创美军8艘战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摧毁188架战机,造成2402人死亡和1282人受伤。然而,日军之胜利并不完全:岛上的发电站、维修设备、燃料和指挥总部大楼均未被破坏,未来海战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舰均不在港内。即使如此,和美国的损失比起来,日本损失甚微:仅损失29架飞机和5艘袖珍潜艇,共65名士兵阵亡或失踪,一位日本潜艇乘员被俘虏。

这场军事攻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由于日本这次先战后宣的行动,美国公众舆论愤怒不已,全国自孤立主义转为支持参战;而欧洲的德国和意大利以及其他欧洲轴心国如匈牙利也对美国宣战,美国因此也加入欧洲战场。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给予各个反轴心国阵营大量的资源,导致轴心国最终灭亡。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发表著名的《国耻演说》,声称12月7日是美国“活在耻辱中之一日”,后来成为该国的纪念日。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陷入多线作战?

我看过山本五十六的自传。山本五十六确实是一个爱冒险的军事家,这与他早年在摩洛哥蒙特卡洛赌场(逢赌必赢)的性格有关系。奇袭珍珠港,确实是世界上的精典之战[赞][赞][赞]但是,山本五十六在此战之后已经预判到:一但点燃了美国的战争力,后果就不堪设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