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可搭载飞机的两栖攻击舰,是否可以当做航母使用?
两栖攻击舰某种意义上就是航母,它属于夹杂在直升机航母与专用战机航母之间的东西,与专用的航空母舰又存在很大的差距,总的来说,它们可以将它当成“准航母”凑数。
两攻之所以能搭载固定翼飞机,并非这种舰型有多么牛叉,功劳全在战机的设计师身上,如果没有他们设计出鹞式和F35等垂短战机,美军的两攻哪里去变固定翼战机的搭载能力?它仅仅是一个平台而已,而这个平台主要的用途是为直升机提供驻扎、空指、调度和起降。
实际上,美军的两攻也并没有专门去追求固定翼起降能力,一方面他们确实在飞机制造上具备这种能力,也设计出了相应能力的战机。另一方面,有美国海军航母的近百架战机虎视眈眈的护航,其实根本没必要多此一举,让两攻上的四等人独自搞什么固定翼战机同船援护。
所以美军两栖攻击舰的表现我们看看就得了,不必过度膜拜,他们科技先进是事实,但其中涉及到许多军种之争以及政治问题,并不代表两攻载上固定翼战机就是正确、先进的,还有许多的战术和兼容性问题等着时间来验证。
总的来说这条路没啥大错,当年英国马岛战争的航母说起来还不如美国两攻呢,不照样开着鹞式揍得阿根廷满地找牙?美国自己的正牌航母还经常兼职两栖攻击舰呢。
开头也说过,两攻这种舰船是夹在航母与直升机航母之间的东西,实际上它与直升机航母就是给孪生兄弟,一个崇尚完全的直升机任务投送,多执行海上反潜、搜救、扫雷任务;另一个则倾向于船坞+飞行甲板的全方位立体输送,打的是抢滩登陆战或蛙跳战术,上面搭载的直升机可以灵活机动的插入敌方防线空隙,将部队越过滩头防线送到敌后。
从这种角度来看,两攻就是直升机航母的变种,是当年输送型的护航航母基于航空突击诞生的分支,其核心在于直升机的空投,如果搭载上固定翼飞机,那反倒不美了。
换个面说,航母做的事儿两攻也做不来,它无法大规模的驻扎飞行中队,对飞机的维护、补给也存在大问题,根本无法支持高强度的航空作战。如果硬要搭载固定翼飞机上两攻,白白挤占了直升机的空间不说,还会在备弹、后勤维护方面提高复杂度,未免太过于得不偿失了。
但是话说回来,在战机具备垂短能力的前提下,偶尔利用两攻的飞行甲板提供战机起降空间,这也属于战术的灵活运用,是无可厚非的,毕竟飞机有能力,舰船也凑合,偶尔客串一把小航母不算事儿。
同样可搭载飞机的两栖攻击舰,是否可以当做航母使用?
当然可以,因为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把两栖攻击舰当做航母使用了!比如美国的“黄蜂”级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这两款两栖攻击舰都可以作为航母使用。而两栖攻击舰当做航母使用的关键在于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而目前全球具有这个能力的只有美国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F35B具有和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能力,但是由于垂直起降对于战斗机的性能限制很大,所以F35B正常使用都是采用短距离起降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F35B的载荷能力,从而提高F35B战斗机的航程和载弹量,提高战斗力。
目前使用美国F35B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很多,除了美国的两款两栖攻击舰之外,还有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和土耳其“安纳托里亚”号两栖攻击舰,它们在设计之初就计划搭载美国F35B舰载机。
所以两栖攻击舰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航母,两栖攻击舰虽然相比同一级别排水量的标准航母战战斗力有限,但是它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进行不同的配置,比如美国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就可以具有不同的作战模式:突击模式、标准模式和制海模式等,可以进行近海登陆作战,这个是普通航母不具备的,普通航母功能单一。
不过由于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限制,很多国家即使有两栖攻击舰,也无法当做航母使用,因为无论是研制还是购买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难度都很大,比如前面提到的F35B战斗机,目前能够研制的国家只有美国,能够购买到它的国家也是寥寥无几。
同样可搭载飞机的两栖攻击舰,是否可以当做航母使用?
众所周知,两栖攻击舰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时候用的,在登陆过程中提供空中和地面支援的战略武器。一般来说,两栖攻击舰略小于航空母舰,不过现在主流的两栖攻击舰排水量能够达到了4-5万吨,达到了中型航母和轻型航母的水准。
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大量建造的护航航母,在太平洋战争末期,这些比舰队航母小,但是具备航母特征和制空对陆攻击能力的低速护航航母,大部分护航航母是由商船改装而来的,护航航空母舰除护航外,还时常担负运输船的角色,也装备战机执行攻击、侦查任务。在美国对日本占据的岛屿登陆作战中,起到了掩护保护登陆舰队集结,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火力和滩头制空权的重要任务。
二战结束后,得益于直升机技术和垂直起降技术发展,美国于先后建造了包括“硫磺岛”级、“塔拉瓦”级、“黄蜂”级、“美国级”在内的四型兼具航母直通甲板特征和两栖登陆作战能力的专业两栖攻击舰,而这些两栖攻击舰虽然和其二战前辈一样仍主打两栖垂直登陆作战和对登陆滩头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但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以“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为例,该舰可以携带20至30架F-35B战机用于舰队制空作战,这绝对是不可小觑的航空力量。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两栖攻击舰其实是可以作为航空母舰使用的,毕竟,其最初的原型就是护航航空母舰。
不过,现代航母的样式和二战时期的航母早就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的航母舰载机比较先进,都是多用途的,对空、对地、对海都可以。一般来说,除了可以起飞固定翼舰载机,现代航母还被要求可以携带固定翼预警机或者大型预警直升机用于为整支舰队提供更大范围的舰队侦查,以及舰上能够储备足够的弹药油料用于进行持续空袭和多波次的大规模空中袭击,美国的航母还装备C-2这种运输机来运送货物,未来的航母还没装备无人战斗机。而这些能力,显然是“黄蜂”级这样的传统两栖攻击舰不具备的。
但是,值得注意,美国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是个例外,该舰在设计上十分重视航空作战能力,能装载3400吨航空燃油,远超辽宁舰的2000吨航空燃油装载量。此外,该舰的舰上弹药库、弹药升降机、航空管制系统也大多参照航母设计安装,除了不能起降固定翼舰载机(美国计划MV-22改装成预警机),像“美国”级这样的两栖攻击舰,其许多指标其实已经和现代航空母舰无异,甚至从舰载机数量质量和持续作战能力来讲,“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还强于许多正规航空母舰。
综上所述,两栖攻击舰是否能够执行航母的任务,这个概念界定还是比较模糊的,更多情况下要看作战任务是什么样,武器的配备什么样,完全不是确定性的,所以说两栖攻击舰与航母相比,二者不一样,但是有相似之处,可以执行类似航母的任务。
同样可搭载飞机的两栖攻击舰,是否可以当做航母使用?
前言:许多不太了解武器装备的朋友们,都会觉得同样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所装备的那些大型两栖攻击舰,都是可以搭载像f35垂直起降这样的固定翼舰载机。他们觉得既然都可以搭载固定翼战斗机了,那么这样的两栖攻击舰,在必要时肯定可以执行像航空母舰那样的任务,毕竟两栖攻击舰同样也拥有着与航母一样的全通甲板,在外形上甚至于真正的航空母舰“相别不大”。而航空母舰主要的进攻武器,就是舰上所搭载的大量舰载战斗机,也主要是使用进展战斗机进行作战。可是,同样是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能不能够当做航空母舰那样去使用,那就要看他们的使用者觉得这样用值不值当了。为什么呢?咱们接着往下看!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作战任务说到两栖攻击舰对于各国军队的作用,咱们也许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种主要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任务的舰艇,一般都是装备于各国的海军陆战队当中去使用。两栖攻击舰怎么也可以将它理解为,是一种直升机母舰与大型船坞登陆舰艇的结合体。它不但拥有着与航母一样的全通甲板,同样也拥有着与船坞登陆舰那样的内部大型坞舱。而两栖攻击舰吨位也非常大,比如美国所装备的那些大型两栖攻击舰,它们的最大满载排水量,甚至可以高达5万吨左右,几乎就可以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相媲美了。就比如英国之前所装备的“无敌级”轻型航母,它的满载排水量都没有美国大型两栖攻击舰的吨位大,同样是仅可以搭载垂直起降固定翼舰载机的“无敌及”轻型航母,它与两栖攻击舰的巨大区别,也就是内部没有登陆坞舱、可以搭载更多的垂直起降战机罢了。
▲从两栖攻击舰的侧面解剖图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舰艇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的,最上面的甲板空间可以起飞降落包括停放舰载飞机,中层的空间为舰载飞机机库,而最下面的坞舱就是为了装载各种两栖装甲车辆以及气垫艇等等。- 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执行登陆作战,而它所配备的坞舱之内,一般搭载的都是一些两栖登陆战车之类的。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作战模式,就是搭载大量的陆战队员、或是两栖坦克、装甲运兵车等,可以将这些两栖登陆的兵力,突击运送至敌方守卫的滩头附近海面,再打开后部的坞舱将这些一线的两栖登陆力量释放出去,发动突击进攻敌方所守卫的滩头阵地,进而控制目标区域的整个海滩。在取得目标海滩的控制权之后,就可以派遣运输舰队,将大量的陆战兵力从此控制的海滩实行安全登陆,进而就可以对敌方更加内陆的目标发起有效的攻击。
2. 两栖攻击舰使用坞舱内的两栖登陆装甲车辆,对敌方守卫的海滩阵地发起突击抢滩,这种攻击模式也叫做平面登陆。除此之外,两栖攻击舰还可以运用线上所搭载的舰载直升机,对敌方目标进行立体登陆作战,这种登陆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两栖攻击舰的“垂直登陆”。一般就是由舰上的运输直升机,将舰上的作战士兵从空中运至敌方滩头后方,这样的登陆最大的优点就是,已方的登陆士兵一步就已经被运送至陆地上。根本不用像平面登陆那样,还需要度过最为危险的海滩附近海面,因为面对毫无遮挡的海面、以及海滩,在遭到敌方守滩部队的攻击,自身抢滩登陆的部队就必须要付出非常大的伤亡。而两栖攻击舰所实施的垂直登陆,恰恰就避免了这样大规模的伤亡代价,并且对登陆作战的士兵要求也不高,除了海军陆战队员之外,平常的陆上部队的士兵同样也是可以跟随两栖攻击舰,执行这样的垂直登陆作战任务。
两栖攻击舰上所搭载的大型运输直升机,就是其执行垂直登陆作战唯一的空中运输力量,甚至于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运输直升机数量是否够多、单价的运输能力是否够大,直接就可以影响到一艘两栖攻击舰的登陆作战能力。两栖攻击舰的前身,二战日本陆军所建造的“陆军特殊船”说到陆军造军舰,这实在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不过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们,大多都会知道,在二战时日本陆军甚至还建造过“航空母舰”(陆军特殊船)。因为在二战时期的日本陆、海军,它们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和谐,甚至许多时候都是陆军打陆军的、海军玩海军的,他们两者之间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太多的配合作战之说,甚至很多时候为了争夺匮乏的资源,他们这两个军种之间还会时常发生互相掐架的情况。还有,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的陆、海军,都配备有自身军种的两支航空兵部队,并且这两支分别隶属于日本陆、海两军独立的航空兵部队,它们的作战任务同样都是夺取制空权。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所装备的“秋津丸号”特殊船)
日本在二战中建造的这类型的特殊船,可以说就是现代两栖攻击舰的前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变得相的航空母舰。因为这种特殊船除了与航空母舰那样有着一个超大的直通甲板,并且与现代的两栖攻击舰一样,可以释放两栖登陆装备,比如两栖登陆艇。而日本陆军这一做法似乎已经越了线, 毕竟有哪个国家的陆军想到会去造这么大的军舰,还是让人无语的的航空母舰,我想在那个时候也只有日本的陆军会这么做了。正是因为日本陆、海军之间不合的原因,在许多时候陆军想要离开本土进行登陆作战的时候,势必要请求日本海军派运输船运送士兵。
而海军有时候甚至会故意回绝掉陆军的这种请求,再者,如果日本陆军远离本土进行登陆作战,还要有求于海军派遣航空母舰实施空中支援,而那时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一般都是用于打击美国海军的,根本就不屑于同陆军作战。所以,日本陆军在无奈之下才搞出了又可以起降战斗机、又可以运输士兵登陆的“特殊船”,毕竟求人不如求己嘛。航空母舰的主要作战任务!航空母舰主要是以搭载的舰载战斗机作为主要武器,执行的任务就是利用舰载机夺取目标海域的制空权。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海上军队如果远离本土作战的话,本土上的岸基战斗机是无法跟随的,因为超过了1500公里左右的航程,岸基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就无法达到这一距离了。所以航空母舰就是为了提供一个海上远程移动机场,可以供舰载战斗机的起飞与降落,进而为海上舰艇编队的远洋作战提供目标海域的制空权。
美国的某些航空母舰战斗群,甚至还会配备一艘两栖攻击舰,这是一个非常立体、综合性的海上攻击编队。除了能够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以外,还可以利用两栖攻击舰进行登陆作战,可谓就是一个三栖立体化的海上舰艇编队。而现在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是利用航母进行夺取制空权,编队内的其他舰艇就只能充当护卫决胜。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航空母舰起飞舰载机夺取制空权之后,编队内的其他舰艇比如驱逐舰、护卫舰,都是可以发射反舰导弹攻击敌方舰只以夺取制海权的,甚至还可以发射巡航导弹对敌方的陆地目标进行轰炸打击任务。所以说,航空母舰战斗群内的所有舰只,都是互相辅助的角色罢了。
美国的两栖攻击舰,最高可以搭载10架左右的舰载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机,这也是一只不可小觑的海面制空力量。如果说将两栖攻击舰上的所有直升机,全部替换成固定翼舰载机的话,那么这样的两栖攻击舰还真的可以勉强当做航空母舰使用。只不过是一般的两栖攻击舰都还有一个庞大的舰内坞舱,这已经占据了舰艇非常大一部分的空间,所以同样是排水量在五六万吨的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固定翼舰载机数量,是绝对不会比同吨位的航空母舰多的。而美国两栖攻击舰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目的,就是它的定位不一样,因为美国有着想当“全球霸*主”的战略布局,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它的战场。所以美国的两栖攻击舰很可能会执行远洋作战任务,这个时候没有岸基战斗机的空中支援,在某些情况下,也得不到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支援,那怎么办呢?所以美国人就想到了在两栖攻击舰上搭载固定翼舰载机,这样做就是为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依靠自身搭载的战斗机,以夺取小范围内的制空权。
“军器战位”
同样可搭载飞机的两栖攻击舰,是否可以当做航母使用?
理论上两栖攻击舰和航空母舰是两个舰种,在海上作战当中有各自独立的任务划分。但实际上对于小国来说,将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融合在一起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连美国海军也有将两栖攻击舰客串“简化版”航空母舰的想法。只能说在大国海军中,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有明确的划分,小国因为没钱就“凑合凑合”放在一起用吧。
为什么说从理论上讲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是相互独立的作战舰艇,从表面上看这两个舰种都有一个共同点:直通式飞行甲板,但这并不能作为二者可以相互通用的依据。前者是用于海上制空制海作战兼顾对地打击任务,而后者用于两栖突击和两栖兵力输送,简单来说一个用于海战一个用于两栖作战。由于双方的任务方向不同,所以设计指标自然不同:
1.航空母舰为了追求快速机动性航速普遍在30节以上,而两栖攻击舰因为没有航速上的要求基本都保持在18-24节之间。比如美国海军“黄蜂”级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最大航速都只有24节,远远低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31节航速。
2.航空母舰内部空间基本用于承载舰载机以及航空弹药、航空燃油。但两栖攻击舰内部空间除了机库之外更多的承载两栖登陆力量,包括两栖气垫船、两栖机械化登陆艇、两栖突击车、登陆人员等等。比如下图是法国海军“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大致的一个剖视图,必要时机库也可以用来承载车辆,至多能容纳40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或13辆“勒克莱尔”+46辆其他装甲车,或230辆轻型轮式装甲。
因为二者在任务上的不同,大国海军基本上还是本着“专舰专用”的原则,尽量将两栖攻击舰和航空母舰分开发展。比如美国海军在拥有11艘10万吨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同时还服役9艘4万吨级大型两栖攻击舰。
法国海军在“戴高乐”服役的同时还拥有“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中国海军在“辽宁”号和“山东”号以外还发展了075型两栖攻击舰。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虽然处于“半瘫痪”状态,但当年也向法国订购了“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由于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的花费非常巨大,经济水平和造船技术不错的国家尚且可以承受,但小国可不行,他们通常会把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的方案融合在一起,变成所谓的“准航母”或“战略投送舰”。这种舰基本保留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坞舱,但也具备航空母舰的航速,在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后可以化身为航空母舰用于制空制海,搭载两栖登陆部队和两栖空中突击力量后就变成了两栖攻击舰。典型的就是西班牙“胡安卡洛一世”级战略投送舰,而澳大利亚海军“堪培拉”级和土耳其海军“阿纳多卢”级都属于“胡安卡洛一世”的衍生品
另外,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公爵”号航空母舰也是具备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设置车辆跳板,两栖作战模式可以搭载可搭载24辆主战坦克或60辆装甲运兵车或100辆一般轮式车辆。
为什么说两栖攻击舰和航空母舰能凑在一起,其实倒不是说两栖攻击舰这个舰种本身多么厉害,关键在于“垂直短距起降”技术的出现,用直升机的起降方式应用在固定翼战斗机上。最典型的就是英国“鹞”和美国F-35B,还有苏联的Yak-38也是实战化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这些飞机直接导致航空母舰的门槛降低,使小型航空母舰也具备制空制海能力,也使两栖攻击舰可以极端条件下具备对空作战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小国家也能拥有航空母舰的原因。
我们来举个例子:美国“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是如何化身中型航空母舰的。本身,“美国”级相比于“黄蜂”级在航空方面有进一步的强化,正常来讲作为两栖攻击模式“美国”级通常搭载6架AV-8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12架MV-22B偏转翼运输机、3架UH-1Y多用途直升机、4架AH-1W/Z攻击直升机。但是,如果采用强制空模式全部搭载F-35B的话,那么搭载数量为22-23架,直接使”美国“级可以荣升为中型航空母舰。
当然有朋友说F-35B垂直起飞作战半径非常低,实战能力弱。确实,如果仅仅以垂直模式起飞那么F-35B只能搭载2吨载荷,扣除1吨燃油后只能再携带2枚AIM-9X,此时作战半径只有100海里。但是我们别忘了还有个短距起飞模式,借助180米长的起飞跑道,F-35B在携带2枚453公斤JDAM精确制导弹药和2枚161公斤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达到870公里作战半径。这个指标已经达到“阵风”中型舰载机的作战指标了。关键是还有另外一种飞机的引入,那就是搭载VARS系统的MV-22B,可以在两栖攻击舰上垂直起飞后为F-35B实施空中加油,这样连航程问题都解决了。
如果在“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上再部署MV-22B加油机,那么“美国”号的全制空搭载模式将改为搭载16架F-35B战斗机+4架MV-22B加油机,在这种情况下14小时可以达到40架次的F-35B作业能力。
这种部署模式的“美国”级足够秒杀大部分国家的航空母舰,甚至战斗力可能都不逊于4万吨的“维克拉玛迪亚”号中型航空母舰。
同样可搭载飞机的两栖攻击舰,是否可以当做航母使用?
不可以当航空母舰用。因为航空母舰是一只战到编队组成的,包括水下潜艇,水面护卫舰逐辑舰,导弹护卫舰,空中预警机,侦查机,轰炸机战斗机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