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洛夫手枪,TT33,54式之间有什么血缘联系吗?有什么依据?
TT33与54式手枪有血缘关系,但马卡洛夫手枪没有。
上图.TT33手枪
TT33即托卡列夫TT1930/33战斗手枪,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冷战的高潮,Tokarev TT-33一直是苏联军队手中的标志性手枪。
我国的51式手枪、54式手枪皆为苏联TT33的仿制品,二者基本没什么差别,所以它们之间确实有血缘关系,这个不必讳言。我国的54握把上的“大黑星”是光的,据说有些还采用了菱形五角星浮雕,并没有苏式的上面的cccp字样。
有趣的是,菲德尔·托卡列夫在设计TT33时参考了毛瑟C96战斗手枪的毛瑟手枪弹,将7.63x25mm的弹药口径改成了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但大体差异很小,所以TT33是可以发射毛瑟手枪弹的,我军的54手枪当然也能干这种事儿。
上图.M1911手枪
TT33的主要设计参考对象是勃朗宁手枪,一般认为参考了M1903和M1911,尤其是后者(西方有些观点认为TT33是紧凑版的1911),结构TT33与M1911同属枪管短后坐原理,但是在外观上,TT33与M1903实在是太像了,谁没点关系都不可能。
上图.马卡洛夫手枪
至于马卡洛夫手枪,一般称之为PM手枪,这种武器40年代开始研制,1951年才成为苏军的制式手枪,属于苏联和华约国家比较广泛的军警用枪,它采用了PP39 9×18mm的马卡洛夫新型弹药,与满世界泛滥的9×19mm帕拉贝鲁姆弹相当近似。
结构上PM手枪与TT33差异甚大,不仅仅外观不同,原理上PM手枪采用的是传统的自由枪机式,说白了,它不可能与TT33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那么这些手枪之间真的一点血缘都没有了吗?当然有!王司徒说有那就得有。
上图.M1903
笼统的说,无论是M1911还是托卡列夫TT33、马卡洛夫PM,它们其实都参考了勃朗宁M1903的设计,1903对后世手枪设计的影响极为深远,而且相对于那些德系、意大利系的手枪设计,勃朗宁系的手枪对苏系手枪的影响确实比谁都大,尤其是TT33和PM。
所以,非要说有血缘的话,TT33和PM还是能扯出点二大爷关系的,但直接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并不存在。
马卡洛夫手枪,TT33,54式之间有什么血缘联系吗?有什么依据?
TT33和54这两肯定有关系啊,54的结构基本照搬TT33,外形也类似。但在膛线宽度、缠距、握把宽度、样式、套筒防滑纹等细节上有一定改动。不过他们两都是勃朗宁式的铰链式枪管偏移短后坐原理,打的也都是7.62x25mm手枪弹,两者性能半斤八两。
(54)
(TT33)
但马卡洛夫和这两就没什么关系了。
马卡洛夫是紧凑型手枪,而TT33他们是全尺寸手枪,马卡洛夫是自由枪机原理,TT33是枪管短后坐原理,马卡洛夫发射的是9x18mm手枪弹,动能只有300焦耳左右,TT33的7.62x25弹,动能500焦左右。
马卡洛夫手枪,TT33,54式之间有什么血缘联系吗?有什么依据?
TT33手枪(托卡列夫手枪)和54式其实是一回事,54式就是TT33手枪的中国授权版。1950年中苏条约的签订。中国军工系统在1951年开始接收苏联方面提供的全部图纸和整套的生产流水线,并在其帮助下培养了足够的技术工人。所以可以说54式手枪就是TT33的高仿版。上图对比。
可以看出,除了套管防滑槽和铭文上略有区别外,其余都几乎一样 。
而马卡洛夫(PM)手枪其从用弹、用途、甚至内部主要结构上来说,都和TT手枪是二回事。
PM手枪用的是9*18弹,TT手枪用的是7.62*25弹,前者射程较短、穿透力差但停止作用强。而后者射程长、穿透力极强但停止作用不足。简单的说,PM可以视为防卫用手枪,而TT是标准的进攻手枪。
马卡洛夫手枪,TT33,54式之间有什么血缘联系吗?有什么依据?
用脚指头想想都能想出来,这两款手枪百分百有“血缘关系”啊!我们能否找出一款我们自发研制的枪械??
马卡洛夫手枪,TT33,54式之间有什么血缘联系吗?有什么依据?
我是雪松:马卡洛夫手枪与五四式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与中国的五九是真有血缘关系,中国的五九式手枪就是仿造马卡洛夫手枪制造的。托卡列夫的TT33与中国五四式手枪有血缘关系,五四式手枪即是仿造托卡列夫手枪。
马卡洛夫手枪,TT33,54式之间有什么血缘联系吗?有什么依据?
严格说是三种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