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改装于瓦良格,之前舰体长期锈蚀,如何保证舰体钢铁强度?
不要小看钢铁的强度,钢板在没有发生金属疲劳等性能损伤的情况下,是无法以表面锈蚀现象来判断整体强度情况的,尤其是船用钢板,其本身就是抗锈蚀的合金钢材,外层还有厚厚的漆面保护,哪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泡透的?又不是茶叶。
瓦良格在刚刚被拖到中国时的确卖相不好,浑身都是肮脏的锈蚀痕迹,仿佛垃圾场里胡乱堆砌的金属废料,在2002年终于到达大连时,这艘1988年11月下水的军舰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但是这并不代表瓦良格就“烂穿了”,瓦良格的船况一直都不错,自下水以后它一直处于舾装状态,苏联解体前的那段岁月里并不缺少必要的维护,哪怕最后落在乌克兰手中,这艘无限临近完工的崭新航母也曾是个香饽饽,只是随着乌克兰经济的衰落和军事上的自废武功,瓦良格这才逐渐沦落为“永远无法完工的航母”,它连船厂都没出过。
这里说个历史小细节,“瓦良格”下水时的名称叫“里加号”,1990年7月才改名“瓦良格”,它的建造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后的1992年,而此时苏联拨给黑海造船厂的款项还没花完,包括用于船厂升级改造的款项,瓦良格后来就一直飘在刚升级改造完毕的舾装码头边。乌克兰中间对航母进行了几次小维护和评估,数次想将之建造完工,但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没真正进行下去。
实际上瓦良格的漆面保持的相当完好,再加上它也没经历过什么大海的风浪,舰体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损伤,这哪里是“长期锈蚀”?也只有当了露天顶棚的飞行甲板锈得比较严重,但这一部分在“辽宁号”的改造过程中已经全部更换了,我国为此还开发了专门的甲板特种钢。
在许多人的概念里,中国就是买了个现成的瓦良格,然后像装修毛坯房那样拾掇了一下就拿来用了。真实情况哪有那么简单,瓦良格虽然是个久放的毛坯房,但在辽宁号的改造过程中已经脱胎换骨了,中方工程师将航母里里外外研究了个遍,也差不多换了个遍,其工程规模不亚于新建一艘航母,为此我们还想方设法从乌方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如此才有了现在全新的“辽宁号”,以及完全国产化的“山东号”。
所以说,别当瓦良格是艘旧船,连漆都没掉的船壳只能说卖相不好罢了,毕竟瓦良格被拖往中国的路程堪称万里跋涉,还遭遇了土耳其、美国方面不断各种阻挠,这种海上的奔波才是航母刚回国时遍布锈迹、满身伤痕的主要原因。
随后辽宁号的改造过程中拆的拆、换的换,隐患和毛病当然都得解决,最后船上能留下的原装货真不多了。而且航母这东西并不娇贵,另外两艘在我国当公园的“明斯克”、“基辅”号航母飘的时间更长,而且是实打实的退役军舰,它们的船体今天依然皮实坚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