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七代机会不会将垂直起降作为一个硬指标?

七代机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点,现在对七代机的一切谈论只能说是一种猜测,毕竟连六代机标准都没有真正的出现。

按照航空发展脉络来看,是否需要垂直起降功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取决于飞机的功能需求,比如一架对起飞重量要求极大的战机,它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搞垂直起降。但假使某种(如高效推力技术、反重力技术等)技术获得了实用化突破,人类未尝不能把垂直战机泛用化。

但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来说,如果依旧按照现有喷气式飞机技术深化发展,我们很难看到垂直起降技术成为硬指标,因为这本身就是不符合常规的。

飞机属于对轻量化极为在意的机械,尤其对战斗机而言,如何做到既坚固又轻盈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这关系到战机能携带的弹药、能飞行的航程、能加载的装备。垂直起降技术在今天之所以还是个未普及项目,最大的原因并非技术,而是为了实现垂直起降,战机需要额外增加成本和降低性能。

如苏联当年的雅克-36,这是一种相当早就被实用化的短垂战机,为了使其能良好的控制姿态,苏联人不得不在翼尖、头部、尾部都埋设了喷气管道,通过预先灌装的压缩气体维持平衡,机鼻处甚至要伸出一个长长的棍棒喷嘴。

英国的“鹞式”也是如此,尽管实现了垂直起降功能的实用化,但鹞式却是个亚音速低性能战机,而且油耗惊人,腿短跑不远,限制了很多战术的发挥,碰上超音速战机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不是垂直起降对航母作战的吸引力,鹞式可能很早就退役了。

还有美国的F35,拥有短垂能力的只有其中的B型,而为了实现短垂功能,它在机身中段埋设了一个沉重的升力风扇,起飞时还需要尾部的矢量喷口配合转向。为这一个垂直起降功能,F35的机体变得又昂贵又复杂,相比滑跑起飞的A型性能差了一大截。

如上图的F35B,它也有滑跑的时候,升力技术可为之提供短距离起飞能力,并没有要求在任何场合都得使用费劲的垂直起飞能力。

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垂直起降功能的炫酷和诱人,便做出“垂直起降能取代滑跑起飞”的妄语。实际上,短垂能力对于海军的意义更大,而并不缺少空间的空军对于飞机的升空方式一般没有太多想法,否则空军早就上弹射器和滑跃板了,在地面安装这些东西不算是个难事儿(俄罗斯的训练基地还真有陆地弹射器,不过是为了训练海军的)。

不过,起码从6代机的当前发展和设想上来看,垂直起降还是具有相当诱惑力的,尤其是“AI无人机化”这条发展树,极有可能诞生出一批可以短距垂直起降的无人战斗机,它们可以潜藏在地面,作战时直接升空发动攻击,或者还可以用远程导弹发射的形式,直接送到各地战区。

还有些比较开脑洞的设想,例如“未来战机空天飞机化”、“轨道卫星化部署”,这些战机届时将不再仅仅从地面发动攻击,它们会被预先施放到太空进行战略执勤,战斗时直接从宇宙中空降大气层,并不需要时刻为地面起飞而操心。

未来七代机会不会将垂直起降作为一个硬指标?

不存在的,战机划代,根本就没有什么硬指标,空军也不可能按照所谓的分代去造飞机。

其实说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应该明白一个问题,战机划代这个东西吧,其实并不是各国空军定下的,然后要求飞机制造商就按照这个标准去做。而这个战机划代,最主要的来源,其实是媒体和那些政客们,并不是空军。

战机划代,是空军和飞机制造商们,在几十年内把一堆飞机拿了出来,然后媒体们总结下性能特点,给归类,便于宣传,你所谓的美标和俄标,其实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这里面的关系是:先有战机,然后才能划代,不要本末倒置。至于战机要划代划到哪里的问题上,这个大前提是你得先把飞机弄出来。这个战机划代,主要是媒体觉得方便,非常直观的把各国飞机都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了。这东西其实多多少少沾一点娱乐色彩,并不是那么正规的,至于这个划代标准,西方不同的网站就有不同的标准。至于空军和飞机制造商,你能按照媒体的标准来么?能让媒体牵着鼻子走么?到时候就是这样

媒体:我给你画个标准,你按照这个来。

空军:好嘞。

这情况可能么?根本不可能啊。你飞机的制造标准,肯定不是按照那个所谓的划代才有的啊。这些东西,都是空军自己定标准,提出需求,然后让飞机制造商去做,拿来自己这里竞标。他可能是媒体说五代机标准是啥,你缺了这个功能就不算么?

我的意思是,你空军造飞机,不会直接划代的,他根本就不会考虑划代的问题,因为这东西根本考虑不到,空军也不会以这个作为标准。空军和飞机制造商,更直接的是具体的功能具体的需求,而不是在那配网友玩,介绍分代。这个标准,取决于你当时的需求是啥,而不是硬生生先下个指标,分明白了几代几代,然后按照这个标准设计。而且,是先有飞机,然后才划代。

飞机划代这个东西,和空军关系不大。至于那个所谓的硬指标,其实是不存在的。这东西要看,到时候空战的形式,以及各国在当时的需求。你是否需要垂直起降,这东西只有在招标的时候有这个标准,这是招标时的需求。

未来七代机会不会将垂直起降作为一个硬指标?

虽然现下连下一代战机---第六代战机具体性能指标是什么都不清楚,更别说下下一代战机第七代战机都有什么硬性技术指标了?但是至于下下一代战机会不会将垂直起降作为“硬性”指标这个研发方向来说,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并不大,当然万事没有绝对,更何况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至于为什么不会的可能性更大呢?说起六代战机具体是什么或者更为神秘的七代机到底是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有些电影中却有这些未来扩展,比如电影《绝密飞行》中的EDI“艾迪”无人战机就是一款定位于未来的六代战机,该战机有一个显眼的特色就是除了拥有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量子大脑”外,还具备从陆地/航母上起降的能力,特别是在航母上起降时,其同时具备弹射起飞和垂直起降能力。所以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战机似乎将垂直起降能力是作为硬性指标集成在内的。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实战环境下是否会如同电影呢?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首先从以往的实战经验中来看,我们大家熟悉的垂直起降战机只是用于两栖攻击舰上这类起降空间狭小的战舰上,所以就存在着受众范围较小的问题,毕竟在陆地常规起降和航母弹射起飞中完全用不到,也就是说在现在作战中对于垂直起降需求并不是那么大,毕竟陆地上机场跑道被摧毁,还有大量的公路可以实现战机战时紧急起降;航母被摧毁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航母战斗群中有大量的护航舰艇,所以光是从垂直起降战机的适用范围来说就存在适用范围较小的缺点。再一个现代搭载垂直起降战机的两栖作战中,虽然搭载在两栖登陆战舰上的垂直起降战机主要职责是提供一定程度的制空权夺取,和对陆/对海攻击火力支援任务,但是受限于起飞重量的限制,这类垂直起降战机在综合作战实力上,相比其他同类战机是有差距存在的。而且在以往几场“海转陆”战争中,还是能够发现在装备了垂直起降战机的情况下,背后也都有航母在同时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再同步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的,所以完全可以将垂直起降战机代差落后所带来性能上的缺点转嫁到航母上更为先进的舰载机上。再一个以美军现役的F35隐身战机来说,该机虽然实现了陆地常规起降的F35A、垂直起降的F35B和航母起降的F35C三机同平台研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虽然基于同平台研发不同机型,有效的降低了研发成本和后期的维护后勤保养压力和成本,但是从F35隐身战机自身为了实现多平台应用而做出的妥协来说,实际上各自都不可避免存在着缺点,首先就是为了实现同平台不同机型扩展,F35隐身战机的研发成本不断上涨,完全脱离了当初定位低成本隐身战机的初衷;其次更为核心的是为了保证垂直起降版本在垂直起降时的安全可靠性,F35隐身战机舍弃了双发设计改为了单发设计,这就造成上舰的F35C版本在安全可靠性上存在先天不足,而且因为其采用单发设计的同时还要满足最大起飞重量的要求,洛马公司为F35隐身战机配置了一台加力推力高达19吨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19吨的加力推力虽然使得F35隐身战机能够达到32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但是这么大的加力推力是依靠增大发动机涵道比来实现的,由于涵道比增大也使得F35隐身战机的加速性不佳和最大飞行速度不高,这都是由涵道比较大的发动机所带来的先天缺点。其次因为要满足B版本的垂直起降的升力风扇安装需求,F35隐身战机的机身非常臃肿,也就增加了战机自身的飞行阻力,更降低了其自身性能表现。毕竟F35要替代的可是F15这类双发重型战机,虽然机动性不咋的,但是双发动力却也带来“炸弹卡车的”称号,同时也因为机身臃肿等原因在机动性相比F16这类中型单发战机也没有多大提升。所以对于未来七代战机会不会将垂直起降作为硬性指标,其实这个可能性并不大,首先前面说过有没有垂直起降能力主要还是看国家需求,如果这个国家虽然装备有两栖攻击舰,也装备有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机,那么并不一定非得将其升级为七代战机,因为这种当下的不足完全可以由航母舰载机弥补,而且受限于垂直起降自身存在的不足,就算是升级为七代战机,也会有很大无法避免的不足存在。再一个以同平台研发的F35隐身战机来说,虽然该机衍生有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隐身战机,但是F35A/B/C三个版本的战机,其实都是属于专用机型,比如航母上的舰载机不能在两栖攻击舰上使用,陆地常规起降的F35A也不能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使用,所以反过来说F35在研发的时候并没有将垂直起降作为F35隐身战机的的硬性指标,只是基于同平台衍生研发了专用垂直起降的F35B罢了,那么按照战机研发属于循序渐进的研发思路来说,未来六代/七代战机将“垂直起降能力”作为硬性指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未来七代机会不会将垂直起降作为一个硬指标?

只要中国平稳,军事会很快跟上美国然后超越美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