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牛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绰号从何而来?
不仅仅是勇猛的问题,哈尔西“蛮牛”绰号其实是有“梗”的,其源于英语圈的文化典故,且听老王细细道来。
海军上将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 J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中威望极高的战将之一,他“蛮牛”的绰号是因为作风顽强,战斗勇猛而获得的。不过“蛮牛”却一点都不蛮,生活中的哈尔西其实是个比较随和的人,他深受士兵的爱戴。
上图.1944年12月,哈尔西在新泽西号战列舰上
“蛮牛”这个绰号其实有中文加工的因素,美国人的单词可没有如此丰富的表达能力,哈尔西的Nicknames就是“Bull”,即“公牛”的意思。
然而哈尔西上将本人极为讨厌“蛮牛”这个称号,这个词看着威武雄壮似乎是在褒扬,但在美国社会中却并不是个什么褒义词,它含有不好的语境歧义,一般朋友们和同事都喜欢喊哈尔西“Bill”这个昵称。
上图.日本投降前哈尔西(左二)和约翰.麦凯恩在密苏里号上
(注意,“Bill”依然是对哈尔西的一种捉弄,他们戏弄哈尔西将“Bull”读成近音“Bill”,放在俚语中有“蠢货”的意思,旧式的美国词汇中还有将男女亲嘴读作“bill and coo”的习惯,类似中文的“打啵”,这种故意戏弄人的习俗是惯例,美国的军营绰号文化历来如此。)
实际上,“蛮牛”绰号的根本源头来自于美国盛行的一句话——“A bull in a china shop”,这其实是英文中的一个“典故”。人们形容哈尔西上将时,用的正是来自这典故的“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即“就像瓷器店里的公牛”,与中国人用成语差不多。
当然,这个典故与中国也脱不开关系,它源于1816年英国阿莫斯特勋爵(Lord Amherst)访华,这位嘉庆21年访华的勋爵希望能与清朝达成外交协议,但他打从天津卫上岸后,就一路被官员教导如何给皇上磕头跪拜,勋爵坚决拒绝学习礼仪,惹恼了清朝官员,结果导致这次外交不欢而散。
勋爵的事情传回英国后一片哗然,希望开拓市场的商人们认为阿莫斯特因为自己的膝盖骨而坏了好事,报纸也极尽嘲讽之能事,还发表了一幅漫画,将勋爵描绘成闯入瓷器店的牛,于是“瓷器店里的公牛”成了典故。
这个典故中有许多双关词,比如“瓷器”与“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而“公牛”与指代英国人的“约翰牛”(John bull)是联系在一起的,“A bull in a china shop”明着说是“公牛闯进了瓷器店”,潜台词是“一个粗鲁蛮横的英国傻X跑到中国”——“完蛋了,都要砸锅”。
这句典故在英语中可以说就是类似中文成语的存在,至今许多地方都将其引用,用来形容那些暴躁傻缺又冲动喜欢掀桌子坏事儿的人。
所以人们说哈尔西“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就像瓷器店里的公牛)时,其实是嘲讽他是个“笨手笨脚的,喜欢鲁莽闯祸的人”。当然,这里面并无太多恶意,顶多是个过分的玩笑罢了,反过来理解,其实还包含着“哈尔西作风勇猛,干掉日军时,就像闯进瓷器店的公牛那样蛮横的砸烂一切”,大有“无双”的意思。
在哈尔西策划的“复仇”行动中,美军在所罗门打死了日军大将山本五十六
二战中的哈尔西的确是位勇猛无双的将军,他担任了美军航母特混舰队司令的职务,如“约克城”、“大黄蜂”、“企业号”、“萨拉托加”都是他在指挥。除了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之战外,哈尔西几乎参加了太平洋上所有的大战,包括“截杀山本五十六”、瓜岛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杜立特空袭、支援硫磺岛等等都是哈尔西指挥的。
从左至右:哈尔西、罗伯特.艾切尔伯格和麦克阿瑟
在瓜岛的战役中,美军一开始并不占上风,大黄蜂号航母被击沉,企业号被炸成重伤,正是哈尔西顶住了压力,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他在11月8日视察瓜岛亨德森机场时,对着意志消沉的守军激动的高喊:“杀死日本鬼子!杀死日本鬼子!要杀很多的日本鬼子!”这一举动迅速鼓舞了军心,随后美军扭转战局,在残酷的消耗战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哈尔西其实还有第三个绰号——“风暴之子”,他带领的舰队屡被台风刁难,损失比与日军作战都多,还差点为台风丢官。
1944年12月台风“眼镜蛇”袭击菲律宾的哈尔西舰队,造成13艘军舰受伤,2艘报废,3艘沉没,损毁146架舰载机,800官兵殒命的惨剧,“蛮牛”被停职检查4个月。美军里那帮爱起绰号的坑货称之为“哈尔西台风”,“风暴之子”也因此得名。
1945年6月5日,“神风”袭击日本,正在 九州-冲绳一代也的哈尔西舰队惨遭波及,损坏舰船36艘,含主力航母2艘、轻型航母2艘,护航航母4艘,战列舰3艘,损毁飞机142架,这更坐实了“风暴之子”的名号。
后来又有好事者将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哈尔西的航母因暴风延迟,没有按时赶到珍珠港的事情添油加醋,认为这也是“风暴之子”作祟。哈尔西算是跳到密西西比河里也洗不清白了。
蛮牛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绰号从何而来?
将军不能仅凭战绩而名存史册,火气冲天的性格会给后世留下太多争议。在美国年轻的历史上,尤其二战,以其国力强大,铸就了不少名将,其中一些人也因脾气太冲,至今饱经风雨。陆军巴顿,总是喜欢骂一名狗娘所养,因被戏为狗头将军。海军也有一位,便是哈尔西,因其敏锐的观察,看到了空中力量在海战中的地位,在太平洋战争中数次大战,多有成功,肇定一生军事成就,战后领海军上将衔。
日本投降签字,就是在他的座舰“密苏里”号进行的。但是这个人的脾气也是蛮牛的。军中总是嗷嗷叫着骂人,当他名成时,美国社会即与他早期性格联系起来,比如在海军学校,故意踢伤后卫队员的行为,因而再报道他的时候,特地在他名字前加上“公牛”二字,以示“钦敬”。牛气冲天的麦克阿瑟,多曾与他合作,后来称其是美历史的四大水兵之一,褒中带贬,并不对他的性格感兴趣。
其实真要仔细扒拉他说的那些话,大都将仇恨,巧妙地与鼓励士气联系在一起,比如珍珠港被袭日,他就放言,打完了仗,只能在地狱再见到说日语的人。他的话正代表着美军从下至上蔓延的一种复仇情绪和心理。并放言,只要还有一架飞机,即不会停止进攻。在战时,他也总是高喊着杀死小日本的话。听着提气和解气,行动起来如风,正像刀瓜剁菜一样。
因而在美国高层,没人否定他的成就,将他一再擢升使用,直至如日中天。就是今天,第47号“阿利伯克”驱逐舰,仍以他的名字名之。
蛮牛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绰号从何而来?
脾气火爆,冲动蛮干,两次头铁带队冲进台风圈
美国二战海军上将哈尔西,他全名是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在美国文化中,威廉这个名字经常被称为比尔(Bill),比如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真实名字是威廉·亨利·盖茨,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其实全名是叫威廉·杰克逊·克林顿,因而小哈尔西也就叫做比尔·哈尔西。
小哈尔西这家伙,从小就脾气火爆,冲动莽撞,因而周围人把他的名字比尔(Bill),改一个字母,叫他Bull,也就是公牛。在他后来出名后,媒体一扒拉扒拉他的事迹后,觉得公牛这个绰号够生猛,很契合美国群众对于将领的形象需求,就统一口径称他为公牛哈尔西。
而哈尔西在二战中,也把这个“蛮牛”作风发挥的淋漓尽致,一路猛攻猛打。不要怂,单纵就是干!高喊着:“只要我还有一架飞机和一名飞行员,我就不会停止进攻。”但他这种打法,战绩往往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特别是以前的小部下斯普鲁恩斯相比战绩反差明显,斯普鲁恩斯先是中途岛之战,一举重创日本航母力量,扭转太平洋战争局面。马里亚纳海战海战更是非常漂亮的猎杀火鸡,彻底打断日本联合舰队的脊梁骨。可能是这方面原因影响,哈尔西在接下来的莱特湾海战中表现真的是从公牛降为蛮牛。
哈尔西两次上时代杂志封面,他的媒体形象太好
莱特湾海战时,为了贪人头,追击诱敌的小泽舰队,擅自离开防守的圣贝纳迪诺海峡,结果让栗田舰队放了进来。幸亏塔菲-3小队决死一战,以及栗田这个二百五不去攻击最重要的美军登陆部队滩头阵地,才没有酿成大祸。
到1944年12月执行对地轰炸任务时,遭遇到台风,依然非常头铁的下令编队航行,直到快到台风眼了才发现大事不妙,结果导致三艘驱逐舰沉没,一百七十多架飞机杯扔进大海里,包括航母在内三十多艘战舰不同程度损毁,802人失踪。到1945年6月,又再次冲进了台风的怀抱,150多架飞机丢失或损毁。
蛮牛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绰号从何而来?
感谢邀请!二战欧洲战场最骁勇善战的美军将领非巴顿莫属,而太平洋战场最火爆的美军将领就是哈尔西。
哈尔西性格比较火爆,豪放凶悍,同时浑身是胆和满嘴粗话,打起仗来不要命,因此,得了一个绰号“蛮牛”。
哈尔西的这种性格并不被某些人喜欢,在莱特湾大海战时的表现也被严重批评,但是他的部下依然钦佩和爱戴他,大多数的美国人也崇拜和敬重他,“蛮牛”的威名响彻四方。麦克阿瑟曾称赞:“蛮牛”是我们历史上的四大水兵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仅有的四位海军五星上将之一。
1943年哈尔西的部队在拉菲尔群岛登陆,为了鼓舞日军的士气,山本五十六决定亲赴布干维尔视察。山本五十六的起飞时间早已被美军情报部门获悉,尼米兹命令哈尔西组织航空部完成这一任务。根据山本五十六历来遵守时间的习惯,美军制定了一个地点和时间都十分准确的伏击计划。
伏击山本五十六的战斗结束之后,哈尔西在电文中以幽默的语调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祝贺你们成功!在猎获的鸭子中,好像还夹着一只孔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