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为什么给潜艇装备飞机,有用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专门研制出了一种“潜水母舰”,这种名为伊-400的大型潜艇是当时最大的同类型装备,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庞大的核潜艇所超越。
日本研制这种潜艇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轰炸美国,受德国远洋潜艇成功袭击美国的激励,再加上日军在太平洋上始终被美国吊打的屈辱,日本海军部秘密设计了“潜水空母”,希望它能带着飞机突入美国西岸,甚至对巴拿马运河、珍珠港、乃至锡兰等要地发动奇袭,为前沿赢得喘息的机会。
愛知 M6A1 一七試特殊攻撃機 晴嵐
为了配合潜水空母作战,日军不仅设计了潜艇,还为之专门设计了舰载机爱知 M6A1“晴岚”。这种舰载攻击机从一开始就高度保密,被称为“十七式特殊攻击机”,1943年海军将之命名为“南山”(NANZAN),但为了避讳“难产”的谐音,“南山”被改成了“晴岚”(SEIRAN)。这种战机据称航程达到1052公里,载荷1800磅(约816公斤)。
“晴岚”的机体非常特殊,它不仅采用了主翼、尾翼深化拆分-折叠方案,使之能塞进狭窄的潜艇,还采用了可抛式浮筒。这种浮筒平时像鱼雷那样收藏,作战时临时安装,战机起飞后浮筒随即脱落,以增强“晴岚”的机动性能。
不光浮筒会用过即丢,“晴岚”的机体也是用过即丢,为了快速的配合潜艇作战,艇上勤务人员没有功夫再去拆卸和搬运机体,失去浮筒只能在水上腹部迫降的“晴岚”也没法再浮在水上,因此他们只能抢回飞行员,然后尽快下潜隐蔽。(有些资料称晴岚可以再吊回潜)
按照日本留下的资料,伊-400能在7-20分钟左右完成飞机的油料加注和安装准备,问题是,一艘伊400只能携带2架“晴岚”,后期虽然改进了下,但也只能勉强塞进3架。伊-400是二战日本最具创造力的装备,可这种创造并不能形成战斗力,即便伊400真的航行到太平洋东岸,依靠寥寥几架“晴岚”也于事无补。
历史上的伊-400和“晴岚”整备完毕后,日军曾计划“潜水空母”能对美国的华盛顿、旧金山、纽约等大城市和巴拿马运河发动攻击,甚至打起了“细菌战”的想法,通过战机往太平洋岛屿和美国秘密投放鼠疫,但这项计划于1945年3月被取消,因为他们没这个胆子。
最终潜水空母也没能真正发动一次对美国的攻击,“晴岚”也没有任何一次实战记录。潜水空母个个都是油老虎,而末日前的日本已经搜刮不到能供它们远洋到美国的燃料了。
再加上盟军即将杀到日本的家门口,“奇袭巴拿马”被认为已不存在价值,于是潜水空母们干脆被调去攻击美军舰队,只有伊400及伊401成行,在此之前,它们被当做运油船。
天皇宣布终战后,这些潜艇前往夏威夷对美军投降,不过他们投降前破坏了设备,焚烧了文件,还沉掉了战机,美军为不让苏联人分得潜艇技术,随后也沉掉了大部分伊-400。
日本一共拟建5艘伊-400,但最终只有伊400、401、402被造出来,伊-403因为轰炸被取消了建造,伊-404则刚刚安放龙骨就被轰炸机毁了。伊-402在战后被美国拿着当做运油船使用,但46年也没逃过在五岛列岛被沉没的结局。
潜艇上的“晴岚”攻击机统统都在日军投降前沉海,不过美军仍然从爱知飞机制造车间里找到了最后一架“晴岚28号”(加原型一共也就生产了28架),它被研究后认为不具备什么特别能力,性能平平,后被当做垃圾报废堆放,直到200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才将其修补完毕,作为展品展出。
除了伊-400外,日本其实还有其它型号的潜艇搭载飞机作战,如“巡潜甲型”、“巡潜乙型”(日军1937年“丸三计划”将潜艇分为甲乙丙三种发展,伊-400是“特型”),其中乙型潜艇是日本最广泛的大型潜水艇,从伊号一五造到了伊号三九。
这种潜艇浮航排水量2198吨,潜航排水量3654吨,比浮航排水量3550吨,潜航排水量6560吨的伊-400小了一圈,日军为它配备了E14Y1“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 ”(零式小型水上機一一型)。
“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 ”也被称为“金鱼”(飞行员的叫法,盟军管它叫Glen),由日本海军开发,于昭和15年(1940年)装备,也属于专用于潜水艇的侦察机,注意名称需要与三菱F1M2“零式水上观测机”区分下,很容易混淆,这俩一个搭载战舰,一个搭载潜艇,一个双翼,一个单翼。
实际上“金鱼”一开始是为“指挥型”的“巡潜甲型”设计的,但乙型同样也设计了机库和弹射器(日本人榆木脑袋,后来的改型不设飞机了依然做了机库)。相比起毫无战绩也毫无建树的伊-400和“晴岚”, 巡潜甲、乙型搭配“金鱼”的战绩要辉煌的多。
早在1941年11月30日,为了策划对美珍珠港袭击,日军潜艇上释放的“金鱼”就已经进行过对斐济群岛的侦察活动。当“奇袭珍珠港”完成后,这些潜艇侦察机也持续对珍珠港和夏威夷地区进行了观测,拿到了不少实时数据。
潜艇搭配的侦察机极大的拓展了日军的侦察视野,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它们都像一群来无影去无踪的幽灵般徘徊于太平洋的各个角落,是日军最得力的侦察干将。与“晴岚”差不多,“金鱼”采用的亦是“留得住机体就留,留不住就扔”的作战思路。日军伊-9(巡潜甲型)曾经留下了52次侦察,任务完成48次,回收机体40次的记录。
最厉害的行动是1942年9月由巡潜乙型艇伊-25做成的,这艘潜艇跑到了美国海岸附近,然后释放出了“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 ”,因为载弹的关系,它只能携带两枚30公斤的小燃烧弹对俄勒冈州的森林进行纵火,但因为林木潮湿,虽然终于点着了森林,但这场小规模的火灾迅速让当地消防扑灭了。
虽然只烧了点树林,但此事仍被日本作为振奋士气的战绩宣传,毕竟这是他们历史上第一次进击到美国本土。美国正处在太平洋战争最艰难的时段,此举刺激了不少美国人,他们就差街上扒拉个日本人揍死了,最后美国政府也展开了行动,将12万日裔美国人送进了集中营。
1944年以后“金鱼”便不再活跃,美军强悍的反潜作战,以及四处都是“护航航母”和舰载机让潜艇和潜艇飞机的活动范围被极度压缩,再加上日军已经丧失了主场,出不了门的潜艇当然也就不需要什么侦察活动了。
I-400潜艇巨大的机库
总的来说,日军这种给潜艇上飞机的别出心裁之举确实是一种创举,“零式小型水侦”在那个年代很好的拓展了潜艇的战斗能力和侦察能力。但这种潜水空母的思想被放大到伊-400潜艇上之后就未免显得过于激进了,再加上日本已是强弩之末,“晴岚”还没上场就迎来了结束。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给潜艇装备飞机,有用吗?
二战后期日本为执行一项秘密计划(向美国本土进行生物/细菌攻击),为配合这项计划、日本人脑洞大开、1943年1月8日开工建造当时性能优良、也是日本建造的做好和最大的一艘“水下航母”……伊-400伊-400型“潜水航母”绝对是日本的黑科技产物。
伊-400艇长122米、水面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量6560吨、水上航速18.7节、水下航速7节。
伊-400型潜艇最大的亮点、就是设计了“机庫”开携带3架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潜艇携带了零配件可以随时组装出第4架)(伊-400潜艇的机库特别写)(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载弹量800kg)伊-400、伊-401、伊-402日本一共建造成了3艘同型号潜艇。
生不逢时、伊-400建造成功时间太晚了、二战已经将近尾声、日本1945年7月底开始实施对美国进行“生物细菌战”计划、伊-400潜艇秘密出海、驶美国,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伊-400在美國附近海域浮出水面向美军投降、指挥官以及部分艇员自杀。美国俘虏全部3艘伊-400型“潜艇航母”
伊-402被美军用来当靶船进行射击和轰炸训练……
美国人把伊-400、伊-401里里外外研究了一番后、将它们全部炸沉。伊-400潜艇是日本设计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黑科技”产品、生不逢时、还没有发挥作用、来的匆匆、去的悲惨。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给潜艇装备飞机,有用吗?
潜水航母到底是个什么鬼?如图,日本潜艇装备飞机,不是第一个,但成为最后一个。所有先进技术总先用于军事,装备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潜水航母的思路,从1916年在欧美即开始研究,二战时德国最先制造成功,日本借鉴以后,经过潜心研究,到1945年终于搞定一款可以搭载3架飞机的伊-400。
说白了,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核潜艇,可以搭载“海豹”号无人艇,投送陆战队员,对陆侦察和作战;也可以施放水陆两栖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潜艇有了它们,可以执行更多的任务,要论定其实质,不过是可以执行多功能任务的潜艇,叫航母更改称呼,就有些过份了。
P-400可以搭载3架战斗机,在艇体上部设计一条短距离飞行甲板,潜艇出水后,从甲板下面调出飞机,弹射起飞。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想法,开始于1942年,使用潜艇飞机,在巴拿河运河执行破坏美军海上运输任务,1945年共造了3艘这样的潜艇,共执行3次任务,都没有达到目的,最后一次在执行执行任务时,受到了投降的消息,即为美军全部缴获。
忙活一阵,没什么作战效果,原因是区区一点潜艇和飞机,要到他国控制的海域去搞什么隐蔽突袭,与找死无二。世间普遍的认知,潜艇最大的优势在于隐蔽,现在要放弃自身优势,当作潜航飞机平台来打造,无论想法再超前,技术再先进,也是难以实现的。
搞一点副业,执行些特战任务,无可厚非,妨害不到主要作战任务的执行,但要改变此平台的作战性质,正会白白断送掉整个平台,以前日本做不到,现在同样难以实现。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给潜艇装备飞机,有用吗?
装备有飞机的潜艇为二战时期的日本潜艇伊-400,日本研究伊-400潜艇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执行特攻任务,也就是深入到敌后去执行自杀式攻击任务。
贯穿整个二战期间,日本一直致力于研究细菌武器,然而细菌武器的投放与在实战中的使用问题总是不理想,再加上后期与美国开始争夺太平洋,在一系列的惨烈战役之后,日本海军逐渐开始节节败退,而美国海军眼看就要赢得正常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为了扭转这一战略败局,日本开始尝试剑走偏锋,这就是伊-400潜艇诞生的源头。伊-400潜艇被称之为潜水航母,其原因则是因为伊-400潜艇的内部能够容纳三架日本自研的晴岚水上飞机。当准备放飞飞机的时候,伊-400潜艇会先浮出水面,然后由潜艇兵将晴岚水放飞机从潜艇的格纳库里拖出来并把机翼安装好,最后飞机被弹射器弹出。当晴岚水上飞机执行完轰炸任务之后,飞机可以直接降落在水面,然后由伊-400潜艇直接回收。
在日本的战略计划中,伊-400潜艇应该隐蔽航行至巴拿马运河附近,然后通过晴岚水上飞机所携带的细菌炸弹对巴拿马运河进行细菌轰炸。然而伊-400潜艇可谓是生不逢时,还没等自身打出什么战绩日本就宣布投降,而伊-400潜艇自然而然的就被美国所俘获。
当美国对伊-400潜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之后便着手将其拆解破坏,因为在美国人的眼中伊-400潜艇简直就是浪费军费的垃圾东西。首先伊-400潜艇的体积实在是太大了,在越来越强的反潜力量面前,伊-400潜艇的生存几率很小,而且伊-400潜艇想要放飞飞机就必须先浮出水面,而浮出水面的潜艇无异于没有任何的自卫能力。最后就是伊-400潜艇是日本祈求绝地反击的特攻装备,而对于海军力量强大的美国而言,根本就是不需要的装备。
综上所述:日本的伊-400潜水航母理念还是很好的,然而在实战中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上的作用。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给潜艇装备飞机,有用吗?
有用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给潜艇装备飞机,有用吗?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在工业和兵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期,美国海军舰艇的综合能力已超越日本舰艇,但是伊-400型大型载机潜艇却是一个例外,伊-400级潜艇是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军兵器之一,在意义上甚至超过大和级战列舰。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水下航母的设想也是相当超前的。虽然伊-400级的作战思想和设计都相当先进,但和德国XXI型潜艇一样,因为到来得太迟而无法影响二战的结局。
那么伊-400载机潜艇对日本有什么用处呢?伊-400型的设计思想萌发于1942年。1942年11月,从潜艇上起飞的一架侦察机,飞临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森林,投掷了两颗小型燃烧弹。受这次成功的鼓舞,日本海军的造舰计划里加入了总数为18艘的伊-400型潜艇,每艘搭载两架水上飞机。
随着战局变化,最终决定建造5艘,但未强化作战能力,对其设计改进,增为3架水上飞机。战争期间日本原材料和劳动力严重匮乏,最终勉强完成三艘,其中两艘尚未建成日本便已投降,被美国拉走做研究了。“晴岚”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450mm)直径的空投鱼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长,直径12英尺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
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射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警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
伊-400级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一名日本军官介绍实际作战中搭载220人。经过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射。伊-400级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击远在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的目标。伊400级装有日本的早期预警雷达和雷达信号探测器,为了弥补雷达性能的不足,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为了支持长达四个月的远洋作战,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狭窄的过道上也摆着食品箱,人只能弯着腰走在上面。虽然伊400在二战时期毫无作为。但是作为二战期间发展到极致的大型载机潜艇,伊-400级潜艇航程远、攻击范围大,可以看作是现在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先驱。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