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步人甲可以抗住二战步枪的正面射击吗?

千万别认为古人的盔甲可以抵挡现代枪械的射击,尤其是不要去跟一、二战那些威力过剩的武器比性能。

二战步枪处于一个枪械正在转型的历史时期,以至于出现了栓动步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三雄并立的情况,但总的来说,二战的步枪类武器还没有脱离一战的影响,它们普遍的特性就是——射程远、威力大、杀伤力过剩。

当年战场上常用的几种步枪都存在这种堑壕战后遗症,像使用0.303in(7.7mmx56R)弹的英军,使用.30-06(7.62x63mm)的美军,使用7.92x57毛瑟弹的德军,使用7.7x58mm和6.5x50mm弹的日军,使用7.62x54R的苏军等等,它们是二战的主流,也是全威力弹药时代最后的继承者。

这些被称为“威力过剩”的全威力枪弹,常常又是步枪弹又是机枪弹,药瓶硕大杀伤十足,今天被传得神乎其神的AK-47、小口径弹药等等,都不如全威力弹药给力,任你再怎么会体内翻滚、制造空腔,在巨大动能面前都得败下阵来。

正是得益于巨大的动能,二战时期全威力弹药穿透性能极为出色,普通薄钢板根本防御不住它们的攻击,起码超过7mm的装甲钢才敢打保票说能顶住,显然古人是不可能将甲胄打造到7mm厚的,而且他们用的也不是装甲轧钢钢而是铁,连中间威力弹都防不住。

我们可以拿苏军的7.62x54R举个例子,看看它装了哪些武器,那么你一定不会有“古代铠甲能防御子弹”的想法了。

7.62x54R装备了:

莫辛纳甘步枪

托卡列夫SVT-40半自动步枪

马克沁M1910式水冷重机枪

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

捷格加廖夫DP-28转盘机枪

ShKAS航空机枪

此外还有卡拉什尼科夫PK、PKM通用机枪和SVD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不过这仨是二战以后的武器,就不放在里面了。

我们从上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到AK的M43弹和莫辛纳甘的7.62x54R的区别,所谓“威力过剩”就是如此,别说铠甲,防弹衣都HOLD不住。

步人甲虽然重量极大,但它的目的只是防御箭矢等冷兵器攻击,以在缺马的弱势环境下顶住北方骑兵攻击,因此采取了较为极端的大面积甲片防护,将全身上下紧紧包裹在厚重的铠甲中,这样便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重的单兵作战防具。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感受一下步人甲的厚度,重达70公斤的步人,由1825枚甲片编缀,平均下来的话每枚甲片不到40克,这还不算连接部位、皮革、布料占去的重量,我都尽量往高了说。

为了给大家直观的感受,我拿了个奥利奥做对比,一小包奥利奥的重量是65克,变成麻将大的铁片的话,步人甲还是很有点厚度的(前提是你全部的重量都得是这玩意儿),但别忘了,这是铁,不是轧钢。

我们时常在一些外网上看到因为警匪驳火被打得千疮百孔的汽车,并且这些汽车仅仅被9mm的帕拉贝鲁姆或.45ACP就打得对穿,这无不显示出枪械的真实威力。

如果拿.50BMG打就是这样,不过这种口径在二战时没有被当做步枪弹用,今天倒是被巴雷特反器材步枪用上了。

借用一张国内的汽车统计图,上面明确排列了汽车各个部位钢板的厚度,可以看到,大部分都在0.8—1mm左右徘徊,车门钢最高可到1.46mm,X2的话就是2.92mm,加上空心效应,枪械的威力可见一斑。

而二战时的全威力弹药比起警用手枪来,那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如上图,这是一张美国枪店的民用猎枪弹统计图,其实许多子弹根本都是当年的步枪弹,它显示了弹药的质量、速度、焦耳数据。

图上第一个是12号的霰弹枪弹,第二个就是美军二战时,用在春田M1903步枪以及各种机枪上的斯普林菲尔德.30-06弹,第三个.308是温彻斯特战后民用销售的7.62x51mm弹,它们的威力很明显超过了下面的AK47的M43弹和M16的5.56x45mmNATO弹(民版叫做.223雷明顿)。

其实说了这么多,再讲下去无非就是科普枪械知识罢了,想必大家都有基本认识了,步人甲根本挡不住二战的全威力枪弹。

况且二战只有这些通用口径步枪吗?还有不少挂着“步枪”头衔的怪胎,比如PTRS-41反坦克步枪,这种东西拿来打人就太不道德了。

或者德国的PzB39反坦克步枪也不错。

别不服气,人家是7.92mm的啦~好吧,还要加个x94mm,旁边7.92x57的毛瑟弹瑟瑟发抖。

还没完,莫辛纳甘搞出来的7.62x155mmrR和7.62x122mmR弹更夸张,说这是圆珠笔你信吗?

而且发射它们的只是被改造过枪机的莫辛纳甘步枪而已……呐,我知道你步人甲厉害,但也不要硬拿鸡蛋碰石头是不是?做人呢,最要紧的是开森。

宋朝步人甲可以抗住二战步枪的正面射击吗?

扛不住!别犯傻啊!

先说下什么叫步人甲,

这是一种宋朝重甲,整体由1825片甲叶组成,整体重量将近30公斤。对弓箭、刀枪的防护效果极好。

但是即便是步人甲对枪弹也是难以防护的。宋朝不仅仅是甲出名,弓箭其实也很出名。

根据咱们对考古资料来说,宋朝的箭一般重量为将近96克。拉满弓射出的时候速度大约为每秒53-55米。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动能了,安装动能公式来计算弓箭的动能大约是135-142焦耳左右。

咱们说下二战的“大八粒”加兰德步枪

这把枪使用7.62x63mm的春田步枪弹。弹头重量为12克,初速可以达到820米/秒,折算下来的枪口动能是3349焦耳,大约是宋朝弓箭的20多倍。因此以防护弓箭为主的步人甲在二战步枪下可以说是丝毫没有防护作用。

不仅如此,这么大的枪口动能即便是现代的防弹衣都防不住。

后来军队也意识到步枪的威力过大,因此就搞了个中间威力弹,例如8克弹头的7.62mmx39苏联步枪弹(枪口动能2010焦耳)或者9克弹头的7.62X51mm的北约弹(枪口动能为2472焦耳)。

但是中间威力弹的威力其实还是过大,于是又搞了小口径步枪弹,枪口动能在1300焦耳-1650焦耳之间。

所以题主要让步人甲抗枪弹,却没有给步人甲选个好时候,恰恰选在了步枪弹威力最大的年代。居心叵测啊...

宋朝步人甲可以抗住二战步枪的正面射击吗?

比方98K的7.92mm的铅芯重尖弹在300米内能穿透10mm的铁板

而步人甲虽然在当时而言是妥妥的重甲,但30公斤左右的分量...你寻思它能多厚?人体表面积一般是将近2㎡,但铠甲的话算他1㎡。那它铁甲撑死了3.8mm厚度,想挡二战的全威力步枪弹??

宋朝步人甲:题主你是在逗我????

宋朝步人甲可以抗住二战步枪的正面射击吗?

这就看是什么人用步枪向你射击了,如果是我用步枪向你正面射击,那你穿不穿步人甲都没事儿,三十年前民兵实弹射击,我是唯一一个十发脱靶的民兵,军事教官说:

“就是个瞎子朝靶纸方向打十发子弹,也会有一两发上靶,你一个睁眼人真不如个瞎子。”

所以如果是我射击,你不用穿步人甲,只管大胆站在那儿就行,我肯定打不着你。

如果换了别人,那你是找死,退一万步,就算步人甲的甲片够结实,可缝甲片的线也顶不住子弹的冲击力,子弹会把甲片也一起打入你的体内。

宋朝步人甲可以抗住二战步枪的正面射击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在电视节目留言终结者有一期就是关于纸质盔甲与金属盔甲的测试。结果里面,金属盔甲无法防御一战前期的左轮手枪射击。

事实上,由一战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有出现金属铠甲在战场上。然而,金属铠甲面对子弹机乎毫无用处。

(一战士兵穿戴铠甲)

(一战士兵铠甲)

以上是一战时期士兵铠甲,主要是锰钢为主,在400米距离有有定防御效果。但是,遇到专门的穿甲弹,这些盔甲和纸糊的差不多。

(二战苏联士兵铠甲)

(二战苏联士兵铠甲)

二战苏联士兵也装备有铠甲,对比二战的锰钢板,使用特种装甲钢的苏联铠甲显然有防御效果好重量轻优势。但是,这种铠甲只能防御125米外德国冲锋枪子弹,面对普通毛瑟98K步枪子弹防御距离是300米开外,面对穿甲弹450米以上才有防御效果。这些铠甲苏联红军装备比多,而且真的作用不大。

(二战美军飞行员防御甲胄)

(二战美军轰炸机飞行员防御甲胄)

二战美军也装备有防御甲胄,这种锰钢为主的工艺与我国扎甲类似的铠甲,只能防御穿透机身后的88炮破片,很重而且基本上不怎么防弹。

(宋代步人甲图)

宋代步人甲,主要是冷锻钢(铁)为主。即使有进行硬化处理,但是根本无法与高温锻造锰钢及专用冷轧装甲钢对比。二战美军飞行高锰钢防御甲胄,采用类似于我国古代扎甲,但是谈不上能够防弹。

那么,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在二战步枪有效射程内古代步人甲无法抵御二战全系列步枪射击。

宋朝步人甲可以抗住二战步枪的正面射击吗?

由于古代铠甲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缝隙,古代铠甲使用的钢铁质量都比较差,任何一种古代铠甲,都无法抵挡住现代步枪的射击。现代步枪的穿透性非常强,当子弹射中铠甲的时候,能够从铠甲的缝隙穿过去,或者直接将铠甲击穿。宋朝的步人甲是古代最重的一类铠甲,这种铠甲由1800多个铁片构成,总重量超过70市斤。不得不说古人的力气确实比较大,如此笨重的步兵铠甲,如果穿在现在人的身上,恐怕连走路都是一个问题,更不要说行军打仗了。

步人甲主要是用来防御弓箭的攻击,对于刀砍和枪刺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不过穿上步人甲的士兵并不是能够刀枪不入,否则宋朝的军队就不会屡战屡败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弓箭和长枪也能够从步人甲的缝隙里面穿透进去,杀伤身穿重甲的士兵。二战时期的步枪都是单发步枪和半自动步枪,这两类步枪的威力比较大,精准度比较高,比现代的突击步枪穿透性还要强得多。

在100米的范围内,AK47步枪能够穿透6mm的钢板,现代6mm的钢板要比古代几厘米的铁片还要坚固的多。即使步人甲是铁板一块,凭借着古代钢铁的厚度,也无法抵挡AK47步枪的设计。而AK47步枪只是二战结束后出现的突击步枪,威力较比二战时期的单发步枪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让二战时期的98K步枪和三八式步枪来射击钢板,穿透性肯定要强过AK47。

在古代的所有铠甲里面,最坚固的铠甲就要数清朝时期的棉甲,然而在近代的几次战争中,身穿棉甲的清军毫无抵抗能力,只能成为西方军队的活靶子。十九世纪的枪械的威力,同二战时期枪械的威力差距非常大,因此二战时期的枪械完全能够穿透步人甲。如果在近距离射击敌人的话,不要说用二战时期的步枪击穿步人甲,就算是击穿步人甲之后的子弹,也足够把穿铠甲人的身体再打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