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松开才炸的地雷基本都是影视剧设计的桥段,为的是凸显紧张的战场环境,再加上许多对军事装备并不了解的编剧屡屡推波助澜,结果生生制造了一种“松发地雷”的神剧情。不过呢,确实存在松发雷,但它们并非普通的地雷,而是对付工兵和增加排爆难度的东西,或者干脆就是战场上的诡雷。

流行的标准装备地雷中,有纯粹的压力击发式,有击锤引信式,有拉环绊发式,有二次压发式,甚至还有灵敏的震动感应式,唯独没有松发式。

最简单的压法雷仅仅是子弹做成的机关,一脚下去打穿脚背,哪给你松发的机会?

实际上,普通地雷的引信虽然没子弹雷那么简单,但也复杂不到哪儿去,大多与迫击炮引信差别不大,它们通过钢珠或弹簧卡口进行击锤阻断,只要通过下压触发,击锤就会被立即释放,根本不存在任何踩着不放地雷就不炸的情况,因为压发机关并不需要回弹,它只是个卡销。

我们可以参考下德军的Tellermine 42反坦克雷,它是典型的压发雷,重19磅,内含11磅炸药,顶上有个6英寸的圆形凹槽压力板,下面塞着压发引信。我们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它的触发卡销就是个钢珠,它卡住了一段被收紧的击针簧,这个钢珠一旦被压过,击锤瞬间就会弹下去,打爆下面的发火药。

那么请问这种结构如何实现“松发”呢?打开保险销的压发雷,就如同上好膛的步枪,踩下去的动作如同扣扳机,击针簧只会被释放,不会因为你踩着不动就不打下去。

换言之,如果这颗地雷你没踩爆,那么收脚即可,因为你的力量并没有触发扳机。

反步兵雷的结构也大同小异,正如前面说的,地雷是个廉价的玩意儿,它们不会被设计的太复杂,人们所做的只是用弹簧做击针簧,然后找个小格挡卡住紧绷的弹簧,你一踩,如同枪械的扳机被扣动,哪来的回弹机会?根本不存在回弹的原理。

上图的PMR-3步兵雷引信相当清楚,紧绷的击针簧,钢珠卡口,击锤一旦被踩得别过钢珠,地雷顷刻即炸。

还有像PMA-3地雷这种东西,它的引信触发原理借用的是双瓣壳体的扭动。这东西比击簧式的引信还麻烦,壳体被踩中后,只要壳体一歪引信击锤就会释放出去。这种雷踩歪了就炸,没踩炸那它肯定不会炸,不存在什么松发回弹。

总而言之,大部分的地雷你踩上就会炸,没踩炸就不会炸。如果没炸,多半是地雷因为长时间埋设出了故障,或者你运气好一脚没蹬开击针簧,这时候要做的是赶紧走,而不是踩在雷上傻乎乎的不动,然后让战友学谷子地脱鞋或兰博插匕首压石头。

那么有没有松发引信的地雷呢?有!但它并不容易被遇到,这种雷往往是作为“诡雷”存在,目的是为了杀伤对方排爆的工兵,或者布设诱惑陷阱。大多数时候,松发雷只是“反工兵布雷技术”,或“战场心理威慑式布雷”,很少当做战场阻断大量布设,更不可能像影视中那样,一踩就是松发雷。

有时候松发引信仅仅只是手榴弹的附件,美军就曾经给自己的手雷配备过专门的M1松发引信,平时让东西压住它,压下后扯掉保险,扳机启动,别人移动物体时便会爆炸。说白了,这就是种反装的压发瞬爆引信。

M1松发引信使用时,需要把手雷原来的引信拧下更换(见过二战美军拧枪榴弹的应该不陌生)。说实话,战场上一般你踩不着这东西,数量太少了,也没人把它当普通地雷用,大多是给工兵准备的是,少量拿来特种作战。

许多松发诡雷其实就是普通拉环手雷,通过手雷需要松保险杆释放的工作原理,将其临时设计成诡雷使用。比如放在需要移动的石头、树干下面,或者干脆在上面压一把漂亮的步枪,敌方士兵移动这些东西时,手雷便“轰”的炸了。它们的缺陷是引信有延时,发现的快可以躲过,不如专用的松发引信。

还有种更专业的“拉、松两用引信”,可以直接插在地雷中使用,比如美军的M3,上图中间那个就是,它可是专门坑工兵的神器。如果不设置松发的话,它就是颗绊发雷引信,但如果压到物体下设置,引信在松动的瞬间即可引爆。

还有M5松发引信等等,不排除在战场上会遇到这些东西,它们有可能会以未压发的方式,混合在压发雷中布置,为工兵的排爆造成各种障碍。

当然,踩到后也别想着怎么压匕首或脱鞋子了,正规的工兵排爆方法是清理周围泥土,露出弹体,然后想办法把保险销子插上去即可,什么压砖啊、绑草啊、卡刀子啊,不排除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基本都是瞎搞。

其实这些压板类的松发引信极为简单,远不如M3那种两用引信麻烦,上面说过,这类松发雷就是反装的压发引信,需要有空间弹开簧板才行,且需要一定空间才能弹出。假如你真踩着不松脚,它们还真没办法炸,毕竟人家设计是当诡雷的,不是反步兵雷。

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地雷是什么?

地雷顾名思义是埋在地下的“雷”,埋在水里的叫水雷,甭管什么雷,都是一种爆炸物,军用武器。

地雷在现代战争中最常见,也是造价最低廉的武器,就它的性质来说是防御性的。

为什么说低廉呢,一枚地雷就是由触发弹簧和引信、弹片组成,最便宜的地雷造价才1.5美元。

为什么说它是防御性的呢,因为它一般都是埋在自己的地盘,等待对方陆军部队进攻时还发挥作用的。

比如我们很多中老年观众最爱看的电影《地雷战》,看完了它之后,我们就会对地雷的成本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原来石头、陶瓷都可以用来制作地雷,成本自然高不了。地雷是针对来进村袭扰的日本兵的,但它是埋在我们自己国土上的,又没有跑去埋在你们日本,来了炸死活该。

地雷是谁发明的?

如同万千发明一样,最早的地雷据说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的地雷诞生于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也就是宋金战争中就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地雷还比较原始,气势很大,杀伤力却有限。

到了明朝时期,国产的地雷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构造开始变得复杂,杀伤范围也扩大了,但质量仍然不稳定,也容易误触发,伤到自己人,杀伤力仍然有限。

没办法,就像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后来的提纯技术和配方改进没啥进步,反而被阿拉伯人和西方人一步步弯道超车了。

大部分时间内,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并不鼓励火器的研发和火药的改进,他们想保持江山的稳定程度,不希望民间百姓倒腾这些技术,不鼓励科学创新,地雷的研究几乎终止。

现代意义上的地雷是俄国人研制发明的,诞生于20世纪初,主要是用来阻止步兵进攻的。在日俄战争中,日军攻势凶猛,俄兵低挡不住,在日军冲锋的路上埋下了地雷。

可以想象蜂拥而至、势不可挡的日本兵,踩到地雷的情形。东洋兵一下子就懵逼了,心说这什么玩意,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两腿一下就发软了,进攻的时候,战战兢兢,唯恐再踩上这种不知道什么名字的东西。

新出现的地雷给了日本兵沉重打击,日军的进攻势头一下子就蔫了;可惜当时的地雷还没有大量生产,不然日俄战争的历史就真有可能被改写了。

地雷由几个部分组成?

普通地雷首先要有炸药,然后是引发炸药的引信。

接下来就是触发引信的弹性钢板,或者弹簧。

最里面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弹片、钢钉、钢珠子或者强度更高的穿甲钢片。

一组有关地雷的触目惊心的数据。

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地雷一共有367种,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有单发雷、连环雷,跳雷、松发雷,反复触发雷、信号雷和磁性地雷等等,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世界上埋在地下的地雷1.13亿颗。阿富汗地雷最多,都说阿富汗的地雷比人都多,都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当年埋下的,战后,排雷器材在阿富汗是畅销大单品。

清除世界范围内的这些地雷需要的费用多达368亿美元。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雷造成的人类伤亡超过了100万,而其中达半数以上是平民;这个地球上,每年都会因为地雷造成的伤亡有27000人。

因此,在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渥太华禁雷公约》,禁止各国生产、储存、使用、转让所有地雷。

即使这样,全世界每年新埋设的地雷数量还会增加250万枚,每天都会有80人左右死于地雷。

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说到这种地雷,年龄大一点的朋友都会想起京剧《奇袭白虎团》志愿军英雄严伟才率领大家正在行军,突然停下,告诉大家踩着地雷了,就在大家非常担心的时候,严团长告诉大家,这种地雷是美制的松发地雷,踩上去只要不抬脚地雷不会响,因此从容地排除了那颗地雷,化险为夷。

什么是松发地雷,它的原理就是引信部分有一个活闩,这部分跟击发杆在一起,上面加了个保险销。因此有人踩上去的时候,它不会立即爆炸,可是当你的脚离开的时候,它就会发生爆炸。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首先是要造成大面积伤亡。

如果是触发型的,只会伤一个人。而松发地雷不但能杀伤踩雷的人,后面的人也会被杀伤。

而且这种地雷它的引信高度敏感,哪怕是触动的人稍微一松动,地雷就会爆炸。松发地雷结构最复杂,也是最难拆的,如果工兵去排雷,按照一般模式去操作,手一离开,地雷就会爆炸,增加了排雷难度。

松发引信可以应用于各种地雷上,主要运用在跳雷和诡雷上,甚至还可以配上一枚手榴弹,这种引信主要目的就是延缓敌方的排雷速度,因为耽误敌方更多的时间,就意味着为己方争取更多时间和主动。

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事实上,正好与电视剧里的桥段相反,那种“踩上了松开才炸”或者踩上了一直不动就不炸(静静地等着别人鞋底插刀子压住,脱鞋搬石头压住)的“松发式地雷”是很少见的,如果地雷都这么低端或者好排,那让我们英勇无畏的排雷工作者情何以堪?

▲被影视剧玩坏的“踩雷”-“排雷”戏码

所谓的压发式地雷

现实中除了“非常少见的”根据战术需要制作的松发雷以外,大多数反步兵地雷都是压发式地雷或者拉发式地雷。其中压发雷也就是你说的“一踩就炸”,拉发雷则经常被用来设置为“绊雷”,也就是常见的“踢碰到绊线就炸”,亦或者采用“压发/拉发联合作用”引信。

▲类似“绊雷”(拉发地雷)示意

以我国曾经出口泰国、科威特、秘鲁、斯里兰卡等国的“72式反步兵地雷”为例,该雷依靠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直接杀伤徒步有生力量,该类采用塑料雷壳以增加被探测和排除的难度。全雷重约128克,内装扩爆药4克、TNT炸药48克,整颗地雷只有人手掌大小。这种地雷一般只要求具备炸伤敌人或者骡马的下肢的威力。

▲72式反步兵地雷示意

72式反步兵地雷由上下壳体、橡胶盖、压盖、保险圈、保险销、击针、击片、扩爆药、火帽、雷管、装药等组成,属于压发式爆破地雷。这种地雷使用时,一般不会裸放在地面,常常用落叶、杂草、覆土层等隐蔽物遮盖,一旦步兵或者骡马等动物踩压则即时爆炸,哪里还会“默默的等你排雷”,更何况这些地雷踩中以后很难意识到自己踩到了地雷。所以戏里的桥段,看看就好。

▲72式反步兵地雷结构示意(借用网络图)

另外,这种地雷战斗状态时的压发结构的动作压力为68-147N,也就是只需要7-15Kgf的力就能激发,在保险装置没有打开的保险状态下,其安全压力为大约735N(75Kgf),以便储存、运输、布设时的安全。平常,这种地雷的保险销没有抽出,保险装置限制压盖下降;作战使用时,抽出保险销,保险圈装置失去对压盖的限位作用,当地雷收到一定的压力时,压盖下降压迫击片,击片在弹簧作用下猛力下翻打击击针,击针击发火帽-引爆雷管-地雷爆炸,完成一系列击发爆炸动作。

总体来说,压发式反步兵雷是才是主流,大多数类似的地雷都是踩中即爆,符合题主所问的问题。而电视剧里那种“脑补”排雷大法,一般都只存在于想象中,更何况现代地雷的引信装置和反排雷系统更为先进。

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没的事情,这种问题别太纠结,否则的话,电视剧和电影就看不下去了。

以上。

对于地雷来说,世界上服役和在研制中的地雷一共有3000多种,直接可以写一本地雷百科全书了。在文末W君给大家说几个异类地雷,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对于地雷引信来说,大致上会分5种,咱们逐一说说来科普一下吧。

松开才炸的只是地雷引信的一种,叫做松发引信。

这种地雷主要用在迟滞步兵的用途上,有的时候还会被改装成简易的诡雷。

像这样的东西叫做诡雷,而其实,一个松发地雷塞门缝里则布置起来更迅速。

除了松发地雷之外,地雷还有压发、绊发、触发和感应四种引信,不同的地雷实际上是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条件的。

类似于M14这样的地雷在布置的时候实际上是可以设置 松发、压发、绊发三种不同形式的。

而类似于“次面向敌”的M18A1

则是可以使用感应引信的。

还是那句话,不同的“雷”在不同的目的和环境下有特定的用法,而电视剧里面的“雷”,更多的用于推进剧情而已。

既然说到地雷,咱们说点特别的吧。

这个地雷是一个大家伙,型号叫做Abwehrflammenwerfer 42,这是喷火地雷,用火焰喷射器燃料的。触发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扇面火焰,可以有效的杀伤大面积士兵。

再说一个

这也是一种地雷,在一战中大范围使用。

钢瓶子内装的是光气(一战窒息性毒剂)。主要用于防护警戒力量薄弱的战场,布置后一旦触发就会抛射出来从十几米的高度爆炸,这时光气就在大范围内散布。这个区域内的敌人则完全无法通过。

还说一个吧:

这货是一枚核弹地雷,当年埋设在东德,以遥控引爆,主要是为了抵挡苏联的钢铁洪流的,这种地雷的当量为5万吨,基本上一个作战面上的坦克都可以被这种地雷直接摧毁。

最后说一个吧:

这个叫做AHM-200,这是一款反直升机地雷,当直升机声光电信号被地雷探测到的时候,直升机恰好就在地雷的杀伤范围内,这时直升机就有很大概率被摧毁。

为什么说这么多其他的地雷,多看一些,也就不会被影视作品蒙到了。

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这不一定,要看是什么类,其爆炸原理不一样的!压发雷”踩上去就炸;“松发雷”踩上去后再松开(抬脚)就炸;“拌发雷”只要碰到它弹出的拌线就炸!定向反步兵雷 走到他的爆炸扇面,会炸。诡雷 各种小玩意,什么手表 什么盒子的 。可能是定时引爆,也可能是生物特征引爆。蝴蝶雷 个体细小,但数量庞大。这种东西一般不会炸死人,之所以说她邪恶,是因为一旦踩上,脚就会被炸烂。

地雷的品种很多,对付步兵的大多是抬脚以后爆炸,也有踩下去压爆的,但对付坦克的基本上人是没有办法将之触发,就是站他上面跳舞也没有关系。也有一些是要用爆炸的,或者是绊发的,那玩样根本没法踩爆他。压发雷”踩上去就炸;“松发雷”踩上去后再松开(抬脚)就炸;“拌发雷”只要碰到它弹出的拌线就炸!定向反步兵雷 走到他的爆炸扇面,会炸。诡雷 各种小玩意,什么手表 什么盒子的 。可能是定时引爆,也可能是生物特征引爆。蝴蝶雷 个体细小,但数量庞大。这种东西一般不会炸死人,之所以说她邪恶,是因为一旦踩上,脚就会被炸烂。

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在战争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主角人物踩到地雷的故事情节。但是绝大多数影视剧中的地雷,并不是一碰就爆炸,只要踩地雷的人保持不动,就不会出现地雷爆炸的情况,只有松开脚以后到,才会发生爆炸的情况。

接下来的排雷剧情就十分有意思,十有八九这颗地雷都不会伤害到踩到地雷的主角人物,因为总会有一个英雄人物出现,排除这颗地雷。如果战争中都是这种踩上松开以后才爆炸的地雷,那岂不是给了敌人逃脱时间,地雷为何不设计成一踩就炸的模式呢?

地雷

许多读者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影视剧中的误导现象所导致的。地雷的出现在影视剧中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事物。

因此,它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加主角之间的感情,而非成功实施爆炸。在实际战争中,确实存在这种松开脚才会爆炸的地雷,但是,这仅仅只是地雷种类中一种,它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地雷种类。

影视剧中的松发地雷

地雷这种战争时期的重大“足下威胁”,在二战时期被频繁投入战场使用。就地雷的通发引信而言,它可以简单的被分为压发地雷、拉发地雷、松发地雷、拉(松)两用地雷。

如果地雷配用压发引信,就可以靠目标一定的压力作用而产生爆炸;这种压发地雷,具备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成本较低等特点,经常使用于反坦克战争之中,这才是大规模战役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地雷。

拉发地雷

如果需要在战场上对众多敌人进行埋伏性战争策略,那么最常使用到的地雷为拉发地雷。这种地雷配有拉发引信,靠一定的拉力作用才能够使地雷爆炸。通常在使用拉发地雷的时候,会采用直径0.5~0.8毫米的铁丝作为绊线,绊线的一头绑在先前埋伏好的固定物体上,另一头与地雷的拉火栓相连。

由于在伏击战争中会设置多根绊线,当敌人进入伏击区域以后,只要有一个人踩到了一根绊线,就会让周围的地雷自动弹出、展开爆炸。只是这种地雷所设置的障碍范围太大,杀伤力较强,人工设置时较为复杂,在战场上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战士排雷

最后一种就是松发地雷,这种地雷的松发引信,通常由人工设置。在地雷的松发机构上,需要加载不小于规定质量的载荷,当敌人踩到地雷以后,这颗地雷便进入待发状态,一旦压力解除,地雷便会即刻爆炸。

为了增加松发地雷的排除难度,一般还会在松发地雷之下连接一颗诡雷,一旦松发地雷被取走,下面的诡雷就会接连发生爆炸。所以这种具有灵活多样、排雷困难、便于诱惑敌人等特点的地雷,经常在游击战中使用。

当然,地雷的排除过程并没有像影视剧中演绎的那么简单,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才能够真正排除地雷;而且慌乱的战场上,其实敌人很难注意到自己踩到了这种松发地雷,根本不会给这些敌人合理的排雷时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