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军事专家帮我解答,为什么感觉藏在海底的潜艇会怕在水面上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

原因很简单,潜艇打不过啊。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潜艇的主要攻击方式是“偷袭”,离开这个方式的话,潜艇根本无法与军舰硬碰硬的怼。

无论是一战的潜艇,还是二战的潜艇,还是现在的潜艇,全都是一样,它们的战斗优势在于隐匿,继而通过偷袭的方式干掉麻痹大意的敌人,令人防不胜防。

是的,如果水面舰艇有提防的话,那么潜艇便不灵了。而且对于驱逐舰、护卫舰这类具备专用反潜功能的军舰来说,它们简直是克星一般的存在,潜艇遇上它们,往往考虑的是如何逃跑,而不是怎样对决。

我们知道,潜艇的排水量都会分为水上和水下,采用的动力也分为水上水下。例如一艘常规潜艇,它会在水面上通过柴油机航行和充电,下潜后通过电动机推进。正因为如此,潜艇的水下航速极为缓慢,一旦被驱逐舰发现,根本连逃跑都做不到。

有人会说,那么核潜艇难道也不行吗?

当然,核潜艇在动力上更强大一些,核电能源可供潜艇长时间的水下航行,然而为了照顾水下静音性,就算是核潜艇也不敢在水下全速航行,它们会选择最低功率,甚至有时干脆关闭推进,仅凭洋流航行。

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率,毕竟潜艇是个见光死的东西,一旦被军舰发现,几乎就等于给判了死刑。

潜艇的武装极为单一,过去只有鱼雷,现在多了点导弹,然而仅凭这点东西很难对付军舰,二战时的潜艇主要以运输船为打击目标,碰上军舰护航,哪怕是德国“U艇狼群”也不敢触霉头。

二战潜艇完成一次攻击非常麻烦,它们根本无法追上水面船舶,所以想发动攻击,必须进行预先侦察,继而按照航线进行预判,然后想办法从水面加速航行绕到前方蹲守,或者干脆发信让前方的其它潜艇准备,这样才能攻击到运输船队,U艇“狼群”便是这么作战的。

而发动攻击也没那么简单,二战潜艇需要航行到至少潜望镜深度,然后再对目标发动鱼雷攻击。鱼雷事先需要进行定深操作,以使之能够攻击到船舶的水线。定深太浅,鱼雷在水面航行,很容易被发现躲过,还暴露潜艇位置。定深太深,鱼雷干脆从船底穿过去了。

有时候还会遭遇鱼雷故障,这种事情二战中比比皆是,简直令艇长们欲哭无泪。可以说,潜艇根本只有偷袭能力,而无海战能力。当然了,二战有些潜艇上有炮,只要胆子大,尽管上去莽。

即便现代潜艇拥有导弹发射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反舰水平,但这种事儿还是听听即可,千万别以为潜艇真能斗舰。潜艇连对海雷达都不具备,作战时连个电磁波都不敢泄露,通讯都靠长波传递短讯,它们发射反舰导弹攻击军舰的机会无限接近于无。

实际作战中,艇长们宁愿蹲到死碰漏网的运气,也不愿意冒死与军舰打必输的战斗。试问你连探测范围和攻击手段都比别人少,两眼一抹黑在水下飘着,哪什么跟设备全开的军舰打?

现代潜艇的任务则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战略导弹核潜艇,它们负担的战略值班任务,通过携带的核弹道导弹威慑他国,就算国家末日来临,它们也会在最后的时刻给敌人补刀。而这种潜艇是压根不负担对舰任务的,太浪费了。

执行对舰攻击任务的是攻击潜艇,它们负担着反潜、反舰、封锁航道等海战任务,但是呢,即便是核子攻击潜艇,除非有严密的战术措施,否则它们也轻易不会对驱逐舰等单位发动攻击,这还是那句话——打不过。

二战时的驱逐舰就已经拥有深水炸弹、声呐、反潜飞艇等装备,它们一旦探知潜艇信号,就会像闻到腐肉的秃鹫一样蹿上去。而航速缓慢的潜艇很难逃生,对方只要把疑似信号点放到海图上,再估算下潜艇大致的航速,用圆规画个圈就能定出反潜范围。接着使劲丢深水炸弹就行了。

二战军舰欺负潜艇的历史堪称黑暗,什么撞沉的、炮沉的,1943年美军驱逐舰奥班农号发现日本潜艇,抽了一箩筐土豆下去,竟然吓得日本潜艇自己触礁撞沉了。

如今的驱逐舰更厉害,得益于现代发达的传感器和电子技术,潜艇想躲藏越来越难,所以才有了冷战时苏联潜艇下大洋,载机巡洋舰负责武装掩护的情况。

现代驱逐舰已经不是二战那种小身板了,它们已经基本挤掉了巡洋舰的地位,动辄6000吨、7000吨,9000吨和10000吨的也不鲜见,我军055、世宗大王、爱宕、伯克FlightⅡ以上都有万吨左右的水平,它们带有反潜直升机,带有先进的反潜声呐,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等武装众多,潜艇在它们面前露出马脚,大概率变成死鱼。

此外,有条件的国家可不会舰队舰的打仗,他们的驱逐舰会招来固定翼反潜机和航母舰载反潜机,遇到这种情况,潜艇连逃跑都是种奢望。

有没有军事专家帮我解答,为什么感觉藏在海底的潜艇会怕在水面上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

我不是军事专家,尝试解答一下。潜艇在水下确实是害怕驱逐舰和护卫舰,因为在双方的对抗中,潜艇处于下风和被动的地位。相对而言,潜艇在定位、锁定和攻击水面舰艇方面比较困难,反制的手段和能力有限,而驱逐舰和护卫舰可以通过直升机吊放声呐浮标在远距离发现和定位潜艇,也可以通过舰上的声呐系统包括主被动声呐和拖曳式声呐系统发现定位和锁定潜艇,然后用鱼雷或反潜导弹攻击潜艇。从机动性来说,驱逐舰和护卫舰相对潜艇来说要强些(核潜艇除外)。潜艇作战,隐蔽性突然性是它的特长,但它一旦被对手发现,就意味着可能被歼灭,如加大速度逃逸,会造成噪声增加容易被对手跟踪和锁定。如潜艇远距离发射鱼雷或导弹攻击驱逐舰或护卫舰,容易被对方发现和避开。潜艇的水下作战,主要是针对高价值目标,或封锁战略通道或要地,而驱逐舰和护卫舰是它的天敌,与它们对抗没有什么好处。

有没有军事专家帮我解答,为什么感觉藏在海底的潜艇会怕在水面上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

潜艇作为深海“幽灵”,经常潜伏在海面下,很难发现其行踪,因此显得神秘莫测。但是潜艇也并非没有对手,潜艇也会害怕水面上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因为这些水面舰艇往往会搭载强大的反潜装备。那么,驱逐舰或者护卫舰上的哪些装备具有反潜能力呢?或者说,潜艇为什么会害怕驱逐舰或护卫舰呢?

第一,驱逐舰或护卫舰通常会配备反潜声呐系统,能够发现潜艇踪迹。

反潜作战是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主要职责之一,尽管不同型号的驱逐舰或护卫舰会拥有不同的武器和船电系统,但是反潜声呐系统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反潜声呐系统是利用可在海水中传播的声波作为信息载体,来探测和搜索水中目标的一种反潜系统。现代化的反潜声呐系统不仅可以搜索到潜艇等目标,还可以对目标进行识别、定位和跟踪,潜艇一旦被反潜声呐锁定就很难逃脱,因此反潜声呐系统可以说是对付潜艇的法宝之一,潜艇必须想方设法提高隐身能力,避免被反潜声呐发现。

比如说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FREMM护卫舰,就配备了完善的反潜声呐系统。几个型别的FREMM护卫舰都配备了TUS-WASS 4100CL型声呐,反潜型的FREMM护卫舰还特别加装了CAPTAS低频拖曳声呐阵列。再比如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安装的AN/SQQ-89反潜系统,不仅包括AN/SQS-53舰壳主动声纳和AN/SQR-19被动战术拖曳声呐等反潜声呐系统,还融入了反潜武器系统和火控系统,拥有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普通潜艇遇到了肯定要绕着走。

第二,驱逐舰或护卫舰基本都会安装反潜武器系统,比如说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深弹等。

为了对付水下潜艇,驱逐舰或护卫舰搭载的反潜武器也经过了不断升级。现代化的驱逐舰或护卫舰,通常都会安装先进的反潜武器,包括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深弹等。这些武器一般由专用的武器系统发射,也可以使用通用型垂直导弹发射器发射,还会配备相应的火控系统。

FREMM护卫舰的反潜型号配备了“米拉斯”反潜导弹,长度为6米,直径0.46米,全重800千克,有效射程55千米,使用“奥托马特”反舰导弹的发射装置,采用火箭助推增速并由涡喷发动机作为巡航动力,性能十分先进。“萨克森”级护卫舰安装了2座三联装MK32型鱼雷发射管,填装和发射MU90反潜鱼雷,该鱼雷的战斗部重34千克,可以击穿20毫米厚的潜艇外壳、2米厚的压载水舱和40毫米厚的压力舱壳。

第三,驱逐舰或护卫舰通常会搭载反潜直升机,它是克制潜艇的有效装备。

现代化的驱逐舰或护卫舰都能够搭载反潜直升机,能够有效克制水下潜艇。反潜直升机能够携带和投放反潜声呐浮标,对水面进行监视,还能使用鱼雷对潜艇等目标进行攻击,是对付潜艇的有效装备。

FREMM护卫舰能够搭载1~2架NH-90反潜直升机,配备了2个吊方式声呐浮标,安装了2枚反潜鱼雷和相关设备。“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可搭载2架SH-60系列反潜直升机,安装了LAMPS III机载多用途反潜武器系统,是AN/SQQ-89反潜系统的一部分。SH-60反潜直升机可在目标附近海域按矩形投放声呐浮标,将获取的信号通过无线电传送给直升机进行分析,然后再使用主被动声呐浮标或磁探仪,进行最后的确认,最后对目标潜艇发射鱼雷。

综上所述,潜艇虽然很隐蔽,很难被发现,但是仍然惧怕现代化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因为这些水面舰艇通常会配备完善的反潜武器和装备,能够发现和攻击潜艇。

有没有军事专家帮我解答,为什么感觉藏在海底的潜艇会怕在水面上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

自潜艇诞生那天起,就成了水面舰艇最大的威胁之一,甚至可以和空中打击对水面舰艇的威胁相提并论。

于是,水面舰艇和潜艇之间,猫和老鼠的游戏,就从未停止过,潜艇和水面舰艇,究竟谁怕谁,其实,是永远无解的。因为每次的海战,都不可能一模一样,既有潜艇击沉水面舰艇的案例,同时又有潜艇击毁水面舰艇的记录。

经常看到网络上某些推文,非常肯定地说潜艇就怕驱逐舰和护卫舰;实际上,驱逐舰和护卫舰,何尝不怕潜艇呢;事实就是地说,潜艇怕水面舰艇,同样水面舰艇也怕潜艇。国内外进行的历次接近实战的潜舰对抗训练中,本文作者可以负责任地说,潜艇经常化险为夷,倘若是在实战状态,恐怕水面舰艇就非常悬了。

因为海战并不仅仅在大洋,未来的海战主战场,就是海岸200海里范围内,因为只要有海岸的国家,沿海肯定是经济发达区域,全世界情况都差不多,侵略与反侵略就在此海域激烈地进行。沿海岸200海里范围是潜艇天然的海战场,平均水深也就数百米,不要说是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即便AIP潜艇也能选择沉底设伏,在艇员静默状态下,能以逸待劳地仅依靠艇载被动声呐识别往来舰船的声纹。一旦发现过往舰船中有敌水面舰艇,即刻能启动打击模式,用鱼雷和反舰导弹对敌水面舰艇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而潜艇则藏在水中高速从水下脱离海战场。

由于潜艇是沉底静默状态,航行中的水面舰艇的主动声呐都很难探测到海底设伏的潜艇,战时将处于非常不利的态势。当然,水面舰艇也有舰载主被动声呐可用来探测水下潜艇的行踪,包括起飞舰载反潜直升机,在潜艇有可能出没的海域投放声呐浮标,来探测水下潜艇的行踪,一旦潜艇被锁定,那就非常危险了。因为水面舰艇具备直升机航空反潜,以及舰艇反潜两重功能,可用火箭式深水深弹、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等武器,对潜艇发动空中和舰载多波次打击,则水下的潜艇必将凶多吉少,很难逃脱水面舰艇的打击。因此,潜艇只能靠隐蔽性能好,在海水中藏好自己,不让水面舰艇探测到,在发现敌水面舰艇的前提下,才可能突袭成功。

但潜艇一旦发射武器,其阵位就将暴露,那么就有麻烦了,除非能够击沉敌舰,方能化险为夷。

有没有军事专家帮我解答,为什么感觉藏在海底的潜艇会怕在水面上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

潜艇遇上驱护舰,双方都会感到紧张害怕!

潜艇遇上敌方驱护舰太被动,一般都只能快速下潜躲避。

这是因为潜艇速度比驱护舰慢,潜艇跑不过驱护舰,要是它们在海上缠斗,驱护舰会逮住咬死潜艇。

即使潜艇呆在海水中不动,驱护舰也可以守株待兔,可不时对潜艇大致藏身抛投深水炸弹,也可以静治静,等待潜艇启动时用深水炸弹连续攻击。

潜艇的局限还在于对付驱护舰只有一招、这就是发射鱼雷攻击驱护舰。但潜艇这样做极其危险,因为潜艇(至少是潜望镜)必须浮出水面,会被高度处于戒备状态的驱护舰上雷达、声呐甚至舰员逮住,接下来潜艇会遭到驱护舰的火箭弹、深水炸弹连续攻击而凶多吉少。所以,即使潜艇被困,它也不敢试图铤而走险攻击驱护舰。

现代潜艇多了一种手段攻击驱护舰,这就是潜艇发射战术导弹攻击驱护舰。但现代驱护舰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潜艇胆敢浮出水面发射导弹,那潜艇还来不及下潜,就会被驱护舰发射的反潜火箭弹、反潜导弹击中。

潜艇不敢单挑驱护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艇员的心理压力巨大。

驱护舰一旦击中潜艇,潜艇艇员绝无生还可能。而驱护舰万一被潜艇击中,舰员还有逃生的机会和可能。

二战纳粹德国几百艘潜艇在大西洋组成“群狼”,围猎给英国运送救命物资的美国加拿大商船队。尽管这些潜艇可以肆无忌惮攻击商船,但只要有一艘英美护航驱护舰赶来,再多的潜艇也只能规避逃窜。这就是潜规则,潜艇只是偷袭武器,不能光明正大的挑战驱护舰。

有没有军事专家帮我解答,为什么感觉藏在海底的潜艇会怕在水面上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

舰艇种类繁多,各有各的功能,早期舰艇分工明确,如鱼雷快艇、扫雷艇、猎潜艇、护卫艇、驱逐舰、战列舰等等。后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作战任务的需要,对不少舰艇进行了整合,如现在的护卫舰不但可以对舰作战,而且可以扫雷布雷,包括猎杀潜艇,在加上,潜艇最大的优势在水下,在水上潜艇无任何优势可言,因此,猫捉老鼠的游戏是驱、护舰与潜艇反潜与猎杀战舰经常玩的游戏,谈不上谁怕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