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海战俄军为何战败?是战斗力不行还是战术错误?

对马海战就是我们历史书上说的:“俄海军绕了半个地球与日军战斗,结果惨败”的那场战役,此战日军以极为微小的代价(三艘鱼雷艇),将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打得灰飞烟灭,三分之二的军舰被日军击沉或俘获,仅有“阿芙乐尔号”等几个幸运儿逃回了老家。

实际上,对马海战可能一开始就注定了胜负,日渐腐朽的沙俄帝国早在这场战争前几个月,就已经在海陆战场上输光了本钱,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并派往远东,纯粹属于沙皇死不认输的乱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东乡平八郎率联合舰队袭击旅顺港,一直相信“仗打不起来”的俄军倒了大霉,他们没有提防日本人的偷袭,也没有将太平洋舰队开到港内。结果日本人袭击完毕,正在酒宴上载歌载舞的贵族们还在认为“只是实弹训练”,第二天早上看到被日军击毁的军舰才知大事不妙,可见当时沙俄上层的庸碌与腐败。

之后日军在辽东登陆,然后与俄军进行了旅顺争夺战、辽阳会战、沙河攻防战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在1904年的12月15日击毙了俄军“灵魂”康得拉钦科将军,并且攻陷了旅顺;之后又爆发了黑沟台之战和奉天战役,皆以俄罗斯的惨败告终。

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也在旅顺陷落时覆灭了,他们本来有6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但随着旅顺港陷入围困,他们最终只能选择突围,一部分舰船破围而出逃亡中立国,剩下的则拆下舰炮充实了陆军的阵地,水兵也编成了陆军。当旅顺陷落后,这一切都灰飞烟灭。

但是俄罗斯并没有吸取教训,俄方高层将一系列战役的失败,归咎于太平洋舰队的覆没和制海权的丧失上,因此他们一边不断增兵添油,一边又从欧洲部分调集军舰,组建了第二太平洋舰队,这支舰队拥有45艘军舰,战列舰就占了5艘,实力不可谓不雄厚。

然而与日本勾结起来的英国当然不会让俄国好过,他们不希望日本打输,因此卡死了苏伊士运河的通道,不允许俄罗斯舰队从这里通过。毕竟苏伊士运河地处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

从波罗的赶过来的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没有办法,只能火急火燎的选择绕过整个非洲,然后横跨印度洋,再由太平洋直上对马海峡迎战日军。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仅时间上他们赶不上趟,长距离的洲际航行也给舰队带来了极大的摧残。当俄军舰队路过新加坡时,一位水兵写道:“这条航道多么的光芒万丈,可我们正沿着它迈进死亡”。

这种战略性失误造成的摧残,令第二太平洋舰队士气低迷、给养不济,设备也在长途航行中乱七八糟,他们宛如一个刚走出沙漠的踉踉跄跄的逃难者,然而等待他们的还是一个迟到的战场。俄舰队对前路战况一团雾水,日本联合舰队却早已在必经之道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多时了。

1905年5月17日,姗姗来迟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终于航行到了对马海峡,日俄双方很快爆发激战,俄军军舰在伏击中纷纷沉没。而且俄舰队发生了与甲午海战中大清舰队差不多的情况,新旧混杂的舰船构成严重拖累了舰队航速,导致舰队航速只有11节,而日军则能达到16节。日军舰船在承受了最初的几波攻击后,迅速完成了U字形的调头,堵住了俄军的前进路线,并摆开了T字战列阵型应敌。

俄军舰队的结果相当悲惨,他们一开始就被打得失去了指挥统属,然后逐渐分崩离析,被日军夹击、追逐,仅5个小时就全军覆没。日军在最后时刻还逼降了一些军舰,不愿投降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则干脆自沉了。

这场战役直接让俄罗斯海军掉入了世界三流,也让日本成为了新的列强。俄军剩下的几艘军舰仓惶逃往菲律宾,被扣留了很长时间才被放回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残存的官兵们回去就差点造反,被紧急转成了教练船,随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它攻打了冬宫,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对马海峡之战中,日军新锐舰船是胜利的最大功臣,他们有力的支持了日军灵活、机动的作战部署。而俄军跨越半个地球,累死累活还姗姗来迟的第二太平洋舰队,船型老旧,组织仓促,士气不振,再加上遭到埋伏,让他们打赢一场战争确实是为难他们,而这一切都是腐朽的沙俄上层所造成的。

对马海战俄军为何战败?是战斗力不行还是战术错误?

战争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从这张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增援远东太平洋舰队的行军路线图来看,沙俄的舰队就已经败了一大半!从第一批1904年10月15日出发都到了1905年5月27日才到了对马海峡,航程超过1万海里,近万余名官兵在海上漂泊了大半年的时间,腹泻痢疾、各种皮肤病、感冒、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疾病流行,已经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俄国人疲惫不堪,还哪有什么体力作战?20世纪初的军舰各种舰上装备根本没有半自动/自动化一说,完全是人力操纵,没有体力怎么给锅炉填煤,怎么给舰炮装填炮弹?

那么,俄国舰队为何会这样迟缓的到达战场?这与因为当时沙俄的外交环境有关,俄罗斯总体来说是“陆权国家”,从18世纪开始扩张,先后吞并了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有往往海洋发展的企图,但这与英国这个“海权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利益冲突,并且英国还在欧洲大陆丑化沙俄、制造恐慌...使得整个欧洲大陆都对沙俄产生了不信任感和厌恶情绪,英国甚至联合了普鲁士(德国)、法国、撒丁(意大利)帮助奥斯曼帝国在黑海方向击败过沙俄,沙俄在战争中丢失了克里米亚半岛和签署了屈辱合约...而日俄战争的爆发,英国就是想利用日本遏制沙俄往远东扩张的企图。为了帮助日本给沙俄下绊子,英国宣布保持中立,禁止所有英国控制的港口禁止为沙俄军舰进入、停靠、补给,这其中就包括英国当时控制的苏伊士运河...逼不得已,沙俄舰队只得走非洲→好望角→印度洋航线,所以沙俄舰队才拖了这么久到达对马海峡,与以逸待劳体能状态良好的日本舰队交战焉有不败之理?对马海战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三笠号战列舰”,铜像是这次海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这个人是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分子!被日本军国主义尊为军神,但此人治军确实有一套,他认为:百发百中的大炮,要比百门一中大炮管用,所以他要求日本舰队的炮手勤学苦练,甚至用虐待等手段强迫学习,旧日本军队里上级和老兵虐待下级和新兵的恶习就是这样来的...总之,沙俄舰队的失败主要就是在海上待的时间太长,官兵已经疲惫不堪,加之日本舰队利用了地利的优势以逸待劳。图片上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坐着的是他的祖父,1905年对马海战胜利之后,日本天皇为东乡平八郎举行庆功会,当时一艘美国军舰正在日本访问,舰上的美军官兵也得到了邀请函...其中一名候补少尉和其他几名年轻的军官见到了东乡平八郎,并且邀请他共饮一杯,东乡愉快的接受了邀请...那位候补少尉就是尼米兹,40年后他率领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击败了日本联合舰队。

对马海战俄军为何战败?是战斗力不行还是战术错误?

都不是。这场海战按常理出牌的话,原本就不应该发生。既然属于不该发生的东西,自然与当时沙俄海军的战斗力也好,战术也罢。没什么关系。那为啥打起来了?正如清日甲午海战一样,这场大战不是输在当时,也非输在军事,而是输在政治,输在开战前。国内网络上也曾热议,如果北洋舰队这样或那样,能否避免大东沟海战失败呢?对马海战是沙皇的“神助攻”,他那对政治军事和战争,还有日本一无所知且一窍不通的头脑,策划指挥,并决定了这次海战的结局。是他亲自挑选了罗中将,带着大队人马万里远征,跑到对马岛给鬼子“刷礼物”来了。当然,也正因为尼古拉二世是沙皇,帝俄之首全民慈父才能有如此这般的作用。无人能敌也无人能替。如此大礼,是人都会喜不自胜的收下咯。所以,如今每每看到两个事件,本人就会暗叹。一是沙皇全家及随从,后来被布尔什维克政权屠光杀尽。不说他人,就尼古拉本人而言,不算冤枉他。二则至今日本仍把此战的指挥官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大将捧为“军神”就翕然。以对马海战当时的情形,换任何一个正常水准的海军将领都可以凯歌高奏。东乡老鬼子硬是命好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