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和灾难时期,提倡男女平等的人会被骂么?
男女平等是一个社会文明和社会文化问题,并没有所有时代都统一的格式,所以,一般来说不存在什么骂不骂,任何以战争角度考虑男女权利的做法,在战争面前都是多余的。
比如封建时代,在社会文明上女性地位低下,男权社会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因此女性被排斥在战争之外,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参与进战争的,她们更多的被视为战争用以保卫或掠夺的资源。
在这种社会文明阶段,男女平等与战争关系不大,女权一开始就被男权社会所遏制,哪怕国家要完蛋了,天要塌了,女性也无法获得战场上的平等,更何况被不断弱化、矮化、精神拘禁化的女性,也无法在那种关头取得与权力对等的能力表现,她们的确只是封建社会的生育机器,尽管历史上总有几个“女将”的传说,但归根结底,她们要么是为封建社会的“纲常”服务,要么只是被人当做奇谭而已。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女权终于开始抬头,继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变化,因此人们可以毫不避讳的在任何情况下,哪怕是战争里提及两权平等。
当然,我们在二战中也能看到一些有所区别的景象,美国、苏联、日本、德国表现的各不一样。
美国尽管打着“自由世界”的牌子,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但美国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甚至同一份工作,女性的工资比男性的要少。当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倒是很迅速的将女性投入到工厂,以代替男性的空缺,但在军队征兵上,美国根本不吸收女性参军,仅有部分随军护士和文员。
苏联则表现的开明的多,他们将女性如男性一般投入了战场,女人担任了从步兵战斗到坦克、飞机驾驶、防空、狙击手、特种作战等几乎全部的兵,除了当元帅,女人干了所有男人的活。苏联的这种态度其实是被逼无奈,他们必须武装动员全部的力量进入到战争之中,没人敢说闲话,这是国家的最高意志,况且这些女人干的也不赖。
日本封建制度残留较多,表现的完全是另一种极端,女性社会地位异常低下,是完完全全不可与国家的战士相提并论的。但日本人的一些行为也比较有代表性,他们很干脆的将女人投入到后勤、生产等版块,让她们负担了从捡破烂到缝降落伞再到灭火消防等各项任务,甚至给东北开垦团的“小开垦民”们发放女性又当老婆又当妈,还有很多女性还给忽悠成了慰安妇。
德国就很有意思了,纳粹党并没有很排斥女性,不过女性按照纳粹党的极端种族主义言论,其实也不过是个优等的血统子宫罢了。为了维持所谓雅利安血统的纯洁,雅利安的妇女自然也是拥有高级地位的人群。从希特勒的言论里我们能很直观的明白德国人的思想——女人的智力是完全无用的;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
我们再看看今天的以色列,曾经以色列国内的犹太教很抗拒女性参军,但是当女性权力及社会发展以后,谁还能说这些女兵们的闲话?
所以说,战争中男女权力的差别,其实也不过是社会文化的侧面体现,遭不骂遭骂,其实根子不在战争,在于文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