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塔赫在这次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中保持静默?
法塔赫坐山观虎斗,静看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打得“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法塔赫目前对以色列进攻加沙地带保持沉默的最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法塔赫和哈马斯属于巴勒斯坦国的两大派别,其中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是巴勒斯坦国内外事务的最高代表,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就来自法塔赫。而被以色列三面包围隔开的加沙地带则是由哈马斯控制。
所以说约旦河西岸地区与加沙地区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国,当加沙地区被以色列军事打击时,按理说作为巴勒斯坦国代表的法塔赫有理由为了自己的同胞、为了民族尊严和安全来帮助哈马斯共同抵抗以色列的军事打击。
可事实是法塔赫对以色列军事打击哈马斯无动于衷,别说军事支援哈马斯了,甚至连谴责的态度都没有,还不如土耳其、伊朗对哈马斯的支持力度。
为何法塔赫如此冷漠呢?其实他这种态度不足为奇,归根结底还是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矛盾症结在作祟。
别看现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国,实际上两者并非是事实上的完全统一,更像是一个分散的邦联,加沙从不接受法塔赫的实际治理权。
早在2007年哈马斯与法塔赫在加沙地区打争夺战时,哈马斯战胜法塔赫夺取了加沙的控制权,一直占领至今,从此两派的梁子便结下了。尽管外界一直把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作为巴勒斯坦国的主体部分,可哈马斯不仅有自己的管理系统,还有自己的武装组织,法塔赫对哈马斯从来没有行使过行政管辖权。
另外,加沙与约旦河西岸地区又不接壤,与其说加沙地区是巴勒斯坦国在以色列的飞地,还不如说加沙就是以色列境内的一个独立王国。加沙除了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人民同属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这一相同点之外,两地几乎找不到另一个共同点。
第三方面,哈马斯一直想主导巴勒斯坦国,与法塔赫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尤其是当法塔赫组建新政府时,哈马斯也时常抱持抵制态度,使得巴勒斯坦国的政坛始终处于不稳定的姿态。
某种程度上说,法塔赫与哈马斯就如同矛盾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让法塔赫如何帮助哈马斯呢?
因此,法塔赫采取静默态度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他这样做有三大考量:
其一:法塔赫可以借助以色列的手,削弱哈马斯的力量;
法塔赫曾经败在了哈马斯手里,从此失去了对加沙的控制权,在心里肯定不好受。如今终于等来了“报仇雪恨”的机会,那就是以色列空袭加沙,法塔赫可以借助以色列之手,沉重打击哈马斯势力。
一方面,法塔赫不费吹灰之力,就削弱了哈马斯的力量,可解法塔赫心头之恨;另一方面,法塔赫在自己毫无损失的情况下,就能压制哈马斯从而占据巴勒斯坦国的主动地位。所以,以色列军事打击加沙地区的哈马斯武装,对法塔赫来说能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其二:法塔赫有自知之明,惹恼以色列要承担很大风险;
论战斗力,法塔赫还不如哈马斯武装,要不然在2007年的加沙争夺战中也不至于落败。因此,法塔赫若要对以色列袭击加沙一事动粗,就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后果。毕竟哈马斯在以色列的空袭战中毫无优势可言,更是被打的节节败退,这让打不过哈马斯武装的法塔赫又拿什么去攻打以色列呢?
到头来,法塔赫还可能被以色列反击报复,在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没有强大防御系统的情况下,法塔赫面对以色列的军事反击时根本没有能力承受。所以,法塔赫的军事沉默是一种自知之明,他必须要考虑与以色列交火所带来的无法想象的风险。
其三:法塔赫军事力量很弱,起不到决定性效果;
退一万步讲,即使法塔赫声援哈马斯,对以色列做出了军事动作,那也不能扭转乾坤,让哈马斯反败为胜。因为巴勒斯坦根本没有成建制的军队,仅有的军事力量是两支警察部队,一支维护约旦河西岸的治安,另一支则在巴以边境护防。
让法塔赫的警察部队去跟以色列的国防军对决,法塔赫必败无疑。别说有战机导弹了,法塔赫的武装力量连大炮都没有,全靠两条腿抱一杆冲锋枪作战,犹如游击队一般,如何去跟以色列的F-35隐形五代机打呢?
所以说,法塔赫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中保持沉默态度,一方面是想借助外敌力量来削弱竞争对手哈马斯,另一方面还是自身军事实力太弱,法塔赫打以色列,就是以卵击石,对战争走势起不到大作用。
为什么法塔赫在这次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中保持静默?
以色列、哈马斯之间的战争,根本就不会搞大,这一点法塔赫懂得。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清楚,巴勒斯坦的力量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对手,哈马斯、法塔赫完败。
每隔五六年左右,以色列就会跑来扫荡一次,每次热热闹闹后趋于平静。上一次是相隔7年,2014年以色列在加沙地区开展“护刃行动”,以“11.18耶路撒冷犹太会堂袭击事件”为冲突的顶点。
巴以冲突最直接的后果,首先是造成双方军民死死伤伤,其次快速占据各国新闻头条。这趟也不例外,老百姓的各种惨相再现,新闻热度是硬生生挤下印度的新冠疫情。至于,法塔赫没有冲动,也是看出以色列、哈马斯属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先来厘清几个名词,【以色列】世界唯一的犹太人国家,【哈马斯】巴勒斯坦政治派别“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法塔赫】巴勒斯坦政治派别“民族解放组织”(巴解)的最大派别。
以色列是铁板一块的国家,巴勒斯坦是乱糟糟的“名义国家”,至今没有正式建国。法塔赫是广受外界承认的政治力量,但斗不过国内的哈马斯,不仅选举选不过,而且军事打不过。
因此,这次以色列、哈马斯互斗,法塔赫是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打来打去肯定要损耗实力,这两家受损是法塔赫乐于看到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以色列要动手?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内选举的影响,总理【内塔尼亚胡】要通过战争获得支持。目前,内塔尼亚胡正受到刑事指控,选举受挫影响很大,小的来说个人可能要进监狱,大的来说左派犹太政党、阿拉伯人政党可能联合执政。阿拉伯政治力量登上以色列政坛,这一点让犹太民族主义者无法接受,他们选择打打哈马斯。
对于哈马斯来说,也需要搞点动静,搞点政绩出来。跟法塔赫不同,哈马斯的主张,要跟以色列动武。这个组织的很大一部分经费,来自世界各地穆斯林的捐款,拿了钱就要办点事,否则就不好要钱啦。同时,哈马斯受到伊朗的支持,在美国、伊朗重启“伊核协议”的背景下,袭击以色列就是给伊朗壮壮声势。同理,这次美国总统【拜登】站队以色列,也有在中东出声望的动机,既赢取美国选民好感又给伊朗下威。
总而言之,以色列、法塔赫、哈马斯各有所需,苦只苦了老百姓。高层政治力量的博弈,往往是利益的协调平衡,真正的血腥只有在战争现场,正如中国古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为什么法塔赫在这次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中保持静默?
法塔赫的小日子过得美得很: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代表巴勒斯坦国的合法政府;哈马斯则是“恐怖组织”。首先在外交方面:法塔赫不可能为了一个“恐怖组织”失去自己的合法性;
法塔赫控制的区域与以色列接壤:它不但享受以色列的廉价水电,而且还有以色列提供的廉价生活物资,以色列每年将代收税款数千万美元交给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法塔赫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人民可以进去以色列工作而无需受到以色列军警刁难:以色列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
根据1993年以巴领导人签署的《奥斯陆协议》规定,以色列负责对运往巴勒斯坦控制区的物品征收关税,并对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些税款将定期移交给巴民族权力机构。但是,以方曾多次冻结移交税款,以此向巴方施压。
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就悲剧了:不但缺水少电、食物和生活物资也非常短缺,好不容易挖条地道还要冒着被以军轰炸和哈马斯收取高额管理费的风险——加沙地区属于世界上地道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法塔赫主张与以色列建立务实的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经济联系,然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领土分歧,而以色列乐见其成:从经济与军事领域积极援助法塔赫。以色列允许巴勒斯坦民众进入以色列工作,并允许国际援助的武器、物资进入法塔赫控制区——法塔赫武装力量的武器由以色列“提供”——这让法塔赫保持与国际社会良好的互动联系:它获得了“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代表的美誉,它自然不会主动挑动以巴冲突了;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法塔赫”提供轻武器援助:以色列缴获伊朗送给哈马斯武装的枪械,迫击炮。帮助“法塔赫”武装抵抗哈马斯武装的渗透;帮助训练200名巴勒斯坦特种部队成员;这样一来,法塔赫更加不可能对哈马斯暴力袭击做出任何援助了;
哈马斯则以暴力对抗以色列:不断发动袭击、从不妥协、不接受调停——这个才是核心问题:你不把几大当家当一回事,你在国际社会怎么混呢?所以,尽管目的具有反抗殖民主义色彩,却很少得到公开的支持:广大国家只是关注“加沙人民的人道主义灾难、希望各方克制回到谈判桌前”——变相指责哈马斯的好勇斗狠和不懂斗争策略;而且,哈马斯的宣传策略很有问题:不但将儿童从小培训成军人,而且经常让几岁的儿童荷枪实弹参加示威游行——摆明了挑战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儿童保护组织的底线:毕竟,儿童不是战争炮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