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冷战中的主战坦克有很多都很像,都是德国豹一主战坦克的复制品吗?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美军的M60,英军的“酋长”,法国的AMX30,日本的61,苏联的T62、T64、T5455都是豹1同期的产物,许多车辆在豹1尚在立项时就已经列装了,它们根本不可能复制豹1。

就设计过程而言,豹1坦克的确饱含了战后德国各大军企的汗水,但它也同样参考了许多其他国家坦克的设计,比如百夫长、M48、AMX30都对豹1的研制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豹1的研发来源于“欧洲主战坦克”的联合研究计划,1959年开展的这项合作计划旨在研发出战后欧洲新一代坦克,合作方由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构成,但三国过大的分歧致使合作研究没多久就终止了,只拟定出个大致的发展指标纲要。

联合研究计划对德、法的坦克的研发影响很大,它以苏联装甲洪流的全面入侵为前提,结合了未来战争和武器的发展趋势,再加上苏联坦克的发展数据,提出了新一代坦克的研究指标。

根据这个纲要,三国转而将计划改变为各国单独研制一款坦克,然后再进行相互间的对标,胜者最终以“欧洲坦克”名义上生产。不过意大利却迟迟未动,他们选择了引进美国的坦克,所以最后仅有德国与法国进行了研制。

德国对联合发展计划特别上心,拉来了克虏伯·马克、保时捷、荣格、亨舍尔、维格曼等许多国内著名公司展开了设计攻关,因为早就有指标,又有M48等美国坦克做样车,还有二战的车型设计经验,所以1960年就设计生产了4款原型车,1961年确定了A团队1型车辆定型,到1962年与法国的AMX30原型车进行了对标测试。测试期间,德国直接采购了法国的2辆AMX30车型。

不过,因为法国与德国都对自己的坦克爱不释手,再加上“欧洲坦克计划”涉及到的生产和采购问题牵扯到了国家利益,因此德、法、意干脆都对测试结果装傻,闭口不谈谁输谁赢,也不再提及这项计划。法国、德国都决定装备自家的坦克,意大利则开始谋求购买美国刚刚列装的M60。

这就是德法同期坦克为什么如此相像的原因,豹1和AMX30其实是一对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当初的发展指标都是一样的,面对的敌人也是一样的,互相还进行了验证和计划内的合作,坦克怎么可能不相像呢?

至于同期美国坦克M60,要说豹1抄了它的设计还差不多,毕竟豹1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M48的概念,而M60正是在M48基础上研制发展的坦克,而且它的研制时间是1956年,而豹1坦克的原始计划1959年时还搁在桌子上吵架呢,美军M60坦克在1959年时已经由克莱斯勒公司投产了。

1960年时,豹1坦克才刚刚拿出了原型车进行测试,而M60已经正式在美军中服役了,它们成为美军的一代神车,服役到海湾战争以后才淘汰。

还有日本的战后坦克设计,日本二战中的坦克设计可谓是乱七八糟,先后见识过美、苏坦克的厉害后,日本人以美国M48、M47坦克为原型,展开了自己的坦克山寨工作。1961年,日本在对美国M48坦克进行了一定改进的基础上,研发出了61式坦克。

所以说,日本的坦克祖宗是美国,他们与豹1也没有关系,顶多是个同期出现的路人,穿了一样时髦的衣服。

英国就更不可能抄豹1了,他们在二战末期就已经研制出了“百夫长”坦克,这型坦克到1962年时已经生产了4423辆,其中光出口就有2500辆,就连德国在研制豹1时都购买过2辆百夫长进行测试。

“百夫长”之后是“酋长”坦克,它同样发展在了豹1的前头,英国人在1958年已经展开了“酋长”坦克的研制,1959年样车已经被生产了出来,1961年“酋长”已经公开展示了。

只是由于发动机布局问题,酋长真正的量产型被放到了1967年。对了,“酋长”使用的是120mm的L11坦克,豹1使用的还是英国的105mm L7坦克炮呢。

瑞典这个奇葩就不多说了,“S坦克”Stridsvagn 103从外形上都能看出与豹1没半毛钱关系,它的原型是50年代由沃尔沃公司承包陆军项目开发的,1961年也已经造出了样车,1964年正式投产。

苏联坦克就更不需要抄德国坦克了,当年苏联坦克极为出色,无论装甲、机动、火力都是当时的技术标杆,豹1等坦克更是将上万苏联钢铁洪流当做终极BOSS看待,而苏联的新型坦克技术也是层出不穷,T5455、T62等坦克都堪称一时之杰作.

集当时众多技术为一身的三代坦克T64坦克也在1965年批量投产,复合装甲、125mm滑膛炮、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计算机火控、自动装弹机...别说苏联人复制豹1,当时德国人能复制出T64的一半技术都要笑醒了。

冷战中的坦克之所以很相像,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HEAT弹药在战后的流行,造成了坦克装甲的一时之弱势,德、法等国又凑在一块儿搞研究,他们随即达成了某种共识,将“无用”的坦克装甲排除出了主要设计指标,又因为他们的坦克本就出自同一套竞标发展项目,因此具有趋同性是很正常的。

至于其它国家的坦克,无论是英国“酋长”,美国的M60还是苏联的一大票洪流们,他们的发展时间都比德国豹1的时间早,设计理念、技术运用以及前代技术都有迹可循,根本没必要抄袭豹1,也没有机会和必要去抄袭豹1。哪怕是日本的61式坦克,抄袭的也是美国M48而非豹1,冷战时期可以说没有谁跑去抄豹1的设计。

为什么冷战中的主战坦克有很多都很像,都是德国豹一主战坦克的复制品吗?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武器装备也是一样、工业基础、原材料、科技水平制约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技术水平。

同时期的装备都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外形以及技术)。

冷战时期各国主战坦克的共同点就是都采用铸造炮塔。大功率柴油发动机为动力配置,坦克外观造型大同小异、无一例外。

介绍几款冷战时期两大对抗阵营的经典之作!美军M60Patton.Main.Battie-Tank/“巴顿”主战坦克。大量出口。(加装了反应式装甲的美制M-60)(德国/豹-1坦克)德式Leopard-1Main.battIe.tank/“豹-1”主战坦克。系列型号产量4450台。(英国/“百人队长”坦克)英式Centuron-Tank系列型号产量8860台,出口2200台前苏联经典之作/T-55MBT系列型号产量57500台,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Typ59Mediunm/Tank曾经是中国主力主战坦克。出口多个国家。

以上几型冷战时期的主力主战坦克,代表了那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和特色,一些技术迄今为止仍然被新一代主战坦克继承与采用并且得到发扬光大!

为什么冷战中的主战坦克有很多都很像,都是德国豹一主战坦克的复制品吗?

战后的西欧国家为了防止“钢铁洪流”的进攻除了跟在美国背后,还得靠自己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因为经济问题往往需要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军事装备的联合研制有很多,不过豹一(leopard 1)并不是多国完成的结果。性能与豹一非常相似的主战坦克也只有西欧国家有研制的能力,但不乏也有大量借鉴豹一的主战坦克,如意大利OF-40主战坦克就是如此(OF-40研发之时豹二等三代坦克已问世),雷同的外形是最明显的,使用105mm火炮也正是它们相似的地方(即便火炮的来源有些差距),于是也就使很多人认为欧洲主战坦克都是豹一的复制品。不过他们的相似重点不在外形而是在历史背景。

联邦德国豹一意大利OF-40

其实欧洲战后主战坦克的共同相似之处更多被我们称之为“裸奔”而非单纯外形上的相似。其中包括最轻的二代主战坦克AMX-30车重在35吨以下,在保证机动和火力的前提下舍弃了防护。豹一并不是它的模板,原本AMX-30是德(联邦德国)、意、法三国开发主战坦克计划流产后法国的独立产品,与豹一是同时期的产物谈不上复制。相反更晚研制主战坦克的东方国家日本STB-1、74式更像AMX-30。

AMX-30车重比豹一更轻,火炮也有不同。日本的74式主战坦克其实与AMX-30也很像,不过英国L-7/105mm炮与法国炮区别明显。

这一时期的主战坦克除了苏联的T-54/55主战坦克和美国M-60主战坦克装甲较厚外,西欧国家本着自身实力主战坦克研制不可能靠堆装甲对抗苏联,还有可能是闪电战的阴影,车重一般防护都比较差。原因不外乎忌惮苏联的军事力量诞生了概念比较统一的“机动火力路线”,也被称为装甲无用论(有单兵反坦克武器增多驱使)。这还包括容易量产的优势,倘若爆发战争这种主战坦克能够极大节省资源被大量制造出来,故此消耗苏联的装甲力量,豹一这类坦克就是作为消耗品研制的(火力机动弥补装甲薄弱的损失)。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谋求联合研制的多国想法自然是一致的,最后合作没有成功但是不同产品的基本作战能力是差不多的。直到三代坦克的问世火力、机动、防护再次找到平衡点不再因防护增加而机动火力出现大衰减。

冷战的军备竞赛使西欧没有放弃军事装备的更新按,当然苏联的压力是明显的。六十年代初就服役的T-62主战坦克

西欧联合研制军事装备在此后也有很多产品,虽然欧洲的联合军事体系建设并不成功,但是装备通用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英国L-7 105mm线膛炮、莱茵金属120mm滑膛炮在各国改型可能有些区别不过发射北约标准制式弹药是没有问题的,也正是如此这会造成旁观者认为德国的军事装备外形在其他国家改变以后就成了名不副实的装备,法国的主战坦克是法国的豹一?其实不然,英国有自己的乔巴姆复合装甲、120mm线膛炮则是自己的传家宝,法国有自己的军工企业,意大利也有老牌军火公司奥拓·梅来拉等,技术储备并不低。倒是德国的豹二坦克出名的装甲是间隙复合装甲和楔型附加装甲,是将复合装甲充分利用的结果并不是黑科技。豹一车重实际上也有四十多吨与同时期苏联先进的主战坦克差不多重,但是防护却差了一大截,而更轻的AMX-30不可能是法国的“豹一”。法国CN 105 F1/150mm炮与英国L -7 105mm 炮本质还是有区别的,至少抽烟装置,可发射的炮弹种类及其威力也有差别。

至于OF-40我也相信是意大利为了赚点外快将豹一的生产线小幅改动,其成品最终卖给中东土豪。当然各国购买了德国的豹一主战坦克以后有些许变化也是有可能的,再者购买和获得授权生产的国家也不少,这不能说明西欧国家的装备完全就是德国的技术。毕竟高卢雄鸡没有买,说明这技术只是落后的国家需要,并不是所有欧洲的军事大国。

为什么冷战中的主战坦克有很多都很像,都是德国豹一主战坦克的复制品吗?

每一个喜欢坦克的军事爱好者对“豹”2系列坦克都不会陌生,这种著名的坦克在坦克界中的地位如同老虎伍兹在高尔夫界,迈克尔.乔丹在篮球界一样。它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一直牢牢地占据着坦克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按照中国军迷说,“豹”2系列坦克就是坦克家族中孤独求败的“天下第一高手”。

豹2坦克的设计工作开始于冷战最激烈的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苏两国在欧洲剑拔弩张,装备有5万多辆坦克的苏军装甲部队更是让北约各国忧心不已,为了能和苏联的T62,T64和T72等坦克相抗衡,北约各国纷纷开始了自己新一代坦克的研制计划,其中德国和美国联手进行了”MBT-70“的坦克研制计划。

然而这次合作注定是镜花水月,性格严谨的德国人和崇拜新技术的美国人在设计思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最终双方分道扬镳。美国人最终在MBT-70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M1系列坦克,德国人则发展出了豹2系列坦克。两种顶尖的坦克居然出生于同一个失败的计划,这也算坦克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豹2系列主战坦克的设计师也非常的重视防御性能。车体的前端和炮塔处采用了先进的复合装甲。中远距离上足以防御苏制125毫米坦克炮的打击,车体两侧还有履带裙板来保护悬挂系统。除此之外,在弹药仓和人员战斗仓之间有一道强化隔门,足以承受弹药爆炸所带来的冲击。在驾驶员座位后面还有4具灭火器,只要侦测到火花就会自然启动,熄灭仓中的大火。

为什么冷战中的主战坦克有很多都很像,都是德国豹一主战坦克的复制品吗?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当科技发展到那个程度的时候,构思出来的东西必然会出现相同之处,这个是躲不掉的! 就跟裤子一样,古代人从一开始的“光屁股”到清朝那会的裤子,清朝同时期外国人穿的裤子除了比中国的多了皮带或者松紧带,设计不一样吗??

当然啦现代科技的确会采取一些借鉴,但是要说复制品这个就不对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