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面对盟国处决日本天皇的要求,为何美国仍然选择保护?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天皇的定罪的问题,不得不提到美军将领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当时远东的“太上皇”,可谓权势熏天,连总统杜鲁门的话都不一定买账,都有听调不听宣的味道了;在对日审判问题上,麦克阿瑟将自己的专断权挥舞到极致,正是他的插手和包庇,令日本天皇这个最大的战犯逃脱了审判。

麦帅出身将门,毕业于西点军校,1930年担任美陆军参谋长并成为四星上将,1932年亲自出马镇压了退伍老兵的“退伍金进军”,制造了“华盛顿惨案”。1935年麦克阿瑟卸任参谋长,成为菲律宾总统的“顾问”。

麦克阿瑟的飞扬跋扈在菲律宾的这段时间里已经开始显现,他硬是通过菲律宾总统“制造”了一个元帅军衔并授给自己,圆了“元帅梦”(被同僚耻笑了)。1937年以后,他“退役”成为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在菲律宾建立了一支殖民军队,大肆镇压民族独立者。可以说,麦克阿瑟堪称美国业务最专精的“殖民地统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退役”的麦克阿瑟一下子又被“征召”回美军的队列中,摇身一变“远东军总司令”,尽管1942年在日军的打击下,他抛弃了全部的同僚只身逃离,但同年12月他仍然获得了“上将”的军衔,并且在1943年成为“盟军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战争期间,麦克阿瑟通过自己的“跳岛战术”为盟军打开了战术新思路,得以快速攻破日军的海上防线,翻转了战略态势。1944年杀回菲律宾后,麦克阿瑟获得了“五星上将”的荣誉,拥有了指挥太平洋战区全部美国陆军的权力,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他又被杜鲁门总统钦点为“驻日盟军总司令”。

就连日本的受降仪式都是麦克阿瑟主持的,他骚包的使用了5根小钢笔签署文件,做足了全套的戏码。

麦克阿瑟如此“骚包”,除了性格中的猖狂自大外,他还是个“想当总统的将军”,早在1943年时,他就在共和党人的怂恿下进行过票仓试水,得出的结果是“名望不够”,选票很不理想。所以为了提高国民认知度,他必须通过一些“表演”给自己刷声望。

正是这种“政客”型的军人身份,让麦克阿瑟走向与杜鲁门唱反调的路子。民主党身份的杜鲁门因为罗斯福的突然逝世获得了总统的地位,屁股坐的并不是很稳,尽管他带领美国走向了最终的胜利,并通过推进“曼哈顿工程”、“联合国”令美国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战后政治地位,但美国人心中总是忘不掉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这让杜鲁门的统治显得比较尴尬,有无数的唱反调者出现。

麦克阿瑟就是其中一个唱反调的,尤其是在对待日本问题上,杜鲁门的美国政府很难插手,完全是麦克阿瑟在独断经营。他利用“占领军总司令”的身份,以军管的形式进行自己的执政,比如“解放妇女”、“保护劳工”、“制订宪法”等等。直接催生出了对日本战后影响极大的“麦克阿瑟宪法”,这即是后世称呼的《和平宪法》,也称为《日本国宪法》,被日本右翼骂为“两个星期用脚抠出来的宪法”。

说好听点麦克阿瑟这是在“军管”,说难听点,麦克阿瑟就是借机会在搞独裁,反正美国的“真理”掌握在麦帅手里,坚持以真理说服人总是没错的。

因此,这段时间内形成了很奇特的一种政治氛围,美国杜鲁门政府在政治大略上要求挟原子弹核爆之威,控制远东太平洋地区,并排挤开其它的“盟友”独霸。而麦克阿瑟的司令部虽然贯彻了这一政治方略,却又不肯与杜鲁门政府同调,直接通过远东的军事控制,一边添加政治砝码,一边给杜鲁门穿小鞋。

就这样,投降的日本等于成了麦克阿瑟的军控“私产”,被他牢牢攥在手心里,他哪里管什么天皇应不应该判刑,只要日本人服帖、听话,能让他省事并尽快控制大局,迅速的将远东的阵线稳定下来,麦克阿瑟就能付出一切。

日本首相吉田茂曾经以饥荒为理由朝麦克阿瑟要援助,麦克阿瑟转脸就跑去要挟杜鲁门:“不给粮就给子弹”,杜鲁门给批了70万吨粮,这些粮食轻易就解决了号称“470万吨粮才能糊口”的所谓饥荒,日本人对麦克阿瑟是感恩戴德,杜鲁门却落下“小气”的名头。

当时的日本对美军也表现的极为驯服,实际上日本早在战争未结束前,就已经在拼命的找“主子”好终结困局。他们先将目光瞄向了苏联,但苏大林政权要的只是利益,之后美军通过原子弹结束了战争,也阻止了苏军的南下,这无异于令日本找到了救星,他们可以抱上一条粗腿,而不必面临被瓜分的局面。

从美军登陆开始,日本就迅速开始了对占领军的“亲(fu)善(shi)”工作,第一批进驻日本的部队,一靠岸就被东京警视厅牵头的“特殊慰安施设协会”(RAA)招待,大兵们被伺候得如入仙乡,乐不思蜀。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日本人就迅速与美军建立了“鱼水深情”。

这一切麦克阿瑟并不是没看到眼里,相反这正是他所需要斟酌的,一个“绝对驯服”的日本,与充满敌对、仇视、地下活动的日本是不一样的,麦克阿瑟要的是统治,要的是尽快建立自己的权威,拿远东的政绩和威势作为自己继续晋身的资本,而不是快意恩仇,充满正义的一刀杀掉天皇,结束宝贵的“鱼水深情”,与岛国人民“打成一片”,硫磺岛、冲绳的那些恶魔美军可忘不掉。

况且本土还有个杜鲁门总统在等着麦克阿瑟出错,刚投降的日本如果陷入乱局,那么麦克阿瑟的“总司令”估计也坐到头了。麦克阿瑟越表现的无能,越体现杜鲁门的伟大,反之,麦克阿瑟表现的越好,便越令杜鲁门难做。

为此,在与日本的谈判中,麦克阿瑟很快的就默许了日本人暂时“保留国本”(即天皇制度)的要求,很显然,审判和杀掉天皇虽然很快意,但并不符合一个政客的需求,这样无异于令美军失去当前一派祥和的统治局面,故而麦克阿瑟认为:“天皇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

不管怎样,权势滔天的麦克阿瑟在远东已经处于难于管束的状态,比如日军将领山下奉文和本间雅晴,都在远东国际法庭审判前被处决,有传言说这是麦克阿瑟雪耻“报仇”,还有种说法是东南亚日军攫取了大量的黄金、财富,麦克阿瑟觊觎他们的财宝才“夺人”。

极富东方套路的日本王室迅速瞄准了麦克阿瑟这个“极权下的腐化者”,对他展开了各种攻势,金钱、美人无所不包,只要麦克阿瑟喜欢的,他们就投其所好,日本首相吉田茂对待麦克阿瑟甚至比对待天皇还卑躬屈膝。

麦克阿瑟也欣然领受了日本人的各种贿赂,美女夜夜笙歌,金钱存进各种银行金库,天皇被他呼来喝去的照相。因为麦克阿瑟拉天皇照的相片,令许多日本人第一次见到自家“神人”的模样。在双方不断深入的交流中,日本天皇成了麦克阿瑟的“老朋友”,他不仅不会杀天皇,反倒帮助裕仁保留了天皇制度。

整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其实就是美国人操纵的一言堂,而这个一言堂的“一言者”就是麦克阿瑟,法庭条例规定:“被告的最终选定须由盟军最高统帅核准”,也就是说,麦克阿瑟的签字决定了谁是战犯。

不过,虽然不杀天皇,但麦克阿瑟骨子里对裕仁天皇也是鄙夷到了极点,充满了统治者的恶趣味。比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开庭之日,麦克阿瑟大手一挥,硬给定在4月29日,这天是裕仁的生日,把天皇恶心得要死。后来审判完毕,要选择处刑战犯的时间,麦克阿瑟又是大笔一挥,定在12月23日,这是太子,也就是后来“平成年”明仁天皇的生日。

甚至当着裕仁的面,麦克阿瑟也丝毫不给其面子,提出“陛下战败为何不切腹”这种问题,还拉着天皇发表了著名的《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是天神”的日本传统思想。

说到底,麦克阿瑟需要天皇这个“狗腿子”维持美军的占领工作,深悉殖民地经营的麦克阿瑟完全懂得统治顺民的秘诀,这与洋人并不摧毁满清政府,而是利用舔狗一样的满清朝廷攫取中国利益是同样的道理。

而且日本“天皇”还不少,杀了裕仁真的有用么?日本人有亲王,甚至当时还冒出了“熊泽天皇”等上十个“天皇”,干掉这些“天皇”不难,难的是让日本百姓甘心给美军当顺民。

二战结束,面对盟国处决日本天皇的要求,为何美国仍然选择保护?

“东京审判,美国为了世界和平”

天皇在日本是—神—,很神秘!!

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一个中外都有不少论述的问题。在中文世界,对于裕仁天皇应负战争责任并无异议,相关论述主要集中在应负而未负与应负而未负是美国自私的决定两个方面,对此这里不再重复。

同盟国和美国内部虽然不乏惩罚裕仁天皇的要求,特别是澳大利亚再三向英、美和通过同盟国战犯委员会要求将裕仁天皇作为战犯,但随着战争的进展,尤其是随着美军占领日本,对审判裕仁天皇可能引起日本民众反抗的担忧成为日益加重的砝码,

1946年1月25日麦克阿瑟给曾任欧洲盟军司令的美国陆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的信是个典型的例子:

过去十年间,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证据表明天皇不同场合中的行为与日本帝国政治诸决策有关。

我们尽力彻底调查的结果显示,到战争结束为止天皇和国事的牵连大部分是被动的,只是对辅弼者进言的机械应对。

有人相信即使天皇有明确的想法,如果有违由统治军阀操弄的民意大势,其努力多半也会陷天皇于险地。

如果要对天皇加以审判,占领计划必须做大的改动。

以此之故,实际行动开始前准备应该完成。如果告发天皇,必然在日本国民间引起大骚乱,其影响怎么高估都不会过分。

天皇是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排除日本天皇,日本也会就此瓦解。

此信较长.....

之后强调了审判裕仁天皇难以控制局面,而且无法完成日本向民主的转型等等。

麦克阿瑟的信是自下而上,但裕仁天皇的豁免权始终牢牢掌握在美国的手中。

(东京审判参与国有选择战犯嫌疑人之权,但天皇的处理权在美国国务、陆军、海军三部协调委员会。)

裕仁天皇免于起诉是美国的独断决定,决定的根据从上引可见有两方面的考虑,但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加剧日本的反抗和稳定占领。

如果没有这一考虑,美国没有必要站在其他盟国的对立立场,对待裕仁天皇至少可以像对待皇族梨本宫守正那样将他作为战犯的“嫌疑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如果没有天皇无实权的判断,要免除裕仁天皇责任就会面临盟国更大的压力。所以,天皇是否“没有发言权”,是否与“帝国政治诸决策”无关,也就是说战前日本的“皇权”是否像美国认为的只有象征意义,确实是裕仁天皇免责当否的关键。

以上,仅供参考……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电影

二战结束,面对盟国处决日本天皇的要求,为何美国仍然选择保护?

可能因为美国注意到当时中国的战场,在整个远东地区需要一个牵制

。。再有苏联的影响,他也需要提前布局在朝鲜

二战结束,面对盟国处决日本天皇的要求,为何美国仍然选择保护?

二战结束后,美国需要在日本驻军对抗苏联,也就需要借助日本的力量,而天皇是整个日本的象征,从宽处理有助于团结日本,恢复日本的国力进而借助日本的力量,美国政府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基于利益,简单说就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