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以瘦为美,为什么偏偏中国古代唐朝以“胖”为美?胖了以后美在何处?
这问题够奇葩,全世界……忽然跑唐朝取乐?几个意思?如今好像也不是都以“瘦”唯美,生活中大有人在。
全世界都以瘦为美,为什么偏偏中国古代唐朝以“胖”为美?胖了以后美在何处?
我觉得胖与瘦是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罢了。
我们要根据每一个时期的客观原因来分析这个问题。试想一下,在远古食物匮乏营业缺失的时代,有几个人的身体有那么胖?在唐朝的中期虽然算得上国富民强,生活富足。但是跟现在比起来的话还是应该有天壤之别的吧。那些达官显贵的生活虽然算得上是好,可这毕竟是少数嘛,平民百姓还是过着糟糠生活,谈何胖呢?在看倦了骨瘦如柴的身体以后,谁又不想变换一下自己的口味呢对吧?毕竟胖一点手感也比较好嘛😁。
对于追求骨瘦如柴的骨感美也只有现代才有的吧。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个个都显得那么臃肿累赘,才去追求锁骨要凸显,有A4的水蛇腰。各位女神,我说得吗?有几组图片供大家分享,亲爱的你到底是喜欢胖的还是瘦的呢?
全世界都以瘦为美,为什么偏偏中国古代唐朝以“胖”为美?胖了以后美在何处?
首先,古代以胖为美指的是唐代的说法,但仅仅只是一种说法,也有说法解释说这里的胖指的是“丰满”这样的身材好而非真的胖。
其次,古代下层人民确实认为胖的好,因为古代下层人民生活条件奇差无比(如果现代人真的穿越去古代却没本事没条件改善。。。即使没死大概一段时间后也要疯掉了),能胖,说明至少有足够的粮食吃,不劳累,是健康的象征(这点和现代完全相反。。)。
现代人以瘦为美也是说法上的误区。。同样在瘦的同时也要讲究身材有型。。。不然你搜搜图片,看看那些真的瘦成麻杆的男男女女。。那样子简直叫可怕。。。。还不如胖的好看呢。
另外廋比较好看也不是现代独有的,古代就有“瘦马”的说法(虽然是指专门培养给达官贵人玩弄的女子,但至少说法上还是显得瘦比较好看)。、
普通民众同样不喜欢胖,除了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喝了,也因为现代科技的进步,了解了胖会带来多种亚健康,不健康状态,自然大家也不喜欢胖了。
全世界都以瘦为美,为什么偏偏中国古代唐朝以“胖”为美?胖了以后美在何处?
瘦有瘦之美,有些人就爱“瘦如竹竿”的美人,而有些人,偏爱以胖的“肥美”,前者可能面相看着舒服,后者,我个人觉得,“舒适度”更好些,这也是为何唐朝杨玉环能誉为古代四大美女的原由之一吧。
以“胖”为美,到底美在哪?以“胖”为美,这个答案在唐朝,杨贵妃为大家诠释了,据记载,身为四大美人的杨贵妃个子适中,并无高挑之实,但绝对不矮,标准介在164~168厘米之间,然而体重却有68公斤!
杨玉环,杨玉环,两声后,人如其名,乃真“环”,珠圆玉润,说的就是她,至于多美,只能臆想,她的美,可以用肌肤如雪来形容,从臆想来看,应该是一位很有姿色的美人。
历史里,除了介绍这位美人长得好看以外,她还是唐朝的歌唱家兼舞蹈家,而之所以说她是以“胖”而美,也有源于舞蹈在内,如此“肥美”的情况下,独身起舞时,不仅不因“胖”而绊,反而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也就难怪让唐玄宗看之沉醉。
在杨贵妃之前,唐朝其实也是以瘦而评美,但自杨贵妃后,圆脸与丰腴成为了唐朝壁画的特色,什么芙蓉如面柳如眉,意指的就是杨贵妃因为“胖”而圆脸。
芙蓉在古代固然是形容人的美貌,但也含象形意义,毕竟,大多数的花,都是圆形轮廊,这是在后世出土的画作、壁画中可见一二。
在这些出土文物中,其中女子画作多数为丰腴体貌,不难想象,当时的唐朝极有可能因杨贵妃引领了“胖”美潮流。
她作为唐朝年间第一美女,惹得万千女性争相以“胖”而美,并不奇怪,据史料记载,李隆基看上这儿媳就是因为在一次舞蹈之时,杨玉环通宵音律、能歌善舞,一次《霓裳羽衣曲》用“肥美”身段舞得是相当优美,也就有了后来,李隆基暗箱操作将杨贵妃占为己有一说。
杨贵妃初始为李隆基第十八子李瑁的第一任王妃,杨氏;后来才成为唐玄宗,也就是其父李隆基的贵妃。据悉,杨贵妃的以“胖”之美,连唐朝诗人都忍不住辞藻,曾用“凝脂”夸赞过杨贵妃的皮肤细嫩,据说,唐玄宗60有余,在抱着杨玉环时,就感觉抱着像个刚出时的婴儿,虽说,有夸大之嫌,但足以说明,杨贵妃是一位丰满,且爱不释手的美女。
文/探索历史奇闻
全世界都以瘦为美,为什么偏偏中国古代唐朝以“胖”为美?胖了以后美在何处?
这是个谣言。
唐朝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历史时期,所谓的唐朝以胖为美,主要就是指盛唐的审美标准,然而这只是一个谣言。
唐朝从来不以胖为美!
所谓的以胖为美,其实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唐朝最出名的女子当属杨贵妃,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在人们的印象中,杨贵妃似乎是一个胖子。这种印象来自一些史书典籍的记载,比如《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杨贵妃——丰腴。
而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更是说道:贵妃素有肉体!于是,人们就得出杨贵妃是胖美人的结论,大唐的第一美女都是胖美人,估计当时的审美标准都是以胖为美吧?
问题是,上述史书的作者均是五代、宋朝的人物,他们都没有见过杨贵妃,又怎么知道杨贵妃是不是胖美人呢?相反,唐朝的人物都没有说杨贵妃的“胖”或者“丰腴”。
例如,唐人陈鸿的《长恨歌传》称杨贵妃是纤秾中度;白居易的《长恨歌》则用侍儿扶起娇无力来形容杨贵妃,在白居易看来,杨贵妃是纤瘦无骨、软弱无力的形象。
再有李白,李白是见过杨贵妃的,他曾写过诗来赞美杨贵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舞红妆。这里李白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
赵飞燕的瘦是比较出名的,如果杨贵妃真的很胖,那么,李白把杨贵妃比作赵飞燕多少有些不合适,颇有讽刺意味,杨贵妃也很可能因此动怒,可历史上李白写完诗后,杨贵妃还是很高兴的,所以杨贵妃不算胖。
有人可能要问了,杨贵妃不胖,那么“环肥燕瘦”是怎么来的?不是说“环肥”吗?
事实上,所谓的“环肥燕瘦”同样只是后人的说法,提出“环肥燕瘦”的是苏轼,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写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增?
环肥燕瘦也就因此流传开了。
苏轼不可能见过杨贵妃,因而所谓的环肥燕瘦也只是苏轼本人杜撰的。
另外,唐朝上下的审美也是很正常的。
例如,唐玄宗赐给太子的五个女子是“细长洁白者”,也就是要满足瘦、白、高。
而唐玄宗后宫的妃子是:“掖庭美女,和欢丽人,身轻体弱,绝代殊伦”。玄宗的绯闻女友梅妃是“清瘦俏丽如梅”。如果唐朝真的以胖为美,那么皇帝为何不选择胖美人呢?
除了皇室,唐朝的男性也没有以胖为美。我们看唐朝文人的诗句,很少有赞美体态丰腴的胖美女的,相反,唐诗中赞美细腰女子的诗句比比皆是。比如:“愿作轻罗著细腰”“腰细偏能舞柘枝”“小腰丽女夺人奇”等等。现在常用小蛮腰来形容女子的身材苗条,而小蛮腰其实也出自白居易之口: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我们知道,唐代是诗歌盛行的时代,倘若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很难想象唐诗中竟然没有一点痕迹。从唐诗中至少能证实一点:唐朝的主流审美依旧是以瘦为美的!所以说,唐朝美女的标准还是以胖瘦适中为主的!
全世界都以瘦为美,为什么偏偏中国古代唐朝以“胖”为美?胖了以后美在何处?
我认为中国人根本没有必要减肥。中国人本身就矮小,相反要多吃荤,把身体养的壮实,结实,那样看上去才是真正的美,健康的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