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和国土面积无关?为何二战中德国能单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

谁说是单挑的?德国可从来没有“单挑”,也从来不是靠自己那点三室一厅的旮沓面积在战斗。

国力不能全等于国土面积,但国土面积绝对能侧面展现国家实力。苏联牛气,没有广袤的国土能赢吗?法国厉害,本土还不是一样让德国开瓢?英国扛,没有广袤的殖民地,能养得起庞大的海军吗?

看看当时的中国,典型的大国卑位,自大清开始被人踩了无数年,其实庞大的国土已经不能代表什么了,都是半殖民地。依靠的是列强们“利益均沾”的瓜分政策维持。你看,日本一撕票,马上半壁江山就没了。

△在中国打毒气战的日军

但是呢,日本再继续打就打不动了;资源枯竭,消耗与战争收入不成比例,即便使劲搜刮,也在运输成本和游击队破坏上面入不敷出。再加上美国人好死不死的断油断钢,这才有逼急了的“偷袭珍珠港”。不偷袭怎么办?日本真的能给中国活活拖死。

如果中国没有庞大的国土面积,没有4亿人民,恐怕也没办法拖住日本。在这方面,很显然“国土面积”=“战略空间”+“人力资源”=战争潜力=国家综合实力。

可以说,当时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就三种国家:

1.帝国主义老牌强国

2.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

3.不敢掺和的水货国家

欧洲列强在这个时间段内,一直处于世界的顶峰,控制了绝大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只要是够档次的列强,哪个不是拥有相当面积的大国?就连网友们瞧不起的意大利面条,都拥有233万的非洲殖民地,是其领土的7倍多。

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本土都输了却可以不认账,戴高乐跑到刚果开大会,旗子一摇就能卷土重来。至于英国就更不用担心了,连印度都是它的。

△30年代的德国军警搜查女士的包包,如果有黑市食物会被逮捕

很显然,汉斯们做得已经够不错的了,他们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被制裁了很多年,直到30年代,才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德国人没有殖民地,仅有的山东权益也被转给了日本,只有本土那点地皮。

△奥匈帝国是一战的导火索,也是德国人曾经的兄弟和盟友

但是德国人周围很有料,那便是“奥匈帝国”的尸体。希特勒也老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德国开始向东边扩张,将原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一口口吞进了肚子。

△德军无阻碍的开进了奥地利,人们夹道欢迎

最先直面的是奥地利,这个地区与德国同根同源,差点就在当年普鲁士的征战中合并了,希特勒自己就是奥地利人。通过政治运作和煽动“大德意志”的民族情绪,奥地利与德国完成了合并。

△奥地利的尼伯龙根工厂是德军装甲圣地,四号、虎王、费迪南、猎虎的摇篮

奥地利区域本就是原奥匈帝国的精华部分,拥有相当厉害的工业和经济实力,军工方面也非常不错。通过合并奥地利,德国一下子就拥有了奥匈帝国的几乎一半的实力。

△张伯伦意识到被希特勒玩了,但他们太想坑苏联

再然后,希特勒与意大利等结盟,直接染指地中海,把爪子伸进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地方,等于正式进军了东欧。最后通过了“慕尼黑阴谋”夺取了捷克,其它东欧国家纷纷被压服。

△捷克被誉为奥匈帝国的军工明珠,却在德军面前变成土鸡瓦狗

捷克斯洛伐克是原奥匈帝国的军工区,拥有当时比较顶尖的武器设计能力。元首通过将原奥匈帝国吞吃进去,获得了当时世界上两大工业基地和一大半东欧的人口。

再接下来,第三帝国的铁蹄开始朝向波兰,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西欧列强们眼睁睁的看着德国人大嚼大咽不管,满心怂恿德国往东边走,与苏联撕一架。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仅一周,苏德就同志加兄弟的3P了波兰

结果元首玩了个相当神的手段,德国与苏联秘密达成了盟约,然后二人将波兰给瓜分了。这一巴掌才真正将英法给扇醒,也迎来了欧战的全面爆发。英、法、荷、比组成了强硬的军事集团,准备将已经长成庞然大物的德国按死。

△1939年的德军兵强马壮,已经达到第一个高峰

但此时的德国已经非吴下阿蒙,他们这时才发现,那个30年代还饿得饥肠辘辘的德国,眨眼间已经化为吓人的猛兽。他们的军队在连连大捷中完成了血与火的淬炼,他们的生产和劳动力在不断的掠夺中完成了新的整合;就连他们的人民,也在高涨的情绪中发了疯。

△法国陷落速度之快令人无语,德军以快打慢的战略是重要因素

就这样,德国很快从波兰抽出人马,反手一巴掌扇了回去,法兰西战役开打。因为军事上对法国长久的谋划和推演,德国人对法国的预谋可以装满一栋楼。再加上曼施坦因带来的装甲战术、戴高乐写的破国文书,德军很快就穿越阿登山区,将法国给剖了。

△敦刻尔克的撤退,英国人坐实了“第一运输大队长”的职务

没多久,人心惶惶的英法荷比联军开始崩溃,英国人带着一帮残兵从敦刻尔克跑了,丢下了如山的辎重。德国人随后收拾掉了法国、比利时、荷兰,他们完成了一个壮举,将西欧、东欧都囊括在了怀里,继而又拿下了北欧的挪威。

△德国已经完成了形式上的制霸欧洲,占领了当时世界的精华区域,拥有了相当多的资源、工业、人力、仆从兵力

这时候还能说什么?德国唯一缺的是时间,如果能好好的整合消化自身的资源,它将成为极为强悍的超级大国。

△苏芬战争中,苏联虽然被揍的很惨,但毕竟“胜利”了

只可惜凡事没有如果,早就动机不纯的苏联开始厉兵秣马的准备“东方战线”,以发动对东欧的攻略。美国也开动了战争机器,通过法案对英国进行明目张胆的直接支援。这两个大国才是德国真正的隐患,也是最难以面对的敌人。

△空间换时间是苏联令德国无解的战略

所以德国人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做法,对苏联堆积在边境的大军展开了突袭,仅1941年就取得了歼敌53万的战绩。这也就是苏联,换谁都一下子抗不下来。通过前沿的梯次抵抗,苏联转移了大量的设备和人员到后方,说起来,这也算是国力与国土面积的关联了吧。没有辽阔的国土,苏联没办法扛住德国。

△德国1940年以后的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广阔的控制区

你看,德国正是因为拥有了广阔的领土和控制区域,才铸造了第三帝国的铁血之师。但成也如此,败也如此,抢来的地皮如果坐不稳,那谁都没办法。

国力和国土面积无关?为何二战中德国能单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

大家好,鄙人司徒少雄,关于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两句看法。

首先,国力和国土面积有关,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国土面积,就能有足够多的资源用于发展。这样才能获得更高更强的国力。至于有些国大国土面积大,但是国力弱小,显的三大无柴烧。那仅仅是他们没有有效的利用资源,用于发展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主要反派,在战前德国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二战爆发的原因。

以英国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法国等国家迅速成为世界性强国。他们在世界上广泛建立了殖民地。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英法等国家,基本已经瓜分了全球。让这些殖民地源源不断的给本土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种原料。

自德国普鲁士统一之后,才发现土地已经被英法等国瓜分完了,由于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资源,于是德国等过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试图从英法等国家手里夺取。总所周知,德国战败。战后成立了国际联盟,制裁了德国。

由于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使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国力大幅度提高。但工业的发展,又急需大量的石油等资源。所以只要又向英法等国发出挑战,于是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所以德国单挑英美苏法,一方面是因为德国领土狭小,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资源来进行发展,所以德国不得不开战。

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的生产力获得了提高,国力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先声夺人的英法等国已经失去了优势了。

最后一个方面是因为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英法等国未能采取有效的限制德国发展的手段,导致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之后,开启了报复行为。

最后,鄙人百万字长篇武侠小说《雍杰传奇》正在头条号上火热连载,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头条号,点击收藏阅读。鄙人每晚都会在头条的悟空问道账号上提出关于《雍杰传奇》的问题,凡是回答正确点赞最多的的书友或者粉丝,均能获得鄙人额外的奖励,活动多多,让我们一起去闯荡江湖吧。

国力和国土面积无关?为何二战中德国能单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

恰恰相反,国力和国土面积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拿德国来作为例子更是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假如当时德国的国土面积有苏联这么大,或者有美国这么大,那么德国的人口就会达到几亿人。

德国就不会在攻打苏联的时候纠结主攻方向,很可能会把所有的攻击方向作为主攻方向,让苏军无法招架。

而德军在攻击苏联必救之地莫斯科的时候,在这里完全有能力集中几百万德军和苏联来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会战,并且打破苏联冬天的魔咒。那么,苏联还真不见得能撑到1942年。

正是因为德国的国土面积小,限制了其人口的增长,也让他不得不始终考虑如何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让战争持续下去并取得最终胜利,这才导致了德国在战略走向上的失误。

假设一下,德国有美国那么大会发生什么?

美国国土面积有930万平方公里,假如德国有这么大,由于德国的土地有35%的面积可以耕种,那么德国将会有32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你们算算可以养活多少人口!

希特勒的纳粹一个理念就是使用军事手段为德国人开拓生存空间,所以有美国这么大的德国,还需要对外拓展生存空间,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至少不会比今天的美国少,或者更多。个人认为,美国这么大的德国,总人口应该在3-5亿之间,约合当时除了德国之外的欧洲总人口。

至少是苏联人口的2倍,至少是二战德国人口的4倍。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德国可以在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不是出动500万大军,而是出动2000万大军,即便《巴巴罗萨计划》不变,德军的攻击速度不因为人数的增加而加速,那么在莫斯科战役的时候,苏军面对的德国军队也会达到720万之众,至少是苏联正规军的7倍,总兵力超过莫斯科总人口!

(莫斯科战役中寒风中站立的德国士兵)

莫斯科之战中苏军阵亡了51万人,那么增加到原兵力4倍的德军给苏军造成的损失至少也得是4倍之多,于是在这场战役中,苏军至少有200万军人阵亡,也就是说在战役中苏军全军覆没都不够。

这个时候,德军将会在下一次冲锋中轻松占领莫斯科。

当莫斯科被占领后,苏联将会遭受两个严重打击:第一个打击是战争资源的进一步减少。苏联当时大约四分之一的工业产能集中在莫斯科。所以,莫斯科的陷落将会大大降低其战争能力。第二,莫斯科是苏联的政治中心,当初打莫斯科会战的时候,斯大林就是否留在莫斯科指挥也是犹豫不已,最后他决定在这里亲自指挥,就是考虑到了莫斯科对苏联人民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不能陷落。所以,当莫斯科陷落之后,苏联人民的抵抗意志将会遭受巨大打击,并更加坐实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未来德军攻取其他战略要地减轻压力。

这是东线战场的变化。

西线大西洋战场也会危机重重。

德军即便依旧和盟军采取潜艇狼群战术,那么也预示着德军的攻击强度至少提高了4倍。盟军想要获得大西洋的制海权至少要拿出相应的军事力量进行对抗。暂且不说在德军4倍强度的攻击下英国能不能支持到1941年,毕竟他们很可能在不列颠大空战中就被迫投降了。

即便英国勉强撑到美国大规模参战,由于德军在大西洋中的军事存在大幅度增加,也会吸引美海军大部分兵力。从而让美国没有能力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作战。以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他肯定会将美国海军尽数调往大西洋,以便保持对大西洋航线的畅通。那么,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将会对日军采取防守的策略,因为实力不够。

中途岛海战还能赢吗?瓜岛战役还能赢吗?到那时候,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还能够保住吗?

这全成了未知。

或者说,大概率会因为美军无法在太平洋投入大规模军事力量而被日军步步紧逼,直接退守到加利福尼亚。

在北非战场,拥有4倍力量加持的隆美尔可以轻易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说实话,以隆美尔的军事才能和德军的战斗力,假如德国可以在北非地区投入4倍的军事力量,不需要意大利面条军的配合,隆美尔就可以轻松击败这里的英军夺取埃及和苏伊士运河。

早在1941年3月,隆美尔就率领非洲军团吊打英军,攻击到了埃及境内。德军正是因为物资不足,人数不多,打到最后失去了继续攻击的力量,而给了英国人喘息之机。

(沙漠之狐隆美尔在看地图)

当苏伊士运河被控制,德国海军就可以轻松前往印度洋,切断这里援助苏联的海上航线,让苏联的抵抗能力再次减弱。

到那时,德国取得对盟军的胜利就指日可待了。

然后,再做个假设,德国面积减少到丹麦这么大会发生什么。

假如德国面积只有丹麦这么大,意味着他的国土面积将会缩水十分之九,那么这个国家只能养活几百万人口。

如果这个时候照样出了个希特勒,叫嚣对外侵略,那德国注定会被吊打了。

由于面积小,人口少,德国哪怕进行全国总动员,也不过只能集合百万大军,你说他敢对付谁?

先不说打苏联,就算是面对南方的法国,以当时法国的军事能力,可以轻松集合300万兵力,军队数量就是德国的至少3倍。

即便德军侥幸打败法国,他也没有能力和英国打大规模的空战,只能隔着海峡叫骂。

(法国战役中德国装甲军团快速突进)

德军的潜艇就算是进入大西洋也会因为数量少难以开展狼群战术。甚至不需要美国出手,凭借大英帝国的海军就可以歼灭德军潜艇部队,从而保证大西洋航线的畅通。

而在东线,如果希特勒仍然天真的认为可以击败苏联,他顶多也就能出动50万大军,而不是500万大军,就算苏联在西部边境的300万军队是豆腐做的,我也不相信50万德军能击败他们。哪怕这些军队被击败,德军想要控制占领区,人也不够。

所以,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国土面积的关系还真是蛮大的,尤其以二战德国作为例子更能发现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国力和国土面积无关?为何二战中德国能单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

这个问题,韦老师来回答。

1. 国土面积没谁大,跟它敢不敢单挑谁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以色列敢单挑整个阿拉伯、朝鲜敢单挑美国、越南敢单挑我们、阿富汗敢单挑苏联、萨达姆敢挑战几乎全世界,等等,都已经证明了。所以今后没必要再拿谁谁谁那么小还敢去挑战那么大的谁谁谁来说事了。

2. 敢跟谁挑,跟最后打不打得过又是一回事。

一个瘦弱的小子,也可以冲入一群壮汉之中挥舞几下拳脚,但究竟能撑多久、最终是什么结局,相信大家也都能预料到。

德国已经证明两次了,日本也证明了,萨达姆也证明了,其他的也都证明了。所以咱没必要再证明这个理论。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工业生产能力对比: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日本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

意大利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9%,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工业基本上是衡量一个国家战争潜力的标准,

这样对比一算,大概看得出来:

1个美国约=2个苏联约=3个德国;

1个德国约=1个英国+1个法国

这也基本证明:

如果德国同时挑英法,基本能打个平手;

如果德国单独挑英国或法国,可胜;

如果德国单挑美国或苏联,打不过;

如果德国同时挑苏美英法,只能找死。

更何况英美控制着制海权,切断了德国海外的石油等能源进口渠道,工业无法运转,德国更加不能撑多久。

4.元首也并不是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事实上,希特勒上台后直至二战爆发前,德国并不具备单挑众多强敌的实力。德国最后能走向人生巅峰,确实也离不开元首玩弄权术高深的技艺。

元首1933年上台,备战的时间不过五六年,除了高素质人才优势外,其实整个底子都很薄。

从开始吞并奥地利,再到1938年慕尼黑阴谋后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下子得到了欧洲最大的兵工厂,实力一下子强大了很多。换句话说,如果英法不作死,捷克豁出命来跟德国好好挑一挑,都够德国喝一壶的。

再说到波兰,作为当时的世界第八工业强国,你以为波兰只是吃素的?要不是波兰自己作死,外加苏联在背后捅一刀,德国想拿下波兰也得费一番劲,然后相持之际英法再果断一些从西线出击配合波兰,最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其实拿二战之前德国的综合实力跟周边几大强国对比,如果一比一直接单挑,没有一个是德国能轻易取胜。

可惜没如果。

元首在外交政治谋略上,还算有两把刷子,能把英法一再忽悠,还能跟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忽左忽右,各个击破,再把消灭了的用来增强自己的,这些确实能让德国实力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到最后1941年攻击苏联前,整个西欧的人口和资源基本都落入德国口袋。

5. 说句客观的,敢先后单挑苏美英法四大强国,除了一步步吃成个胖子之外,德国确实也算厉害。

高素质的10万军官基础、人才基础、工业基础、凡尔赛合约压迫下的全民族同仇敌忾、外加那些将军们划时代的闪电作战理念,都让战争初期的德国所向披靡。

可惜,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战略战术都是扯淡。

海权方面,德国至始至终都被大英帝国吊打;陆权方面,苏联被消灭1个士兵,又可以马上变出3个,即使在最艰难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然超过了德国。

而德国,每次一场伤亡超过10万的战役后,就开始一蹶不振,很难补充。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断了脊梁骨,一场库尔斯克战役又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这样的潜力对比,德国还怎么打?

最后再来一次点题——敢单挑是一回事,打不打得过又是一回事。

国力和国土面积无关?为何二战中德国能单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

国力和国土面积有关系的,小国家无论怎么国力强大有钱,没有国土面积支撑都是昙花一现的,反过来,如果大国的国力增加大增加就不得了,。现在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

德国国力强,但是缺油少矿,只能是扩张国土去抢,一开始也是联合苏联,打击英法的,轻易统一了欧洲后,才膨胀了,攻击苏联,从此开始了挑战大国,为何敢挑战,骨子里就是认为日耳曼人是优秀的人种,应该统一世界,希总本来是忽悠别人的,自己也信了。

国力和国土面积无关?为何二战中德国能单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

国力和国土面积是无关!二战中德国并没有单挑,而是有协约组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