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称呼儿媳?

各地各有不同,就我们浙北农村来说,公公称呼儿媳一般用名字不带姓,或者用儿媳娘家小名。我看到城镇居民公公称呼儿媳是连名带姓一起叫,显得大气,也自然。

公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称呼儿媳?

村里的老公公几十年来称呼儿媳妇名称发生了三次变化,当然这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关联。也和本地方言相关联。

五十年代以前很多家庭都是大家庭,公公称呼儿媳妇习惯以大姐,二姐称呼。比方说有三个儿媳妇,分别以大姐、二姐、三姐称呼。和别人提起来,也以大姐、二姐代称。也有的直接叫大家的、二家的。

后来,随着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增加。妇女们的名字开始出现在记工表,选民证以及各种表冊。老公公称呼儿媳妇,还是不习惯直接叫名字。有孩子的妇女就叫某某孩子他妈,没有孩子就叫某某他婶子,某某他嫂等称呼。

漸漸地,妇女的名字越叫越普遍。村里的長辈,年龄大的平辈都以名字直接称呼。不知不觉,老公公也直接喊儿媳妇名字了。

老公公叫儿媳妇什么好,都是自己的孩子们。直接叫名字,既亲切又普通,儿子和儿媳妇都一样叫名字。

公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称呼儿媳?

我小时候,听到我奶奶叫我妈‘小女子’,到我上高中了,我妈快五十了,可我妈还是被奶奶当‘小女子’喊。

有一次我问奶奶,妈那么大人,你还喊她‘小女子’,我奶奶说你妈年龄再大都小我二十多岁,我又没有女子,媳妇就是女子,我把她永远当女子看,她永远都是就我的‘小女子’。

我奶奶去世年那年,她把我喊到她床头,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你猜我为什么一直叫你妈‘小女子’,我说妈比你小,你把媳妇当女子养呗。她老脸兴奋地泛起了红光,又神秘地说,我早就不喊她‘小女子’了,我大惊,没等我差话,奶奶继续说,难道你没听出来我叫你妈‘孝女子’吗?

你妈到我们家二十多年,我一直把她当女子看,当亲女子养,她也一直把我娘看,当亲娘养,不是一直很孝顺吗,所以我就把‘小女子’叫成‘孝女子’,不是你妈这么孝顺我,多病的我还能活到今天。

奶奶去世三十多年,我妈快八十了,可我妈在谈起我奶奶都是满满的幸福与回忆,微笑与欣奋。

我奶奶叫我妈‘小女子’也好,‘孝女子’也罢,那是那个时代的故事。現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公包括婆婆一都叫儿媳名字,而不带姓氏。

公公如何称呼儿媳与婆婆如何称呼儿媳一样,只要长辈对儿媳有态度,儿媳必定对你有温度。

我爸生我们三兄弟,我们三兄弟的媳妇他都是不带姓氏地喊后两个字,我也三个儿媳,我也一样温和地叫她们名字,省去姓氏。

公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称呼儿媳?

我所知的公公对儿媳的称呼有三:一是老大家的或老几家的。二是谁谁他妈。三是直呼其名。

我太姥爷管我姥姥叫老二家的,因我姥爷是我太姥爷的次子。这是比较正式的称呼,不正式的称呼就一个字:哎或喂。

我妈说,我姥姥叫金刘氏。想必我姥姥没结婚前也有大名儿和小名儿,但一出嫁,她的大名也好,小名儿也罢,便都留在了娘家。

到了婆家,我姥姥是家里地位最低的,连个名字都是婆家给的——金刘氏,意思就是“生是婆家人,死是婆家鬼”吧。

记忆中的姥姥,干在前头,吃在后头;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白天拧着“三寸金莲”和我姥爷一起下地干活儿,回到家里,姥爷靠着被垛儿眯一觉,姥姥则喂人、喂鸡、喂猪。

夜深人静,老的、小的,和自己一般大的男人,都睡下后,姥姥还得或纺线,或纳鞋底,或织布,或缝补。

姥姥也没有发言权。太姥爷太姥在世,连我姥爷都没有话语权,何况我姥姥?所以,只是生儿育女,侍候公婆的我姥姥,要名字何用?

我爷爷管我妈妈叫娟儿她妈(我小名叫娟儿)。我妈妈虽然是高小毕业,当时可是算有文化的人儿,但嫁给了只上到小学三年级的我爸爸,然后就是侍弄土地,有名没名,也没啥大区别。

我妈在我爷奶的面前也是不怎么敢出大气儿。我们家只要用豆瓣儿酱煎几个鸡蛋,我妈都会用个小碗儿给我爷奶送过去点儿。没谁要求她这么做,是她跟我姥姥学的。

我妈的名字只是存在于后来的身份证儿上,她的名字除了我们兄妹四人,还有我舅和我姨,想必再也不会有人知。

我父亲管我嫂子还有我弟媳也是叫谁谁他妈(我父亲是农民)。我公公则直接叫我的名字的后两个字(我公公是教师)。

不管现在的公公们管儿媳叫什么,公公在儿媳面前少有说一不二的,儿媳在公公面前,也鲜有哆哆嗦嗦的,这自然是好的。我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然而,任何事情都切忌“过”和“不及”。现在有很多儿媳成了“公公”,自然,很多的公公成了“儿媳”。公公需看儿媳的脸色来行事。

总之,通过公公对儿媳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儿媳的地位是大大地提高了。理应这样,人与人要平等嘛。

然而,叫什么无所谓,只愿:公婆拿儿媳真正当自家人,儿媳也拿公婆当最亲的人的父母来看待,彼此相敬如宾,友好相处,足矣!

公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称呼儿媳?

公公称呼儿媳各地应该不一吧。

现在比较开放的城市人,公公称呼儿媳一般称"小王""小李"的。也有直呼名字的。

这事在农村比较复杂。毕竟农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公公直接称呼儿媳名字听起来就很别扭,显得公公有点为老不尊,不知避嫌。

按传统观念,出嫁的女人是没有名字的,只有姓。外称"刘张氏""李王氏"。流传的歇后语叫"合家的姑娘嫁给正家~正合适(氏)"。男人对外称呼老婆为"内人""屋里的""俺家里的"。公公称呼儿媳妇一般用孙子的名号。比如说孙子叫小华,就称儿媳妇"华他妈"或"华他娘"。如果儿媳还没孩子一般就用"老大家的""老二家的"称呼,或者直接叫"xⅹ家的"。

其实农村的老一辈到现在这种称呼习惯还没改变多少。年轻一代已经与时俱进了,不仅年轻夫妻之间直呼其名,公公婆婆直呼儿媳名字的也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观念的进步吧。

公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称呼儿媳?

一,家中子女多的,有的公公喊老二家的。二,直接喊儿媳的小名和大名,显得更亲切些。三,如果就是一个儿子,就喊闺娘,也非常不错,把儿媳当成闺娘,显得家庭更和谐。四,公公更不在乎喊儿媳什么称呼,主要看儿媳怎样去孝敬老人,老人们怎样把儿媳当成姑娘看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