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打进身体里后子弹是怎样运动的?

威力

一般来说,普通子弹在人体的运动就是直线,特别是初速较大、稳定性较好的子弹,它们往往在穿进人体的时候维持着自己的弹道性能,直进直出。

上图是常见的几款手枪子弹,124格令和127格令的9mm帕拉贝鲁姆弹,绝大部分手枪和冲锋枪都使用这种子弹。下面125格令的.357西格弹属于这几种弹种中对硬质目标穿透最好的;.40史密斯维森弹属于维森和部分格洛克手枪使用的弹种,与9mm帕拉贝鲁姆没什么太大差别,.45ACP是柯尔特自动手枪弹,采用了圆锥形全金属被甲重弹头。

可以看出这些手枪弹都产生了弹头膨开,并在入体时造成了极大的动能伤害,但最后弹药都呈直线状运行并停留,没有发生拐弯。上图是维森.40弹膨开的开花头。

枪弹的不同对射入身体后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如上图:9mm帕拉贝鲁姆弹打的就是直线,弹道运行非常均衡,关于这个可以结合开头的那几张图看看。

下面第二个是.30卡宾枪弹,也就是二战时的7.62×33mm弹,它的弹道运作差不多就是个强化版的手枪弹。比9×19的帕拉贝鲁姆和7.62×25mm的托卡列夫弹强多少完全是药瓶的区别。

第三个5.56mm的北约小口径弹就完全不一样了,小口径枪弹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失稳,从而造成弹头的翻滚,制造出极大的永久空腔,但也因为动能被留存的极为彻底,子弹的穿透性也被破坏了。

再下面第四个是12号霰弹枪的弹药,射击到人体后子弹制造出极大的创口,然后分散出大量的小碎片,凶险无比。

最下面的是温彻斯特.30的马格努姆空尖弹,将之理解为达姆弹也没大错。俗话说的小洞进大洞出的炸子儿就是这种东西,它会膨开一大片,然后化成碎片打出去。虽然没有5.56mm的小口径步枪弹造成的永久空腔大,但要人命的本事一点也不亚于小口径。

继续看图,上图第一个是7.62×39mm的M43弹,也就是AK-47步枪所用的弹药。第三项的M67弹其实也是M43的南斯拉夫改进版,略微提升了对软目标的杀伤。我们看到AK的子弹打出了一个葫芦形的两联翻和歪斜移动,无论是M43还是M57都几无二致。

第二张是7.62×51mm的北约全威力标准枪弹,如M14步枪采用的就是这种弹药,其杀伤力相当大,弹丸在入体后迅速炸裂,膨开非常恐怖的永久空腔,弹头一边形变一边产生不等的碎裂。

第四张图则为联邦弹药公司设计的NATO 7.62×51mm战术狙击枪弹。估计是为了强调远距离弹道稳定性,它牺牲了一部分杀伤力,因此造成的永久空腔没有瞬时空腔大,打出了一个笔直的完美弹道。

这里还有一堆北约5.56mm标准弹型的攻击测试,可以感受感受小口径子弹入体的毒辣。

除了图像上的弹道和空腔外,还有些属于动能伤害,大致可以理解为力量通过子弹传导到人身上,与被拳头揍、棍子打没有本质区别。这里放张打凝胶的动图看看。

子弹打进身体里后子弹是怎样运动的?

作为曾经执行过死刑的武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当然文化有限,也讲不出啥大道理,只讲自己真实看见的东西。也顺便说一下:违法不仅是可耻的,也必将受到严惩!法律的底线,真的不容挑战!

以前执行死刑是由武警来执行的,而且必须是武警当中表现比较好,入伍时间比较长的。刚开始是去做押解手以及副射手,后面才有资格做射手。当然,这些有点扯远了,直接进入正题。

当时执行死刑,使用的是步枪,俗称八一杠,瞄准头部开枪,子弹就是使用的正常子弹,并不是传闻中的会爆的子弹,当然,有些战友会在执行前,将弹头在水泥地上磨一下,据说这样会增加子弹的威力,更容易一枪毙命,减少死刑犯的痛苦。但具体的我没有去试过,因此没办法给出准确的结论。

而且来讲,武警执行的时候,纯粹就是按照命令开个枪就走,根本不会去回头查看,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法医来。如果法医判断需要补枪,这时候需要副射手上前去执行。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用八一杠打中头部,基本上都是当场毙命,很少才需要补枪。

后来,和一位老法医混的比较熟了,他就跟我讲,子弹进入人体以后,其实是螺旋着往前走的,由于空腔效应,就会造成一种现象:子弹进入的地方只是一个很小的口子,子弹出去的地方已经是一个碗大口子了。所以,只要是击中要害,基本上都会当场毙命。

后来,也看过很多类似的视频资料以及照片,发现确实是和这位老法医说的一样。所以嘛,在现代科技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也正是因为我们渺小,所以我们更要严于自律,更要遵纪守法,千万不要去和法律作对!

子弹打进身体里后子弹是怎样运动的?

不同子弹射入人体之后运动也不同。

如果弹头是空尖或者是软件的弹药进入人体后是会从头部破开的,然后弹头扩张变形,同时伴随着一些金属碎片的破裂。当然,这只是手枪弹。

如果说是高速步枪弹使用易变形的弹头的话效果是这样的,弹头的高速在入体收阻之后瞬间碎裂,数枚金属碎片能打出很可怕的永久性空腔。

实际上小口的5.56 M193弹虽然不是空尖,但极高的初速(近1000m/s)让铅芯弹头在射入人体后迅速翻滚、与铜被甲脱离,较软的铅芯继而碎裂,伤害比AK的M43钢芯弹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

而一些全威力步枪弹,尤其是初速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入体后翻滚如下

因为弹头在飞行中遇到人体这种密度陡然增大的物质时,会因为遇阻而翻滚(弹头重心靠后)。所以说,看子弹伤害不能光看口径。

子弹打进身体里后子弹是怎样运动的?

看是什么子弹吧,不同的子弹击中人体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的步枪子弹、手枪子弹为了保证杀伤力,在进入人体后无非就是翻滚、形变、碎裂这几个流程,而这一套流程走下来,被击中的人基本上也就凉透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子弹在进入人体后都是走上面那几个步骤的,有些“异端”偏就不走寻常路,人家遵循的是“口径即正义”这一个永恒的真理,比如下图中的老干妈:

▲大口径子弹的威力

口径12.7毫米,出膛的动能超过18000焦耳,大家体会一下图中直接被打碎的凝胶,人如果被老干妈.50口径的子弹打中,那么下场应该不会比图中的凝胶好多少,因为人体内部有着柔软的内脏,以及丰富的体液,这种类似液体的、柔软的环境,跟凝胶一样同样对子弹的动能有着很好的吸收作用,所以,我们就可以把人体内部组织大概看成是类似图中这种凝胶的材质,因此,要是被这玩意来一发,弹头的动能在人体内部释放后,不说直接把人打成两截吧,把一大块零件给带走还是绰绰有余的。

▲小口径步枪弹击中人体后弹头的运动轨迹

好了,回到正题,前面提到,大多数情况下子弹进入人体后会翻滚、形变甚至是碎裂,比如上图所示,就是一枚5.45毫米口径的小口径步枪弹在进入人体后的大致运动轨迹,注意看图中的蓝色记号部分,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弹头是在不停翻滚的,而弹头翻滚的越剧烈的地方,造成的永久性空腔就越严重,图中红色箭头所示处的阴影部分为永久性空腔,空白处为则是瞬时空腔,再来看一个动图体会一下子弹在击中人体后究竟是怎样运动的,下图是P90冲锋枪发射的5.7毫米尖头弹击中凝胶后的动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子弹在凝胶中的实际运动轨迹跟上图是很像的:

▲5.7毫米尖头冲锋枪子弹

那么子弹击中目标后为什么会出现翻滚?原因主要有这几点,首先是弹头运动的介质出现了变化,在空气中飞行的弹丸,突然间进入到密度更大的目标内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出现了变化,弹丸受到的阻力也会在瞬间出现改变(阻力突然激增),从而导致速度迅速降低,自旋产生的“陀螺稳定性”(陀螺稳定性是保持弹道稳定的关键)也随之变小,再加上人体内部组织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进一步使弹丸受力不均匀,最终导致弹丸失稳,弹道改变,而出现翻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弹丸自身的结构有关了,看下图:

▲空尖弹

图中是一发空尖步枪弹的弹头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我可以看到,这种所谓的空尖弹在弹头前端是留有一个空隙的,并没有全部被弹芯填充满,那么,在弹头前端留空隙有什么用呢?目的就是让弹头在击中目标后更容易翻滚,为什么?因为当这种“空尖”的弹头击中目标时,由于受到的阻力突然激增(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介质密度出现了变化),弹头的速度就会迅速降低,而里面的弹芯在惯性的作用下仍然会向前移动,所以,就会导致整个弹头的重心出现改变,从而使弹头在目标体内翻滚。当然了,这种“弹丸翻滚”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尖头、初速高、远距离存速性能好的步枪弹上面,至于大多数的手枪子弹,由于弹头的初速低、存速性能差,一般是依靠弹头在目标体内的形变和碎裂来保证杀伤力的,所以,现在很多手枪弹为了保证“开花”效果,也是搞出了各种各样的空尖弹、软尖弹,如下图所示:

▲各种空尖和软尖的手枪弹

而这些空尖弹软尖弹在击中目标后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就是前面提到的形变、碎裂,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开花”,如下图所以,就是一枚空尖弹,以及其弹头的开花效果:最后,为了能更快的杀人,一些特殊的弹头在击中目标后会直接碎裂,碎裂的弹头在人体内部造成更严重的创伤,如下图所示,就是RIP空尖弹,以及该子弹击中凝胶后的效果图:

▲RIP空尖弹以及效果图

子弹打进身体里后子弹是怎样运动的?

题主,你好!

简单说:

子弹从枪膛出来后呈旋转状向前运动,包括进入身体以后也是旋转着进去的,子弹旋转的主要原因是枪管内有膛线,枪管内并不是平滑的,而是有旋转的膛线,为了让子弹能飞得更远而设计的.所以这样就产生了子弹射进身体的时候伤口小,但出来的时候伤口大这个是事实。例如一颗7.62mm口径的步枪子弹以850 米/ 秒的旋转速度射穿人体之后,首先会在正面射入点皮肤上留下一个直径不到1 厘米的小口,而旋转弹头在经过身体时形成的巨大力量会震伤脏器,然后以570 米/ 秒的速度穿出人体,震波形成的出弹伤口直径有可能达到12厘米以上。当然,不同的子弹,不同的距离,对人体的伤害也不相同。伤害程度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弹头的口径,物理学中讲到物体质量越大,在相等的速度下,拥有的势能越大,同样的,弹头口径越大,质量就越大,拥有的势能也越大,对物体撞击后释放的冲击力就越大;小口径的,只会穿个人身体,中口径的,被击中的附近会爆裂,就像爆头一样,头会爆了,大口径的,人会全身爆裂。

深一步说:

子弹进去各个不同身体部位的感觉:1.胸部被击中是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接着灼烧 胸口有巨大压力2.头部和贫血的感觉很像 也有神经被伤 没有痛觉的例子3.四肢是有个1秒左右的反应时间, 在反应时间内如果你没有注意到受伤 或者收到其他剧烈刺激 可能导致受伤者对于伤害处没有痛觉。当然 这些是建立在中枪者没有死亡并且神志清醒的情况 通常这种情况下还能清晰思考自我感觉的都是意志力比较坚韧的,对于意志不同的人在中枪后的伤口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不同导致的

按照子弹的伤害分类说:

子弹对人体伤害一般分为:侵彻效应,锤击效应,空泡效应,取决于子弹的弹径,速度和结构。比如日军的三八大盖因为弹径小,速度高,对人体损伤小,但AK74弹径也小速度适中,射入人体后子弹在体内翻滚对人体伤害很大,被称作“毒枪毒弹”;弹径速度一样或者相近的子弹,达姆弹对人体伤害最大,这取决于与它的结构特点,进入人体后弹丸分裂会造成大面积损伤,根本没有治疗的时间或者说治好的可能性,所以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

下面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大家酌情查看

子弹打进身体里后子弹是怎样运动的?

子弹进去人体后,它的运动情况除了跟子弹大小有一部分关系以外,其实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子弹射击的距离。

一半的近距离射击,子弹都会贯穿人体,因为人体除了骨头以外都是软的,一旦贯穿人体,子弹的运动情况就会跟在人体中运动时的情况发生很大改变。这是因为介质发生了变化,子弹进入空气后,子弹会发生失衡,但是子弹本身依旧保存了很高的速度,所以子弹穿过的身体组织就会向周边运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子弹贯穿人体后,所经过的创道回比子弹口径大很多。

如果是远距离射击的话,子弹的动能会因为在空中远距离飞行而变小,子弹的稳定性也会变小,所以这个时候子弹进入人体后,子弹不会贯穿人体,而是会因为人体组织产生的阻力而在人体内翻滚,这也会产生巨大但不规则的创口,这与近距离射击产生的创口原理是不一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