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轰炸机无法同时实现隐身和超音速?

隐身轰炸机当然能同时兼顾隐身和超音速性能,这两个指标放在一起进行设计没有丝毫问题。但是,这根本就没有必要性,徒然增加成本和设计难度而已。现代新技术的出现也让旧式的技术愈发的显得“昨日黄花”起来。

轰炸机的黄金时间是冷战,这个时间里不断上演着两个阵营之间的防空对决,挂载着核武器的轰炸机不断的尝试去渗透和威胁对方的防空网。

在截击机和雷达的交织封锁下,轰炸机逐渐从长时间、远距离巡航的大型机转变成高空高速强行破防的机种,通过硬闯对方漏洞,让高速轰炸机狠狠扎入敌人心脏。

但是随着雷达的进步和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导弹防空技术开始爬山式的猛涨,很快截击机就遭遇了淘汰,同时高空高速的轰炸机也开始偃旗息鼓。在不断增长的新技术面前,超音速战斗机都不敢硬闯防空网,何况是目标巨大的超音速轰炸机。

之后的超音速轰炸机开始失去了战略价值,人们不再期望它们能刺破对方的防空火网。但是这些轰炸机优异的性能又着实让人舍不得,所以它们开始转向战术性的区域支援轰炸,即便仍然具备战略轰炸机地位,也很少再执行专门的相关巡航工作。在尝试过一段低空低速突防的日子后,大航程、大载弹量和快速部署能力成为超音速轰炸机唯一拿得出手的本领。

而隐身轰炸机技术的路子就更狭窄了,这种技术目前独美国一家,别无分店。美国人在70年代就预料到飞机会遭遇到雷达的强力围捕,因此希望能研究出躲避雷达波的新型轰炸机。但从1975年研究至今,美国也仅有B-2和F-117两架成果,前者是飞翼式的轰炸机,后者是挂着轰炸机皮,连雷达都不敢安的“战斗机”。

70-80年代的科技自然不是现代能比,当时的人们对隐身战机的的要求只有一个——通过外形设计来躲避雷达波。相关的设计主要是低反射的机体形状、遮蔽红外特征的喷口,以及外部雷达吸波材料。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技术在今天也属于比较先进的范畴。美国人耗尽心力研究出B-2隐身轰炸机,又煞费苦心的维持着它的神秘,然后又头破血流的不断削减产量和装备,几十年过去了,却始终制造不出更新换代的产品。

对隐身轰炸机而言,防空技术的发展也是它们头痛不已的问题,就如当年超音速轰炸机遭遇的一样。稍不留神,也许隐身轰炸机就会被清扫出战场,成为比尚具备战术性能的超音速轰炸机更早淘汰的机种。

现代战略突击方面的技术其实在发生新的变革,潮流指向防区外打击、电子对抗、无人机等新科技。防区外打击让轰炸机的能力变得无所谓,只要空域安全,B-52这种老飞机都能良好的执行任务。像美国的B-1B“枪骑兵”超音速轰炸机就已经开始向这方面发展。

电子对抗则属于信息化革命带来的新能力,它将过去老式的电子战系统调换了概念,可以用更灵活,更具欺骗性和攻击力的方式干扰、诱导、破坏对方的信息体系,比如让来袭导弹打错、失效,让地面雷达被假目标蒙骗,入侵对方的通讯系统制造混乱等等,目前F35战机和新型的电子诱饵弹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发展潜力很大。

无人机就不必多说了,无人机不需要考虑人类的需求,性能可以设计得更加贴合作战需求,而且无惧牺牲,取代战略轰炸机并非不可能。

老技术已经不可能融合,新技术的出现又带来了其它的科技树方向,人们根本就不可能再去费神搞什么隐超结合,毕竟战术性能只要一方面达到极致即可,过多掺杂无意义的能力得不偿失。新技术又远比老技术更具操作性和泛用性,那么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

还有个最直接的影响——随着《中导条约》的分解和现代导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轰炸机的日子未来可能要更加艰难。隐身?超音速?又隐身又超音速?这些能力并非很诱人,在1000-3000公里飞行距离的中程导弹面前都是渣渣而已。

为什么轰炸机无法同时实现隐身和超音速?

轰炸机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力量,其最具威慑的当属“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跟随防尉君的脚步,领略轰炸机的风采。

轰炸机相比较战机既有不足,同样也有优点,不足之处就是无法向战机那样同时具备隐身和超音速巡航性能,但轰炸机却可以依靠其强大的载弹量以及巡航能力令人胆寒。这也是各大国大力研制战略轰炸机的原因。当然这里面也同样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轰炸机很难同时具备隐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轰炸机主要依靠其发动机强大的推重比来达到超音速巡航以及强大的载弹量目的,但是超音速巡航同样给隐身轰炸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会导致机身温度过高,红外辐射会大大增加,这将极大的增加雷达发现的可能,还有部分轰炸机为了达到隐身效果而涂有隐形涂料,这种涂料同样在超音速巡航过程中隐身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寿命也会有所降低,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超音速轰炸机有俄罗斯的图-160和美国的B-1B,如下图:

当然作为军事武器最为先进的美国,同样也是唯一一个服役隐身轰炸机的国家,B-2隐身战略轰炸机,如下图:

当然最近几年我国也逐渐流出关于轰-20的讯息,有外界猜测可能是同时具备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在未出世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轰-20拭目以待,期待祖国越来越强大!

为什么轰炸机无法同时实现隐身和超音速?

一般的轰炸机如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和B2隐身轰炸机的根本区别在于该两款轰炸机的气动布局不一样。B52是常规动布局。一有巨大的翼展,二有巨大的垂尾,在空中就是一庞然大和物,加之受当前美国航发的制约,尽管它列装八个发动机,由于机体庞大,仍然不能超音速巡航。而且B2⃣️由于气动布局局釆用的是无垂尾的翼身融合布局,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说,它很难进行超音速飞行,如果速度过快,很难进行飞行控制。

二前战略轰炸机能进行超音速飞行只有俄罗斯的160白天鹅轰炸,因它的气动布局釆用是可变翼的设计,在空中可以减少飞行阻力,。虽然在气动布局上有较传统的轰炸机有改进,虽然在雷达显示上有减小,但仍然不能算作一款隐形轰炸机!

为什么轰炸机无法同时实现隐身和超音速?

超音速飞机是指飞机速度能超过音速的飞机。

隐身飞机,利用各种技术减弱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信息,降低眼睛可视的。

战斗机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空中战斗力强。首要任务是与敌战斗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也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相比轰炸机来说可以更轻,速度更高快对隐形更高。

轰炸机按起飞重量、载弹量和航程的不同大致分为轻、中、重型三类

战略轰炸机,是指用来执行战略任务的远程轰炸机。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量核武器的主要运载工具和构成核三位一体的一极之一。

现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轰炸机有俄罗斯的图图-160轰炸机(俄语:Ty-160,英文:Tu-160),美国B-2隐形轰炸机“幽灵”(英文:Spirit)轰-6K 是轰-6轰炸机的最新型号。也是中国核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轰炸机的隐身和超音速巡航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为了增加其突防能力,轰炸机并不是不能实现。现代飞机已从二战后分类越来越向多用途战机。

为什么轰炸机无法同时实现隐身和超音速?

感谢邀请。首先,从现在的空气动力学角度讲。隐身轰炸机是可以设计成超音速的。隐身轰炸机的空气阻力比较大,超音速飞行时油耗太高。同时载弹量偏小。作为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要求高时,一般还是采用效费比更高的亚音速结构设计(航程远,载弹量大,隐身效果好)。目前战略轰炸机一般都在防空网之外进行轰炸。隐身是第一要素,而超音速飞行意义不大。

为什么轰炸机无法同时实现隐身和超音速?

谁说不可以了,B1B就是隐身跟超音速的结合体,虽然说隐身没B2强超音速没图160快,但也算是两项属性比较均衡的,按照现代的技术也完全有条件造出两倍音速巡航加隐身的轰炸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