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国早研究原子弹好几年,为何德国人却最终未能拥有核武器?
德国人那段时期的核武器研究可谓是命运多舛,纳粹政府不重视、科学人才极度缺乏、美军的渗透、盟军的轰炸,让明明领先的超级武器失之交臂。与下血本猛冲科技树的美国人比,他们无论是决心还是前瞻性都差的太远。
德国人研发核武器的时间比美国人更早,但是核武器当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别说原子弹,当时的世界对原子能的研究整体处于很低端的概念上,科学家没有什么实际成果,政客也对这种东西没什么直观概念,人们印象里这些能发出放射线的物质只不过是X光机的材料或者其它有趣的科学现象,所以原子弹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的和支持。
原子弹的威力直到爆炸时才真正惊掉了人们的眼球,在此之前,一切关于“超级炸弹”的描述都是苍白的。美国有物理学家说过,直到曼哈顿工程成功试爆后,人们才开始真正的了解核武器。在此之前的一切数据、计算、推测都是苍白的,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想办法进入爆炸没多久的爆心,去取得那些实验室中无法得到的资料。
美国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们将原子弹项目真正作为系统工程一本正经的开发了下来,并且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从爱因斯坦到萨克斯再到奥本海默、玻尔,美国人的核工程从不缺乏推动力和支持,他们投入了25亿美元,有最高53.9万工作人员为项目服务,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云集了1000多各国专家。
美国人整个二战最庞大机密的项目就两个,一个是轰炸机使用的诺顿瞄准器,另一个就是曼哈顿工程。罗斯福为曼哈顿工程授予了“最高优先权”,这使得奥本海默得以大干特干,先后设立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和橡树岭铀分离工厂,
不过美国人的进度显然是大大慢于德国人的,他们直到1941年12月6日才真正开展“曼哈顿计划”。而德国人的“铀计划”则在1937年就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这个肯定不止“早几年”而已。
德国人在1939年就建立了由物理学家海森贝格牵头的核物理研究室“铀协会”,1940年控制了比利时的1200吨铀矿以及挪威的维蒙克重水工厂。同年12月,德国人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反应堆。
“曼哈顿计划”此时连影子都没有,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给罗斯福写的信,以及奥本海默深入浅出的讲解报告,罗斯福压根就不明白“原子弹”是什么东西。
结果仍然是美国人的系统工程胜利了,奥本海默是个科学家,同样也是个伟大的管理者,在他的领导下曼哈顿计划进展神速。同时因为德国疯狂的排犹浪潮,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专家大批跑到美国避难,这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据说有2000人之多,极大的推进了美国的科技水平,也使得德国的科研人才大规模流失。
德国的“铀计划”尽管开展的早,不缺工厂更不缺乏原料,但他们突然就卡死在人才的瓶颈上。核物理的人才在今天也不是随便一抓一大把,更何况那个年代。
纳粹的核武计划很快就陷入了停滞的状态,而且希特勒也并不关心什么“原子能超级炸弹”,他更青睐坦克、大炮、军舰等看得着摸得着的东西,或者飞弹这种超远程的新武器,甚至还迷信黑魔法。他在种种刺激眼球和士气的事物上投入了海量金钱,亲近保时捷博士这样的工程师型研究者,动辄几亿帝国马克被拨发,而“铀计划”几年时间才得到100万帝国马克的投入,完全就是挂个号而已。
然而美国在“曼哈顿计划”展开后愈发的明白核武器的恐怖,他们在1943年末成立了一支名为“阿尔索斯”的秘密特殊部队,专门用于破坏德国人的“铀计划”。
“阿尔索斯”主要任务有三个:
1.破坏德国核工业设施和一切有关物;
2.劫持德国核物理学家;
3.破坏或夺取德国的核材料。
这个计划由丹麦物理学家高德施密特担任科学支持,因为他没有参加过曼哈顿计划,被逮住也不会招出相关情报;执行的队员则是美国陆军的情报人员,他们有些被称为“盟军敢死队”。美国人从爱因斯坦等犹太科学家那搜集了很多德国现有专家的情报,将他们作为了作战对象。
有种无从证实的传言,德国核物理学家海森堡博士,因为长期受到“阿尔索斯”谍报人员的策反,因此对纳粹的核计划产生了消极态度,估计拖延了研发进度。
从1944年开始,“阿尔索斯”部队不择手段的从德国、意大利撬走、逮捕、搜捕了包括海森堡博士在内的几千名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极大的提升了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最后进度。美军在攻克德国时拼命搜刮科学家的活计很多都是“阿尔索斯”完成的。
除了美国人在拼命爬科技树,英国人也在给德国的核计划扯后腿。他们在1942年就注意到德国人的核计划,并派出了特战人员乘坐滑翔机去破坏德军在挪威的维蒙克重水工厂。但1942年的任务失败,滑翔机在天空就被德军击落。德军在英军特战人员的残骸中发现了攻击计划的地图,从此开始严加防范。
但这些挪威籍英军没有放弃,一批幸存的特战队员躲到了山中,他们苦熬了3个月,在1943年2月终于等到了第二批援军。这些人攀登几百米高的峡谷和悬崖,穿越无光的黑森林,然后摸进重水工厂,将德国人的重水车间炸成了稀巴烂,有450公斤重水溜走,德国人几年时间都白干了。
1943年底,不死心的德国人继续修复设备恢复生产,他们在英军轰炸机的破坏下隐蔽了硬是憋出了一些重水,并企图将工厂和重水搬走带到德国,做最后的垂死抵抗。但那几名特战队员并没有离开,他们偷偷摸到码头,在1944年爆破了德军满载重水和设备的“海多罗”号运输船,彻底蹦碎了纳粹德国的原子弹野心。
比美国早研究原子弹好几年,为何德国人却最终未能拥有核武器?
这里边既有机缘巧合,也有咎由自取。
德国是最早开展原子能军事研究的国家,从1937年12月就开始了“铀计划”。德国拥有海森堡、哈恩、劳厄、波特、盖革、魏扎克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又掌握着世界上最大铀资源——捷克斯洛伐克铀矿,基础条件相当好。
但是纳粹发动侵略战争,实施犹太人灭绝计划,许多顶尖科学家流亡美国,比如爱因期坦、薛定谔、费米,还有丹麦科学巨人波尔等。
海森堡是德国原子能研究的领军人物,曾跟随波尔在丹麦哥本哈根学院学习,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发动战争后,海森堡以报效国家为名进入纳粹政府工作,在军备部长斯佩尔支持下担任“铀计划”负责人。
制造原子弹需要高浓缩U-235,维持链式反应需要知道最小临界质量。海森堡计算后,得出制造原子弹最少需要13 吨铀-235的结论,在当时想分离出那么多的高浓缩铀是不可能的。
但海森堡算错啦!
13 吨铀-235只是一个上限,是维持链式反应的最大需求。海森堡把它当成下限,也就是“最少需要”的质量。
直到听闻美军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内部核原料仅64千克时,海森堡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1945年8月,海森堡重新计算,发现最低只要16 千克核原料就可以了。这是史上最昂贵的计算错误了!提醒我们,做数学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啊。
海森堡将错误结果汇告给军备部长斯佩尔,他告诉斯佩尔,德国在原子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原子弹需要的核原料太多,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当时是1942年,德国与苏联在东线激战,大量资源投入到飞机、坦克上。希特勒认为凡是不能在6个星期内产生显著战斗力的武器研究都应当暂缓,集中资源研制V2飞弹。
于是只拨给海森堡35万德国马克,原子弹计划就此停滞不前。直到1944年,党卫军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再次想起原子弹,又下令加大投入。但此时德国已是风雨飘摇,再无力提供研制环境和原材料了。
1945年德国战败,海森堡等10名德国顶尖科学家被盟军逮捕,关在英国“农园堂”(Farm Hall) 中。当他们听到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成功引爆,其装载的核原料只有64千克时,全都惊呆了,他们觉得这不可思议。
直到此时,海森堡才意识到自己的计算出现重大错误。但这个错误是不能承认的。他起草声明,说德国科学界对原子能的研究仍旧领先,正是认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不愿让纳粹获得,才特意将结果算错的。
就这样,德国与原子弹擦身而过。
而美国这边,1942年爱因斯坦致信罗斯福总统,告知德国研制原子弹后,美国开始加速追赶。
1942年6月,“曼哈顿”计划正式启动。在奥本海默的领导下,1000多名科学家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日以继夜的工作。美国为“曼哈顿”计划投入25亿美金,建了好几个工厂,对于3种可能的原材料同步实验,可谓财大气粗。
实验室中拥有博士头衔的科学家比工作人员还多,一大堆诺贝尔奖得主,所以实验室也被称为“诺贝尔奖得主集中营”。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美国终于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成功引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随后赏给日本2颗。原子弹结束了二战,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德国没有率先研制出原子弹,既有希特勒不重视的原因,也有海森堡计算错误使项目走向停滞的原因。对于海森堡到底是有意算错还是无意算错,其他科学家也有不同看法,只是这已经成为一个无从知晓的“海森堡之谜”。
历史没有如果,巨大的力量不能被邪恶掌握,人类终要将核力量重新封印,使其和平的为人类造福!
比美国早研究原子弹好几年,为何德国人却最终未能拥有核武器?
哥们,研究的再早也经不起反复的被破坏啊!
比美国早研究原子弹好几年,为何德国人却最终未能拥有核武器?
条件和时间都是因素主要还是科学家们都是优态人.德国排挤优态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