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关羽的荆襄战役是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胜利。这一仗,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成为当时公认的名将。可是,好景不长,在曹操和孙权的夹攻下,关羽的荆州丢失,自己的大军溃散,只得走保麦城。他向离得最近的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可是他们却见死不救。最终,关羽在撤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伏兵擒获,随即被杀。
关羽的死和荆州的丢失,是对新兴的蜀汉政权一个沉重的打击。它不但使蜀汉失去了关羽这样出色的将领,还损失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主力军队。更严重的是,它使得蜀汉丢失了《隆中对》中准备进行北伐的出发基地。这样,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此破产了。
如果当年关羽战败后,刘封主动救援关羽,将关羽救下来的话,历史会怎样改变呢?我们从关羽的死给蜀汉政权带来了什么,来看一看反之会改变什么。
首先,关羽的死,也给刘备出了一个战略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对待东吴和曹魏的问题。关羽的死,让那些和刘备一起起兵的老战友义愤填膺。为关羽报仇,就成为刘备的责任。
而接下来曹操死去,继位的曹丕悍然逼汉献帝下台,篡夺了汉室江山。以匡扶汉室为口号的刘备,必须要讨伐国贼曹丕。这样,刘备就必须在两个战略目标上选择一个。
最后,刘备经过考虑,选择了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的方案。这个方案让当时对汉室心存忠义的人失望。在失去民心的同时,也失去了讨伐曹丕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和孙权两败俱伤,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
尤其是蜀汉,夷陵之战的大败,使得刘备多年来积攒的军事力量损耗一空。只是在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才使得蜀汉政权存续下来。
第二,刘封之死。刘封的死,是蜀汉的一大损失。刘封是刘备亲自挑选的将领,能力出众。刘封在刘备的手下屡立战功,刘备培养他,派他到上庸独当一面。
更为难得的是,刘封对刘备忠心耿耿。诸葛亮说刘封刚猛难制,怕对刘禅不利是根本没有根据的。刘备收刘封为义子的时候,刘封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接受刘备位置的可能。因此,他也不可能因为继位之事造反。
如果刘封不死,蜀汉就多一位大将,李严就多一位助手。蜀汉就不会出现诸葛亮一人独大的局面。让李严、刘封和魏延这些在军事方面有专长的将领领导北伐,形势会比诸葛亮领导要好得多。至少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蜀汉也不会让诸葛亮看中的华而不实的姜维送进深渊。
第三,上庸失守。因为刘封孟达没有救援关羽,孟达害怕刘备追究责任,所以先是叛逃曹丕,后引魏军攻打上庸。他们打败了刘封,夺取了上庸。
第四,张飞不会死。张飞之死是关羽之死的余波。张飞的死因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虐待部下而惹的祸。如果关羽不死,张飞自然也不会这么糊里糊涂的丧命。
从以上的这些方面来看,如果关羽不死,以上的这些情况就不会发生了。那么,关羽如果能够安全回到蜀中,就会出现以下的局面:
关羽如果回来,刘备和孙权两人之间还留有缓和的余地。荆州本是借孙权的,也曾经答应给孙权。而且,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弃荆州的心思。在让诸葛亮援川的时候,就把荆州的精兵强将都抽调到了蜀中。这也是关羽败亡的一个原因。
只要关羽归来,荆州丢失对刘备来说不算什么。这也正好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关中。对于刘备来说,反而是好事。关羽可以用在关中进兵,也可以用在峡口震慑东吴。这样,东吴很可能就坡下驴,重新和刘备盟好,待曹丕篡位的时候,刘备正好借机北伐。
在这次北伐中,由于刘封救援关羽有功,诸葛亮也没有理由杀了刘封。那么上庸就会还在刘封的手中,可以保障东路。张飞的一支战略预备队也在,可以保障西路。刘备主力为中路,这样一来,夺取关中易如反掌。这样,刘备丢了荆州,反而保障了自己的东线的安全。同时北伐,夺取雍凉两州,足以抵偿荆州之失,天下事尚有可为。
可惜孙权能力低下,当时吕蒙病重,命在旦夕。他不敢放关羽回到蜀中,害怕放虎归山,关羽带兵回来报复。这样,他下令杀了关羽,也断绝了自己和刘备和解的道路。最终,双方在夷陵之战打了个两败俱伤,双双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舞台。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在整个三国之中,都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一代英雄关羽就这样在东吴的偷袭之下俘虏被杀,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蜀汉势力彻底退出了荆州,奇怪的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直到最后兵败被杀,蜀汉没有发一兵一卒来救关羽。
如果说身在益州成都的刘备因为太远以汉中之战的巨大损耗无法救援关羽的话,那么身在上庸的刘封是离荆州最近的蜀汉势力了,上庸到麦城有560里路左右,而正是刘封的不救,也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刘封在上庸兵败回到成都之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逼死了刘封。
关羽大意失荆州早知道如此,刘封当初救关羽不就好了,也不至于连自己性命也丢了,为何刘封见死不救呢?
刘封是刘备派出去攻打上庸的将领,他的任务完成了,刘备之所以派刘封攻打上庸,是因为刘备在拿下汉中后之后,想要打通汉水,汉水从汉中流出,流经上庸,然后再到襄阳,最后经荆州流到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汉,包括关羽都是刘备派出攻打襄樊的,而襄樊同样是汉水边上的重要城池。
上庸三郡已经被刘封和孟达占领了,刘封完全有理由救援上庸,再说了关羽的任务不也是刘备派去的吗,虽然关羽和刘封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但同属一个政权之下,无论是道义还是道理,刘封都应该救关羽,可刘封偏偏不救,因为刘封不想做关羽的手下。
刘封关羽是刘备手下情同兄弟的大将,是刘备之下的蜀汉第二地位的将领,为人又傲气,一般人相处不来,关羽尤其看不起士大夫,而刘封也是一个脾气刚硬的人,不仅敢欺负孟达,而且仗着是刘备的养子,骄横惯了,跟关羽是互相看不对眼,关羽向刘封求救,也是迫不得及的事,可刘封脾气也不小,所以就是不救关羽。
再说了,就算刘封发兵亲自去救关羽,能不能救回来也是个未知数,但有时候道理就是这样,救不救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救是另一回,刘封显然是不愿意救,这也是他被杀的借口,诸葛亮也说刘封是刚烈勇猛的性格,事实刘封也确实如此。
刘备如果刘封愿意救关羽,并且成功地救了回来,会发生什么?
那样的话, 历史将改写。
首先,关羽和刘封都不会死,其次张飞也不会被杀,最后刘备也不会因为夷陵之战这么早就去世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蝴蝶效应,因为关羽之死而导致一系列的事件都不会发生或者会改变,关羽活着回来之后,天下人都会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无疑就是关羽、张飞会率领大军东征孙权,也许还有刘封,这些可都是蜀汉政权一等一的猛将,然后刘备就用御驾亲征了,他只要身居二线,或者在过境附近统筹大局就行了。
刘关张三人周瑜评价关羽和张飞是熊虎之将,为世虎臣,吕蒙也有同样的评价,曹魏方面评价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可见关羽和张飞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或者是统兵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虽然夷陵之战一定会发生,但关羽张飞绝对不会像刘备那样全军覆没的。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关羽是蜀汉内部唯一熟悉水军的大将,刘备这个北方人其实根本没有统领过水军,在荆州时也都是关羽统领水军,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放弃了水军,让水军全部上岸在树林中扎营,东吴用水军载人绕到刘备军的身后形成包围,才导致全军覆没,关羽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夷陵之战如果让关羽张飞来领导夷陵之战,结果就会不同,最终的可能就是蜀吴双方以夷陵为界,谁也吃不了谁,因为夷陵地势险要,陆逊在夷陵准备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很难攻破,这是天险,非人力一时半会能攻破的,但双方在夷陵对峙,蜀汉等于抢回来了部分领土,虽然离当初被东吴偷袭的荆州三郡还差得远,但好歹是收复一点损失,总比刘备全军覆没强。
如果是这样,接下来三国就精彩了,以刘备为首的蜀汉将继续与东吴为敌,而东吴又在蜀汉与曹魏之间游走,时合时叛,孙权也不是真心归队曹魏的,曹丕也不是傻子,只能被忽悠一时,不能忽悠一世,不过在蜀汉持续与东吴为敌的情况下,孙权还真是会把自己儿子当牺牲品送到曹操去的,因为孙权是个政治人物。
然后三国争夺的焦点还是荆州,三国在荆州每两国都有交界,而且都是敌人,战争会不断,尤其是关羽,想要夺回荆州的渴望那是相当强的,同时,内心也有相当多的内疚,因此关羽战死沙场的可能性比较大,除非关羽能攻破陆逊的防线,但看起来比较难。
三国地图这样的话,至少刘封不会死,诸葛亮没有理由劝刘备杀刘封,也没有借口,同时由于刘封救了关羽,关羽一定会护着刘封,那样的话,刘备也不会杀刘封了,更重要的是,当时蜀汉的情况是要夺回荆州发动战争,用人之际,而不是权力承袭,没有必要因为刘封的身份而杀他。
然后诸葛亮的北伐会推迟到取消,这取决于关羽、张飞、刘封等人的寿命长短,因为他们不支持北伐的话,诸葛亮可能还北伐不了,就会影响蜀汉几十年的国运。
其实蜀吴争斗,最高兴的还是曹魏,如果曹魏能抓住机会,击跨蜀吴中的任何一方,那么天下也会提前统一了,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大家都不傻,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只要东吴作出让步,蜀吴再次结成表面的聪明也不是不可能,这就是三国。
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刘封这个年轻人其实挺可怜的,认刘备这么个枭雄当干爹,是他一生最大的不幸。
刘封以前不姓刘,他姓寇,家族是有爵位的。刘备依附在荆州刘表时期,与当地的大族交际往来,认识了寇家,有人就把寇封这个年轻人介绍给了刘备。按照咱们中国古代传统的规矩,长子不能过继给别人。说明寇封他不是长子,家族的财富和爵位没有他继承的份儿。寇封这小伙子武艺不错,跟着刘备也许能混出点前程来,所以就认了刘备当干爹,改名为刘封。
大家知道,刘备这个人的眼光一向毒辣,他能瞧上的人都差不了。刘封这个年轻人相当不错,“有气力”,在刘备的培养下,带兵能力也提高很快,在刘备入川的各次战役中“所在战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收刘封为义子后不久,刘禅出生了,刘封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想继承刘备的基业已经不可能了,这一点刘封自己心里也很明白。但刘备怎么安置刘封是个大问题。刘备收取益州,自领益州牧,继续向外扩张,派小狐狸孟达向北攻击房陵和上庸。孟获很快获取了房陵,正兵围上庸,刘备赶紧将刘封派去接管了孟达的指挥权,抢去大部分功劳。
刘备的这个安置还是很妥当的。刘封在外,地处上庸,连结荆益两州,有关羽在荆州盯着,还与孟达互相牵制,不可能有什么异动,对刘禅的地位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刘备夺取汉中,自立汉中王,立刘禅为世子。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从法理上拥有对战区内一切军队的调动权,刘封头上就又戴上了一付枷锁。
关羽北征襄樊,水淹七军,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却不料东吴偷袭其后,导致关羽腹背受敌,全局失败。
如果关羽此时率领部下紧急向西,往上庸刘封处靠拢,那么至少主力部队能够保住,关羽父子和部下将领们都能逃出生天。但关羽却选择了继续南下。
关羽想干什么?荆州目前是什么形势他自己心里没点数?当然不可能。这个选择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关羽一向高傲自矜,非常爱面子,北征襄樊欲建奇功,没想到搞成现在的局面,还丢了荆州,就这样不要说去益州向刘备没法交待,在张飞、赵云这些老战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若遇到黄忠那个“老卒”,简直不要太丢人现眼。
所以关羽要给找个台阶下,证明荆州之失非战之过,自己确实努力过了。于是他向上庸的刘封求援。
从军事角度来分析,刘封援救关羽毫无意义:不要说路途艰险,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刘封的兵力也不足以破围而入这些因素了,难道当东吴都是傻子?东吴能干出奇袭荆州这种事来,难道就没有防着刘封的援军?刘封如果去救,东吴伏兵肯定早已张网已待。
但是,如果从政治角度上出发,刘封必须去救:首先,关羽有“假节钺”,从法理上能够辖制调动他;其次,如果不发援兵,刘封可就开了蜀汉大军见友军有难不救的先河;最重要的一点,刘封他是刘备的义子,他的行为在众人眼中将代表刘备的态度。
所以说,刘封必须要带兵去救。哪怕他摆出一个援救的姿态出来,无论能否成功,他也必须要去。如果幸运,救出了关羽,刘封的功劳不小,地位也将更加稳固;就算是救不出来,只要和东吴军队交上了手,几场厮杀能够证明自己确实有过救援的行动,就足够了。
但刘封居然听从了孟达的主意,拒不发兵,这一下就将关羽失荆州父子败亡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头上。
尽管如此,刘封仍然有机会,刘备还想保他,并没有打算往死里收拾他,因为还有个现成的替罪羊――孟达。把所有的罪过往孟达头上一推,刘封就能摘掉大部分责任,至少保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孟达这只小狐狸嗅出了风头不对,刘封这个笨蛋又看得不紧,让孟达给跑了,还卖了城池。
这下坏事了,刘备就是为了摘清自己的责任
也必须要拿刘封开刀。我们分析,刘封是个再适合不过的替罪羊了,搞掉刘封,符合所有人的愿望。刘备解脱了,刘禅放心了,重臣们也不用担心将来的关系处理了。
刘封真是挺不容易的,自从跟随了刘备以后,就在战场上拼命,“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赤壁之战后好不容易在荆州守了几天,又随军远征西川,一路上枪林箭雨里穿梭,立下不少功劳,几乎就没有过几天好日子。
关羽败亡其实和刘封没有半点关系,但偏偏就被牵涉了进来,而且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都想让他死,刘封居然孤独无助到了如此地步。
实话说,要按实际分析,刘封从头到尾真没有犯什么错,但却落入绝境,确实很不公平。还是那句话:
“无情最是帝王家”!
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就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个人觉得救下关羽不仅是关羽、刘封的幸事,更是蜀汉刘备集团的幸事。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关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蜀汉集团的利益。我们根据正史一一来分析下
首先关羽是如何在襄樊之战中战败的?刘备拿下汉中后,派遣刘封、孟达攻占上庸三郡,同时远在荆州的关羽见刘备在汉中取得胜利的态势,率领荆州的两万精锐攻打驻扎在襄樊的魏军。
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将军关羽
前期:关羽围困曹仁在樊城,又借汉水暴涨,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要迁都以避锋芒,关羽由此威震华夏。
中期:东吴孙权联合曹操,从背后派吕蒙袭取南郡,南郡太守糜芳和公安守将傅士仁不战而降抄了关羽的大本营,当时的关羽还在前线攻打襄樊。
设计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东吴统帅吕蒙
后期:当收到荆州后方基地已失的消息后,军心涣散,而此时曹操的徐晃援军又赶到,关羽久攻襄樊不下,又被徐晃在沔水击败,原本投降关羽的将领胡修、傅方都在此战中被斩杀,所以关羽北伐军不得不前功尽弃,率军撤退。但是,此时人心离散,士卒逃亡者大半,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
关羽的战败除了性格上的原因导致糜芳、傅士仁投降东吴,献了江陵和南郡,更多的因素是东吴孙权的背弃盟约,联合曹操,两面受敌下关羽不敌,最终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
关羽遭埋伏被东吴俘获
史书上记载刘封为何不救援关羽?关于刘封不支持关羽北伐襄樊,《三国志》时这样说的,当时关羽围攻襄樊,多次令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刘封、孟达以上庸三郡刚平定不久,人心不稳,不宜出兵为由拒绝了关羽。当关羽败亡后,先主刘备以此怪罪刘封与孟达。
关羽当时假节钺,总领荆州三郡的事务,论官职上关羽是有权调动刘封与孟达的,结果两人一开始并未配合关羽,当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还是没有任何救援的动作。正是什么举动都没做,为以后刘封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对关羽置之不理的刘封与孟达
之后刘封侵凌孟达,孟达一方面察觉到了刘备早晚要找自己算账,另一方面与刘封不和,于是先一步带领部曲四千余人投靠了曹丕,之后更是与夏侯尚、徐晃夺了上庸三郡,刘封逃回成都,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
假如刘封出兵救下了战败的关羽,那么结果会是如何呢?我们从史书上得知关羽不仅失去了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的地盘,关羽与其子关平也被杀身亡。这对刘备集团是个不可估计的损失,从而导致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两路北伐成为泡影,后来诸葛亮只能依靠艰数千里难行走的蜀道出兵北伐。影响远远不止这些,刘备称帝后,就以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为由出兵伐吴,结果刘备在夷陵大败而回,蜀汉实力大损。
如果刘封出兵救下了关羽,结果会有哪些变化呢?
1.关羽不死,丢失的仅仅是荆州的地盘,关羽和北伐的主力有机会保留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实力,东山再起未尝不可。
2.关羽不死,刘封不会被刘备赐死,张飞也就不会因为替关羽报仇而鞭打士卒被杀,蜀汉的两位万人敌猛和二代精英刘封依然是蜀汉的中坚力量。
3.关羽不死,刘备就不会出兵伐吴,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夷陵惨败,蜀汉的军事实力和国力不会进一步受损。
总结: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真实的历史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是抱有对关羽的惋惜才有此想法。关羽在襄樊之战的战败,影响实在太大了,刘备不仅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三郡的地盘,更失去了在荆州经营的数年成果,至此刘备集团实力大损,而东吴借此壮大起来,魏蜀吴三国开始了另一番景象,蜀国成为了三个国家里面实力最弱的一方。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如果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关羽不死,刘备虽然失去荆州,但是从大局考虑,不会在短期内与孙权撕破脸,这样就能继续维持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当然就不会有夷陵之败,让蜀国元气大伤。刘备也不会因此去世,在刘备在位的前提下,诸葛亮也就不必事事躬亲,操劳过度,星陨五丈原,蜀国也不必因为孙刘联盟破裂,不得不连年北伐,以攻为守,损耗国力。当然,最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结局也就发生了改变,到底谁耗死谁也未可知,蜀国与魏国的博弈没准蜀国就胜利了呢。
如果是在历史当中,关羽不死,蜀国失去了荆州,也就等于失去了仅次于川中的重要战略地区,刘备岂肯善罢甘休。夷陵之战,实质上并不是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而是为了夺回军事重镇荆州。孙刘联盟实际上在孙权偷袭荆州的时候就已经不可弥补了,这一点孙权自己心里也明白,但是他权衡利弊,还是认为,荆州的重要性要高于孙刘联盟。同样,在刘备的心里,荆州也是比孙刘联盟重要得多,也比关羽的性命重要得多。所以,关羽之死对于蜀国和吴国未来的结局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荆州的归属。
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是理想主义的角度,兄弟的生死能够决定战争的走向,历史的角度则是现实主义的角度,感情再深厚的兄弟,也抵不过利益甚至国家大事的重要。
如果关羽战败之后被刘封救下来,那会不会有好的结果?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分析刘封和当时的背景,有没有条件让刘封帮了关羽之后,迎来一个相对好的结果?
刘封在蜀汉里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因为他的身份是刘备的义子,而刘备进位汉中王又封了刘禅为太子,刘封自然而然有了“嗣子之争”的嫌疑。当然,这一点刘备也知道,也做了安排,就是趁着孟达攻取房陵,部下杀了蒯琪(荆州大族,三蒯之一)的错误,派刘封以副军中郎将接管了队伍,并镇守东三郡。刘备这么做,一石三鸟,第一,刘封算心腹,又骁勇,镇守一方合适;第二,由此刘封远离成都这个敏感的地方,让刘禅也放心;第三,孟达杀了三蒯之一,得罪了蜀汉荆州集团,刘封本身又是荆州集团的人,由他统领东三郡,可以消除很多不良影响。这是关羽北伐前,刘封的客观背景,再补充一点,当初刘备收刘封为义子,翻遍史书没有找到关羽反对的只字片语,所以这是小说里的杜撰,正史里关羽和刘封并无恩怨。
关羽北伐之后,刘封有好几次机会援助关羽,“关羽兵围襄阳,樊城,连呼封,达……”《三国志.刘封传》。也就是说北伐襄樊开始不久,关羽就已经找刘封,孟达帮忙了。但是毕竟东三郡到襄樊战场有距离,所以,假如刘封支援,到达时在水淹七军之前,那么襄阳或者樊城之一地会被拿下来,刘封功劳不小;假如到达时在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分兵三路,一路围襄阳,一路围樊城,一路在偃城对抗徐晃军,所以,刘封赶到也会对关羽任何一个战场带来帮助;最后一种情况,荆州已经被东吴偷袭,关羽败退麦城,刘封假如赶到,是肯定救得了关羽的。那么,关羽得救后,只能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和刘封回东三郡,第二,拿下襄阳,当时曹魏襄阳太守吕常差不多要去世了。而且,关羽在襄阳,许多荆州蜀汉外围部队会汇集到关羽麾下,参考《陆逊传》,有几万人之多,这就有机会反攻江陵。
总之,假如刘封援救关羽,几乎所有的结果都对蜀汉有利,特别是最后一种情况,刘封不但有莫大的功劳,而且可能让关羽的死棋走活,即改变了蜀汉,关羽的命运,也会极大的改变自己命运。因为,刘封此人的个性适合为将,不适合帅,无论得救后的关羽在荆州还是在东三郡,依然有绝对的领导权,对有功又有恩的刘封不会亏待,而刘封最适合的就是跟着关羽混,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封和孟达闹翻后,孟达还发了一封书信,大意就是“嗣子之疑”,虽然孟达是劝降的,但是说的也有道理。刘封既然不能担任领导的重任,丢失了东三郡,就更不能回成都,违背了刘备的初衷,几乎是必死无疑。所以,刘封最好的归宿,就是在关羽的羽翼之下。
但是,历史毕竟没有如果,刘封作为领导,本来就不该欺凌孟达,又不救关羽,最后还丢失了东三郡,又跑回对他身份最敏感的成都,几乎所有的忌讳都犯了,只能落得个斩首的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