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英国就是胜利?为何二战时军力强大的德国连英国也搞不定?
德国很强吗?1939年的德国靠的是战术和之前酝酿的战术突然性,1940年的德国靠的是缴获充公的各国武器,1941年的德国才真正成了现在电影里的样子,但1942年他们就已经被揍成狗了。
这样的德军拿什么去搞定英国人?二战的英国人也就在欧洲和北非与德国人交战,他们还有余力与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鏖战,连海军都没有德国就凭借一场敦刻尔克就敢说比英国强?
就连元首自己都没有什么信心踏上英国,他在对英国问题上与张伯伦等软脚虾接触过多,错估了英国领导人可能出现的强硬情况,乃至于前面有“慕尼黑阴谋”的大胜,后面却一头撞在油盐不进的丘吉尔身上。
咱也不是英吹,英国人是二战一怂,敦刻尔克撤退后,大量的军备武装都被扔在了法国战场,他们急吼吼的要逃回英国,啥都不顾了。但德国人愣是没办法把他们消灭在沙滩上。
其实当时德国人已经遇到两个问题:
1.装甲部队遭遇抵抗激烈,损失过半,龙德施泰德和希特勒都同意了停止进攻。
2.空军部队的轰炸效果很低,且部队突前后,空军怕误伤,戈林的保证没有兑现。
况且法国人还在抵抗,他们没有后世说的那么无能,敦刻尔克的这帮人只是卖了他们的战友罢了。法军要求敦刻尔克尽量抵抗和坚守下来,拖住德国人,给法军主力和比利时人创造反击的酝酿时间。
这个时候其实德国人已经虚了,毕竟他们的对手是当时的一流大国,希特勒批示说:“坦克要为下一次更有需要的战斗服务,不应该消耗在这里。”实际他们的能力并没有真的强大到搞三国无双。只是使用先进的穿插战法和装甲运动战连续打了对方几个措手不及。如果战斗转入相持阶段,英法比联军并非没有机会。
关键就在于英国人这个时候太怂,法国人好说歹说都没有挽留住这帮战友,他们一门心思的聚拢在敦刻尔克,再没有管后面苦苦支撑的法国和比利时战友,丢光了自己的重武器,光汽车就甩了12万辆,此外还有3000门大炮、7000吨弹药、400门反坦克炮,30万人的武器。
近些年英国人给自己翻案,拍了一堆什么《至暗之时》、《敦刻尔克》来洗白,国内有些人不明就里,反倒把法国人骂成软脓包。殊不知真正软脓包的是英国人,法国人直到今天还骂英国人是抛弃战友的懦夫,专业坑队友的,
可以说敦刻尔克这一仗对德国后来的军备发展影响很大,它让德军获得了与大国的战斗经验、荣耀以及成山的装备。那12万辆汽车和法国这个工业国,再加上奥地利、捷克、比利时,德国人拥有了欧洲除英国外最精华的军工业,这样才能有后来的发展。
至于此时的德国,还是荣耀的光环掩盖了不少东西,他们实际上没有后来那么好的装备,也没吹的那么猛。
所以,希特勒一直希望的是通过各种“压服”手段来促使英国投降认输,至少屈服于这场战争。甚至停止战争算了,让德国人好转过身去安安稳稳的收拾苏联人。
可谁叫英国出了个丘吉尔呢,要是张伯伦怕早就在德军威势和空袭下算逑了,唯独这个邱胖是个又臭又硬的厕所瓷砖。命名当时英国已经山穷水尽,肉都没几两的趴地上喘气,可他们仗着船坚炮利的世界第一海军,愣是让德国人不敢越过窄窄的英吉利海峡。
在美国没有爆兵以前,英国的海军已经维持了几百年的世界第一了。无论是海军战略还是军舰设计、军舰数目,大英帝国的海军都是足以在当时世界上制霸的存在。德国人虽然被夸的贼厉害,可真实的德国只是个被条约制裁的国家,他们连发展武器都是偷偷摸摸,憋了老鼻子力气才弄出一艘“俾斯麦”战列舰和几艘战巡。
这很正常,德国就是个欧洲的小辈,他们经过普法战争才得到统一,到一战时又给打回原形。二战前好不容易靠着希特勒这个有为的领导人才再次回复了一点国力,真拿1939年的德国当什么大棒槌?
我们后面毫不意外的看到希特勒一个又一个计划的破产,元首的小计策用在那些东欧国家和战前的政治氛围中还可以,一旦真的步入了生死攸关的大战,逼到墙角的老牌帝国主义没有一个是易于之辈。
英国人自己都没有纠结本土的胜负。英吉利海峡德国人过不来,戈林所谓的轰炸也一点用都没有。本来德国人专门轰炸英国的军工和工厂,取得的战果还挺不错,有力的迟滞了英国人的生产计划。但英国人马上跑去轰炸德国居民区,引动气急败坏的德国人撕破脸也去轰炸英国居民区,“无限制轰炸”一开,表面上英国人吃亏了,实际他们拿城市和平民分散了德国人的空袭,纳粹的轰炸变得不痛不痒。
英国实际也没真的挨上多少年轰炸,前期的局势扳平后,德国空军的轰炸便越来越艰难,到中后期已经是英国的兰开斯特和“蚊式”怼着德国人狂轰了。整个二战英国的平民伤亡加失踪也只6万多人。轰炸机加上飞弹也只给伦敦带来不到3万的伤亡,你看德国的实力是不是被英国人自己吹的太大了?
本来海军就不强的德国,不可能拿孱弱的海军去海上与英国人对拼,他们整个二战都是躲着英国军舰打破交战,这样德国人根本没有办法发动对英国的攻击,除非他们能在英吉利海峡下面打隧道。
看到上图的“海上堡垒”了吗?英国人在泰晤士河口到沿海集中布置了许多这样的钢铁堡垒,士兵驻扎在其中,成为固定的炮台,一方面防空,一方面对海。
总而言之,德国兵即便登上岛也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战斗。运输不可能完全依靠飞机,运力不够,飞行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英国军舰只要把海峡一卡,德国人就成为瓮中之鳖,来多少死多少。何况德国人并非传说中那么强大和无敌,真个就能攻无不破。
拿下英国就是胜利?为何二战时军力强大的德国连英国也搞不定?
谢邀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和德国是欧洲最强的两个国家,德国想统一欧洲,必然绕不开英国,所以从1940年7月开始,频频对英进行空袭。英德海战也大战数次。最终还是没有征服英国。究其原因有三:时代背景。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进军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民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别看战宣的早,其实是静坐战争)。但英法联军躲在马奇洛防线后边,坐视波兰灭国。随后德军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进攻,逐步战略包围了法国。此时也和英法联军开始交手。
5月10日,德军轻渡奥尔河及苏雷河,拉开了进攻法国的序幕,法军重金打造的生命线——马奇洛防线形同虚设,德军绕过了马奇洛防线向巴黎进军。5月14日,攻陷巴黎(仅仅四天、法国灭亡)!5月22日,法国正式投降。英法联军撤向敦刻尔克。当时进攻敦刻尔克的德军空军司令戈林为了不让功劳让陆军独吞,提出由空军进行最后作战。这一愚蠢的战略提议,使几十万英法联军逃的活路。不然敦刻尔克就是英法的坟墓。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以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550万部队对苏联从三个方向发动了闪电战,苏德战争爆发。一、地理位置。德国是内陆国家,其海岸线狭小,所以其海军实力比之英国较弱,英国是早期海上霸主,海军实力极强。我们知道德国称雄世界的德械师是陆军,这也就是对英国的进攻频频采取飞机轰炸的作战方式。在海战中德军常败给英国海军。
二、错估形势。在法国投降之后,德军在西线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希特勒看来,宿敌法国已经击败,英军也赶出了欧洲大陆,受到重创,没有力量造成重大威胁,认为苏联才是德军真正的对手。此时,苏联为了改善西线防御,1940年派兵进驻波罗的海三国,逼近德军战领的波罗尼亚。波罗尼亚有德军赖以生存的石油,此举彻底刺激了德国。让德国高层痛下决心,先清除苏联的威胁。此时为了对苏作战,德军集中了大部分力量,所以无暇顾及英国。三、顽强抵抗。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独撑危局,誓死血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坚决主战派,号召全民抗战,誓死不降。在英国顽强的抵抗之下,挫败了德军灭亡英国的计划。
拿下英国就是胜利?为何二战时军力强大的德国连英国也搞不定?
拿下英国还真不意味着胜利,当德国人击败了法国,让英国的势力退出欧洲大陆之后,英国对于德国的威胁就只剩下了对德国不痛不痒的骚扰,而且由于当时英国的空军力量也不是很强大,战略轰炸的作战思想还没有成熟,英国对德国的威胁,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当然对于英国来讲,只要他们能够守住英吉利海峡依靠自己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德国人很难踏上英国本土,而德国又不敢集中全力攻打英国。还有,德国竭尽全力与英国进行作战的话,英伦三岛弹丸之地是无法抵御德国的军队攻击的。要知道当时德国的海军已经有能力通过潜艇战对英国进行海上封锁,使英国的海上运输能力大减。仅1940年6月,德国潜艇就击沉了英国船只242艘,总吨位85万吨,约占英国船只总吨位的4%。不要忘了,这个时候德国对英潜艇战才刚刚开始。
(大西洋上被击中的英国船)
德国空军也远强于英国空军,当时德国空军实力大约为英国的2倍。负责封锁英吉利海峡和取得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还是没问题的。德国要是将用来攻打苏联的550万大军来攻打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也就只能在本土完全沦陷之前逃往加拿大建立流亡政府了。
但是,德国又不能集中全力攻打英国,因为德国最大的对手是他东部的苏联。
苏联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亿多人口,就在德国与英国进行不列颠空战的时候,苏联在西部边境就已经陈列了大约300万军队。因为斯大林同志认为苏德必有一战,德国将会在完全征服英国之后掉头来攻打苏联,所以斯大林认为与其这样不如先发制人,只要德国将主力部队调往西线发动登陆英伦三岛的战争,数百万苏联军队就会在德军背后发动攻击打败德国。
(当德国与英国激战时,斯大林也在做攻打德国的计划)
而在希特勒看来,如果不能彻底击败英国空军和英国海军,他在登陆英伦三岛的时候就会付出巨大伤亡,即便将英国政府也得不偿失,因为他还要解决东部的苏联。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样的一个情况:- 英国拼尽全力,可以抵挡德国海军和空军的攻击,自保问题不大。
- 德国全力攻击可以征服英国,但他承受不了在战争中的重大伤亡,因为他还要与苏联进行一场倾国大战。
- 苏联一直对德国虎视眈眈,非常希望德军全力攻打英国本土,自己好来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以,在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三个国家形成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关系。
不过,在此期间平衡也在逐渐被打破。
当德国潜艇部队取得丰硕战果的时候,希特勒认为通过围困战切断英国脆弱的海上航线,就能迫使其投降。
(苦于德国的潜艇战,英国不得不将海军主力用来护航)
这就让希特勒有条件将空军和陆军的主力用来攻打苏联。于是,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实施,苏联遭到550万德军极其仆从军的疯狂攻击。
从中可见,英国对德国的威胁要远远低于苏联对德国的威胁,所以即便德国征服了英国本土,也难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因为他最大的对手苏联还没有倒下!
拿下英国就是胜利?为何二战时军力强大的德国连英国也搞不定?
因为有一条宽阔的英吉利海峡作为屏障,这条海峡中间有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而德国却是欧洲强国中海军排名倒数第二,仅仅比苏联强而已,这样的悬殊差距,德国的总参谋部又不是傻子。如果德国敢贸然执行“海狮计划”大规模登陆,可以肯定去多少就葬送多少,全部都得喂鲨鱼!
德国在一战后被限制了海陆空三军的发展,二战开打了,德国的军备水平都是远远落后英法的,包括德国的坦克在进攻法国时也是大量的轻型坦克为主,甚至缴获的捷克坦克、波兰坦克全部收编在了德军装甲师里。而且陆军、空军的恢复期远远没有海军恢复期那么长,从希特勒开始掌政以来,短短几年能生产出俾斯麦战列舰就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因此整个二战前期,德国的装备上都是落后的,特别是海军装备。
德国海军出了潜艇的狼群战术,水面上舰艇真正打得比较像样的一杖便是俾斯麦和欧根亲王号一炮干掉胡德战巡舰,还重伤威尔士亲王,在然手就是俾斯麦逃亡记,被英国半支海军各种围剿,而整个过程德国海军没有任何可以支援的舰艇,差距不可谓不大!
海军实力这么大的差距,德国怎么去搞定当时还是大英帝国这个欧洲最强大的岛国呢?第一就是空袭,结果是惨败,而且英国飞机被打掉还有人可以就飞行员,而德国飞机被打掉就真被打掉了,飞行员最好的结果就是被俘虏,最后不但损失了1700多架战斗机,还损失了上千的飞行员和几千的航空人员,而且在这样的场面下德国其实没有放弃和英国议和,希特勒还派出了一个副首相去英国谈判,结果被丘吉尔扣押到二战结束都没有放回来!
从希特勒这些行为就知道,德国高层是非常清楚,海狮登陆计划就是唬人的,是用来吓唬英国民众的,登陆英国本土作战根本不可能,自能寄希望于英国自己投降!或者两国议和修好。
在不列颠空战失败后,德国对英国还执行了海上封锁,德国海军这么弱,怎么执行海上封锁了?其实就是用潜艇的狼群战术,偷袭德国的运输物资的商船,这个太让英国头痛了,直到1943年利用声纳,利用给商船装炮等反击力量,还有美国免费送的护航航母,终于才破了这个狼群战术,解决了德国潜艇这个大患!
因此在整个二战,德国高层都非常清楚,只要英国不投降不议和,德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占领英国本土。
拿下英国就是胜利?为何二战时军力强大的德国连英国也搞不定?
纳粹德国搞不定英国是很明显的,纳粹德国从重新武装德国到走上军事扩张,乃至发动世界大战的时间是及其短暂的,希特勒是1933 年当上德国元首的,在这之后还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即使从他上台伊始开始重整军队,到二战全面爆发也就仅仅五六年时间!
这几年时间德国几乎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陆空装备上,当然海军也在进行扩张,然而速度却远不及陆空军,尤其是海军的规模远不及当时大西洋上的海上霸主英国!
这就造成了当德国击败法国后,只能通过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攻击,当然海上力量也有所贡献,但也只能限于攻击商船等非主要战斗,对于控制制海权始终没有掌握!这就决定了德国的登录英伦三岛的计划不可能冒险实施!
况且德国与英国的空战也并非完全压制住英国空军,相反的英国空军始终保持着对等攻击的能力,即德国进攻英国后,英国空军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击!那么题目中如何界定德国的军事力量强大呢?很显然在海空力量上是相对不强大甚至弱小的!所以他搞不定英国!
但是德国却在英吉利海峡这边集结了德国陆军的大部分精锐,这些陆军在陆地上可以称雄,但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强渡英吉利海峡无疑是送死,而呆在法国岸边也不见得是什么明智的事情!
被德国轰炸了的英国首要目标就是这些对空军没有什么威胁的陆军精锐,离得又近又在航程以内,该计划登录英国,可想而知,小日子过的真心不怎么样!而此时的苏联正在苏德边境集结军队,大量的修建机场和防御工事!这意味着德国的精锐若不尽快继续作战,将会丧失主动权!呆在这里被消耗!
拿下英国就是胜利?为何二战时军力强大的德国连英国也搞不定?
一是海岸线长,二是英国国力雄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