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和大清,谁更有实力?

他们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太平天国和清朝是没有办法比的。虽然一开始太平天国好像气势汹汹,但重点是它仅仅只在南方,清朝在南方的统治力量本来就很薄弱,后来还出现东南互保,辛亥革命,前期清朝入关的时候,南方的反抗力量是最强大的。

但是有一件怪异的事情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冲击也好,革M也好,最后胜利的果实好像全部还是归北方,北洋军阀就是北方集团,或者说是清朝的延续,因为他们承接了清朝的绝大多数的力量。你应该能够感受到北方终究还是当时中国的中心,这一点还是没有办法动摇的。

所以回过头我们去看一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胜利步伐止步于南京,你如果往后退一步,他为什么不直接打到北京城,反而会先定都南京呢?一方面他需要休整,另一方面说明他的力量也达到了极限。定都南京太平天国势力达到最盛,那个时候也只不过是跟清朝势均力敌。

天京事变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天平明显向清朝倾斜,太平天国最后只是为了突围而北什,而清朝统治的根基根本没有动摇,还记得当年的义和团吗?他们其中一个宗旨就是保护大清,说明清朝的根基根本没有动摇。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清朝都永远强于太平天国,最后太平天国被曾国藩扑灭也是有力的说明。

太平天国和大清,谁更有实力?

答:当然是大清更有实力。

相对来说,太平天国更接近一个军事体而非政体。

太平天国起事之初,军即是民,民即是军,全部参与者都拖家带口随军作战,随军行动,生活上没有保障,全靠以战养战,全民不事生产,所有生活物资靠抢。

你看,他们好不容易攻下了第一座城——永安州州城(今蒙山县县城),就喜出望外、乐不可支,认为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立刻关起城门在城内建起了小朝廷,封王拜爵,凡事有功将士都晋封官职,全民狂欢。

清军围城,洪秀全等辈照样在城里做他们的帝王梦。

当时,没有赋税收入,洪秀全们以什么渡日呢?

一是起义初期拜上帝教全体会众毁家纾难集中起来的银粮衣物;二是打败清军或攻克城镇缴获的战利品;三是对城中富户派大捐、打谷草搜刮到的财物。

后来转移到了天京,城市大了,可以向富户搜刮到的财物更多、更丰,情况当然要好得多。

但光向富户搜刮、向城中手工业者、经商者收保护费,这点财力不过无源之水,久索必枯。

洪秀全们居然不是很担心,他们熏熏然在城中做帝王梦,生活状态与在永安州时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或者,他们根本没考虑过去改变。

石达开后来经略安徽,填造户口、征收赋税、选拔人才、设官安民,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政权体系,引发其他占领区效仿,太平天国的国库才稍有稳定收入,其军事体才有了经济体的成份,从而向政体靠拢。

不管怎么说,与清朝相比,太平天国真正控制、并能正常征收到赋税的地区还是太小,因而经济潜力薄弱,后劲不足。

另外,太平军占据了天京十多年,但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天京基本处于清军的围攻之下。

从这一点上说,太平天国就算不上是一个健全的国家。

难得的是,洪秀全他们居然照样在天京里面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这种所谓的“国家”,注定不会长寿,夭折是早晚的事。

有人也许不服,会跳起来争:你把太平天国说得如此不堪,那为什么它一出现,就弄得清朝摇摇欲坠,差点就垮了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

大家都看过《说唐》哈,《说唐》里写程咬金三板斧非常厉害,一上战场唰唰唰来那么三斧,一般战将挡不住,当场被秒。一流的战将如果大意,也很可能丢掉小命。名闻天下的登州靠山王杨林,是隋唐第八条好汉,第一次和程咬金交手,就差点着了道儿,看他砍出的第一斧,就认为这是当世一等一的高手,吓得不轻;等架他第二斧,就有些吃不消;好不容易躲开第三斧,准备认输逃命,但再看他砍出的第四斧,歪歪斜斜,不成章法,不由失声大笑:“原来是个虎头蛇尾的村野匹夫罢了!”

太平天国起事之初,凭着一股子狠劲、闯劲,差点一闷棍就把正在打瞌睡的清朝打死。

不说别的,且看洪秀全、杨秀清刚刚占领了天京,就迫不及待地派出军队北伐。

自古以来,但凡北伐,必定庙算在先,谋定而后动,处处料敌先机,时时思虑后勤补给的供应。

朱元璋当年北伐驱逐蒙元,好家伙,动用了三十万军队,征用了十五万随军民夫。

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不用考虑这些,光脚不怕穿鞋,区区两万多人,拎着刀子就上路了,一路杀,一路抢,完全是流寇作风。

这么干,有利有弊。

有利的是,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乱拳打死老师傅,而当对手已死,你成为了胜利者,天下就是你的了。

弊端是,一旦出拳不够快,或者中间出现了停顿、迟缓,等对方缓过神来,进入了持久战,因为后勤补给没有着落,你就会死得很难看。

太平天国北伐军后来就把这两大特点淋漓尽致地显示在了世人眼前。

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命运如此,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命运也是如此。

武侠小说也经常阐述这么一个理儿:毛头小伙初出江湖,咋咋呼呼,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来势汹汹。当他和一个老江湖交手,可能会在气势上占些上风,但一旦进入到比拼内力阶段,小伙子十有八九得玩完。

太平天国和大清,谁更有实力?

当然是满清更强大咯。

很多农民起义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从一个组装力量发展成一个政治体。这就是问题。

大家看,成功的农民起义,最典型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每每提起这两位大佬,都少不了他们旗下的两位代表人物,萧何和李善长。不是说这两位是多么神奇得人,而是这两位代表了刘邦和朱元璋两个势力内,是有以他们为领头的政治家团队。他们的贡献是非常核心的,归结起来就是,管理和持续。

很多失败的农民起义,都是一股风,通过简单的军事武装割据,但一旦进去拉锯战,就出问题了。自我持续造血功能没有这是其一,其二没有清晰的管理统治的政治制度。这两点导致这样的军事组织是根本不稳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