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国为何还能变成常任理事国?
这世界有条真理——权力是争取来的,法国人也也是一样,一部分法国人虽然做了亡国奴,但还有另一半法国人选择了抗争。不光是抗击傀儡政府和德国纳粹,他们还需要面对内部的分裂以及来自美英的压力,能走到建立战后秩序那一步,除了运气外,还有智慧、勇气以及牺牲。
我们的目光不能放在法国二战初期的失败上,作为老牌殖民国家,法国虽然本土陷落,被迫成立维希政权,但这个维希政权实际影响力很小,它的管辖地只有占法国五分之二大小的“非占领区”,这只可怜虫基本上谁都管不了,更别提法国在外面大片的殖民地了,只能勉强称为傀儡政权。
正因为如此,当一部分法军通过敦刻尔克撤退后,流散在外的军政官员迅速开始自我整合,诞生了不少反法西斯或反德复国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夏尔·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
戴高乐1940年6月1日还是临时准将,5日议会主席雷诺将副国务秘书的职务交给他,法国本土沦陷后,一心抗战的戴高乐被踢出贝当等投降派的维希政权。
戴高乐跑到英国,在泰晤士河边开了个一间小办公室,在得到丘吉尔支持后,他跑到BBC上发表了著名的《告法国人民书》,此举被认为是“自由法国运动”的开端,法国溃兵以及全世界不少爱国者第一时间跑来投奔,戴高乐1个月的时间集齐了7000多志愿“为国而战”的法国人。
大为恼怒的贝当宣布给戴高乐撤职,但戴高乐的职务是雷诺给的,没有人承认贝当的维希政权合法。反倒有不少法军官兵受到振奋,连将军们都跑到戴高乐办公室去“找组织”。就此,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建立了起来,并拥有了自己的武装“自由法军”。
没过多久,戴高乐在法国的非洲殖民地“刚果”的首都布拉柴维尔建立了“法兰西帝国防御委员会”,这个在今天被被称为“刚果(布)”的穷乡僻壤,与“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只隔一条河,是非洲当时有名的经济中心和交通要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这里还叫“法属赤道非洲”,是一个从属于法国的殖民地联邦政权,沿刚果河一直到撒哈拉都是法属赤道非洲的范围。布拉柴维尔是首都,今天的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加蓬、乍得都是它曾经的领地。
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常年与英国交替霸占“天下第一”交椅的法国,在全世界拥有着超级广袤的殖民地,其领土范围比起“日不落帝国”也不算逊色几分。
即便到后来的第二殖民帝国时期,法国在非洲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土地,保有马达加斯加岛和西非的大量区域,连亚洲的越南也是清朝时被法国夺去的。
20世纪初的法国正处于殖民化的巅峰,一直到1940年被德国人揍趴下为止都在开疆扩土,不光非洲让法国人占据了一大块,连美国几个州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在第一殖民帝国时期都是法国的。
这帮法国人输了殖民地和战争却从不死心,不光将魁北克的官方语言变成了法语,还在1995年搞了次脱加公投,好险以50.6%反对,49.4%赞成的数据败北。他们的省旗一股浓浓的法兰西骚气。
除了这些大面积土地外,法国还有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和北大西洋、印度洋、加勒比海、太平洋中的上百个岛屿。
正是因为殖民地超多,又占据了非洲的精华地带,“自由法国”才有着继续抗战的本钱,他们殖民地上有大把的白人和黑人士兵,这些人长期处在开荒一样的生活当中,身体素质佳、战斗能力极好,只要配上武器并稍加训练,他们就是优秀的士兵。
而可怜的维希政权此时不得不在德国人的控制下忍气吞声,他们能搞定的只有加蓬等地区而已,而这种统治也不过从维希政权建立维持到1940年的年底。
这样,法国人实际上没有因为被希特勒攻陷本土而停止抵抗,他们在海外以独立军团和民族救亡运动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战斗。
到1941年时,世界大战真正进入白热化的一年,6月22日,德国终于对苏联出手,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煎熬不住日本也对美国出手,轰炸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这给了戴高乐更多的机会,戴高乐此时已经整合出一个“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借此拉拢其他法国流亡人士团体,这个委员会的建立,实际上正式确定了法国的“流亡政府”成立,戴高乐攫取到了权力,法国在外面的行动也有了法理上的依据。
不过自由法国并非一天练成,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靠跪拜美英显然是不可能的。法国这会儿就遇到了一个挑战——“圣皮埃尔一密克隆岛事件”。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是加拿大纽芬兰地区的海岸线附近的小群岛,约240平方公里。这个群岛是法国在美洲的领地。
岛上有几千个岛民,他们受维希政权管辖,所以也帮德国人做事,在岛上架了电台,专门对美进行宣传战,同时还拿来检测盟国的航船,给纳粹的U艇提供情报。
这事儿美国的罗斯福不愿意管,丘吉尔不爱管,但戴高乐想管,因为这里是法国的领土,他想收复这里。
于戴高乐找英国人、加拿大人、美国人都打了招呼,但英国人含糊其辞的表示不愿意与维希政权闹翻,加拿大答应是答应但得看英国脸色。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则很不愿意所谓的“自由法国”掺和进来。他明白这是戴高乐拉着法国的流亡政权在刷名声、刷存在,然而法国人只要老老实实跪着就好了,何必与美国争未来?
罗斯福根本看不起“自由法国”,在眼里这就是个“流亡的法国将军”。
但戴高乐却仍然在努力,他不断的派出使团到美国斡旋,还拿出法国在非洲的军港做交换,但美国就是不松口。
最后戴高乐采用了自己的做法,他硬是派出舰队占领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捣毁了电台。结果却是美国人震怒,他们毫不留情面的批驳了自由法国的这种行为,认为这是给美国添麻烦、影响美国与维希法国的关系,并要求自由法军撤军。
面对美国人的这种压力,戴高乐表示:“坚决不接受美国这种将法兰西分割中立化的做法!”
与政府层面上火气冲天的交往相比,美国和英国民间却对戴高乐的行为所打动,连连喝彩,为自由法国和戴高乐博得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把维希法国狠狠的踩了一通。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当美国拉了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法国的席位被毫不留情的排斥在外了。美国人的手腕谁都懂,想重整战后秩序并独霸世界,不仅仅要拉拢英国、打败德国,还得踩死法国,如此才行能行使自己最大的权柄。
1942年11月8日,盟军登陆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在这片法国的领土上,自由法国又被排斥在外。美英在当地与维希法国乱战一片,却没有自由法国啥事儿,它就像一只冰箱里的鱼,被冷藏了。
世事如寒霜,戴高乐却说:“路途艰难,脚不能颤抖;既有损尊严,还招来危险。奴隶会呻吟,弱者会怯懦,但自由的人民敢直面现实。”
从此以后,戴高乐成为坚定执拗的反美主义者,利用美国人、使用美国人、反对美国人和不配合美国人成了他一直到死的行事方式。而法国人也是靠着这条路,才走出了自己战后独立自主的道路,它不用加入北约,没见国防被弱化;它独立发展经济,一样能拉着周围的国家玩。没见识过美国这个深坑的人,永远不知道戴高乐和法国人在想什么。
为了争取自我民族的抗争和国际地位,戴高乐将自由法军配给了联合指挥部指挥,但尽管法国人一样流了血,很多盟国仍然拒绝承认自由法国。一直到1944年7月,盟军打下了法国,那个可怜的维希法国政府跟着纳粹逃亡德国。“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回到法国,建立起“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 ”,至此3个月后,到10月份时盟军才正式承认了戴高乐的“法国政府”。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维希法国为纳粹提供了无数的工业帮助和人力物力资材,按理说已经是个典型的纳粹国家,但按照政府前后来界定却无法对法国政府定罪,毕竟那个魂淡维希政权已经垮台,而自由法国却不管怎样,一直是自己身边的战友。
靠着这层关系,法国人换了个上层建筑,就悄然完成“战败国”到“战胜国”的转变,虽然“自由法军”在二战打的是顺风小仗,吃的是次品军粮,用的是破枪烂炮,却顺利的搭上了盟军的战车,换来了一个胜利者的身份。
二战后,法国为何还能变成常任理事国?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确立。
建立联合国的设想是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胶园会议,此次会议参加者为美、苏、英、中四国,建议成立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是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的雅尔塔会议,参加者是美、苏、英三大国,此时德国还未投降。正式成立联合国并确定五常是在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的旧金山会议,参加者达50多个国家,不包括轴心国,德国在会议期间的5月8日投降,日本还在负隅顽抗。
法国进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并不是以战胜国身份进入的,而是美、苏、英三大国博弃的结果,如果以战胜国身份进入,法国显然不够条件,法国在开战42天就投降了,代表法国的是投降的维希伪政权,而流亡英国戴高乐成立的“自由法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也不是很大,成立联合国时,法国才刚刚成立临时政府,所以,法国成为五常,并不是争取来的,而是三大国根据各自利益白送给它的,当时,法国还不愿担任发起国成为五常,因为法国认为自己即没有参加敦巴顿橡胶会议,也没有参加雅尔塔会议的协商,以及二战中表现不佳,怕威信不够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联合国是由美、苏、英三大国主导成立的,二战期间为了对付德国,美英给予了苏联大量的援助,致使苏联变的异常强大,以致于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美国为保护亚洲的利益,提出中国为创始国,其用意是来牵制苏联,因为当时蒋的中国亲近美国,但英国和苏联不愿美国在东亚有个强大的盟友,于是英国提出法国也加入创始国,虽然苏联不希望西欧太多国家联合在一起,但考虑到当时法国还是相对中立的,联合起来也能抗衡美国,所以也同意了,当然,没想到后来美英法会搞在一起,苏联最后提出了一票否决权,也是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所以,五常的确立是三大国最终博弈的结果。
可以说法国成为五常是三大国利益博弈的产物,包括中国也是如此,这当然和法国依然是强国分不开的,二战结束后,法国仍然是第三大海外殖民国,由于早早地投降了,仍保留着完好的工业体系,教育设施及人材储备等等,法国凭的是今后仍然会成为大国,所以才会被拉进联合国五常,这和法国是战胜国关系不大,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请留言,讨论。
谢谢阅读
二战后,法国为何还能变成常任理事国?
法国是欧洲的一个大国,在二战中,面对凶恶的法西斯,法国扺挡不住,当局被迫投降,但法国还有一个流亡政府,国内对法西斯的反抗,也没有停止。
二战后,联合国成立,国际上划分势力范围,国际秩序,重新布局。
法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美国和英国支持的结果,那时候,美国权利大,办事能起主导作用。
美国希望多一个帮手,在联合国中,增加影响力,美、英法,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美英同病相怜,一拍即合,英国也是极力支持法国的。
联合国中,一共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担任常任理事国,需要有实力,后来也包括核能力。
当时遍观世界,西方有美、英、法,东方除了苏联和中国,竟找不出第三个合适的,于是,便产生了西三东二的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没有改变。
在进入联合国前,法国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法国拒绝美国驻军,就是个例子,正因为如此,苏联和中国,便默认了这件事。
法国入常,有原因有运气呢!
二战后,法国为何还能变成常任理事国?
丘吉尔.戴高乐.罗斯福.蒋介石.史大林.参加了首次会议.底定了五常的地位.日德义为战败国无权上桌.其余为英殖民国(正在为独立建国打拼呢!)没有实力与发语权.
二战后,法国为何还能变成常任理事国?
🇫🇷法国是欧洲的传统大国,举足轻重,一战时就是国际联盟的理事国,在一战二战中同英国同生死共进退,穿一条裤子也不肥。一九四五年🇩🇪德🇯🇵日战败后,🇺🇸美🇷🇺俄🇨🇳中英四大国商量成立联合国,:出于一己之见英国首相丘吉尔力主拉法国入常,🇺🇸美国总统免强同意,但苏联主席斯大林坚决反对,出于利益和共同价值观🇺🇸英🇨🇳中同意🇫🇷法国入常,以便可以在非常状态下行始否决权,所以过早投降的法兰西共和国成为美英拉拢崛力世界的一颗棋子。
二战后,法国为何还能变成常任理事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罗斯福踌躇满志,自己莫不是前无来者的伟人吗?就把建立联合国的想法分别与老邱丶老斯商量。为了世界和平,总要有核心组织,美苏英是二战主战国,当让不让,可三个毕竟还有单薄之虞,罗斯福就说中国最早抗日,是二战最大国战场,可以拉中国。两国有轻视之意,起码要有强国风范。罗坚持,没有中国拖住%60以上日本陆军,二战会如此快的赢?定下了中国。
罗斯福又与老邱长谈,老邱想通了,欧洲不能让苏联独大,推上法国,毕竟戴高乐将军也是反战游击队的司令呢。
这样中法都成了五常和联和国发起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