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所谓“凡尔登”是转折点,这是因为它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同时还是另外两场肉磨子战役“索姆河会战”、“勃鲁西洛夫攻势”的直接引子。这三场战役在1916年夏天弄死的人数怕是旷古绝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此三战,是不转折也转折了。
凡尔登是个法国的军事要塞,这个要塞确实有些固若金汤之势,有纵深有地势更有炮台,所以在一战那种普遍采用步兵集群战术的时代,这个要塞显得特别能扛。
扛着扛着,就出现了战争中经常会出现的“突出部”,别人都溃了唯独它金枪不倒,就会显得椎间盘特别突出,例如二战的“突出部之战”就是101空降师死扛后形成的,一战“凡尔登要塞”也是如此。
1916年时,凡尔登已经是个工事群,深深的扎在德军的左腰子上,严重威胁德军侧翼的安全,这让德国人非常刺痛,可打也打了,凡尔登仍然岿然不动,尤其是1914年的攻击,最后德军啃不动凡尔登,被逼得调转了方向,后来就再没打凡尔登的主意。
实际凡尔登在德国人眼里很重要,这里突破了便是巴黎,到时候德军反过来可以依靠凡尔登做节点,进可攻,退可守,卡在法国人肚子上鏖战。打的好,像普法战争那样冲进巴黎,直接就可以西线无战事了。
但是德国人就是不碰凡尔登,这让法国人产生错觉,他们觉得凡尔登这个地方不算太重要,因为:
1.它固若金汤德国人没本事打。
2.德国人不来打,法国人也不可能从凡尔登出兵,它放在那连威慑性目标都算不上。 3.进攻巴黎的路线并非凡尔登一条,德国人能打的地方多的是,狗啃骨头也得先找软的啃吧?
这种思想贝当和霞飞都有,然而这是德国人故意制造出来的一种“怠敌”策略,就是让你法国人疏忽大意,到时候一口气直捣黄龙。
1914年德军在马恩河被打成狗以后,总参谋长小毛奇因为施里芬计划的失败下台,接任者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骨子里也是个坚定的西进派,他的上台让东线派鲁登道夫和兴登堡非常恼火,暗地里给了不少小鞋穿。尤其是法尔肯海因意图切断英法海洋联系的“向大海进军”计划失败,为他的前途蒙上了不少灰影,这位德军的新任总参谋长很希望能在西线干一票大的,以证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错误。
法尔肯海因最后说服了德皇将战略中心暂时放到西线,只要西线能打出起色,省下来的兵力就可以支援东线,盘活整盘大棋。但这一行为直接掐断了兴登堡正打得顺风顺水的对俄罗斯那累夫河大战略,东线的优势付诸东流。
隐忍了1年多的法尔肯海因早就在安排一些惑敌之策,德军不再针对性攻打凡尔登,转而显露出对法国香槟地区的战略欲望。果不其然,法国的“迟钝将军”霞飞果然中招,他被德国人的剑花晃到香槟地区去了。而且这个崇尚进攻的将军几年时间根本没对凡尔登要塞进行什么实质性加固,他老觉得法军应该进攻,应该杀到德军中间去,后来在索姆河他为这种想法付出了代价。
法尔肯海因明里觊觎香槟,暗里则往凡尔登集结重兵,当部队滚雪球一样合成重拳后,霞飞再迟钝也明白德军是要对凡尔登下手了,但这时候凡尔登地区只有贝当的两个师。
第一天的进攻开始后,法尔肯海因使用了1000门大炮对凡尔登发动攻击,德军的步兵集群疯狂的踩着弹坑前进,总参谋长压下前程的这一仗德军打的一点也不含糊,一口气在法军的阵地纵深上硬推了6公里,前沿炮台尽失。
然而霞飞派出的驰援部队总算不辱使命,有两个师的部队恰到好处的加入了战斗,4个师合力,德国人的重拳就这样被法军哆哆嗦嗦的扛了下来。
最危险的第一天过去,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喻示着法尔肯海因的偷袭已经破产了,四面八方的法军正往凡尔登流动,双方的部队越滚越大。
贝当在这个时候做了两件关键的事:
1.发动兵士和民夫,打通巴勒迪特到凡尔登的公路,为即将到来的增援做准备。
2.组建军官督战队,在前线划出终止线,溃兵敢越线者一律当场极刑。
这两件貌似并不关乎战斗的事情稳固住了阵线,两天内有超过5000辆汽车通过公路为凡尔登拉来了枪炮和弹药和增援部队。贝当把一部分大炮积攒下藏起,等到德军发动大型突击时一股脑全拿了出来,当场炸得德军整个3月上旬没吭气。
但法尔肯海因不可能就这样放弃,他总得搏一搏才能甘心。于是“绞肉机”就这么开动了,德法双方从2月中打到4月,又从4月打到7月,重炮一门门被运来,机枪、铁丝网和碉堡、堑壕构成的工事被不断扩大,战线交织处士兵的血肉也越堆越高。
这场战争把德国的国运又拖进去了,为此战车必不能停下,连德国储君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奥古斯特·恩斯特都亲率大军上场战斗,使用了上千门大炮和百多架飞机狂轰滥炸,最后毒气弹、飞艇、战斗机、喷火兵全使了个遍,毫无起色。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无奈,凡尔登打成了又一次马恩河。在缺少更先进的军事科技和理论的情况下,依靠步兵根本无法冲破有组织有计划的堑壕阵地,双方只能不断拉锯,消耗更多血肉。
凡尔登战役投入了200万兵力,双方疯狂的征兵,新兵不计成本的运往前线,最后伤亡人数达到100万,加上同期的索姆河会战和勃鲁西洛夫攻势的消耗,欧洲的一代人给打光了,全都是正值青春的小伙子。
德国因为凡尔登之战堵上了国运,他们耗尽了自己的战争资源、人力资源和士气。久久啃不动的凡尔登要塞最后竟然在法军的反攻下,在德军士兵的视线中变得越来越远。10月24日,穷途末路的德军草草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便在法军反扑的攻势中退兵了。
这场8个月的战争就此结束,留下一地的焦土和残渣,胜利的人提不起兴趣,失败的人更是失魂落魄。法尔肯海因被德皇下令撤职,兴登堡接替了他的职务,然而东线因为法尔肯海因的原因丧失了一切努力得到的优势。
在德军6月份苦战凡尔登的时候,俄军的勃鲁西洛夫在乌克兰打赢了一场对同盟国的大战,此战被称为“勃鲁西洛夫攻势”,东线盟国损失惨重。
“勃鲁西洛夫攻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最惨的一仗,血腥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西线两次马恩河一次索姆河加上凡尔登战役。有多血腥呢?俄军伤亡50万,德军损失35万,奥匈帝国损失150万,被俘40万。
这一仗把奥匈帝国彻底打废了,也导致了德军不得不终止凡尔登绞肉机,火急火燎的将部队拖往西线救灾。
胜利者沙俄也被打废了,加上之前的损失,沙俄在一战中已经整整耗进去500万人,因此筋疲力竭的沙俄很快就打出GG,于1917年淹没在汹涌的革命浪潮中。奥匈帝国在1918年后也分崩离析。
然而祸不单行,1916年注定是欧洲最血腥的年景,6月24日索姆河会战爆发,英法借凡尔登绞肉机拉住德军大部军力之时,也选择对德军的薄弱地带突破。
这场战斗英法联军光先期的火力准备就足足打了7天,创下了人类记录。他们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坦克作战,然而一战那种变态的阵地谁都无法破解,这些第一代坦克夺下2公里阵地,然后便没下文了。
于是一战最惨烈的阵地战记录刷新,索姆河会战人脑打成了狗脑子,英军死伤加失踪的士兵有42万,法军20万,德军67万,双方有130多万士兵伤亡,胖胖的霞飞元帅因此战伤亡太扯淡而被撤职。
经过索姆河会战,同盟和协约国双方的士气都已经降到冰点,大量贵族子弟战死,建功立业成为屁话;平民士兵则恨透了战争,也恶心了战争,许多人打枪都变得敷衍了事。
凡尔登绞肉机,产生了一系列的因果连锁效应,它首先牵动了东线战场的变化,让兴登堡的大战略因为被抽走兵力全盘作废,继而导致了东线同盟国的崩盘,甚至连带着让俄国也退出了战争。
这里有个插曲,俄军“祥瑞”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1916年的战斗中受伤,回国后停泊在涅瓦河畔,舰上受够了为贵族老爷们卖命的水兵发动了起义,开响了攻打冬宫的第一炮,然后十月革命,我们都懂的...苏联成立了。
继而“凡尔登绞肉机”又在进程中引发了“索姆河会战”。这个残酷的肉磨子让各国军队陪着又是一番疯狂杀戮。因为奥匈帝国在东线“勃鲁西洛夫攻势”中遭受巨大损伤,索姆河的德国人变成了1打2的局面,拼消耗无论如何也拼不过英法两家了。
在经历了凡尔登和勃鲁西洛夫攻势、索姆河会战三场互相交织的战役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上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同盟国只是死犟着不肯咽气而已,欧洲人整整一代青年失去了踪影,这个时候的士兵们早已不想打仗。到1918年,国家们也都打不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草草结束。
最后借用一首诞生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厌战之歌”来做个结尾。
在军营之前在大门之前有着一盏灯至今依然点着我们要在那里再见一面就站在那座灯下正如从前,莉莉玛莲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凡尔登地处北纬49°,东经5.3°,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可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凡尔登战役俗称凡尔登绞肉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之一。
1914年9月德国在第一次马恩河遭遇了惨败,对峙双方在己方阵地上挖壕沟,战争进入了持久拉锯战。面对对峙局面,德军统帅部迫切需要一场大战来一举击溃法国,凡尔登位于法德对峙前沿,是德军拿下法国巴黎的障碍。
为了速战速决,1916年1月开始德军开始悄悄大规模增兵凡尔登;德国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但逐渐被英法联军识破,法国迅速增兵凡尔登,德军的战略意图再次被打破。德国皇太子亲自率领大军指挥作战,使用了毒气,但仍无法突破性进展;英法联军大部队持续赶来,开始反攻。为配合凡尔登战役,英法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德军渐感体力不支,元气大伤。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等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被应用于实战。
凡尔登战役开始于1916年2月21日,结束于12月19日,持续10个月。此战法国共派出1,140,000名官兵参战;德国派出1,250,000兵力参战。法国伤亡阵亡156,000人。 德国阵亡143,000人。凡尔登战役是一场激烈的消耗战,双方均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德国的国力在于强,而不在多,故消耗一点少一点。英法在海外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拥有大量的战争资源,同时有美国和俄罗斯的支持,资源可谓是源源不断。
德意志帝国虽然在战争初期连战连捷,但是几年的消耗战足以拖垮德国国力。凡尔登战役,伤病和被俘暂且不论,德军直接阵亡14万士兵,东线面对沙俄,西线面对英法,10个月的攻防战,德国国力提供强力无法支撑!
凡尔登战役由德意志帝国率先挑起进攻,英法经过10个月的持久战,一举击溃德军主力部队,摧毁德军士兵意志,打垮德军战争机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是法军自拿破仑之后打得最出色的战役!顶住了德军最精锐部队的猛攻并最终击退德军,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史上不得不提的一次重要战役,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战的重要转折点,1916年12月15日,法军在凡尔登要塞发动最后一次反攻,最后终于取得了这次战役的惨胜。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正式爆发了,以德国,奥匈帝国等为首的同盟国和英法俄为代表的协约国正式开战,中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浩劫也由此而产生。
▲“一战”时期的世界形势图
有战争就意味着死亡,一场被称为是战场绞肉机的战役也在这期间出现了,这便是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参战的德法双方,在此次战役中都没有取得任何战术或战略上的优势,可是却分别损失了43.4万人,55万的兵力,一场战役竟然出现了上百万人的伤亡!这在人类战争史上还是十分罕见的。
本来德国是想利用“施里芬计划”迅速击败法国,这施里芬计划也被认为是二战中“闪电战”的雏形,可是在1914年9月,英法联军在法国马恩河战役中合败德军,从而导致了施里芬计划流产,德军便陷入了与法国的长期拉锯战之中。
▲一战士兵
随着协约国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1915年5月意大利的正式倒戈,投向协约国,同盟国方面的情势也是十分紧迫,因而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于1915年的圣诞节致信末代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在西线,必须在西线发起一次战役,吸引法国的全部兵力,并集中进行消耗。
他的计划是让凡尔登要塞遭受猛烈的轰炸,从而把法国军队从整个西线引到凡尔登周围八英里宽的前线,从而达到使其大放血的目的,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法金汉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凡尔登要塞是德军通往巴黎的一个枢纽,法军必定不会放弃,并将全力抵抗。
在凡尔登战役期间,甚至出现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口号:“绝不让敌人通过。”可为何德军还是未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甚至在这场空前的战役中付出了惨重代价,可最后还败给了法军?其中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点。
▲凡尔登战役形势图
凡尔登战役目的主要是德国想借凡尔登战役消耗法国的资源。凡尔登是一个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它对德国和法国都很重要,凡尔登对法国来说是法军排兵布阵的枢纽,又是通向巴黎的有利据点,而对德国来说,凡尔登则是德军深入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个最大威胁。为了打败法国,德军开始重点进攻凡尔登。
▲人间地狱——凡尔登战场
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所谓“凡尔登”是转折点,这是因为它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同时还是另外两场肉磨子战役“索姆河会战”、“勃鲁西洛夫攻势”的直接引子。这三场战役在1916年夏天弄死的人数怕是旷古绝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此三战,是不转折也转折了。
凡尔登是个法国的军事要塞,这个要塞确实有些固若金汤之势,有纵深有地势更有炮台,所以在一战那种普遍采用步兵集群战术的时代,这个要塞显得特别能扛。
扛着扛着,就出现了战争中经常会出现的“突出部”,别人都溃了唯独它金枪不倒,就会显得椎间盘特别突出,例如二战的“突出部之战”就是101空降师死扛后形成的,一战“凡尔登要塞”也是如此。
1916年时,凡尔登已经是个工事群,深深的扎在德军的左腰子上,严重威胁德军侧翼的安全,这让德国人非常刺痛,可打也打了,凡尔登仍然岿然不动,尤其是1914年的攻击,最后德军啃不动凡尔登,被逼得调转了方向,后来就再没打凡尔登的主意。
实际凡尔登在德国人眼里很重要,这里突破了便是巴黎,到时候德军反过来可以依靠凡尔登做节点,进可攻,退可守,卡在法国人肚子上鏖战。打的好,像普法战争那样冲进巴黎,直接就可以西线无战事了。
但是德国人就是不碰凡尔登,这让法国人产生错觉,他们觉得凡尔登这个地方不算太重要,因为:1.它固若金汤德国人没本事打。2. 德国人不来打,法国人也不可能从凡尔登出兵,它放在那连威慑性目标都算不上。 3.进攻巴黎的路线并非凡尔登一条,德国人能打的地方多的是,狗啃骨头也得先找软的啃吧?
这种思想贝当和霞飞都有,然而这是德国人故意制造出来的一种“怠敌”策略,就是让你法国人疏忽大意,到时候一口气直捣黄龙。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无奈,德国在凡尔登缺少更先进的军事科技和理论的情况下,依靠步兵根本无法冲破有组织有计划的堑壕阵地,双方只能不断拉锯,消耗更多血肉。
凡尔登战役投入了200万兵力,双方疯狂的征兵,新兵不计成本的运往前线,最后伤亡人数达到100万,加上同期的索姆河会战和勃鲁西洛夫攻势的消耗,欧洲的一代人给打光了,全都是正值青春的小伙子。
德国因为凡尔登之战堵上了国运,他们耗尽了自己的战争资源、人力资源和士气。久久啃不动的凡尔登要塞最后竟然在法军的反攻下,在德军士兵的视线中变得越来越远。10月24日,穷途末路的德军草草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便在法军反扑的攻势中退兵了。
这场8个月的战争就此结束,留下一地的焦土和残渣,胜利的人提不起兴趣,失败的人更是失魂落魄。法尔肯海因被德皇下令撤职,兴登堡接替了他的职务,然而东线因为法尔肯海因的原因丧失了一切努力得到的优势。
在德军6月份苦战凡尔登的时候,俄军的勃鲁西洛夫在乌克兰打赢了一场对同盟国的大战,此战被称为“勃鲁西洛夫攻势”,东线盟国损失惨重。
“勃鲁西洛夫攻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最惨的一仗,血腥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西线两次马恩河一次索姆河加上凡尔登战役。有多血腥呢?俄军伤亡50万,德军损失35万,奥匈帝国损失150万,被俘40万。
这一仗把奥匈帝国彻底打废了,也导致了德军不得不终止凡尔登绞肉机,火急火燎的将部队拖往西线救灾。胜利者沙俄也被打废了,加上之前的损失,沙俄在一战中已经整整耗进去500万人,因此筋疲力竭的沙俄很快就打出GG,于1917年淹没在汹涌的革命浪潮中。奥匈帝国在1918年后也分崩离析。
然而祸不单行,1916年注定是欧洲最血腥的年景,6月24日索姆河会战爆发,英法借凡尔登绞肉机拉住德军大部军力之时,也选择对德军的薄弱地带突破。
这场战斗英法联军光先期的火力准备就足足打了7天,创下了人类记录。他们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坦克作战,然而一战那种变态的阵地谁都无法破解,这些第一代坦克夺下2公里阵地,然后便没下文了。
于是一战最惨烈的阵地战记录刷新,索姆河会战人脑打成了狗脑子,英军死伤加失踪的士兵有42万,法军20万,德军67万,双方有130多万士兵伤亡,胖胖的霞飞元帅因此战伤亡太扯淡而被撤职。
经过索姆河会战,同盟和协约国双方的士气都已经降到冰点,大量贵族子弟战死,建功立业成为屁话;平民士兵则恨透了战争,也恶心了战争,许多人打枪都变得敷衍了事。
凡尔登绞肉机,产生了一系列的因果连锁效应,它首先牵动了东线战场的变化,让兴登堡的大战略因为被抽走兵力全盘作废,继而导致了东线同盟国的崩盘,甚至连带着让俄国也退出了战争。
继而“凡尔登绞肉机”又在进程中引发了“索姆河会战”。这个残酷的肉磨子让各国军队陪着又是一番疯狂杀戮。因为奥匈帝国在东线“勃鲁西洛夫攻势”中遭受巨大损伤,索姆河的德国人变成了1打2的局面,拼消耗无论如何也拼不过英法两家了。
在经历了凡尔登和勃鲁西洛夫攻势、索姆河会战三场互相交织的战役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上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同盟国只是死犟着不肯咽气而已,欧洲人整整一代青年失去了踪影,这个时候的士兵们早已不想打仗。到1918年,国家们也都打不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草草结束。
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我是神奇的历史直通车,很高兴为大家解答!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后人将这场战役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第一 凡尔登之战的起因凡尔登是法国东北边境的战略据点,是法国整个国防线的支撑点,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分,它就像一颗长长的尖牙,对深入法国领土的德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916年初,德军在东线与俄国的作战之中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俄国沙皇在军备根本没有准备完毕的情况下就匆忙投入战斗,甚至很多俄军士兵都没武器】为尽快打败英法军队,德军准备将作战的中心放在西线,攻取战略要地凡尔登。凡尔登【“改变欧洲的钥匙”】是位于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其距离首都巴黎只有短短的261公里,只要德军占领了这座城市,就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通道,法国也就不攻自灭了。
第二 凡尔登战役的经过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它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德军的实力:负责进攻任务的是由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后来军队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其具体部署是: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
法军的实力:由于在凡尔登战争开始之前,德军指挥官法金汉使用了障眼法,使法军误认为德军会进攻香贝尼,所以在凡尔登只有2个师守卫,即使后来及时到达的也只有2个师,总共也只有四个师的兵力抵挡德军27个师的兵力。但是,在法军的坚强抵抗之下,德军失去了一股气攻占凡尔登的机会,凡尔登也逐渐得到了支援,法军在秋季开始了反攻。
战争史上首次最大规模的汽车运送:装备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是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法军利用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圣路”】,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据历史资料记载,法军在一周之内可以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
幸运的炮弹:在凡尔登战役之中,炮兵成为了主角,但是由于法军的炮弹不足只能对德军的炮兵阵地和重兵集结地进行报复性还击。一天,一名法军的炮兵将一发炮弹击中了德军的弹药库。顿时,一战中最大的爆炸开始了。德军的弹药库只留下了一片焦土。此后,失去了炮兵的支援,德军失去了炮火的支援,处于被动的位置。
第三 凡尔登战役的结果法军在凡尔登战役过程中投入了陆军66个师(法军陆军共有70个师),德军也先后投入了46个师。经过10个月的厮杀,法军阵亡、负伤、被俘和失踪的人数达46万人。德军也付出了伤亡近30万人的代价。从此之后,战争的主动权也逐渐交到协约国的手中。
好了,这就是笔者我的观点,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有更多好意见的朋友可以提哦!最后,你看得了多远的过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远的未来,历史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有一定的踪迹可究。【作者:历史直通车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一战中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为什么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是总参谋长法金汉的意思,他想要尽快结束西线战事,考虑到每一次都是英国人操纵局势,法国人就是英国手中最锋利的宝剑,只有击败法国,才能够使英国投降,于是就把目光投向“巴黎钥匙”凡尔登。
那么为什么是转折点,凡尔登战役德军筹备十分周密,还有西线最强的最有经验的部队组成的军队,还有大量大口径火炮,甚至还有一个喷火器连,足以体现德军的重视“让法国佬把血流干”是德军的目标,但是失败了,败的很惨,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从此德军再也无力发动像1914年的大规模攻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