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子弹用黄铜和精钢较多?

我国子弹现在就没有多少用黄铜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几乎成了钢壳涂漆子弹的天下。使用黄铜弹壳子弹的只有美国等北约体系。

实际上钢壳子弹代表的是弹药的一种发展方向,没有任何规定说子弹就必须是铜做的,目前世界上出现过的子弹,从纸、钢、铝合金、塑料甚至干脆不要壳的都有,其中不少已经给淘汰,有些仍然在发展中。

最早的钢弹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缺乏铜矿资源的德国人开发了钢弹覆铜技术,以弥补子弹上巨大的紧俏资源消耗。

到二战时,这项技术已经普及开来,苏联人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制造钢制覆铜子弹。毕竟铜值钱又难找,一炉钢才几个钱?

所以,到今天为止,钢制覆铜弹在世界上已经不是什稀罕品,特别是资源、资金紧缺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热衷于这种技术制造的子弹。

而美国人不一样,他们掌握着世界铜矿的定价权,长期都是铜矿贸易的大期货主,本身的铜矿资源也不缺乏,世界最丰富的铜矿资源就在南美,他们还拥有者绝对的海洋霸权,所以自然是不差那两口豆包钱了。

铜壳子弹有三个最大的好处——自润性,延展性,耐腐蚀。这恰恰是钢壳子弹的短板。覆铜子弹可以稍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国的钢壳弹采用的方法是涂漆。另外枪械的抛壳力度也需要调整。

实际使用中,我国的钢壳弹经历了许多年的琢磨与改进,再加上大规模的使用经验结合、枪械的改进调整,这才达到了高性能实用化的阶段,并且越来越成熟。

从50年代开始,中国因为卡脖子,开始奋力研究钢壳弹技术,现在我国已经成了“精钢一族”,不止子弹,连炮弹都是钢壳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中国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当前科技早已能解决弹药材料问题,没有必要吊死在黄铜一棵树上。一切问题的关键都在于体系之争。

欧洲人这方面就是例子,他们决计没到美国人那种浪费无所谓的程度。只是受限于北约的标准,统一使用NATO子弹的北约成员国不可能再去捣鼓别的东西,破坏自己的标准统一化。

而且铜壳弹优异的性能确实令人不忍拒绝,北约的通用弹种原型还大都是欧洲开发出来的。因为存在大量的武器通用问题,整个NATO体系只能让新材料子弹去贴合铜壳弹的指标数据,而非让武器去配合新材料弹的特性。

这种研究,无非是寻找铜壳弹的替代品罢了,终归是一种消极的做法。迟早子弹会面对新型材料的冲击。

欧洲人不是不明白,不过虽然有一些欧洲国家研制过无壳弹、铝合金弹、陶瓷弹、塑料弹以及其它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合金子弹,但最终还得跪在NATO的大一统江山前唱征服。

再说了,现代世界与一战那个年代毕竟不一样,虽然子弹消灭敌人的平均消耗数上升了,但谁也不再单纯靠轻武器去夺取胜利。一战时一挺马克沁可以连续喷1个小时,现代谁敢?

种花家其实也早已不缺那点造子弹的黄铜了,现代铜的市场存量和战略储备非常巨大,造子弹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我们国家用在基础建设上的铜是个天文数字。

基础设施中用铜最多的地方是电力设施建设,从高压输电线到变电站到发电厂到各种电动机和磁力线圈,统统离不开铜的应用,这些东西的重要性超过子弹,使用量也是子弹无法企及的。

但毕竟铜是紧俏资源,我们做不到美欧那样的消耗和浪费。钢壳子弹的成功是一项科学进步的胜利,更是一场体系与标准还有科学技术的漫长战斗。

我们应该知道,美国并没有放弃子弹壳的研究,只是这些技术被存放在民间,暂时没有被整体军用罢了,随着时间的打磨,它们终究也会出现在战场上。钢壳子弹还远远未到松懈的时候。

为什么我国的子弹用黄铜和精钢较多?

谢邀问答

说白了主要还是成本的问题,第一我国的铜矿的储量不是非常的丰富。

第二子弹是一个巨大的消耗物品,第三优质的精钢是可以做銅弹壳的替代品的。

虽说銅弹壳的延展性要好,而精钢做成的弹壳因为延展性太差,有时会出现卡壳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很好的解决了!

用精钢替代铜做子弹壳一来是因为我国铜的储量有限的一种无奈,二来却也是我国军工技术人员的一次创举。

自从后装子弹的击发枪出现之时起,弹壳就一直是用铜做成,直到现在俄罗斯、美国等生产的子弹还是用铜做弹壳。

我国应该是第一个首先采用精钢做子弹壳的国家,主要考虑的还是成本问题,一般来说铜的成本是精钢的数倍,降低成本这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在用钢做子弹壳的基础上采用了镀铜处理,其效果还是相当好的。

为什么我国的子弹用黄铜和精钢较多?

两个方面,一个是价格问题,咱们虽然也算是全世界的铜产量大国(至少前十)但同样也是铜的消耗大国,而且自产自销都不够,还得靠进口。尤其是那个年代,铜作为基建属性那么强的玩意,用在弹壳上是不是浪费了点?

再就是钢壳弹也不是咱们独创的啊,你想啊,大规模战争,比如一战二战时候。有色金属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物品,而子弹是动不动就以“亿”作为单位的战争刚需。如果可以不用或者少用点铜做子弹,那你就能省下来制造更多的别的玩意。所以从一战之后,德国人就估摸着自家铜矿也不多,而且也不是什么海上帝国,没办法从智力秘鲁啥的运。所以开始使用覆铜钢壳弹。再就是被毛子抄了去了(毛子其实20世纪初工业实力还是很渣的,抄德国了不少东西)

到了二战结束之后,毛子的镀铜钢弹壳已经相当普及了。比如我手上两枚,一个偏黄的是纯铜的9mm帕弹,偏褐一点的是毛子的9mm马卡洛夫,覆铜钢。

再到后来,随着枪械生产工艺的提高,铜的自润,方便抽壳的属性可以由优秀的工艺和设计弥补,所以干脆用上了漆钢。

而咱们50年代那会的军工体系也是传承自毛子的,所以~~跟着老大哥走了。

为什么我国的子弹用黄铜和精钢较多?

一言以蔽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压缩军费开支。中国的钢产量及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中国的铜储量及铜产品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七,采用钢芯披铜弹有助于削减贸易逆差;作为子弹的消耗大户,陆军总人数中国位列世界第三,平时训练需耗费大量轻武器弹药,如仍像以往那样采用铜芯弹,无疑将会加重国民收入对军费的负担。

中国的钢产量领先于全世界,仅河北唐山一个市的钢产量就可以碾压大多数国家。虽然钢的质地太过坚硬,不如铜的延展性好,而且钢芯弹会对枪管膛线带来较大磨损。但是,采用钢芯弹能够大幅降低子弹造价,为士兵提供更多的实弹射击次数,因而会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中国钢铁制造业产能过剩,这意味着我们有制造枪管所需的足够钢材,即使缩短枪管更换周期,由此产生的军费增加值也会远远低于采用铜芯弹所造成的军费开支。

为了减轻子弹对膛线的磨损,我国采取在子弹表层涂铜漆或加装铜披甲等办法,显著降低了表层硬度,有效改善了子弹材质的金属延展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解开您的疑惑。

关注慕什塔戈,领略军事百科!

为什么我国的子弹用黄铜和精钢较多?

谢邀,我国子弹真正用精钢替代铜并开始普及是八十年代中期,只所以用钢替代铜,一是资源问题,我国虽然铜产量不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的地方也多,是真正的铜消耗大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子弹是纯消耗品,特别是战时,如果无法得到进口,在一切为了战争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其它用铜的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国防安全造成影响。第二,价格,铜虽然最适合用于子弹的建造,但价格也明显高于钢铁,子弹又是军队建设的必须品,用量惊人,对于有限的国防经费所占比例也不是小数,能用钢铁替代就可以省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其它武器的发展,意义重大。第三,我国是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这是我国最大的优势,能借助这种优势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战时也不会被人卡脖子,也无需占用其它用铜行业的保贵资源,同时价格又低,何乐而不为。应该说,用于制造子弹的用钢其技术含量是较高的,和黄铜相比,钢的屈服强度要低,不便于加工成型。子弹用钢替代铜是一项重要的国防革命性工程,今天我国漆钢子弹的普及,其背后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军工人心血,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我国的子弹用黄铜和精钢较多?

我国铜矿资源不丰富,铜的价格高,这样客观事实造成我国在军工领域子弹生产中,专家苦心专研,终于研制出可代替的钢材做子弹壳来节省成本,我国的钢子弹的外壳都做了镀铜处理,铜的硬度比钢软,可以减少对枪械膛线磨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