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如题

中国古代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许多开国的王朝,如果能熬过二世而亡,那么再烂也能撑个百年是没问题的。换句话说,二世而亡的阴影其实折射了权力从强力核心转化过程中,那些逃出笼子的权力的可怕。就拿这秦灭亡后的西汉,刘邦一死,吕雉就开始闹了,腥风血雨一点不比秦末少,而且剧情惊人的相似,只不过,秦朝面对的是崩塌的天下和无力回天的局面。而西汉则迎来了承平的天下和被刘邦吕雉弄得精光的权臣。这也成了后世帝王鲜明的教材。宋代赵光义的事儿到现在也说不清,但他很好的压制了换届过程中这些权臣的威胁。朱元璋更会做这些事,甚至顺治也是一样。扶苏的问题,并不是忠厚如何,而是嬴政本身在对权力的处置问题上就没有为扶苏过多的考虑。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历史的看、发展的看,一定会!公子扶苏不可能调和秦所有的矛盾,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假设,我们说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在回顾历史、探讨历史的过程中,有了这种假设,会非常有意思。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会灭亡的,但不会像胡亥那样那么地快。回答上面的观点,我们首先要看看作为秦国二世皇帝的胡亥政权是为何被推翻的,从历史留下的资料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皇位来路不正,引起天下不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突遭病重,让赵高立即写诏书让扶苏回到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王位,但赵高联系李斯篡改了遗诏让胡亥继位,而扶苏自杀身亡。所以,陈胜在起义时说:“天下受暴秦的统治已久,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

二是滥用佞臣,滥杀无辜。胡亥继位后,只顾吃喝玩乐,不理政事,把国家大权全部交给赵高掌管,这也正合赵高的意。他们狼狈为奸,对于不听话的文武大臣统统杀掉,就连李斯也没有逃脱,整个朝廷处在混乱中。

三是横征暴敛、残酷无情。胡亥下诏继续营造阿房宫、不断向四边少数民族用兵,他比始皇帝的暴虐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再来看看扶苏的情况: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有政治远见、刚毅勇敢,深得秦始皇赏识。但他的执政理念与父皇不同,经常直谏皇帝,也正因如此,被秦始皇发配边疆戍守。但无论如何,在秦始皇心中,扶苏是继位的不二人选,即使是戍边,也是对扶苏的政治、军事历练。

从这个意义上讲,扶苏如果继位,他一定强于胡亥,所以,扶苏统治下的秦国不会像胡亥那样只维持短短的三年时间。

但是,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到,虽然有胡亥、赵高之流胡作非为的主观因素,但秦国当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复杂的客观因素,同样是个致命的问题,如果扶苏不能好好地解决这些难题,那么,秦国同样会走向灭亡。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扶苏根本无法解决当时的乱世问题。就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各地的叛乱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如果扶苏缺少了强大的武力镇压,各地的暴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乱世出英雄,长期的政局动荡,必然会推动历史向前前进。

二是扶苏的性格特征无法调和当时阶级社会矛盾。他如果釆取仁礼的治国理念,减少对外扩张和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建设,秦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会赢得天下百姓的支持。但是,秦国社会阶层的矛盾不会消亡,因为秦国统一天下后士族阶级的利益受侵害最为严重,他们对秦国的仇恨依然无法化解。

所以,我认为如果扶苏继位,秦国的灭亡是一定的,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但一定会被历史取代。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也改变不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

一、秦朝虽亡于二世,但根子却在秦始皇身上,秦始皇的暴政注定了秦朝的短命。

春秋、战国几百年征战不休,再加上秦国吞并六国之时发动了不少大规模的战争,让天下百姓饱经战乱,苦不堪言。天下统一后应该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才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西汉生存了210年,主要得益于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很大的发展,开创了“文景之治”,为西汉的长命打下了基础。

唐朝生存了289年,并开创了“开元盛世”,同样得益于唐初唐太宗轻徭薄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贞观之治”。而西汉和唐朝的长命则都是吸取了秦朝短命的教训。

而秦朝的短命则是由于:

1.秦始皇统治下的繁重徭役使老百姓民不聊生。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老子天下第一,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把天下苍生当成蝼蚁,供自己驱使。

他骄奢淫逸,贪图享乐,为自己修建阿房宫,修建秦始皇陵。这两项工程,每年都需要70多万人,工期十几年。

秦始皇雄才大略,好大喜功。他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建灵渠。为了更好的控制国家,他修建了秦直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和9条驰道(相当于今天的国道)。修筑和驻守长城常年需要30万人,征伐百越派出了50万人。修建秦直道、驰道也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繁重的徭役压垮了老百姓,让人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2.严刑酷法,官逼民反。

秦朝在历史上素以严刑酷法著称,逼得老百姓没有活路。

公元前209年,泗水亭长刘邦押送民工去骊山修建秦始皇陵,半路上民工跑了一半,这样就是到了骊山刘邦也要被处死,没办法刘邦放走了剩下的民工,自己也躲进了芒砀山,后来也在陈胜吴广之后举旗造反。

同年,陈胜吴广带领900戍卒赶往渔阳驻防。半路遇大雨,无法按期赶到渔阳。按照秦法,陈胜吴广等900人都要被处死。被逼无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

繁重的徭役使社会动荡不安,严刑酷法让人们走投无路,秦朝残暴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官逼民反,反抗迟早会爆发。秦朝的暴虐注定了它只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二、扶苏无力回天,改变不了秦朝短命的命运。

1.扶苏本人的局限性。

汉文帝刘恒在位时,经过连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西汉社会非常贫困,迫不得已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在总结前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后,深深的体会到“水亦载舟,水亦覆舟”的意义,所以实行轻徭薄赋,也开创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扶苏并没有经历过西汉初期的贫困,虽然当时秦朝已经危机四伏,但挾灭六国的余威和秦始皇的巨大威望,秦朝看着好像还是如日中天,扶苏此时不可能有休养生息的想法。你也不可能要求他达到800年后李世民的高度去认识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所以他也采取不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他虽然比秦始皇温和,比胡亥明智,但他和秦始皇相比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

所以,即使扶苏当了皇帝,首先徭役不会减轻。他老爸留下的活他都得接着干。秦始皇陵要接着修,他敢不修吗!他能不修吗!他不仅要接着修,而且还要加紧修,要修好。并且修好秦始皇陵后,他还要考虑给自己修陵寝。阿房宫也必须接着建。而长城、秦直道、驰道都关乎国家安全,也不得不干。

第二严刑酷法不会改变。扶苏虽然反对焚书坑儒,但对秦律并没提过意见,他当皇帝要实施几大工程,而且秦朝危机四伏,他没时间,也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去修订秦法。扶苏主持过修建长城,都是按当时的法规政策行事,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他只能循规蹈矩去做事。

如果徭役、严刑酷法和铁腕政策得不到改变,秦朝灭亡也就是早几年晚几年的事。扶苏不像胡亥那样昏庸无能,但秦朝如果还是实行秦始皇那套统治方针和政策,顶多就是晚几年灭亡而已。

2.六国的后人虎视眈眈,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复国。

秦始皇虽然吞并了六国,但六国的后人还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想着推翻秦朝,想着恢复自己的祖国。韩国贵族后裔张良曾雇人博浪飞椎刺杀秦始皇,楚国名将之后项羽在看秦始皇的仪仗之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都是最好的例证。

明面上他们都很正常,但暗地里却磨刀霍霍,寻找机会,伺机而动,一有风吹草动,便应声而起。他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极大的危害着秦朝的安危。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六国的后人纷纷响应起义并复国,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很快秦朝就土崩瓦解。

所以扶苏即使当了皇帝,以他的能力和见识也改变不了秦朝的命运。而短命的秦朝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我觉得挽救不了,一方面,当好一个皇帝不是说心地善良,宽厚仁慈就可以的,这样只能受人爱戴,却管理不好江山。当一个皇帝还要有果断的杀伐决心,更要心狠手辣,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国家大事时是撑不了局面的。另一方面,有像李斯、赵构这样的人存在,扶苏就算当上皇帝也当不了多久的,篡改圣旨的方法没行通,他们还会有另一种方式对付扶苏,在那样一个奸臣当道的时代,人格一个单独的义士去反对他们的做法,那都是必死无疑的,而且,天下苦秦已久,在内忧外患的秦朝,扶苏的结局,秦朝的结局是必然过程。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个人觉得就算公子扶苏成为皇帝也会有很大概率会有一样的结果。

秦开始使用郡县制,但是面对延习了千年的分封制下,肯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并且秦朝法律严酷,本就岌岌可危的江山不受百姓的拥护。最重要的一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姓对自己所属国家归属感较强,时刻想着复辟。

所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王朝换谁做皇帝应该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