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也和普通枪炮一样有膛线吗?
火箭炮当然有膛线,但不是所有的火箭炮都需要膛线。膛线这种东西对火箭炮帮助有限,故而即便使用了膛线,也与枪炮膛线有很大区别。
我们先看看枪炮为什么需要膛线,膛线又叫来复线,拥有来复线的枪炮被称为“来复枪”、“线膛炮”,简单点说,拥有这种工程设计的枪炮能通过膛线的旋转,令弹药出膛后产生旋转,从而增加弹药的稳定性,确保射击的精度。
关于这点大家可以看下早期的滑膛枪,没有膛线设计的这类武器只能采用排队枪毙的方式增加火力有效性。
现代大口径火炮多采用滑膛炮,其实线膛也不算多了,原因主要是因为线膛炮在大口径高速弹丸影响下磨损过快,同时承受应力方面滑膛炮也优于线膛炮。而且现代流行的尾翼稳定脱穿根本不需要弹丸旋转,过高的转速反而影响了穿甲性能。
即便是线膛炮打脱穿也要进行尾翼减旋。当然弹丸方面的影响也有,主要在于过长的弹药已经不是很适应线膛了。
火箭炮不需要旋转,不需要通过炮膛中的火药动能挤压推动弹丸。火箭弹的一切靠的都是火箭发动机的推动力。而且即便是反坦克,一些火箭弹采用的聚能爆破方式与反坦克炮也有本质区别,破甲无需高速侵彻力。火箭从原理上与火炮就不一样,要膛线有什么用呢?
故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火箭弹是放在发射架上发射的,因为它需要的只是一个指向方向,以及发射时的稳定和约束。
一般我们为了便于理解,通常都会称呼“XX火箭炮的发射架”、“XX火箭炮的炮管”,实际更专业一点的称呼是“定向器”或“定向管”,这些发射管根本就不是炮管,有的还是玻璃钢做的,怎么能负担高密度身管中膛线的功能呢?
现代火箭弹其实也会产生一些旋转,但它们通常是通过涡轮动作或者火箭尾翼来实现的。比如我国大名鼎鼎的63-107mm火箭弹,它就是典型的涡轮旋转式,通过尾部蜂窝煤一样的喷口,不断斜向喷射燃气,从而形成旋转扭矩,让弹体转动并平衡。
至于带尾翼稳定火箭弹,一般分为折叠尾翼和固定尾翼两种,尾翼起稳定作用,弹体带有专门的起旋部件,发射时让弹体产生偏转力矩,继而火箭通过气流和尾翼稳定身形,形成旋转,理论上是不需要膛线的。
然而,既然膛线能产生旋转力矩,当然它也是一种助力,运用的好可以增加火箭性能;火箭刚出膛的时候,起旋发动机的力量不见得能百分百完美带动导弹运行,那么通过与线膛炮类似的道理,在火箭定向器中加入少量的膛线,辅助火箭弹轻微旋转当然是可行的。
像美军的M270火箭炮,它的定向管里就有膛线,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韩军装备的M270,与线膛炮的膛线差别还是很大的。
这张图是法军装备的M270火箭炮定向管内部情况,膛线的旋转贯通全管。
再看看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M3式84mm无后坐力炮的膛线,这个东西的弹药是典型的折叠尾翼的火箭弹。但它的膛线主要是为了炮弹稳定,是不折不扣的火炮炮膛。
三哥也购买了古斯塔夫,幸而有这张图片能清晰的看到膛线的情况。古斯塔夫几种型号都采用了钢制内衬的膛线,外面是碳纤维环氧树脂和玻璃钢的复合材料。
老王在这里还是弱弱地提醒一句,“卡尔·肠胃痛”这玩意儿的分划一直有争议,说它是火箭炮和无后坐力炮的各执一词,本王一般装作没看见。其实古斯塔夫使用火箭增程弹药是很明显的事,但它确实采用的是承受膛压的内爆发射弹药而非定向管喷射。
不过,按照相同标准,RPG系列其实也是一样的火箭增程无后坐力炮,或者干脆照毛子的方法喊榴弹发射器。太乱了,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搁置争议,安心看膛线吧。
上图是苏联的“旋风”300mm火箭炮,它里面似乎也有根线,但这个不是膛线,它只是定向管的导轨和弹底卡槽位而已。
用这张二战的NbW-41火箭炮内部图可能看的更仔细,原理是一样的,为了保证射弹的稳定,它们反而通过导轨来约束了火箭的旋转。
毛子大兵在操作我军的98-120mm火箭筒,可以看到光溜溜的内壁。所以,火箭炮的膛线问题万不可看到一个东西就轻下结论,设计师设计这种武器,弄不弄膛线,总有自己的理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