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些过什么「很丧」的诗吗?
雨夜寒风,易水河边,燕太子送荆轲丶秦舞阳西渡。
燕太子满斟一大杯茅台,哽咽道:君走之后,令慈即吾母,令妹即吾妹,我定善养。
荆轲向家乡方向长揖,然后昂首怒发:
风萧萧,易水寒,
壮士一去不复返!
秦舞阳也高歌一曲:
奔咸阳,刺秦王,
天下壮士看舞阳。
燕太子和荆轲丶秦舞阳三人抱头痛哭:荆卿,我真舍不得壮士啊!但我要扭转乾坤别无他法。如卿功成,吾乃大会诸侯踏平秦川,为卿立千秋之碑!
荆轲拜谢:愚荆感念知遇之恩,瞻养之情,为报君王丶为安社稷,愿肝脑涂地丶万死不辞!
秦舞阳跪地痛哭流涕:自幼失去双亲,又莾撞伤人,百般艰难之中,幸得荆公厚爱,教我如何做人。今能随恩师为国建不世之功,舞阳愿以身报国,死而无憾!
众随从皆掩面抽泣。
君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勇冠三军;侠士为知己赴汤蹈火,义薄云天!
望着两人在黑夜中渐行渐远,燕太子不禁潸然泪下:一别难相逢,义士可幸存?
古人有些过什么「很丧」的诗吗?
不但有还很多,屈原,孙膑,就这个膑子也够丧气的。苏武一牧羊,等等。
古之悲丧离骚去,莫过今人拆迀伤。
几辈心血助成巢,邪风一夜苦苍桑。
又是中秋圆明月,野岭吹烟笑棚荒。
古人有些过什么「很丧」的诗吗?
古人很‘丧’的诗句很多,我独推
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向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熔金:形容日落灿烂的颜色。
暮云句:谓暮云弥漫,如珠联璧合。
人在何处:景色虽好,而感叹自己漂泊无依。
染柳句:为‘烟染柳浓,笛吹梅怨’的倒文。
次第:转眼。
偏重句:宋元宵为重大节日。
拈金句:用金饰的丝绸或金纸扎的雪柳。都是古代元宵节妇女们头上插戴的妆饰品。
簇带句:插戴满头,打扮得漂亮。济楚:漂亮。
风鬟句:头发散乱貌。
此词作于晚年。作者当时怀有夫亡之痛,国亡之恨,家破之忧。所以,感时伤乱,悼亡忆旧。其中也渗透着对亡国之忧和身世之悲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使小我之愁和大我之愁自然融合在了一起。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其词的意义远在个人哀愁之外。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说:读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
古人有些过什么「很丧」的诗吗?
古人很丧的诗。
比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在我看来很丧。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诀别诗。
人生在世有散场,魂归地府又何妨。
人间地府俱相似,就当漂流在异乡。
可谓丧到了极点。
古人有些过什么「很丧」的诗吗?
古人写了许多《很丧》的诗,我最欣赏的是:《清江引·钱塘怀古》。
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
本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怀古举动的自嘲。诗中“沙鸥笑人”,是江面凄凉景象的一种表现。作者对人世的百感交集,语重心长,耐人寻味。怀古伤今,作者把深沉的历史的兴亡,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国家兴亡,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物是人非,而山水依然如故。在亘古不变的山山水水中,融入了深厚的历史苍伤感,引发作者的感慨和感伤。“沙鸥笑人闲未得”,用拟人手法,语言轻松诙谐,含义丰富。自然界的生物是那样悠然自得,而人世间则充满忙碌、竞争、劳顿,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将归于历史的陈迹。全由后人评说。
老杨2020.10.15于龙津星城。(图片来自网络)
古人有些过什么「很丧」的诗吗?
应该不少,只是认识和理解不同而已,我仅推荐韦庄的《菩萨蛮》二首。
(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