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作为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是靠什么在战场上走过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
迫击炮的确很简单,但它绝不“原始”,相反,正是因为简单可靠,迫击炮才在战场上走过了这么多年依然龙精虎猛活蹦乱跳。
迫击炮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门坐底小钢炮,引信机构和地雷没什么太大区别,所以“迫击炮理论”也被用来称呼战场上那些简约却不简单的武器。哪怕它们造的再糙,谁也不能忽视这是一种可以速射的快速小炮。
游击队是迫击炮最忠实的拥趸,便于携行,性价比极高的迫击炮可以被人背着翻山越岭,威力和射程却远超过狙击枪,一支望远镜,一门60迫,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炮。时至今日,中东地区迫击炮依然是除火箭弹以外最具威胁的武器。
曲射弹道的魅力也是人们无法抗拒迫击炮的地方,对前沿步兵而言,这门从天而降的炮法威力十足,无论是房顶上的狙击手还是掩体后的火力点,足以令大部分火力束手无策的局面能被迫击炮的弹道轻松化解。
我军练出的“单手打炮”和“迫击炮平射”技术,堪称迫击炮史上的魔幻发展,让迫击炮的战术增色不已,战力大增。不过有些技术因为过于危险,所以被停止了十几年才重见天日。
步兵不光可以用迫击炮抵进轰炸,自己也可以从容的躲在掩体后相对安全的实施攻击,这种无从捉摸的高抛弹道是战场上一大死神。除非调动更大规模的炮击去覆盖迫击炮阵地,就只剩下前沿步兵自己通过轻武器解决这一条路了。然而正是因为那种高抛弹道和灵活的转移方式,迫击炮完全可以做到打几炮换个地方,让侦测抓破头皮。
远东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最出名的“冷枪冷炮运动”中,所谓的“冷炮”,很多指的就是迫击炮。战士们会跑到山坡里,像布置狙击阵地一样设置迫击炮阵地,还会拿树叶和土灰、手榴弹做诱敌假目标。打完炮后扯了远处的手榴弹就跑,炸起的烟尘能让气急败坏的敌人怒轰一整天。而我们的战士已经背着小钢炮,唱着打靶归来巡山完毕了。
巷战中迫击炮也是相当强力的东西,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楼隔楼,屋隔屋,很多时候双方就相距一条街,此时屋后发射的迫击炮弹比什么武器都令人惊魂,那种弹道可以根本不讲道理的垂直炸落人堆。它是巷战中唯一能够隔山打牛的武器。叙利亚战场上搞出的煤气罐迫击炮,更是令人无语。
当然,由于迫击炮的弹速不高,抛物线明显,距离也近,所以现代战场的不少传感器如炮侦雷达等,已经可以很好的捕捉到迫击炮的攻击方向,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某些更高科技的现代近防系统,也已经能对迫击炮进行拦截了。
所以迫击炮如果不发展,在未来的战场上很可能也将面临淘汰的结局,毕竟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战场更是贯彻了这个真理。
目前迫击炮的发展主要是“自动化”、“智能化”,搭载在自动化车辆上的迫击炮,拥有更好的机动性。连接信息化战场数据链后其反应与打击能力成倍提高,口径与射速也在飙升。通过一通弹雨让对方挨一顿痛砸,然后迅速溜之大吉,这样的东西着实令人头痛。
当然了,小型化的迫击炮系统也不可能被放弃,步兵手里这东西很多时候比火箭筒还有用,未来结合先进的炮弹系统和发射系统,迫击炮完全可以做到更快、更准、更无耻,它的炮筒可以发射从普通弹药到云爆弹、燃烧弹、曳光弹、末敏穿甲弹、制导弹药、无人机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真到了那个时候,这样的迫击炮你怕不怕?莫慌,看上图,我国的120mm末敏迫击炮弹,此外还有GPS激光制导迫击炮弹,坦克敢来也是大写的死!
其实迫击炮还大有潜力可挖,有些国家已经在研制无烟、无光、无声、无炮口冲击波的“四无”迫击炮,所以说,现在的迫击炮是高科技武器,不仅现在活的很好,未来也将继续在军队里活蹦乱跳。
迫击炮作为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是靠什么在战场上走过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
迫击炮堪称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的一件完美兵器。武器不是越先进越好,装备的性价比是非常重要的。迫击炮最大的优点就是性价比高,廉价,可靠,超级抗干扰,方便使用。想设计出一件比迫击炮性价比还高的步兵支援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迫击炮可以简单到只有三部分,主要是身管~由于迫击炮绝大多数都是滑膛炮,不需要膛线,且迫击炮膛压小,身管强度要求不高,生产成本很低。剩下的两部分是底板和大架,这两部分的构造很简单,即使在战场的复杂环境中遭到损坏,也不会导致火炮完全不能使用。迫击炮初速低,膛压小,对弹药强度要求低,炮弹可以使用铸铁,不但进一步降低了火炮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大了破片数量,提高了毁伤效果。
当然,迫击炮精度差,射程近,但作为步兵伴随火炮,根本也不需要攻击纵深内目标,由熟练射手操作的迫击炮,同样可以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精度来,比如红军时期的神炮手赵章成。电影《红海行动》中有一段情节,是分队转移时被恐怖分子拦截,遭到迫击炮攻击,处于无装甲防护下的分队一度被压制,处境相当危险。这一段处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迫击炮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优点,那就是伴随步兵作战,可以让步兵随时获得炮火支援,对于稳定战场士兵心理,保持士气意义重大。卫星通讯设备随时呼叫空军支援当然好,但成本是个大问题。
迫击炮作为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是靠什么在战场上走过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
在现代战争中,迫击炮仍然是各国陆军步兵分队的主要随行支援火力,尤其在地形复杂环境之中,例如山地、丛林战斗中,可能还是唯一的支援火力,因此提高迫击炮打击能力一直被各国陆军所关注。迫击炮属于一种曲射火力,和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无后坐力炮等直瞄火力“正面强攻”的方式不同,迫击炮的炮弹可以“从天而降”来打击防御掩体目标,是弹道最弯曲的火炮,拥有“隔山打牛”的本事,可以在山坡这边打击到山坡另一边,例如敌方的反斜面工事,这种本身也是直瞄火力无法具备的。因此在高原山地作战中,迫击炮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军队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营属和连属迫击炮火力的建设,目前在重型合成营编有履带式120毫米迫榴炮,中型合成营配备轮式120毫米迫榴炮,轻型和山地合成营配备82毫米迫击炮。在步兵连配备有60毫米迫击炮。不过,由于身管较短,膛压和初速较低,迫击炮的精度一直不令人满意。例如我军大量装备的PF89式100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6.5公里,距离公算偏差1/160,方向公算偏差1/300,也就是说,该炮在最大射程上的精度误差大约40米x21米。这样的精度误差在压制远距离目标时就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具有复杂气象条件的战地作战。
从实战经验来看,采用120毫米迫击炮压制一个敌机枪火力点,可能需要一个6门制迫击炮连各炮急速射2发炮弹,而1枚120毫米迫击炮弹重达15公斤,步兵分队携行数量有限,限制了迫击炮战场火力支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精确制导迫击炮弹就出现了。
制导迫击炮是未来步兵作战的重要手段和武器弹药。在近几年的防务展上,中国已经展示了十几种不同口径和制导方式的迫击炮弹。这些弹药不仅装备中国军队,在国外也有很大的需求量,制导迫击炮弹也是中国军工的出口主打弹药,销量很不错的。
为了让步兵营的炮兵能够对抗坦克和装甲目标,我军研制了GP120B型120毫米反装甲末敏迫击炮弹。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高速自锻穿甲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弹药。末敏弹不同于激光末制导炮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但结构简单,经济性好。主要用于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
120毫米反装甲末敏弹可以配用在自行迫榴炮上面,前沿观察车侦察到敌方坦克以后,火控计算机自动进行炮击命中概率的计算,形成射击诸元参数,设定炮弹到达敌人坦克冲击队形上空开伞的时间。炮弹飞到坦克群上空大约100多米高度时,开舱释放出2枚末敏弹,在降落伞作用下,毫米波/红外复合传感器以螺旋形搜索地面目标,当传感器搜索到地面的坦克,就会立即起爆自锻破片战斗部,释放出一枚初速高达2000米/秒的高速侵彻杵体,可打穿100毫米以上的装甲,远远大于现今主战坦克的顶装甲厚度,完全可以洞穿主战坦克的顶装甲。
目前,国产惯导+卫星制导迫击炮弹已经实现系列化。口径从120毫米到100毫米,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弹都可以应用,其中6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是世界最小的制导炮弹。这个系列制导迫弹,能够以精确火力支援合成营和步兵连的作战。
这种修正引信技术,采用了与美国PGK炮弹(M1156精确制导组件)非常相似的技术方案。使用惯性+北斗卫星定位制导,引信集成了天线、固定舵、卫星接收模块、地磁模块等组件,体积小,只比普通的引信体积略大,使用标准的引信接口,旋上普通炮弹就能变成一枚“聪明”的炮弹。
在今年6月份,我国北斗三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实现了全球部署,其最直接的军事经济意义,是我国可以大量应用和出口北斗卫星的精确制导弹药了。在以前,由于北斗系统主要服务东亚地区,所以精确制导弹药的全球应用和国际市场销售会受到一定的信心影响,现在好了。惯性+卫星定位制导迫击炮弹的精度比普通弹提高30倍以上,CEP指标大约5~10米,优于美军现役的PGK引信的30米精度,已经达到了“神剑”制导炮弹的水平。而普通的120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6-7公里,最大射程误差可能达到100米左右。
中国还发展了82毫米和120毫米的激光末端修正弹技术,用于(末端修正)迫击炮弹武器系统,是中国于2008年研制成功的先进末制导炮弹,可配用于各种类型的迫击炮和迫榴炮。除了具备以往迫击炮打击面目标的能力,还具备精确打击能力,可以打击如自行火炮、通信指挥车、步兵战车等轻型装甲目标。与以往的152毫米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不同,该弹使用弹道末端脉冲矢量修正技术,简化了导引与控制环节,极大地减小弹丸落点散布,从而使迫击炮战术运用发生质的飞跃,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费比。该弹可以打击装甲移动目标,目标机动速度在36公里/小时左右,命中率高达90%。而且,激光制导技术仍然是目前最准的精确制导武器,末端精度可以达到1米以内,能够十分精确的打击敌人的硬目标。
国产毫米波制导型迫击炮弹。
此外,中国还研制了120毫米口径的激光+惯导+卫星复合制导迫击炮弹,兼具激光制导的精准、卫星制导的高效和惯性制导的独立闭环,因此能在未来战场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部署于西部高原地区的合成营,可装备多型精确制导的迫击炮弹,包括激光制导迫击炮弹、惯导+卫星制导迫击炮弹、激光+惯导+卫星复合制导迫击炮弹、末敏迫击炮弹等等。凭借着这些先进弹药的优异性能,在携行弹量不变情况下可能打击更多的目标,能够覆盖更大范围,将会有力地提高我军高原山地部队的作战能力。
迫击炮作为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是靠什么在战场上走过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
为什么要淘汰?迫击炮的作用在现代战场上仍然很大好吧,题主是不是以为今天已经有了各种先进的火炮就不需要迫击炮了?那你为什么不想想今天有那么多先进的枪械,为什么还需要手枪?因为手枪有它自己的优势啊,比如便携、隐蔽、轻便等,迫击炮也同样是这道理,相比于今天的各种榴弹炮、加农炮等,迫击炮更加的轻便,可单兵携带,适应战场的能力更强,这些优势都是迫击炮独有的,同口径下,你带兵携带榴弹炮试试?
除此之外,迫击炮独特的弹道性能才是其在战场上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大家要知道,火炮是有一个射击死区的(也就是火炮的不可射击区),一般火炮的弹道越低平,延伸度越大,那么其射击死区也就同样越大,跟弹道是更加弯曲的抛物线的迫击炮相比,今天的各种榴弹炮、加农炮的死区太大了,至于什么是火炮的射击死区,先来看一张草图,如下,从图中我们可以可以看到,榴弹炮的不可射击范围是远远大于迫击炮的,也就是说榴弹炮死区要比迫击炮的大,如果你想要给障碍物后面的目标送去真理,而这个目标又刚好在你的榴弹炮死区之内,那么,此时你就需要一门迫击炮来进行火力打击了!
除此之外,迫击炮的炮弹的杀伤界面跟传统的火炮又有所不同,前面说到迫击炮的弹道死更加弯曲的抛物线,所以,迫击炮的炮弹落地时的角度是接近垂直的,这种角度的炮弹在爆炸的时候有一个好处就是杀伤界面比起传统的火炮炮弹会更加大,因为传统的炮弹通常都是斜着落地的,这样一来,炮弹爆炸的时候,有一部分的爆炸方向是向着地面的,所以,冲击波以及碎片也会向着地面释放,浪费一部分威力,不像迫击炮的炮弹那样均匀的向着四周飞射,大概如以下草图所示:
因此,迫击炮本身就具备其他火炮没有的优势,又为什么会被淘汰呢?传统火炮能打几十公里,而迫击炮的射程通常是在10公里之内,但是迫击炮能对付一两公里外的目标,换成同口径的榴弹炮,你给我打1公里试试?什么你可以直瞄?那么如果有障碍物阻挡呢?还能不能直瞄?所以,一种武器还能存在,就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今天的迫击炮也在与时俱进,比如直瞄、自动装弹、使用复合材料减轻重量、数字化等!
迫击炮作为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是靠什么在战场上走过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
我军“炮神”赵成章,我军著名的战斗英雄!我军强渡大渡河时17 勇士在夺取桥战当中都到了敌机枪火力压制,刘伯承司令员急调赵成章…在仅有一门炮、三发炮弹不允许试射的情况下,赵成章凭借过硬的技术将炮弹隔岸打进守敌群中…为17勇士夺桥开辟了道路!图片上是赵老建国后已经成为少将了,仍然下基层连队对战士们指导简易迫击炮射击法。
迫击炮最早出现在“日俄战争”时期,当时日军为了炸毁俄军修建的堡垒群,拼命的“猪突进攻”打算抵进堡垒后实施爆破,由于俄军的堡垒群都修建在半山腰,日军抵进山脚下就会形成射击死角…在不能眼见日军挖坑埋炸药的紧急情况下,守卫堡垒群的俄军将47毫米舰炮大仰角,几乎到了垂直到了80度进行射击,炮弹发射之后也几乎是垂直度下落,对山脚下的日军杀伤很大…这也就是迫击炮最初的雏形,观察“日俄战争”的英法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发现了俄军这种战法非常有效…随即现代迫击炮就诞生!迫击炮是陆军最主要的火炮!其地位甚至要高于榴弹炮和加农炮,主要原因就是迫击炮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机动性甚佳、射击仰角大可以打击的点非常多,弹药威力大…这些特点是其它炮种所不具备的,所以一支军队哪怕是游击队里可以没有其它炮种,唯独不能缺乏迫击炮,这也证明了它在陆军中的地位!
在现代正规军队当中,迫击炮的装备数量上很大的,并且在编制上也涵盖了:连排级分队所属小口径迫击炮到集团军所属超大口径迫击炮,编制适应性非常高,并且迫击炮这种武器与确实实用性极高!连排级分队装备了它就可以进行攻坚战,否则敌军的几挺机枪就会让人动弹不得,而营团级别的步兵装备的大口径迫击炮,使用现代制导炮弹(末敏弹)之后可以对抗敌军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这在过去也是不可想象的。俄军的拆迁利器“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它的炮弹威力可不是像它名字那样“温文尔雅”,一发下去一栋五层楼房就被炸塌了!它现在就在叙利亚战场,叙利亚政府军经常用它轰击有坚固工事防护的反政府武装,效果非常明显!
迫击炮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的完善了,并且开始往自动化、自性化方向发展,这样更能提高机动性、高射速和增强火力覆盖面,图片上就是我军车载82毫米射速迫击炮,它才用弹匣后膛供弹方式,自动射击射速提高到了60发/分钟,一个排三门炮可在一分钟内往5000米外的敌人阵地发射120~180发榴弹,完全可以覆盖敌一个连防御阵地表面!火力打击密度是非常高的。采用弹匣供弹,基本上解脱了手工装填的工作强度,更加适合火力急袭。同时,自行迫击炮也可以直瞄射击,对敌较坚固的工事可以进行逐一摧毁,“大炮上刺刀”的战法在现代战争中仍然非常管用。
总之,迫击炮这种较为“古老”的武器通过现代科技的改造,可以称作“老干新枝”!依然发挥出它高战场适应性的优势。
迫击炮作为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是靠什么在战场上走过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
迫击炮诞生于1904年,至今也只有百年而已。然而这么多的年,除了重型迫击炮,它的发展却一直不明显,其模式几乎没有变过,可以说是非常原始的武器,但是它至今各国也一直在使用,那它究竟靠什么在战场走过这么多年,一直不被抛弃呢?这离不开它的独特的优势,成本低还便利,一款适合于复杂作战的大威力武器。
如果要那迫击炮和其它火炮(如榴弹炮等)相比,无论是威力和射程自然都抵不过,并且它的精度也不及后者。但是如果要从其它方面来看的话,那它的优势就很大了。从设计之初,它就是一种便携式小口径火炮,并且它的制作十分简单,只有炮身、炮架、座板及瞄具四大部分组成,成本低,与其他火炮相比它的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它的优势也十分明显,非常适合士兵携带(2-3个士兵即可),打了目标就赶紧背着它转移阵地。
另外,它是一种大角度曲射武器,非常适合用于打击反斜面目标。如果在复杂的山地地形和丛林作战,像是大型武器根本没有进入,而枪榴弹这种威力又过于小,而迫击炮的威力相对来说就挺不错的,在这些复杂地势其发挥的作用就大了,尤其在越南战争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了。同时,与火箭炮相比,它的射速相对来说就快很多,火力持续相对久,它就是因为它独特的优势使得它一直使用到现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