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第六代战机是否可以取消机炮?

战机的综合水平越来越高机炮的作用越来越小

我认为现代的五代机就已经可以取消机炮了,机炮作用太小,在任务中也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反而占用了战机大量的结构空间和载重,属于可以被精简的“鸡肋”。未来的第六代机更不用说,减掉这个鸡肋,采用更合适的先进武器搭配,才是战机的进阶之路。

拿美军F15战机为例,20mm航炮载弹量512发,射速达到6000/分钟,这是什么概念?呼吸之间就能将那点弹药耗空,实战中除了欺负弱小,或者象征性的威逼一下入境战机外,对真正凶险的空战有一丝帮助么?

诚然越战时发生过美军战机因为没有航炮设计而屡屡错失战机的情况,但一切都应该发展的看问题,当今空战狗斗的几率本就少之又少,格斗弹的消耗远比中远距弹小得多,可以说就算发生了双方战机近距离的遭遇,机炮也不会是最优的选择。而且具有雷达侧照、后照的五代机根本不会不会与你狗斗;拿着1960年前后的空战技术大谈现代飞机应该保留航炮难道不可笑吗?

所以航炮确实就是个越来越显得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角色,我们在21世纪,还拿越战时米格-17对阵F4的所谓“2000尺内攻击能力”做借口未免太迂腐。航炮对现代战机的作用比士兵们配备的手枪还小,美军的F35A只有100发航炮载弹,B、C型则压根没配备航炮,只为了保险起见预留了相关位置。这其实也侧面反映出当代空军处在新世代发展时的一种犹豫心理,一切都处于从稳的原则出发,故而没有武断的拆光机炮。

但显然航炮的日子不可能这样继续下去,航炮的效率太低,第六代机的标准之一必然是武器系统的升级,这其中第一个要淘汰的就是过于鸡肋的航炮系统。依我看来,未来航炮只有两个出路——

1.被不消耗载重空间,更具效率的高能武器替代。

2.发展灵巧智能的高效弹药系统,成为制导弹药的衍伸。

目前第一条的发展已经初现端倪,雷神、波音等公司在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上小有成就。未来机载激光武器可以彻底的取代航炮的位置,并发展出拦截敌方来袭导弹与战机的能力。高能武器的效率和多功能性足以淘汰传统机炮,未来的空战很有可能会是一场“激光大战”。

第二条则属于更早一些的思潮,人们寄希望于将机炮的普通弹丸加装智能模块,让其拥有“制导”能力,从而在近距离空战中更具效率。近年有不少将航炮改为微型无人机发射器的想法,通过在空中四处散布无人机群来达到攻击、侦察、干扰的目的。微型无人机可以在发射出去之后在空域滞留侦察,也可以组阵配合攻击敌方目标,甚至在敌方侦察或导弹来袭时,迅速像海底鱼群那样,模拟出一个以假乱真的形象进行误导。

总而言之,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经验也在被不断推翻,或许真到了第六代战机服役成军的那会儿,我们此时讨论的东西统统都会被人讥讽:太落后了!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第六代战机是否可以取消机炮?

英国“第六代战斗机”CG图,真实的模型也是这样的,目前对于战斗机的划代是有些不同的,美国认为F15/16/18、苏30/35、“阵风”、“台风”…这些战斗机是第四代战斗机;F22A,F35系列、歼20、苏57是第五代战斗机。

目前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仍然安装航炮,而当这些型号的战斗机再经过10~15年的晚上之后,就会取消航炮,原因就是这些型号战斗机到了那个时候完全是“超视距作战”(50公里外),这么远的距离再安装航炮没意义,因为它的最大空战射程都在1000米之内,50公里外是根本打不到敌机的。

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突出性能在于隐身,也就是通过机身的外形设计、喷涂隐身漆、降低发动机尾喷废气热量…等技术手段使雷达探测距离大幅度降低,首先具备了这个条件之后,再研制性能更加先进五代机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发现/跟踪/精确制导更先进的航空弹药,利用技术优势力求在50公里最好在100公里外就把敌机击落,打的就是非接触空战,而劣势一方连敌人都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被击落了…这才是第五代战斗机的价值所在。

但是进入到50公里内目视距离后第五代机失去了隐身效果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进入到“狗斗”,第五代机虽然机动性很好,但它与高性能的四代机交战会有较大被击落概率,图片里A10“疣猪”居然用航炮击落了F22A,这就说明隐身机在随息万变的近距离缠斗当中也有被落后飞机击落的可能。

第五代战机安装机炮的原因,仍然是现有的技术水平做不到大概率的在50公里外将敌机击落,如果发生“狗斗”机炮就是飞行员最后的,也是最称心应手的武器了,要比格斗弹管用,但是还装备机炮的这个事情会在15年之后完全取消。

F22A、F35A和XQ58A合练就是将来第六代战斗机作战模式的雏形。

第六代战斗机仍然是有人驾驶飞机,但它的网络中心战能力要大大超过五代机,可以同时遥控指挥几十架甚至百余架各种类型的无人机组成空战战队作战,空中和地面作战范围可能会达到几千平方公里,而这些无人机当中有:预警型、电子战型、制空型、对地攻击型、反辐射型…等等,预警型发现来袭的敌机后,会迅速将敌机的数据传给第六代战斗机,再通过数据链指挥多架制空型无人机发射中距导弹去拦截…所以,到了那时航炮真的没用了。

总得来说,航炮是战斗机低技术时代的装备,当时也没有机载雷达(一战时代,当时是重机枪为空战武器),飞行员发现敌机完全是靠肉眼,顶多再有望远镜,相互发现之后进行空战,随着科技进步机载雷达和空–空导弹出现之后,航炮地位下降了,从原来攻击的长剑,变成了现在自卫用的匕首,并且科技越进步它连匕首的价值也不具备了,最终会退出机载武器的行列。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第六代战机是否可以取消机炮?

第六代战斗机一定会取消机炮的,第一:机炮不具备隐形能力,是战斗机的最大缺点。第六代战斗机具备高超音速航行能力,而且会装备矢量发动机,即便装备机炮,近距离格斗,能不能打得住还是问题呢?第二:现在我国的歼-20第五代隐形战斗机都已经取消了机炮,因为目前全球的第五代战斗机,都可以做到超视距攻击,直白点说就是,在距离几百公里外就可以发现目标,机炮根本用不上。第三:第六代战斗机肯定会装载激光武器,而战斗机原先的机炮位置就可以换成装载激光武器,这样第六代战斗机才具备领先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

目前,全球五代机基本都具备隐形,超音速,高机动,超视距的性能技术。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肯定会更加先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装备矢量发动机,以及预警系统,可以自己主动识别跟踪目标。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第六代战机是否可以取消机炮?

个人认为,第六代战机可以取消机炮。

对于第六代机是否取消机炮,网上一直有不同的意见,而在第五代战上,机炮的发展已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

赞成六代机继续保留机炮的可能是以下理由:

一、机炮在飞机上的地位是打出来的,在机炮与机枪的空中对持中,机炮完胜机枪。尽管机炮备弹少,但它的破片杀伤威力更大,机枪往往只能能在飞机上留下弹孔,机炮的破片满天飞,大片的可直接切割机体。

在朝鲜战场上当时美国的F-86佩刀的6挺AN/M-3型12.7毫米机枪配置在机首进气道两侧,每侧3挺,并配有电动供弹系统,每挺机枪的弹仓位于枪身下方,每个弹仓可以容纳300发子弹,总载弹量为1800发。而前苏联的米格-15的机载武器配置是3门机炮被巧妙地整合在一个武器包内,置于前部机身下方,可以整体升降,非常便于更换、补弹和维修。37毫米机炮位于武器包的右侧,备弹40发,2门23毫米机炮在武器包的左侧,每门炮备弹80发,共计160发。在武器包升入机身后,37毫米机炮位于机身右侧下部,23毫米机炮位于机身左侧下部。

二、没有机炮的飞机往往失去最后的防卫能力,在场上吃过大亏。

吃过亏的这种飞机正是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当时美国F4鬼怪已配备的是AIM—9D“响尾蛇”、“麻雀—2A”,AIM—9D“响尾蛇”都是第二代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诸如“麻雀—2A”等这一类二代雷达制导导弹是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拥有如此先进的导弹,F4放弃了航炮,但是F4的空空导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过载只有25个G、雷达制导的需要持续照射,红外制导的易受干扰,其结果是F4被米格21追得到处跑,狼狈不堪。

由于未配备航炮,加上越南的湿热环境,电子元器件随之失灵,使得F-4在同米格21等传统苏式飞机较量的时候,战绩并不是十分的好看。经过战后统计,F-4的损失总数已经超过了500架。为了减少损失,后来美空军不得不加装航炮吊舱来应急。

赞成取消航炮的理由更充足:

一、在空对空战斗中,机炮仅在近距离格斗阶段发挥作用。机炮的有效射距只有800英尺左右,一枚射程800英尺到20英里的导弹胜过射程800英尺以内的机炮。一旦两机距离超过1000英尺,导弹就可以发挥作用。

二、超视距空战将是未来空战的特点,发现即摧毁。

目前的机载雷达对目标的发现距离已达300公里以上,空空弹的发展也出现长程发,即使是格斗弹,其距离也有30公里以上的有效杀伤空间,空中拼刺刀几无可能。

三、未来战争是体系化战争、是网络化战争、是各种及不同的协同部分之间的协同作战。

(一)、现在卫星、地面雷达、预警雷达及光电孔径、红外等都具有对隐身目标发现的能力,将F22等希望利用隐身突防在大国面前几无可能。

(二)、各机协同不存在弹药短缺的问题,六代机出动前有人工智能无人机携带大量突防弹药,后面还有大量攻击机的协同补火。所以像不存在F4导弹射完无弹可用的问题。

……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第六代战机是否可以取消机炮?

闲言碎语不用讲,随着现代空战进一步的发展,六代机的隐身,超音速,超视距远距离的打击对手的空中力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取消机炮,完全有可能。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第六代战机是否可以取消机炮?

我认为未来的六代机肯定会取消航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世界上部分五代机就已经取消航炮比如歼20,甚至有的四代机也已经取消了航炮,比如欧洲的“台风”,甚至为了取消航炮而安装上了,铅制的假弹,甚至是水泥的假弹。

可以说重弹轻炮已经成为世界航空武器的一种潮流。二战时,航炮正当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但是装备发展到了现在,机关炮使用起来的确有很多的劣势。一般来说航炮的有效攻击距离在1000米左右,400~800米是最佳距离,1000米这个距离对于现代战机来说的确是太近了。而且攻击的一方要占据有利位置才可以射击,飞到战机的正后方,现代战机的机动性又特别强,可以说想要保证命中率的确太难了。

目前五代机的角力,或者说未来六代机的角力都是在超视距的基础上互相攻击的。比如美军著名的AIM-120中程空空导弹攻击距离为75千米,如果中程导弹没有射中,到了10千米的距离时,还有格斗导弹,“响尾蛇”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最大射程17千米,10~14千米是它最佳的攻击距离。所以说在未来的空战中,航炮会逐渐撤出历史舞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