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主战坦克炮塔后面的圆管的作用是什么?
那个其实是坦克的通气管,不过平时不做使用,只在特殊环境,如坦克需要下水“潜渡”时使用。
上图是一张俄军坦克,这就是安装了通气管的样子,其实它没有什么神秘的,就是保障坦克的正常通气。
我看到有些人拿粗管的图凑数,其实很明显二者是不一样 的,这是一张波兰陆军给豹2坦克安装通气筒的图。一般这种粗管是作为专用装备在需要时由后勤提供。我军秉承了苏式习惯,故而喜欢挂个细管在后脑勺。
粗管有粗管的好处,人可以通过内壁的梯子站在顶上指挥,这样坦克可以方便的躲在水底,无需潜望镜车长也能进行指挥。万一灌水,成员再不济也能逃生。这里顺带说下,坦克其实不防水,哪怕有三防系统,座圈、接缝、底轴等部位也不可能真正做到iphone8的水平。不过坦克潜渡时底下有个专门的抽水泵,只要抽水速度大于进水速度,坦克就不会被灌满。
其实两套通气管是可以同时安装的,粗管多用于训练,欧洲的德系最喜欢这种粗管。因为它能很好的保障人员的逃生和安全。欧洲河流水网众多,又不像中国的南方水网稻田糊履带,比较适合坦克作战,所以坦克的潜渡性能非常被看重。同理,苏联也是一样,T64坦克三棍齐下。
其实不光是99,我们的96坦克用的也是这种管子,上图是坦克大赛时我国96坦克遗落的零件,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个潜渡通气管嘛。
再看看96后脑勺,大体就是这样固定的。这种通气管虽然钻不进人,但整备迅速,能被车辆带着跑,随用随装,自有一番好处。
你看,是一辆BTR-80两栖装甲输送车在水中前行,它虽然能飘在水上,也有类似的通气管道。
二战时的鼠式坦克因为过大的重量无法通过桥梁,所以也设计了潜渡机构用来穿越河流。只不过这玩意儿诞生在战争最末期,又采用了电动机组,真是令人捏一把汗。
这张毛子整备T80渡河的画面很好的展现了尾部的连接情况,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渡河整备与这个高度近似,只不过老王一时找不到图,只能描述下。
M1车体左后部插了两根通气管,加上菊花上的一共三根,菊花上的通气管安装方法与T80几乎一模一样,毕竟都是燃气轮机。燃气轮机是开式燃烧室,工作压力较低;坦克排气管的单向活门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像柴油机那样顶住废气排出、阻止水的灌进,所以干脆多给条管道排废气。
上图是99原型车在试验潜渡,高高的“气管”戳得老长。显然99是有二套设备的,只不过爱用不用了。
阅兵上的99,看看就好,实际过重的坦克现在过河一般轮不到这东西。虽然通气管潜渡理论上耗时少效率高,但河底的情况也未见就是什么好走的高速路。尤其是99、M1这样的重型坦克,有条件的话,还是得靠咱舟桥的弟兄帮忙过河,那根管子就留着发财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