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美国M1A1主战坦克既然性能卓越,又为何在中东战争频频吃亏?
我不认为M1A1坦克吃了什么亏,它的性能是上佳的,没必要过度贬损。相反,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威名还都是中东的一系列战争中打出来的。
只是美国过度使用了吹自己、骂别人的宣传手段,将M1A1坦克广告做的有点离谱,最后又在出售给别国后,得不到合理的应用,才出现了这种差异极大的“频频吃亏”感觉。
例如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拿着刚刚换装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参加“沙漠风暴”行动,其中第四坦克营B连的M1A1坦克在“科威特机场坦克战”中爆出了一个三分钟干掉35辆伊拉克坦克的战绩。
反观拿M60参战的3营D连和1营C连,分别都只有十几辆的战绩。D连队M60A1坦克还被击毁了一辆。
在一个月的“沙漠风暴”期间,陆战队第四坦克营B连拿M1A1击毁了59辆坦克、35辆装甲车、一辆ZSU 23-4自行高炮和119个陆地目标,可谓战果辉煌。
东相线73坦克战中,美军以36辆坦克和步兵战车组成了4个小队,多路出击,击败伊拉克两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过程形同砍瓜切菜。
麦地那岭之战,美第一装甲师的M1A1打掉了伊拉克精锐“麦地那师”186辆坦克、127辆步兵战车,成为20世纪坦克大战的收官之作。
在美军的铁蹄下,伊拉克的苏制T-72坦克无一合之敌,甚至3V1、4V1都无法对阵美国的M1A1坦克。
虽然说伊拉克的T72坦克存在弹药、装甲缩水问题,美国坦克靠热像仪也有欺负人之嫌,且上阵的多是加塞了贫铀装甲的M1A1HA(重装型)但T-72再“猴子”,与M1A1也是同一代坦克;这场战斗几乎摧毁了苏式坦克的名誉,艾布拉姆斯坦克狠狠的刷了一票声望。
整场海湾战争有1800多辆M1A1参战,大量的普通复合装甲被改成了贫铀。这个更换过程只需15分钟,这才是美国坦克不死的秘诀。
另外,实际伊拉克军队一直处在一种被“围殴”的疲态中,美军大量的侦察手段和空中优势让伊拉克的装甲部队很难进行机动作战,逼不得已的伊军最后只能采取“埋沙子架炮台”的抗争方法。
不过不得不说伊军实在是废,美军全部的M1A1坦克加上压地雷的也只有23辆中弹,其中9辆被摧毁,统统是自己人打的或误炸的。
至于第二次海湾战争,很多坦克已经换成了M1A2,后期连M1A2SEP都已经上阵,所以那些锅M1A1还是不背了,要找茬找沙特和埃及嘛。
美国1990年就推出了M1A2坦克,大量的M1A1后来也大多升级成了A2型。A1型之前只有88年的对埃及军售,由国会拍板出售了565辆,后来埃及成了M1A1的大户,购入量上千。看看,人家多么信任M1A1坦克?这款坦克的保有量比美军还高。
此外海湾战争后沙特、科威特购买的统统买的是A2型的低配装甲版,A1型到1994年就已经全面停产,丢脸也丢不到M1A1身上。
唯一值得说道的是苦闷的伊拉克陆军,他们后来也购买了140辆M1A1,但在随后的战事中不断遭遇各种不对称作战,简直是惨不忍睹。看来丧失了美军的体系,M1A1也跌落凡尘了。
也许是为600万一辆的M1A1售价逼疯,伊军最后选择了封存这些美国坦克,转而采购俄罗斯的T90,后者皮实耐用,适合伊拉克的国情和训练情况,250万美元的单价也更经得起消耗。
车库趴灰的M1A1很能说明问题,伊拉克军毕竟不是美军,没有信息化优势、没有大规模的战场遮断、没有肆无忌惮的火力倾泻和高技术手段,拿着M1A1实在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反正这些活计伊拉克人都熟,挖个坑,刨点土,数个12345,路边炸弹“轰”一声就让艾布拉姆斯见鬼去了。
其实这不叫战争,这是不对称的战术手段,也是当今所有坦克都异常痛苦的问题。M1A1只不过靠得比较近,成了最显眼的牺牲品罢了。你看,连昂贵的勒克莱尔和豹2都照样躲不过难堪的局面,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