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跟踪声音的导弹,为什么?

当然有啊,但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地面或空中导弹,而是水中的“反潜导弹”

目前大气层内导弹的制导方式已经很充足,且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通过声音进行制导的方式制约太大。

例如对地制导经常用到的激光制导,一般分为激光驾束和半主动式两种。

激光驾束可通过激光对目标的照射,分出一股或扇形的多股激光束对导弹进行引导;而半主动式则通过照射目标后,接收反射回来的漫反射光来修正目标。

再例如空战中经常用到的雷达波锁定,通过发射电磁波束照射目标,引导导弹进行攻击。

此外还有红外制导、光学制导、、电视制导、线控制导、辐射波被动制导等方式被应用在战场的方方面面,甚至现代导弹许多都是结合了好几种方式以达到万无一失。

声波制导这方面就很低端了,战场上的声音很嘈杂,要确定和分析声音非常困难。交战距离近,没有什么比光学瞄准和激光锁定更好更可靠;交战距离远,电磁波扫描技术独步天下,甚至能分辨出飞鸟,远比各种声波靠谱。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声音的速度,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还是声波,在空气中传递的速度都是一致的,顶多受一点温度的影响。

所以这就很尴尬了,一架F22,巡航1.82马赫;一颗AIM120空空导弹,可飞行到4马赫。现在的任何声波装置都追不上现代的超音速战机和导弹,谈何锁定和分析?

潜艇使用声呐,是因为有先天的优势以及海洋环境的必要性。

1.水对激光的吸收非常强烈,激光束根本无法照射到太远的地方,这限制了激光器在水下的使用。

2.电磁波在水下的的传播也是一样,很容易衰减。其实光也是电磁波,只不过我们的眼睛能接收罢了。

所以,潜艇只能像海洋生物一样,使用声波代替电磁波定位,并由此发明了声呐。通过被动声呐,可以在杂音相对较少的海中听到与分辨其它东西的声音,并通过主动声呐发射音波进行锁定。

潜艇的声波制导鱼雷应该算是一种“水下导弹”,它能通过声呐对声波的反馈,接受到水面舰艇的噪音后进行制导。二战的时候德国就已经制造出了单平面被动声波寻的鱼雷。不过这项技术相当老旧,海洋杂波一样不可小窥。

被动式声波制导主要用于制导鱼雷。早在1943年,德国就率先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它可以通过接收水面舰艇的噪声自动导引鱼雷。现代的一般都是中频声呐自导的鱼雷。像美军最泛用的“阿斯洛克(ASROC)”反潜导弹,采用的战斗部就是一颗能声呐自导的MK46鱼雷战斗部,通过自动驾驶仪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能攻击到水下600米深的大黑鱼。

当然,像“阿斯洛克”这样的反潜导弹,你叫它火箭鱼雷也没毛病,总之就是这么回事儿,声波制导方式只在水下兵器上有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