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各国空军不使用弹射装置帮助战机在起飞时节省燃料?

弹射装置主要作用是帮助舰载机在跑道过短、风速低、大载荷的情况下起飞用的,并不是为了节省燃料,也没法节省燃料。

相反,许多舰载机受上述条件影响,往往不能满载荷起飞,执行大航程高挂载任务时,必须减少载弹或者减少油料,上天以后再重新进行加油。

像辽宁号这样的航母就普遍存在问题,在弱风速情况下挂载很受限制,又没有合用的弹射器,只能依靠倾斜甲板的高度差获得加速空间。

所以弹射器最主要的作用,其实就是“当前条件下容许更大的起飞重量”,包括“起飞更大的飞机”,何来节省燃料一说?

地面空军拥有足够大的机场,跑道数量、长度、宽度、起飞条件都优于航母的甲板。这种条件下飞机完全可以全挂载起飞,没有任何障碍。这也是陆基空军基地的优势之一。

如果到战时,无论是航母甲板还是陆地机场,都很容易遭受到敌方袭击。相比于有层层盾舰和航空兵移动护卫的航母,陆地机场更容易遭到各种空袭打击。正因为如此,陆地机场不可能修的太复杂,弹射器等机械物件无疑增加了陆地机场的维护难度。

上图是发生了事故的尼米兹航母,一架“徘徊者”战机降落时歪了方向,撞毁3架“雄猫”并燃烧爆炸,还激发了导弹和机炮,导致甲板上11人丧生。当时后面排队的战机统统无法降落,有的甚至已经油料告警,舰队紧急命令战机转场才躲过一劫。

试想:陆地机场遭受到战斧导弹袭击,地面坑坑洼洼十几个洞。如果你依靠的是弹射器起飞,那么弹射器包括地下的蒸汽机、电磁电容、滑轨、弹射活塞等等都会被损坏,修复难度非常大。

看上图的法国工兵小哥,紧急修理机场多快速?普通的机场紧急维修只需要拉来速干水泥,铺上专用的预制部件,10分钟左右就能凝固,整个施工不超过1小时,最多3小时飞机就可起降。何必浪费大把的时间去捣鼓并不好用的弹射装置?

毕竟战争还是讲究的可靠性啊。

为什么各国空军不使用弹射装置帮助战机在起飞时节省燃料?

目前,战机起飞的方式有常规的滑行起飞和弹射起飞两种,各国空军在陆地上的战机都只采用常规的滑行起飞方式,舰艇上的舰载机则滑行起飞和弹射起飞两种方式都在采用。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弹射起飞。

舰载机弹射起飞主要依靠弹射技术,这是一种新兴的直线推进技术,适用于短程发射大载荷。就舰载机而言,目前使用的弹射技术主要有液压弹射起飞、蒸汽弹射起飞以及电磁弹射起飞等几种弹射技术。它不像传统的滑行起飞依赖于较长的跑道,可以解决舰艇上空间有限的问题,从而容纳更多的舰载机。同时,舰载机采用弹射技术起飞,还可缩短起飞时间,在作战中可增加更多的飞行波次,提高作战效率。

但我们也看到,弹射起飞技术并没有用于陆地上起飞的战机,这和是否节省燃料没多大关系,而是和空军战斗力息息相关:首先,采用弹射起飞技术的舰载机都是经过特殊改装的,陆地上的战机和弹射器并不匹配;其次,制造弹射发射装置,需要的成本要比修建飞机滑行跑道高出很多,况且陆地上空军拥有足够大的机场,跑道数量、长度、宽度等不再像在舰艇上一样受有限空间、最大承重量等因素的限制,陆地上战机可全挂载起飞,因此没必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建造发射装置;第三,滑行起飞比弹射起飞更加安全可靠,发射装置比较复杂,存在一定失误率,不像滑行跑道一样百分百可靠;第四,战斗中机场往往是敌人轰炸的重点,陆地上的机场是固定的,不像在舰艇上一样有层层盾舰和航空火力护卫,舰艇也可移动规避敌人袭击。在陆地上,对于滑行起飞的战机,若机场受到毁坏,可快速修建临时跑道,甚至于可在空地上临时起降,而对于弹射起飞的战机而言,弹射装置结构复杂、设备较多,易被毁坏,且一旦损坏短时间内难以修复,更来不及重新建造,战机就不能正常起飞和降落,对作战影响很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