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封狮子老虎这些猫科动物为百兽之王?

因为“百兽之王”这个称呼是半生物学半人文的产物,并且更多的是人文因素的影响。

首先,狮子老虎这些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从人类的进化史开始就不断的觅食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慑力与恐怖记忆。人类的祖先在自然崇拜的过程中,将这些强大的动物赋予了神性,当做图腾膜拜,久而久之,历史与文化中便糅合进了狮虎猛兽的成分,演化到今天,就成了我们文化中对狮虎的习惯性解读。

其次,狮子老虎地球上属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在古代人们的观察中,认为狮子老虎是鲜有敌手的动物,是强大的化身,它们能吃掉各种野兽,那自然便是百兽之王。

在传统的动物分布上,狮子是西亚及非洲的物种,偶尔有一些从北非流传入欧洲,故而在欧洲、非洲、西亚的文化上,狮子便自然而然的成为各种强力的象征,并且在文明的发展中,还被赋予了公正、威严、王权等等含义。既然与“王”联系到了一起,那么狮子必然被挂上“百兽之王”的头衔。

有人肯定会说,非洲鬣狗、大象、河马都可以干掉狮子,它们为什么不能称王呢?

狮子有种特性——“家族群居”,往往一只或两只狮子兄弟带着一群捕猎的雌狮构成大家庭,雄狮那霸气飘逸的毛发更是展现得端庄威严,这点极像人类的统治者对自己的观感。

而大象则是食草动物,凶猛有余,霸气不足,甚至石器时代沦为人类的食物,被吃绝种了好几支,这样的东西也就腓尼基人会把它印在钱币上。至于驯化并用惯了大象的三哥则更不会崇拜手下的这些家畜。

鬣狗、河马这些不提也罢,一个猥琐凶残,一个泡在粪水里啃草,何德何能当做百兽之王?

倒是在中国文化中,因为瑰丽繁盛的古代王朝接触到了狮子,所以狮子迅速的担当起了看门的“神兽”责任,与主管杀伐兵戈的老虎一起,成了中华权威的象征。

至于老虎就更好解释了,老虎这个“百兽之王”可谓是当的一点负担都没有,亚洲地区也就老虎与熊是顶级捕食者。亚洲黑熊个体不算大,相比之下,肉食的老虎一直在解放前都在屡屡威胁人们的安全。

中国的虎患在古代一直都非常严重,连今天的上海,在过去都有老虎大白天的跑进城里咬人。1437年的《宝山县志》记载,一只老虎爬进了宝山县城,“绷村绕舍时纵横”,更“有时咆哮啸一声,怒音十里秋风狂”,甚至可能死了好几个人,乃至“居民号恸死不辜,哭声夜半于穹苍”

清代上海地区又出现老虎,这次是康熙年间,宝山广福出现老虎,伤两人后逃走。乾隆十六年,《外冈志》记载,瞿门泾出现一只老虎,咬伤人后逃跑。《金山县志》记载的更恐怖,顺治年间一只老虎跑进金山卫,卫城官兵清缴不成,反倒折了四人。老百姓都吓得“民俱阖户”,最后老虎大摇大摆叼走了一个老妪。

也正是因为老虎在中国古代与人发生的冲突较多,自周朝起,官方以及天子狩猎老虎,以展示对人民的保护就已经成为习惯。李朝历代都非常赞赏能打虎的勇士。这种风气无疑抬高了老虎的凶猛,能杀死“百兽之王”,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都会觉得是荣耀。这种事儿,就连雍正皇帝都不能免俗,跑到画里YY了一番。

巧合的是,中文的“王”与老虎额头的形象非常贴合,它不是百兽之王,谁是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