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改变了历史的事情?
老王想讲三个关羽蒙古人改变世界历史的故事,这里面有拜占庭,有大明,有奥斯曼,是15世纪人类最大的历史动荡。
蒙哥汗之死和蒙古的分裂蒙古帝国大汗,成吉思汗孙子,托雷长子蒙哥,于1259年进攻南宋,据传被乱箭射中,死于合川钓鱼山。蒙哥之死直接导致了蒙古人的长子西征结束,忽必烈等人为争夺皇位疯狂的冲向中国。
蒙哥是成吉思汗后最伟大的蒙古大汗,他限制并致力于统合蒙古人的制度,他死以后,既没有人望也没有才能的忽必烈终止了蒙哥的政策,蒙古分裂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铁木真为蒙古人创造的黄金时代彻底结束。
可以肯定的是,蒙哥汗如果活的再长一些,将自己的雄才大略施行下来,蒙古帝国没有那么简单就会分崩离析,后世可能会有个不一样的蒙古帝国。中亚会怎样?俄罗斯和欧洲会怎样?甚至大明能不能出现都难说了。
跛子帖木儿的征战帖木儿,这个生于撒马尔罕的自称“蒙古人”,灭掉了东西察合台汗国,征服了花拉子模,又吞并了伊尔汗国。随后北征俄罗斯,南攻印度,西征小亚细亚,大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俘虏雷霆王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差点就建立起一个成吉思汗那样大的帝国。
这个帖木儿造成了两个历史分支。
其一:1402年,帖木儿进攻土耳其,一年都不到就打到了安卡拉,他用骑兵和火枪军与土耳其大战,双方十几万人大战,最后帖木儿大胜,俘虏了巴耶塞特一世。而当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也正值国运昌隆,狂攻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帖木儿这一下子让土耳其萎了,让明明马上要完蛋的拜占庭多活了50年。
其二:1404年11月,跛子帖木儿放弃了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完全控制,把国土封给巴耶塞特一世的4个儿子。然后发动东征,开始了对华夏大地念念不忘的征伐。
他集结了近100万战兵以及各路工匠,准备一鼓作气干掉大明。当时大明的“靖难”之役刚刚结束,永乐皇帝与建文皇帝叔侄之间争夺天下打得生灵涂炭,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国家能力都远比不上控制了整个小亚细亚的霸主帖木儿。
大明仍在舔伤,帖木儿却天时地利人和占尽。当时的帖木儿帝国堪称15世纪最强,当时地球上能打的帝国只有拜占庭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大明王朝以及帖木儿。拜占庭已经让土耳其打废了,帖木儿打残了土耳其。
结果帖木儿死了,死在东征大明的路上。永乐大帝当时估计已经舔着狂屠兀良哈部等草原人的战刀翘首以盼,却始终没有等到这个本该是宿命中的大敌。
后世分析,帖木儿帝国的军力和装备以及战斗指数完全不是大明能够扛下来的,中原好不容易赶跑蒙古人建立的汉人王朝差一点就提早拜拜了。
有人说是永乐皇帝用了锦衣卫的密探弄死了帖木儿,还有人说是土耳其方面使手段让帖木儿再也醒不来。总之这个老货已经70多了,没准就是大限到了呢?反正咱不管,大明运气自有上天庇佑,咱接着郑和下西洋去咯~~~~
蒙哥汗、帖木儿的西征、帖木儿的东征,都改变了历史。否则无论是大明、拜占庭、奥斯曼都不是现在这个格局。
大家觉得呢?历史这玩意儿是不是很搞呢?
有哪些改变了历史的事情?
夫妻吵架本来就是寻常事,但是有这么对夫妻吵架间接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这真的是蝴蝶效应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尼采就跟大家说说这个历史事件。
崇祯二年,御史毛羽健向崇祯皇帝建议:取消驿递制度,在这里科普下驿递制度始于洪武年间,功能是递送军需和军情。到明朝后期已经荒废,作为御史—一个专门专门谏言给皇帝的官职,毛羽健必须让崇祯知道。但是使他如此拼命要撤销驿递的原因是一个女人,是出于私心。
毛羽健家里有一个悍妻温氏,从头到脚找不到贤良淑德四个字。毛羽健自打娶了这个女人后苦不打一处来。自从升职后一家搬到京城后,纳了一个小妾,谁想到温氏从老家回来把小妾打个半死,毛羽健也被罚跪一天一夜。这是何等的霸气能把丈夫治的服服帖帖,小妮子不得不佩服。
当毛羽健知道夫人是因为驿递才能那么快抵达京城后,毛羽健就上书崇祯撤销驿递制度。这个历史在正史里面并没记录,实在《秋灯录》里有这么记载
羽健嬖其妾,以妻乘传至,不寄豫防,乃迁怒于驿递,倡为裁驿夫之悦。本来崇祯没有同意毛羽健的想法的,但是毛羽健有个亲戚叫刘懋。此人能言善辩,谏言将驿递人员裁掉就有经费去攻打满洲蛮夷了。这句话就对了崇祯胃口,于是驿递制度就真的被撤销了。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崇祯所能预料,驿递一撤销,许多人失业了就流落成草寇。其中草寇里面有李自成。大批驿卒失业让各路农民反叛军如虎添翼,明朝此时内忧外患,内有乱民,外有满洲。两股势力不谋而合的左右夹击着大明江山。
而崇祯皇帝能力平庸,在内忧上本来总督杨鹤已经灭的差不多了,可是由于驿卒的加入内忧又燃起来了。尼采在这里科普下为什么驿卒加入就那么厉害了呢。其实驿卒是皇帝为了笼络强壮有力的人的差事,相当于玉帝给孙悟空安排了个弼马温就是防着它起兵造反。耗其精力,销其岁月,糊其口腹。这样他们就没理由造反了。崇祯没有理解祖宗的苦心给自己搬了个绊脚石。
而且崇祯皇帝是个多疑的人,在他手下办事要提起十二分精神,而大部分精力不是怎么把事情做好而是怎么让崇祯心情舒服。既要事情做好还要顾及皇帝感受。这样一个皇帝才导致大明王朝的灭亡,1644年李自成攻进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
或许有人会讲即使不是李自成也会有别人灭明,但这种必然论是因为明朝灭亡这个事实已经存在了。正史就逆推,如你所知,已经有了答案的历史,所以理由永远那么充分。从崇祯裁驿那刻起,一系列事件发生了。李自成潼关逃生、反间计杀袁崇焕、松山溃败、大同总兵投降献城、崇祯不肯南撤、李自成夺陈圆圆、吴三桂投降、以至于最后清军入关。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清军入主中原,汉人土地易主。可以说毛羽健老婆的家庭矛盾这个偶然事件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有学者说过:历史其实包含了正常发展阶段和混沌状态,正常时期偶然事件并不能改变历史。而在混沌时期偶然事件会起到大作用。如果明朝那会是太平盛世没有清军这个问题,就算李自成谋反也影响不了大明的气数。很显然那会的明朝是出于混沌时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