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轰炸机如何躲避导弹?
以现代战争为例,轰炸机如果真正被导弹锁定,那么几乎没有任何躲避的可能。
轰炸机这种大型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慢、体积巨大等缺点,故而很容易被探测发现并锁定,在现代导弹的打击能力下,它们几乎没有躲避的可能性。
所以,轰炸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只能尽可能的想办法,绕开敌方的探测,以避免自己“见光死”。
以图-160轰炸机为例,它这种类型的轰炸机突出的是高速性能。属于“硬闯”类型。通过超音速高空低空突袭,强行闯入敌方范围,实施轰炸后迅速逃跑。
美国的B-1B枪骑兵也是一样的道理,但近年来防空导弹的出现让这种类型的高速轰炸机日子有点难熬,它们更多的展示的是防空网外攻击模式,或者担任一些短距的防空压制任务。
相比野蛮的高速突袭,采用被动式的“隐身”技术来保护自身安全可能靠谱的多。只要藏得屌,导弹再牛也打不到。
雷达隐身技术在今天有点烂大街的意思,但对于轰炸机而言这并不是个陌生的东西。早在战斗机展示隐身技术之前,轰炸机就已经把这一招玩滥了。
但真正吃透这一概念的目前只有美国的B-2轰炸机。它采用飞翼式的布局,设计上从红外特征到雷达波特征统统进行了隐身处理,表面采用了吸波材料减弱雷达波的反射,是美国的战略中坚打击力量。
B-52这样的“爷爷”级轰炸机则也有自己的生存哲学。虽然它们既不隐身也飞不快,航电陈旧反应迟钝,但是它们仍然 拥有“庞大”这一价值,再加上飞得高、飞得远、留空时间长,是天然的战略值班飞机。
那说到底它如何躲避导弹呢?那当然是——它压根不躲呀!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攻击范围让B-52永远处于安全区域内。即便被敌方突击,也仍然有大量的护航战机编队去负责对敌。普通情况下,除非你先有至少1000公里外对美军机群任务的实时探测能力,然后还要有本事在超视距范围识别并锁定B-52目标的能力,最后还得小心对方是不是先打了反辐射导弹。所以,距离也是避难的一大要素啊。只要躲的远,你砖头再硬也砸不中我。
我国的轰六K“战神”其实也是B-52这类翻新的老飞机,通过改造电子系统以及武器系统,大大提升了其远程打击能力,具有上千公里的攻击范围。只要做到“防区外发射”,那对方导弹几乎拿轰炸机一点办法都没有。
至于“飞豹”这样的战斗轰炸机,因为任务性质就在前线,所以免不了与对方的防空导弹以及战斗机碰面。所以无非还是战斗机脱身三件套:“撒弹-加力-降落伞”。撒了诱饵弹的同时开加力做大过载机动躲避,躲不了就干脆跳伞。
此外,大多数轰炸机都拥有核打击能力,甚至根本就是为了核战争而设计的,如果处于这种攻击任务下,导弹打不打得中,轰炸机躲不躲的开,已经没太大意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