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炮舰是什么,和鱼雷艇、驱逐舰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了解几个英文名词:

Torpedo boat 鱼雷艇

Torpedo gunboat 鱼雷炮舰

Torpedo boat catcher 鱼雷猎舰

Destroyer 驱逐舰

从英文单词的关系上来看,其实鱼雷艇和鱼雷炮舰的差异真不大,没错,它们是有联系的。

鱼雷艇是体量很小的海上作战单位,主要以鱼雷为打击力量,通过埋伏和灵活机动靠拢对手。在海军探测与远洋水平有限的时代,能发射鱼雷攻击船舶水线位置的鱼雷艇,对大型战舰造成的伤害相当可观。

鱼雷炮舰是早期的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船只,它早期攻击的对象是鱼雷艇,所以也被称为“鱼雷捕捉舰”、“鱼雷猎舰”。

鱼雷艇在体量上比鱼雷炮舰要稍小,不能作为军用舰只定义。而驱逐舰则是随着时代发展完备的鱼雷炮舰。

在19世纪70年代,是“鱼雷炮舰”出现并发展的一个时期。

当时“鱼雷快舰”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大于普通鱼雷艇的体量,但不低于于鱼雷艇的速度,有足以威慑到鱼雷艇的炮火,同时能跟随舰队远海作战的船只。主要作战对象就是鱼雷艇,这也是后来改名“驱逐舰”的原因。

法国人制造了最早意义上的“鱼雷炮舰,”实际上“鱼雷炮舰”没多久就发展成了驱逐舰。因为它们的诞生,是为了驱逐那些利用高机动性对大型军舰发起突然攻击的“鱼雷艇”和“雷击舰”。

“鱼雷炮舰”能很有效的对这些小型鱼雷艇进行威慑和阻拦,除此之外还担任了在必要时间为大型舰艇阻挡射来的鱼雷的职责。“驱逐舰”之名很快就因此而来。

英国海军当时正值辉煌时期,他们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或者‘浩劫号’)号这艘第一个意义上的驱逐舰并以此命名。同期德国人也制造了相类似的船只,但他们给的名称是“大型鱼雷艇”。

其实德国人也没说错,根据历史沿革,鱼雷艇被放大后就成为了“鱼雷炮舰”,再继续发展,度过了专用化的磨合期后,“驱逐舰”便应运而生了。

随着一战风云的爆发,海上的战斗也如火如荼,“驱逐舰”也加入了大规模的战斗,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改进。

到二战时,随着潜艇的发展,驱逐舰被赋予了一个扫除鱼雷艇以外的任务——反潜。

对二战中德国的狼群而言,没有什么比遇到几艘驱逐舰更令人发冷的事情了。

早期的“鱼雷炮舰”在中国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翻译问题。例如清末比较有名的“飞鹰号”驱逐舰。

“飞鹰号”驱逐舰是大清驻德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下的订单,1896年来到中国,隶属于巡洋舰舰队编制。“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乘船逃亡上海,“飞鹰号”驱逐舰还曾经奉荣禄的命令追击过,半路借口无煤抛锚,放走了康有为。

这艘“飞鹰号”最初的舰型名称就是“鱼雷炮舰”,后面不知不觉就改成了“驱逐舰”,应当是英国的军舰改革影响到了船型分类,引发了翻译上的变化。

“飞鹰号”后来因为民国时期粤系军阀内讧,被陈济棠下令飞机轰炸,投降后沉没于海上,成为中国空军第一艘军舰战果。不过这就是题外话了。

更早的中国“鱼雷炮舰”,是李中堂引进的“飞霆号”。

时值甲午战争爆发,北洋系突然察觉到日本真正的实力,开始满世界的买武器,建军备,以期短时间提高自己的实力。

但囊中羞涩,已经很多年没有增添新船的北洋水师一下子拿不出很多的钱。于是把目标盯在了那些稍微小一点,但性价比比较合适的船只身上。

当时驻英公使龚照瑷给李中堂大人发了一封电报,文称觅到好舰一艘:“长20丈,带抓敌雷机,2门25磅快炮,4门3磅快炮,售54000英镑。”李中堂犹豫了几次,随着战事的不利,便很爽快的买下了这艘船。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鱼雷炮舰”或者说“驱逐舰”。

可以从实际用途看出,这种船就是用来猎杀鱼雷艇的,同时具备一定程度是“扫雷”功能。

那么我们再归纳一下。

早期驱逐舰=鱼雷炮舰,鱼雷炮舰由大型鱼雷艇发展而来=驱赶鱼雷艇的强化型鱼雷艇。

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其实有的游戏爱好者在《战舰世界》中玩的驱逐舰,既没有防空能力,也没有反潜能力,基本就是作为大型鱼雷艇使用的。这倒也是某种意义上扒皮揭开了原貌。

现代驱逐舰已经形成了新型的舰只,甚至吨位和战斗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早已离开了当年的那种定义。

鱼雷炮舰是什么,和鱼雷艇、驱逐舰有什么区别?

有关老军舰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先说什么是鱼雷炮舰

鱼雷炮舰是19世纪7、80年代出现过的一种昙花一现的舰种,后来在军舰进化的道路上被淘汰。

所谓的鱼雷炮舰(Torpedo Gunbaot),就是以鱼雷为主要进攻武器,同时仍保留着传统炮舰的武器和设计的军舰,与之类似的还有鱼雷巡洋舰(Torpedo Cruiser),二者的主要区分是排水量,通常1000吨以上的算作是鱼雷巡洋舰,以下的算成鱼雷炮舰。

(大型鱼雷军舰的鼻祖,外形怪模怪样的“多音天蚕”)

这种舰种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19世纪70年代鱼雷得到运用后,主要的载体是鱼雷艇。但是鱼雷艇普遍吨位小、航程短、所载的鱼雷发射装置也少,难以出远海作战,在此背景下,海军界出现了一种理念,即创造一种可以出远海作战的,体型比鱼雷艇大的专用鱼雷战军舰,1881年英国建造了著名的巡洋舰“多音天蚕”(Polyphemus),排水量2640吨,装备5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由此开启了大型鱼雷军舰的历史。之后法国、俄国等国相继建造这种鱼雷军舰,中国船政也曾建造过著名的“广乙”“广丙”“广丁”等号鱼雷军舰(排水量很尴尬,刚好是1000吨,因而有的地方算他们是鱼雷巡洋舰,有的地方则算成是鱼雷炮舰)。

(福建船政建造的“广丙”号鱼雷炮舰。)

鱼雷军舰出现后,实际上好景不长。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铁甲舰、巡洋舰等传统军舰,也都纷纷装上了鱼雷管,鱼雷发射管几乎成了海军作战军舰的标配武器。在此情况下,专用鱼雷军舰这一舰种就难以成立,其中的鱼雷巡洋舰彻底消亡,而鱼雷炮舰实际上后来曾向类似驱逐舰的方向演变。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从英国订购的“飞霆”号军舰,就属于是以猎杀鱼雷艇为主要设计目标的鱼雷炮舰)

当时因为鱼雷的威力巨大,而鱼雷艇体型小、速度快,采取发射完鱼雷就跑的战术,大型军舰很难克制这种小家伙。为了寻找鱼雷艇的克星,产生了两种设计思路,一种就是仍然采取鱼雷艇的设计形式,造更大的鱼雷艇,用来专门对付小鱼雷艇,后来这条进化路线进化出了驱逐舰;另外一种就是鱼雷炮舰,沿用炮舰的设计外形,尝试建造航速更高的鱼雷炮舰,来对付鱼雷艇,最终没有拼得过鱼雷艇形的驱逐舰,就此消亡。

再说鱼雷炮舰和鱼雷艇、驱逐舰的关系

说完了上面鱼雷炮舰的身世,就不难理解鱼雷炮舰和鱼雷艇、驱逐舰的关系了。

相对于鱼雷艇,在鱼雷炮舰发展史的前半段,其理念就是一种“大型版、加强版的准鱼雷艇”,用来弥补鱼雷艇不能出远海作战的问题。而到了鱼雷炮舰发展史的后半段,鱼雷炮舰曾被设定用来当消灭鱼雷艇的猎手。

(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期间从英国购买的“龙田”号鱼雷炮舰,舰型上完全是炮舰、巡洋舰式的模样)

(甲午战争后中国从德国订造的“海龙”级驱逐舰。可以看到早期的驱逐舰外形和鱼雷艇非常相像,就是一种放大了的鱼雷艇)

相对于驱逐舰,在鱼雷炮舰发展的后半段,鱼雷炮舰和驱逐舰是竞争对手,都是想要当鱼雷艇猎手的角色,最终鱼雷炮舰没有比得过驱逐舰,被驱逐舰淘汰。

鱼雷炮舰是什么,和鱼雷艇、驱逐舰有什么区别?

皇帝老师应该是说技术迅速,吃这个亏没有购买爆炸炮弹,只有实心沙土炮弹击中没有炸毁日本军舰,甲午就失败,加特林机关枪要了没有要马克勤机关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