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对千古一相张居正为何如此厌烦?

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基本上张居正是从小把万历看大的。本应该为师恩感激,为长年的教诲亲近,但是最后万历却极度的厌烦张居正。

其实这并不反常,皆因为张居正做的逾越了。

张居正其实还是比较忠心的一个臣子,同时也是个人能力很强的人,这样的人首先很自负,自己说一不二,容不得他人指手画脚。

小皇帝自小就在张居正门下听受教诲,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不知道受了多少老鼻子气,心里没有怨愤才是鬼话。

皇帝尚且年少的时候还好说,张居正专权一些,能帮助抵挡很多的事,他也必须专权,这样才能镇得住邪。

但万历长大后,开始还政,张居正还老实不客气,对着小皇帝指手画脚,这就太有问题了。

须知他是九五之尊,是万人之上,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摆在那里。明朝虽说臣子可以放肆一些,但也没放肆到张居正那个地步。

罪己诏事件

例如,张居正跑去管内宫的闲事,小皇帝喝多了酒跑去玩宫女,这本是很正常的事,结果老张知道了,摆出老师的谱,逼万历搞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检讨书式《罪己诏》。

《罪己诏》是什么东西?这东西可是中国古代的大事,关乎皇帝的权威和面子还有神圣,是不能乱搞的。所以,不是天灾人祸,皇帝一般不会写什么《罪己诏》,把行政的过错或者天灾人祸往自己身上背。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罪己诏》,一个是汉武帝晚年看到自己连年征战,打得天下民生凋敝,老百姓都开始埋怨了,他醒悟后写的,然而字里行间口气硬的很。

另一个就是唐太宗给大将党仁弘脱罪,最后自己又抹不开良心,下了《罪己诏》。

其实算起来历代写罪己诏的不少,但像万历这么奇葩,让张居正逼着为私生活那点破事下诏书骂自己的还真是少见。

罪己诏续集事件

万历骂自己也骂完了,张居正也满意了,可事情还没完呢。李太后觉得这事儿太丑了,她本身手握大权,又看不上万历这倒霉孩子。《罪己诏》一出,她算是打瞌睡遇到枕头,立马就谋划着要把万历废掉。这可吓坏了小皇帝,跑张居正那去求关系讨饶,张居正过去亲口说项,才把事情给摆平了。

其实这里面分明表现的是张居正的政治影响力,他也许觉得小皇帝该听话了,可小皇帝背后冷汗直竖啊。

说到底,张居正做的事情逾越了臣子,他没有把万历当皇帝,而是当成自己的学生。皇帝呢,开始可能还顺着你,可逐渐长大后,你连玩个宫女都当大事管,皇帝没面子。你又随意威胁能废除皇帝,这样的人,皇帝怎么能不恨呢?

最后,张居正人亡政息,死后还被掘坟,抄家。这就是做事情做过了的下场。

万历皇帝对千古一相张居正为何如此厌烦?

张居正是万历朝内阁首辅,万历继位年龄小不能亲政,他实际上是大明王朝的掌权人。大权在握的张居正,行霹雳手段,锐意改革,吏治腐败得到纠正,国库得以充盈,使大明王朝出现了中兴局面。

改革成功,在万历心中树立了张居正高大的政治形象。同时,张居正作为帝师,对万历的教育非常重视,要求非常严格,也非常尽心,在万里心中树立了严师的形象。万历的母亲李太后,但凡遇到万历不听话的时候,就说要告张先生。这时张居正在小万历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万历对张居正是既害怕又崇拜。

万历逐渐长大,他认识到,这个让自己怕得要命的张居正只不过是自己的臣子。他见到皇帝应该磕头,应该俯首听命,应该唯唯诺诺害怕得要命才对。现在一切正好相反。扭曲的君臣关系,造就了万历扭曲的心灵。早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扭曲的关系翻过来。

张居正死了,万历抄了他的家。你张居正不是厉害吗?你不是可以站在皇帝头上吗?现在却被我弄得家破人亡,告诉你,皇帝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说了算的人,皇帝的权力不可侵犯。侵犯了皇帝权力下场会很惨很惨的。

皇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接下来一件事就让万历打了自己的脸。这就是著名的立储之争。

万历想废掉长子朱常洛,立他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朝臣们坚决反对。朝臣们多次奏请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非但不同意,甚至训斥杖责奏请大臣。大臣们强奏,万历提出了朱常洛、朱常洵、朱维京“三王并封”,意在压低朱常洛,提高朱常洵。大臣们反对,再奏,万历以不上朝应对。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皇帝不上朝一是逼大臣就范,二是躲清静,不再听烦人的奏疏。为此万历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

万历至死也没斗过大臣,长子朱常洛最终被立为太子,继承了皇位。

万历恨张居正,因为张居正抢了他的权力,万历恨大臣们,因为大臣的阻挠使他立朱常洵的为太子的想法不能实现。

万历错了,他错在把皇帝看成了至高无上者。阻止他至高无上,是对皇帝的蔑视和侮辱,他就用仇恨和报复来对付阻止他的人。其实真正的至高无上的是遵循道义者,为江山社稷人民者。万历的仇恨把大明朝带进了万丈深渊。

万历皇帝不是个案,当皇帝为了自己者比比皆是,为了江山社稷凤毛麟角,一半为江山社稷一半为自己者才是大多数。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万历皇帝对千古一相张居正为何如此厌烦?

张居正,要求严厉。

务求万历,励精图志,奢华有度。

而自己奢侈无度。

居正在世,万历强压欲念。

心中不满与日俱增。

居正归西。

万历终于大显伸手。

立马报复。

故,侍君如侍狼。

早不保夕。

#凌远长著#

万历皇帝对千古一相张居正为何如此厌烦?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皇帝9岁的时候他爹就死了,张居正是看着万历皇帝长大的,而且亲自培养了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对他进行反攻倒算,他为什么那么仇恨自己的老师张居正?先关注一下,万历皇帝到底有多怕张居正?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万历皇帝十一二岁的时候,张居正给他讲课。要求今天讲的内容,明天必须背诵出来。有一天万历皇帝在背书的时候背错了一个字,张居正大喝一声,万历皇帝差点吓得跪在地上。

第二个例子,万历皇帝十七八岁的时候,干了几件荒唐事。他自己在宫里面闲极无聊,让宫女唱歌,宫女不会,万历皇帝就要杀了宫女,最后以发代首了事。这件事情,被万历皇帝的老妈知道了,她让万历皇帝跪下,然后翻出《汉书》中的霍光传,对万历皇帝说,你要是不听话,就让张先生废了你。

这两件事情,可以推断出张居正在万历青少年时期造成了心理伤害有多大。因此,万历皇帝的心里,早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张居正在搞垮了高拱之后,权倾朝野,任用私人,遭到了很多文官的反对。张居正不仅搞掉了自己的敌人,还搞掉了很多不听话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

张居正当政十年,得罪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几乎所有的朝廷官员。

张大人在世,家里挂了这么一副对联: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太岳是张居正的号,张大人太无敌,已经和皇帝平起平坐。在世的时候,张太师权倾朝野,只手遮天,自然没人能够奈何的了他。但是当他一死,所有的脏水都一起泼过来,贪污受贿玩女人,一样不少,甚至还有人说他大群独揽,欺君罔上,早有不臣之心。

所以万历皇帝一狠心,就把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收拾了,尽管他已经死了。

万历皇帝亲政之后,励精图治,但是如何才能成为大权独揽的君主?第一件事情就是摆脱张居正的影响。

树倒猢狲散,但是张居正这棵树太大了。朝廷里面分成两派,拥护他的人说他为了大明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反对他的人说他老奸巨猾图谋不轨。

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要坚决地贯彻下去,就要丈量天下土地。故太师张居正的种种劣迹随之被揭发,占用土地、卖官鬻爵、任用私人、放纵奴仆、欺君害民、收受贿赂等等罪名,让张居正生前正大光明的形象一落千丈。

万历皇帝自己想要修建宫殿,张居正说国家正在修生养息恢复元气,不宜大兴土木,耗费民财。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让皇帝过苦日子,关起门来张居正自己却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万历皇帝很生气,下面的大臣们也很生气。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没人敢把他拉下马,现在张居正死了,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时机。张居正虽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但是绝不是什么清正廉明的好官,要想在波云诡谲的官场上笑到最后,谁没有一点不干净的历史背景?

一查问题就出来了,更有甚者,检举张居正有谋反之心。这就有点用心险恶了,属于那种整死人不偿命的。

千古名臣,就这样淹没在奸猾小人的口水中。张居正被抄家,剥夺太师谥号,大儿子自杀身亡,另外两个儿子发配充军。用今天的话将,开除党籍,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总而言之下场很惨。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万历皇帝对千古一相张居正为何如此厌烦?

万历对死后张居正所做的一切可能是因为张从小给他树立的形象是一个自律,积极,节俭的形象,在受到谏书后,张的形象在他心中立刻崩塌,他是在接受不了,再加上小时候张居正对万历实在过于严厉,万历心中也有少许憎恨,所以才对张居正抄家掘坟

万历皇帝19岁之前也就是张居正死之前,一直是个奋发向上,勤俭节约,生活规律的人,因为他的慈圣皇太后和老师张居正对他的教导实在太过严厉。张居正死后,刚开始万历对张还表示尊敬,后来有人上书张在位时期生活奢侈,利用权利结党营私。刚开始万历还不信,但是说的人多了也就真的起了厌烦,后来就把张家给抄了。上书的人都是张居正在位时期,被张打压过的人。万历十五年,三件不起眼的小事发生了,一个是大将军戚继光死了,二是清官海瑞死了,三个是万历皇帝突然不上早朝了,三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决定了大明王朝未来,这个国家就像是没有了动力的游轮,从此止步不前。大明王朝表面亡于崇祯,实际亡于万历十五年,亡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实际亡于君臣冲突,亡于党争。

万历皇帝对千古一相张居正为何如此厌烦?

很多种原因吧。简单说说:

张居正是一个合格的改革家,但作为一个老师却未必称职,虽然他的学问足够,但缺乏基本的耐心,也没能因材施教-----他教育的毕竟是皇帝,是一国之君,自己的领导,哪怕不是......又怎能教育基本靠吼呢,而且他也忘了为人师表这一节,当讲的和他自己做的有巨大反差的时候,就会令皇帝迸发出巨大的反弹情绪。从这方面来说,张居正教学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比同是帝师的孙承宗差很远,这并不是说因为教的是皇帝就要表现的如何谄媚,又要如何如何巴结。

“他还是个孩子”挺耳熟的一句话,比如:万历读书的时候,把“色勃如也”的“勃”读成“背”的读音,张居正的猛地一声大吼:“这字念勃!”,小万历被吓了一跳,自然会有些羞恼,而且这也确实过于苛刻了,这两个字万历自然是能分辨的,只不过读跑音了,读了这么多年书的我们也同样都有过这种情况,字都认识,但读跑音了,这么吼有些不可理喻。

古时的孩子成熟的早,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我是天下之主,你敢跟我吼,分不清主次么,当然这些话万历是不敢对张居正说的,只能默默的藏在心里。张居正的做法从根本上刺激了万历的逆反心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就成了必然,张居正自然不傻,但他确实飘了,高度集权的首辅也同样是封建王朝的家奴,这点上他欠考虑,到死也没有警醒。

某方面,张居正和诸葛亮是一样一样的,为了集权没有用心培养皇帝的执政能力,都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后事,只要自己能集权,能放开手脚做事-----“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样是有负先主嘱托的。而万历早已看出张居正的专权,在古代早就算成熟了,但张居正还是把持大权,丝毫没有放权的意思,甚至根本不让万历参与,更何况历练了,万历如何不恨。

反差太大。张居正总是告诫万历节俭的重要性,而自己却涉及贪污(说实话,算算还真没多少),清单:

黄金两千四百余两,白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另有玉带十六条等等。

很多读者恐怕会眼前一亮吧,这还少?不少,看和谁比了,远的不提,就和冯宝一个太监比,他还不到冯宝1/10的家产,对某些“著名”首辅来说,张居正的家产,九牛一毛而已。

但,这确是万历所不能接受的,自己苦哈哈的掰着手指头过日子,虽然还不至于喝风解饱,但也是够拮据了,你张居正两面三刀,简朴这回事合着只有我这个当皇帝的才遵守,你自己倒是不忌讳。

张居正走了,他的家人却遭到清算,要不是连政敌都看不过眼为张居正说话,而万历也觉得过头,否则必然会清算到底的,张居正好歹是帝师,死了就清算,清算的还那么狠,确实是好说不好听,不过等到万历上台,见识了群臣的嘴脸以后,恐怕心中也会有丝怀念吧,没有“送死你去”的突击手张居正顶着,可以说是不胜其烦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