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于现在写丑书、射书、乱书、盲书、吼书的那些书法家有什么看法?
没什么看法!你别看不就不污你眼了吗?记得过去街上常常有什么耍猴的耍把式的,现在没了少了,大家没了娱乐,这不玩个高点的带点文化的——吼啊射啊的,喜欢就捧个场又不要你给个钢镚儿的,娱乐了你 ,你还来个什么丑啊江湖啊的,多不地道,赞下吧?
怎么样?
你对于现在写丑书、射书、乱书、盲书、吼书的那些书法家有什么看法?
要分析书法界的乱象,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事情。就是书法的概念边界
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形式。书法是汉字的表现艺术,千百年来,佳作频出,字体各异,书法代表了中国文人墨客的内在气质,也表达了内在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征。一个国学家,传统文化爱好者,书法是必备的技能。
书法,是中国人将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和感性糅合之后的,偏感性的产物。其感性,包含中国人的视觉审美及背后的审美通感;其理性,一是书法是汉字表达形式之一,其记录功能具有实用性,二是书法作品反映了中国不同时代不同书写者的立体信息,其反推功能具有学术和教育意义。
一幅字不仅仅是表达信息,书法和写字的不同就在于此,小学的时候我们就会写字,现在我们用铅笔,钢笔,键盘,触摸屏,只是单一信息的输入输出。
毛笔书法体现的是一个复合的信息,是思维,审美,格局,气度,气质,学养,而信息传递的功能在书法里面其实是最次要的。
书法是围绕汉字的文化艺术。汉字是不能随意解构的,一解构就脱离书法概念范畴,因为汉字本身就是图画抽象解构的产物,其演变都是在因实用性而整理,已无法再次解构。
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二者的合一体,书法既体现了个人的才情和审美,同时也反应了时代特征和文化思维方式,是理性感性兼并的文化艺术形式。
所以,书法的概念边界就很清楚。第一,必须是围绕汉字造型的艺术创作。第二,必须体现出古代书法技术或审美的继承。任何艺术都是有约束的,如同“戴着镣铐的舞蹈”,而这个约束就是传承有序的原则性规律,而发挥的是个人在共性基础上的创新。
有些现当代的书法,可以称之为墨象艺术,但并不是书法。还有一些吼叫和怪动作,是属于行为艺术,不是书法。因为书法的概念不是由工具形式决定的,而是表达的信息气质。
这些艺术,不过是用了书法工具而已。樵夫用倚天剑劈柴,并不以为他就是武林高手。
艺术的衡量标准:形、法、意
成熟的艺术家都知道,情感和技术是不可能舍弃其中任何一个的。但是,人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的侧重,这种分歧就会存在。而这种“分歧”只是表面的,并不是原则性的。因为他们都默认了一个前提:艺术要符合一般的平衡标准。
我们在很多艺术中,都有这两种侧重不同的争执,书法在千年的传承中也有这两种观点的大讨论,古人称之为“意”和“法”的讨论,意是指内涵,包括思想情感;法就是指技术。
真正的艺术讨论是在一个基本前提下讨论的不同侧重,很多艺术争论都忽略了前提去讨论问题,就越讨论越乱。也会越来越疑惑,因为你会发现古人的言论是“矛盾”的,其实不是矛盾,而是忽略前提去看后面的深层内容了。在“法”和“意”讨论之前的这个基本平衡的前提标准,称之为“形”,也就是基本的特征,如果基本形都有问题,是没有资格讨论在其之上的艺术问题的。
”吼书”“射书”“丑书”的本质:有意无法,不成形
清代书法理论家宋曹在《书法约言》里说:“古人下笔有由,从不虚发;今人好溺偏固,任笔为体,恣意挥运,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究于古人妙境,茫无体认”
这段话讲的就是不顾基本形而糊涂乱写,“任笔为体,恣意挥运”是无法,“以意足而不顾颠错”,是不成形。没有形的意,也不是真的意
比如前一阵我们看到称之为“射书”的“书法表演”,这种表演必然会说自己是一种艺术高度,是站在“技术”对面的“情感”表达,而其实这是低于讨论资格的,缺乏“形”的形式。有人说了:“不能这么说,这个作者也有好的书法作品。”但是这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能写好的人瞎写就不是瞎写了吗?我们讨论艺术作品,就是以你创作这个作品的状态去讨论,这个作品的状态本身就没有进入书法鉴赏的前提资格,因为这副作品的“形”根本不符合书法的概念(以汉字为基本构架),我称之为“有意无法不成形”
我们对古人的误解之一,就是古人所谓的分歧,是在“形”过关的基础上讨论的,而不是在“未能成形”的层面讨论的。如同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处事原则都不懂,怎么可能讨论他做事的境界和风格呢?所以,其实很多后人视之为“分歧”其实多是断章取义或者片面理解古人了。而片面理解,就会造成极端的形式出现,那么这种“分歧”就是原则性了。比如我们再看看下面两幅作品
上面这副作品,其实缺失了“形”,去讨论“意”,以情感抒发为侧重去忽视“法”(技术)。
上面这副作品,只能说全部的价值都在作者上,而不在作品上。
你对于现在写丑书、射书、乱书、盲书、吼书的那些书法家有什么看法?
谢邀:东施效颦,越效越丑。
你对于现在写丑书、射书、乱书、盲书、吼书的那些书法家有什么看法?
对于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唯利是图!为了出名!无所不用其极!不是什么玩意儿!
有名的话,利就来了!
真不知道它们的内心是如何的肮脏!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没用!只能是蟑螂一样!被人们唾弃!
我只是业余爱好书法!不吝指教!
你对于现在写丑书、射书、乱书、盲书、吼书的那些书法家有什么看法?
是人都知道美丑,包括三岁孩童。美与丑本是两个极端,一好一坏,一褒一贬。历朝历代,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唯独书法,不知怎么就不分好坏、不分美丑了?中国几千年书法史上找不出丑书一说。如今,怎么就冒出了“丑书”,真是不可思意。
这里所说的“丑书”是加了引号的,或许是美的升华,或许是美的代名词。书法写到极致,得到升华这是好事,作为美的代名词就不被赞同了。难道形容人长的标志、漂亮也要用“丑”来形容吗?工作干的出色,有能力,不是正面夸奖,而是要用“差”字来代替?正就是正,反就是反。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能反正不分,好坏不辨,黑白不明。几千年的汉字发展史是从实用向艺术转变、发展、过度的,无论怎样转变、发展、过度,都离不开进步,而不是倒退。既然是进步,就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汉字,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写规范了,写标准了,没有问题。真、草、隶、篆、行书各得其法,各有规范,这是一种美。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字形、墨色的起伏、变化,形成另一种美,或者是作者想通过书写形式表达的一种美,但这个美绝不是“丑”,原则上也是在五体之内,不能随心所欲,胡乱为之。
当下,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被歪曲到如此地步,就是一些外行领导内行,不懂书法,不懂艺术,胡乱涂之造成的结果,自以为胡涂乱抹就是艺术。他们连书法最基本的法则都不知道,怎么能上升到书法艺术呢?凭着自己的身价和地位,摆弄起了高雅艺术,更有捧场助威之人奉承,浪费纸墨。古有“惜墨如金”一说,在他们眼里什么惜墨不惜墨的,就是个霍霍,反正又不是自己掏钱买的。弄得一团糟,还有人捧臭脚。这些个所谓的书法大家动不动指责:这个人写字师出无门,临帖太少;那个人写字自己的东西太多,缺少古法。到处以专家自居,到处点评作品,这个不行,那个不对,意思就是除了他的,别人的都不好。殊不知,别人的好坏与你何干?一个人一个书风,一个人一个特点。一个书法技艺不如人的人如何评论技高自己一筹的字?你仅凭着对书法理论的一点认识就挑三拣四?一个非书法专业的大学教授,在本专业称得上专家了。业余喜爱书法且水平一般,在字高你一筹之人面前就是个小学生了,不能放不下教授的架子,仍以教授自居,这样就不好了。试问那些所谓的丑书大家,你们的作品出自何门?历代大家的作品谁人与你相似?还有的“丑书大家”以退出中书协炒作自己。真正有实力的书法家不在于退不退出中书协或加不加入中书协,拥有真正的功夫比什么都重要,凭着三脚猫的伎俩加入到哪儿也说明不了问题。
我不敢嘲讽那些在书法道路上想出新的书家,出新的途中有些失败或挫折也是难免的,这些人也非“丑书”的倡导者。相反,这些人在书艺创作、传承中,始终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书法艺术,却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你对于现在写丑书、射书、乱书、盲书、吼书的那些书法家有什么看法?
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吃饱了没事了,不违法都是和理的,怎么写,那是人家自己的事,自己对美的追求,有人喜欢,有市场,无可厚非。但是就书法来说,也有众多的书体和风格,个人有个人的爱好,对待各式各样的写字,总体来说,纵有千丑,也许会有一美,只要能看见那一美就好了,何必去见那千丑呢,故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名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又如《侠客行》之侠客行,千人千解,万人万念,而独能解者几载出一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