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士兵为何不用盾牌?
我想反问一句,二战的士兵用盾牌有啥用??
倒是一战的士兵曾经普遍穿过盔甲式的防弹衣。
比如上图,是法军的试验,里面是叠片的铁甲,手臂上还大开脑洞的带了个刀子。
后来还搞出了这种大型的,活像个移动锅炉。
诸如此类的“人体装甲”一战特别多。大都是因为堑壕战的需要。士兵们不停的开挖战壕和破坏对方战壕,甚至还有挖地洞的。当两边战壕破开,短兵相接的时候,穿着防弹衣顶在前面的士兵生还几率应该会稍微大一点点。
德国士兵也装备了类似的东西。
这款更实际一些,平时挡在身上当防弹衣,爆发战斗后,可以拆下来组成掩体。
虽然模样怪,但是性能还是很可靠的,可以为士兵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小掩体。
一战德军将火炮的防盾拆卸下来,组成了相对安全的射击阵地。
正是因为经历了一战,人们发现这东西没用或者限制太多,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妙。同时因为战争模式变了,从大炮对轰长枪对射的时代转变为机械化突击,这些累赘又耗费钢铁的防盾才彻底的淘汰了,很少出现在二战之中。
但是二战有没有特例呢?当然有啊,就是咱边上的小日本。
这个鳖盖子一样的东西是二战日本装备的防弹衣。我猜一定是采用了仿生学的原理吧,让士兵背着这玩意儿,在战场上匍匐移动,可以防御子弹和手榴弹破片。
其实我们在二战还是能看到一些防弹衣的痕迹的,但毕竟过薄弱的钢板无法防御强悍的全尺寸枪弹射击。过厚的钢板又会影响到士兵携行——有带这些东西的力气,不如多带一挺轻机枪。你说是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