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G36为何能够迅速成为一代名枪?
G36步枪的装备,完全是钻了一个德国武器装备的历史漏洞。
本来德国一直装备着老旧的G3步枪,研究着无壳弹G11步枪。无壳弹步枪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得不到装备,拖了很久。当无壳弹步枪终于、似乎、应该、可能要正式列装德军的时候,柏林墙轰然倒塌,苏联随后也倒了,G11步枪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两德合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预算投入,再搞无壳弹,德军没那个本钱。
这个时候必须有一把新枪出来代替已经用了几十年的G3步枪。德军展开了招标,陆续考察了斯太尔AUG、英国恩菲尔德L85A1、以及自己的H&K HK50。
德国人选的这仨枪特别有意思,L85A1是出了名的故障奇高,AUG德国人则嫌快慢机无法确定枪械状态。总之一番纠结之后选了自己的国产货HK50。并赋予了它一个传奇的名字——G36。
其实G36本质也是个山寨武器,只是那帅气的外皮挺能蒙人。它的骨子里是仙童飞机公司下属阿玛莱特公司研制的AR18步枪。阿玛莱特因为AR-10步枪的失败,又半途而废的放弃了AR-15步枪,结果平白赚翻了柯尔特公司。他们不甘心的又推出了AR-18步枪。结果除了恶名昭著的爱尔兰共和军外几乎没有别的客户,美军对重新采购一款5.56武器兴趣缺缺。反倒是AR-18优异的设计概念纷纷被其它厂家学习和山寨。前面与HK50一同竞标的L85A1就是典型的例子。AR-18的经典设计可谓是影响了一代名枪。包括台军、新加坡军等也在轻武器设计中大量的山寨了AR-18的设计。
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HK50依靠山寨AR-18,从而制造出一款替换G3的突击步枪,这其中很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临时抱佛脚态度。但受益于德国人的技术思维,他们成功的给G36蒙了一层模块化的外皮。也正因为“模块化”的先进思想,本就性能不弱、理念出众的G36直接踏入了名枪的范畴。
不知是不是G11的超前研发已经磨碎了德国枪械研发者的神经,早期型号的G36除了模块化和先进的材料外,还豪放的采用了双瞄准镜设置。如图所示,上面采用了一个反射式光学瞄准具,下面则附加 了一个3倍白光瞄具。
这种在当时堪称豪华的设置是美军都不能望其项背的,但显然德国设计师仍然犯了点歪科技树的二战病——过于狭窄的视场让这种双标瞄具显得又耗又鸡肋。
德国人随后很快改进了这个设计,他们干脆去掉了G36的反射瞄具,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皮卡汀尼导轨。这无疑让G36在模块化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让这型武器概念上升到了崭新的高度。
因为这样那样的优点,主要是先人一步的研发思想,以及脱胎于AR-18的好底子,让G36迅速成为一代名枪,H&K的明星拳头。出口到全世界多个用户,包括香港飞虎队。
就这样一直风光到2015年,突然爆发的H&K偷工减料案在法庭上闹的满城风雨。该公司在为德国国防军生产的G36步枪塑料件上,偷偷将PA材料换成了更廉价的PE,导致步枪在单侧持续受热时会发生影响内部结构形变的现象。
为此,德军决定终止继续使用G36,转而开发更先进的突击步枪。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同年表示:“G36在德军中没有未来”,并决定在2019年前全部汰换G36步枪。
至此,性能上没有什么太大优点,也没有什么太大缺点,曾经靠着模块化理念风骚一时的G36正式走下神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