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五胡乱华,指的是西晋时期的一段混乱历史。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人部落,源自《晋书》。
1.先得从三国说起,三国群英你争我夺,杀得天下十室九空,虽然司马家最终得了天下,但汉民族在这场浩劫中已经有些疲软了。
2.从汉朝开始就围着华夏这块文明宝地团团转的胡人部落,这个时候开始不约而同的向大汉帝国留下的真空地带进军,并直接接触到晋朝的势力范围。
3.晋朝因为内部原因发生混乱,司马家各王各自开始分裂攻伐,史称“八王之乱”。他们不仅自己打,还借用了胡人的力量打,结果汉人越打越弱,匈奴等胡人却趁势而起。
4.分裂孱弱的中原王朝阻挡不住趁势而起的胡人,很快胡人打下了洛阳和长安,俘虏了皇帝。各个三国名人的后代在此被杀了一票又一票,悲惨至极。史称永嘉之乱。
5.在五胡乱华之前的时代,陆续迁入和繁衍的胡人已经达到了百万之众,远远超过汉人人口。当汉人政权衰亡后,他们开始进行灭汉取而代之的行动,并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胡人国家。汉人在这段时间内受到更大的荼毒。
6.北方汉人被逼到绝地时开始了反弹,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石闵发动叛乱,建立了短暂的冉魏,纠集起汉人势力报复胡人,并发布了《杀胡令》。从此胡汉之间进入了真正的血腥屠杀中。冉魏政权在鲜卑和其它胡人的攻击下很快灭亡了,冉闵也被杀。
7.西晋灭亡了,一部分残余的朝廷势力躲到了江南,大量的汉族人也跟着南下。史称“衣冠南渡”。他们建立了东晋。开始与北方胡人的长期对峙。东晋发动了好几次北伐,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消极的浪费了。
8.后赵内乱时,氐族的势力崛起,占据了长安,建立了前秦。经历几代昏君后,英主苻坚杀符生继位。开始崇尚汉学,恢复生产,安定民心,逐渐前秦开始强盛起来,并灭亡了慕容鲜卑和北方各个势力,统一了北方。
9.前秦不断攻伐,吞吃了益州,又打下了襄阳,开始对东晋的全线进攻。但是在淝水遭到谢玄的顽强阻击。最后汉人绝地反击,以8000骑兵打翻苻坚百万异族联军。苻坚本人也中箭受伤,不久后慕容鲜卑在慕容垂的带领下又开始作乱。
10.苻坚的部将,氐族的姚苌因为畏罪潜逃,建立了后秦。后包围了苻坚,要求禅让。苻坚怕女儿被姚苌侮辱,便杀了两个女儿。之后姚苌吊死了苻坚。
11.苻坚的部将吕光为苻坚披麻戴孝,然后建立了后凉。
12.桓温的儿子桓玄杀入了东晋健康,篡位建立了桓楚。后尽杀北府军。北府军的将领刘裕带着残余逃亡。在京口举行起义,仅4个月就灭杀了桓玄,迎回了晋安帝。
13.后刘裕一路拼杀,消灭了大量的割据势力,并打到长安,干掉了后秦。在一系列的文治武兴后,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是为宋武帝。
14.刘裕死后,少帝继位。搞得国家大乱,后宋文帝刘义隆继位,结束了乱象,改元“元嘉”,开始了北伐。(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元嘉)
15.刘宋趁北魏和柔然大战,北伐抢夺故地,宋文帝发动了三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但双方也结束了兴旺的局面,国家都开始了衰败。
16.很多年后,刘宋的将军萧道成篡位,刘宋灭亡,建立了南朝萧齐。
17.后南朝齐禅位于宗室萧衍。萧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南齐灭亡
18.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西梁,梁朝因此灭亡。
五胡乱华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五胡乱华”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塞外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入侵。
“五胡乱华”实际是由西晋中央内乱导致司马皇室宗王争相援引内附游牧民族为奥援所导致的内乱。
用大白话说:“五胡乱华”本质上和东汉末年何进诛杀宦官引发董卓之乱,董卓之乱引发关东诸侯讨董最终葬送东汉性质是一样的,是内乱而非外敌入侵。
一、“五胡乱华”是内乱而非入侵首先,直接导致西晋被灭的匈奴,他们是早在东汉年间就已经内附的南匈奴,东汉专门还为此成立了一个官职:护匈奴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这个“护”既有监视也有保护的意义。
前赵建立者南匈奴左部酋长刘渊并非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这样的纯粹少数民族领袖,他是正经“山西人”,从小生活在晋阳(太原)一带,很小的时候就聘请上党大儒崔游做自己老师,学习《毛诗》、《京氏易》和《马氏尚书》这些儒家典籍,完全是中原王朝贵族子弟的模样。
他年轻的时候在洛阳长大,当时还是曹魏,他深得司马昭欣赏,和后来晋武帝司马炎关系不错。
他做南匈奴左部首领可是晋武帝司马炎任命的,他的官方职务是晋朝北部都尉,他在晋朝体制内一直做到冠军将军。
另外氐族李寿、符坚从西汉就开始逐渐内附,中原王朝也不断征服氐族不同部落,然后把他们编户齐民。
羌族也是如此,虽然东汉羌族叛乱不断,但是另一方面,在羌族叛乱同时,也有羌族部落不断的内附中原王朝,东汉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护羌校尉职务,同样也具有监视和保护的职能。
“五胡乱华”时,真正说得上是塞外游牧民族入侵的是拓跋鲜卑(北魏),可当时站在抵御拓跋鲜卑入侵第一线的是慕容鲜卑建立的后燕王朝。
二、“五胡乱华”是由西晋中央混乱引发“五胡乱华”还有一个特点是这场大内乱是由西晋司马宗王内斗引发的,但是这不是分封制度的问题,相反,是中央权力过大引发的。
很多人谈论“五胡乱华”都要说西晋“八王之乱”是西晋搞分封制引发的,这个看法是严重错误的。
西晋虽然对宗王采取了分封,但是诸侯王的权利非常小,首先,司马皇族宗王只能领取封地1/3的赋税,剩下2/3归朝廷,其次,宗王军队大国只允许3000人,小国只有1500人,而且诸侯国领军将领必须朝廷任命,但是养兵的钱必须诸侯王出。
正因为西晋宗王在封地权利太小,所以西晋这些司马家的王爷们都不愿意“就藩”,都想留在洛阳辅政,做摄政王,就算被迫就藩,也想尽办法想回洛阳。
“八王之乱”本质不是诸侯王叛乱,而是司马家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主导权展开的混战,而在这场争夺战里势力的宗王就找内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做帮手。
比如前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刘渊,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成都王司马颍手下做将军,司马颍一开始也没想“放虎归山”,但是随着司马颍在斗争中失败,司马颍为了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于是让刘渊回山西。
要知道刘渊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这一切职务可都是当时身为皇太弟的司马颍封给他的。
综上所述,“五胡乱华”本质上就是中原王朝由中央朝廷争权夺利引发的一场波及整个帝国的大内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