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不该给他零花钱,给多少合适呢?
以过来人的经验来说:给,但一定要适量。
女儿刚上一年级时,给不给零花钱就提上了议程。老师开家长会也说过这个问题,建议可以给一元两元的。综合女儿身边小同学小伙伴的意见,最终决定一天两元零花钱,这也是大部分同学家长的决定。
一年级的小朋友单纯天真,他们并没有很大的物质欲望。小女孩喜欢的是棒棒糖,小贴画,小皮筋等;小男孩喜欢的是卡牌,小飞机,小陀螺等。这些小玩具在学校附近商店一般一两元到五元不等,一天两元他们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开心一整天。
不给孩子零花钱和多给都不可取,对孩子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性格养成不利。女儿一年级的时候,有时间会去接她。总是看到一个小女孩孤单单没有小伙伴,我便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说,女孩从来没有零花钱,她们买好吃的好玩的女孩总是躲在一边,时间长了就没有人和她一起玩了。女孩穿着干净漂亮,一看家庭条件就不错,想来父母对她的金钱观念要求不一样。二年级女儿分班了没有再看到那个女孩,不知道她交没交到好朋友。
也是一年级,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女儿无意中说到,她们班有同学花钱雇别人写作业,我大吃一惊。原来那个孩子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保姆。但心中感到对孩子愧疚,就经常给孩子钱。孩子拿着钱给小伙伴买各种东西,回报就是帮他写作业打扫卫生。孩子用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基本上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没有零花钱或零花钱过多会产生的问题更多。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相对来说可能更好一些。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不该给他零花钱,给多少合适呢?
我是寒石冷月,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儿童有一个“购物敏感期”,一般发生在6-9岁之间,而这个区间恰好是孩子进入一年级后。如果家长知道孩子进入了购物敏感期后,我建议还是给孩子零花钱,但是一定要做好理财教育。
那什么是购物敏感期呢?是指儿童进入玩伴期后,和小伙伴在一起时,会有一个行为模仿的现象,如发现玩伴可以拿钱去买零食或小玩具,当看到别人有吃的玩儿的,而自己却没有时,孩子便会想着向爸爸妈妈要钱,以实现自己去购买的目的。
站大人的角度来看儿童这种购物行为,其实很容易理解,只是家长容易忽略一点,就是孩子一但手里有了零花钱就会控制不住消费,直到花完为止。花完怎么办?想办法再向爸爸妈妈要,要的次数多了,大人就不愿意了,有时会批评孩子,怎么可以胡乱花钱呢?
当你批评孩子乱花钱时,可能会带来一种后果,就是让孩子从你这里被拒绝后,开始打歪主意,如从家里偷拿钱,或者向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去索要。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话,保证给你开绿灯,因为溺爱而让孩子更加乱花钱。所以,当你打算给孩子零花钱时,就必须要进行理财教育,确保孩子能正确消费。
具体做法:
1、要告诉孩子,你已经大了,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应该每周有零花钱。
2、要给孩子立下规矩,不允许随意买东西,更不能看到什么都想买,而是想,我的钱应该怎样花才最合理。
3、与孩子协商一周一给,还是每天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从孩子们花钱的自控力上来看,我建议最初是一天一给,一次给一元,告诉孩子如果这一元钱不够你要买的东西,你可以暂时先攒着,攒够了再去买。当持续半年以后,可以视情况一周一给孩子,一般放在周日晚上最好。
4、教孩子学会记消费帐,让孩子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5、家长给孩子规范购买范围,避免孩子乱七八糟什么都买。
6、给孩子设立奖励约定,如果不乱花钱,并且还有节余,可以给你一定奖励,放在储蓄罐里攒起来,以备以后再花。
7、我鼓励孩子不要学别的孩子乱花钱,要学会管好嘴。因为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嘴馋,且还爱懒惰,从下面引导孩子学会花钱自控。
8、不定期和孩子聊理财方面的话题,教孩子一些理财的小知识。
结束语:通过上面的建议,家长是否对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有新的认识了呢?如果你发现我给你的建议还可以再补充,那不妨根据你家的情况来完善吧。总之,给孩子零花钱这事要慎重考虑,处理不好容易引发问题,只是孩子现在小,再过几年,消费的欲望会越来越强,家长必须要平时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意识的引导,让孩子明白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道理,如在家里做一些家务,或者采取别的什么形式获得奖励等。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不该给他零花钱,给多少合适呢?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儿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给零花钱?
我觉得该给孩子零花钱。一年级孩子可以每天都给一点,也可以一周给一次。
我家孩子上一年级时有给孩子零花钱,每周5元。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些合理的需要,因为以前学校没有为孩子们配备直饮机饮水,孩子们要买水喝,还有孩子要买个笔、本子、零食、小玩艺儿什么的。
给孩子零花钱,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我家孩子性格内向,胆小。小卖部阿姨认识我家孩子,说我家孩子从来没去小卖部买东西。我就询问孩子零花钱怎么花的,他说都是在小卖部里买东西。我说阿姨怎么都没见到你呢?他回答他都是叫他的同学帮他买。我就鼓励他,买东西还是要自己去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买。叫同学帮你买,还得麻烦同学不是吗?后来他就学会了自己购买。有一次我生日,她还用零花钱,在路边摊买了一条一元的项链送给我。
给孩子零花钱,可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理财。我家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每周给他5元钱。还送给他一个金猪储蓄罐。除了每周的5元,还有他平时获奖得来的钱。比如整理他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袜子,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等等。他每个月都会报告他的小金猪又“长胖"了。
给孩子零花钱一定要适当。避免造成攀比和羡暮他人钱多的心里。我家孩子有一天回家对我说:妈妈,毛毛同学的爸爸可有钱了。每次零花钱都给他100。我就对孩子说:毛毛同学的家庭和我们的家庭差不多。爸爸妈妈都是上班一族,别人的爸爸给100块,也不是他特别有钱,我们给你5元,也不是因为没钱。还有的同学家庭跟我们一样的,还没给零花钱呢!你看毛毛的爸爸开跑车,你爸爸没跑车,那是不是你的爸爸就不爱你了呢?毛毛一家住的是租别人的房子,我们一家是住自己的买的房子。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是别人的事,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你如果零花钱不够花,爸爸妈妈也会给你增加。儿子就不再说什么了。
给儿子适当零花钱,还可以培养他乐于助人的品质。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对我说。他的同学没钱坐公交车回家,向他借了一元钱,要不要去向他要回来呢?我就跟他说,同学向你借的就理应还给你。若同学不还给你,你就当做帮助他这一次。我们带孩子外出,看到乞讨的老人。孩子都会掏出他口袋里的1元零花钱。
我觉得孩子上一年级了,还是要给一些零花钱,但不能给太多。大家都给孩子零花钱多吗?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不该给他零花钱,给多少合适呢?
谢谢悟空!
现在人们生活都很富裕了,不在乎给孩子那点儿零花钱的。孩子上学了,白天离开父母在学校里,一旦有点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自己随身带点儿钱,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赞同,能适当的给孩子零花钱是应该的!不过事先要讲清楚,不能随随便便乱花钱,要学会勤俭节约,不能大手大脚的见啥买啥!
从小学会怎样适当的去花钱,对将来会有好处的!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不该给他零花钱,给多少合适呢?
不要给零花钱。一年级的学生还很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还很差,如果给了零花钱弊大于利。(1)、一年级的孩子只有七周岁,如果有了零花钱,表面上能够有计划、按照实际需求购买些学习用品和零食,但是对于家人挣钱不易而花销很易,没有清醒的认识。尤其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一些红包、零星的散币,都是些伸手得来的,对于钱的多与少概念是很模糊的。例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的一名男生,现在的压岁钱有四万元。我们学校的保洁员,一个月的工资为一千三百元。一年级的孩子能知道保洁员要得到四万元,需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吗。既使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很到位,而实际上,孩子又能理解的透彻吗?(2)、孩子有了零花钱,会用这些钱购买什么呢?除了买些学习用品外,大部分的钱来购买零食。例如夏天放学时,买了一元一支的冰糕,心里感觉甜甜的,但是看到其他同学买了二元一支的冰糕时,心里面能平衡吗?下次买冰糕时,小孩子一定会买二元一支的冰糕。这样子,小孩子了攀形成比心里。有了零花钱,小孩子看见了喜欢的,一定会前去购买,一定会攀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显得无能为力;有了零花钱,助长了攀比之风。钱在家长的手里,孩子生活和学习上需要什么,一定会酌情购买,一定会满足孩子的愿望。偶尔,家长不去购买,孩子的心里也没有失落感和不悦,因为孩子是一年级,还很小。(3)、要让孩子有失“颜面”之感。最近天气都在三十四度左右,傍晚放学的时候,很多的爷爷奶奶都会给孩子买上一支冰糕。如果你给孩子买了一元一支的冰糕,而孩子哭闹着要换成二元一支的冰糕,这时一定不要买二元一支的。要有用意的让他失去“颜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习奖励来获得才有意义。例如放学到家,帮妈妈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做得优秀奖一元,如果做得不够好,则不奖。又例如,读课文,读得流利没有,读得有感情、感情充沛可以奖一元。下一次买冰糕的时候,就可以买二元甚至三元一支的冰糕了。总之,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很小的,家长要有心去教育、去培养,不要给孩子零花钱,等到了三年级以后逐渐给孩子很少的零花钱,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全有必要的。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该不该给他零花钱,给多少合适呢?
我认为不应该给孩子零花钱,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原因有二:一,学校周围是小卖部,卖的大多是“
三无”食品,没有卫生保证,比如辣条,只要一个学生吃,整个教室都有一种难闻的味道。瓶装饮料,里面的颜色也是花花绿绿,味道也五花八门,小孩子喝过后,有的出现呕吐,肚子疼!给孩子零花钱你会害了孩子!!二,每天给孩子零花钱培养了他乱花钱的坏习惯,他只知亲人口袋里有钱,不知道钱来之不易,不利于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成长不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