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你预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民以食为天!玉米、小麦、水稻、大豆为我国四大粮食作物。而除了大豆是粗粮外,其他的三种粮食都是主粮。而在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这几种粮食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大豆的涨势是最凶的,从原来的1.6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2元多,而其他粮食的价格也上涨了0.2~0.4元不等,其涨幅也是比较快的。那么现在已经进入下半年了,今年的主粮价格在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呢?是否还上涨吗,又能达到什么程度呢?李子来回答一下:
我们首先看一下最近的粮食价格:最近的大豆价格:从今日的大豆主产区的价格来看,现在大豆现货报价保持稳定,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塔豆装车报价多在2.73-2.78元/斤之间,而大豆需求处于淡季,储备大豆持续投放动摇贸易商挺价心理。
最近的玉米价格:最近全国各地的玉米价格还是以持续上涨为主,今日山东的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收购价格已经到了2380~2420元/吨,部分厂家更是以2400元每吨为起点,而这个价格已经突破了玉米近5年的最高价。
最近的小麦价格:截止7月25日,全国主产区小麦价格指数为2340元/吨。其中河北地区的小麦价格是2300~2400元/吨,山东2320~2400元/吨,河南2280~2330元/吨,江苏2280~2360元/吨,安徽2240~2320元/吨。
最近的稻米价格:目前来看,而现在的早籼稻正在上市,截至到7月25日,南方地区的早籼稻干稻谷上市到厂主流价在1.13~1.21元/斤,潮粮收购主流价为0.80~0.85元/斤,其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
在今年下半年,主要粮食的价格能到多少钱一斤,能达到什么程度:笔者认为, 总体来说在今年下半年,全国主要粮食的价格还是以平稳为主的,不过小麦、大豆、玉米上涨的幅度较大,其他的水稻价格还是以平稳为主,具体有几方面的原因,我分别来说一下:
下半年稻米的价格如何:
虽然来说,这几年稻米的消费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其2020年的稻谷消费量在2.08亿吨左右,较去年增加0.05亿吨。
但是来说,由于稻谷的消费比较单一,只是用于口粮消费。再加上2019年的稻谷变量并没有发声太大的变化,只是相比2018年少了251万吨左右。
另外我国的稻米储备库存稻米也有一亿吨以上,其稻米储备量还是比较充足的。还有泰国等国在近期的大米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等因素下,下半年的稻米价格并不会出现上涨的现象,还是以平稳为主的。
下半年的玉米、大豆价格如何:
笔者认为,下半年的玉米和大豆还是以上涨为主的,这是因为由于现在已经进入夏季,而暴雨又太多,从而导致一些秋收农作物的产量受损,再次加大了粮食的紧张形势。所以在此情况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可能会收到产量的影响,其下半年的价格或许以上扬为主。
还有自进入下半年后,随着生猪价格的高涨,导致下半年的生猪存栏量增加,所以也就导致了以饲料为主的玉米和大豆的粮食需求紧张。因此来说,今年下半年玉米和大豆的价格还是以上涨为主的。
下半年的小麦价格如何: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地区启动托市收购,导致大多数农民存在着惜售心理,再加上小麦由于暴雨等原因运输困难等原因,也造成的近期的小麦价格以平稳上涨为主的。
但是来说,由于小麦和稻米一样都是比较单一的口粮,所以来说其小麦的粮食需求还是不大的。在加上今年国内、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小麦获得了丰收,所以在今年小麦粮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其价格的上涨幅度并不是太大。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分析来看,今年主要粮食价格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是玉米和大豆的价格会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是来说其上涨的幅度并不是太大。因此来说,农民们朋友们在下半年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的卖粮才是最主要的。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中国执行的是稳定的粮食价格政策,粮食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只能有小幅度的调整。比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来刺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扩大我国的粮食战备储备。我国是2004年放开粮食价格的,粮价以市场形成为基础,国家实行最低价格保护,和临时收储政策以及农业补贴制度来保护农民的利益和市场价格。国家决不会允许不良商家抬高粮食价格来破坏稳定,也不会允许压低粮食价格来伤害农民的利益来损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生活在中国的人民,永远不会被粮食价格所困扰。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今年主粮价格下半年有上涨趋势,预计不会突破历史最高点。粮食价格倍受市民关注,因为它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产品,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人民的健康安全。主粮涨价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形成的:一是世界粮食短缺预警,世界粮价上涨带动。世界粮食计划署上半年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预警,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可能增至2.65亿人。全球粮食价格开始走高,泰国大米作为全球粮价基准,迅速由每吨580元上涨到760元每吨。国际粮价上涨必然带动国内粮价的上涨。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带动粮价上涨。上半年玉米价格上涨20%以上,主要是养殖恢复性急剧上扬,饲料加工企业需求大量增加,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下半年,养殖业发展持续向好,市场粮食需求旺盛,还会助推粮价高位运行。三是借机炒作,社会发生囤粮风险增大,推动粮价高位运行。目前受各种传言影响,粮食经营者借机炒作,有的市民偏听偏信,个人储存粮食,无形之中助推粮价走高。四是南涝北旱,发生粮食减产风险存在,粮价上涨存在可能。目前,国家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粮食保障和市场稳控,农业农村部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化?能达到什么程度?国内的主粮主要有三种水稻、小麦和玉米,笔者就针对自己熟悉的小米和玉米简单给农民朋友介绍下。
玉米价格
当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各地贸易商看好下半年的玉米价格玉米出库不积极导致的,虽然最近一个多月拍卖了大量的临储玉米,而且也多次调整临储拍卖玉米政策,但是临储拍卖玉米的出库并不理想,虽有拍卖到时真正进入市场的玉米并不多这也是当前玉米价格控制不下来的重要原因。
有朋友说到了9、10月份,新玉米上市后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笔者并不这么认为。首先,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预计今年的玉米产量并不理想,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年玉米需求缺口甚至可以达到1000多万吨。而需求端方面,虽然深加工企业当前开工率不高,但是养殖端持续向好,尤其是养猪行业,产能不断恢复,生猪存栏量不断增加,玉米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这两点都有利于玉米价格维持高价。
综合来说,下半年玉米价格会呈现8月上涨,9、10月份窄幅下跌调整,11月和12月平稳维持高位的走势。
小麦
进入2020年以来,小麦价格一直都是比较理想,上半年是因为疫情的缘故,进口小麦数量减少,再加上持粮主体的屯粮不出售,使得小麦供求缺口增大,价格上涨。
而到了下半年虽然新一季的小麦上市了,但是现在的玉米价格过高,一些饲料企业开始使用小麦代替玉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提高小麦的价格。不过考虑到囤积小麦的收入比玉米要低,预计新玉米上市之前贸易商会进行一波集中的小麦出库,这将使得小麦供应量增加,而致价格停涨。
目前小麦的价格普遍已经上涨到了1.2元,高价地区甚至达到了1.25元一斤,预计短期之内随着饲料企业对小麦需求量的增加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考虑到近期玉米价格趋稳,那后期小麦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了。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天气的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主粮食小麦、稻谷、大豆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大豆价格上涨如虎,从1.6元/斤上涨到2.4元/斤,东北、黄淮地区高达2.6元/斤。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小麦价格上年同期,上涨32元/吨,稻谷出现0.02元/斤左右的下滑,中储粮河南玉米拍卖价格突破1.2元。
进入到下半年,疫情持续,天气也不佳,自入伏以来,各个地区出现汛期,以安徽以南地区最为严重,因此,粮食生产也会因为受到影响而出现上涨现象,至于能到什么程度,还需根据市场变化去定夺。
各级地方储备稻谷陆续供应市场,粮紧缺得到缓解,预计将保持平稳运行上半年,市场流通粮源仍旧紧缺,稻谷价格继续持续增长,普通粳稻价格在1.45-1.48元/斤左右,南粳系列价格在1.5-1.55元/斤左右,较上周继续上涨0.05元/斤左右;普通粳米出厂价1.94-1.96元/斤,优质粳稻出厂价2.0-2.06元/斤。近期江苏地区流通粮源增多,且地储粮开始陆续出库,后期粮源将不断增加,普通粳稻价格在1.42-1.45元/斤左右,南粳系列价格在1.5元/斤左右,较之前下滑0.02元/斤左右。根据近期稻谷拍卖交易情况显示,稻谷成交依旧保持高成交率,但溢价出现缩窄。下周国储19年江苏粳稻投放量继续保持3千多吨,预计成交情况依旧活跃,加上各级地方储备稻谷陆续供应市场,粮紧缺得到缓解,粳稻价格高位调整,预计将保持平稳运行。
国家陆续向市场投放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大豆,价格持续高涨的大豆可能要出现短期降温今年6月中到7月初,储备大豆的拍卖价将东北大豆价格抬高,一度和关内价格相等,优质大豆甚至超过了关内大豆。价格的上涨,还因贸易商的持续坚挺,这才让大豆的整体行情持续性的上涨。
为了平抑国产大豆价格,目前国家已经陆续向市场投放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大豆,包括国产和进口政策性库存大豆,统统投向市场。
进口的大豆进入市场中后,大豆的价格崩了,中储粮油脂公司国产大豆竞价销售结果来看,首次出现流拍,且多标的以拍卖底价成交的情况,很多贸易商挺价信心不足,都希望能抓紧把大豆卖到市场中,而近期的黑龙江10万吨大豆拍卖传闻,更是让很多贸易商担忧,接下来的行情会再次低迷。但是南方地区的水患到来,也让很多农作物受损。比如说安徽的安庆、宿松等农场,大豆种植面积比较多,但因多轮降雨以及炸坝蓄洪,大豆作物的损坏面积多达120万亩,秋收大豆减产的话,对未来的行情依旧有看涨作。
由于南方暴雨导致南粮北运受阻,当地贸易商也普遍看好后市,惜售情绪较强,推动小麦价格上涨据统计, 截至7月15日,国内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数量3432.9万吨,同比减少420.9万吨。7月22日国家临储小麦投放量97.87万吨,实际成交量0.3585万吨,周比增加0.1077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30元/吨,呈现明显上涨态势。7月23日国家临储玉米投放量397.4163万吨,全部成交,周度成交均价2017元/吨,周比上涨67元/吨,其中最高成交价2380元/吨,溢价幅度达600元/吨。从企业来看,一些面粉企业开始提价收购,对贸易商的奖励也也开始加大,其中全球最大的面粉加工厂,五得利集团各分公司收购模式从8月1日从自收模式转向定额奖励模式,定额数量从100万吨至1万吨上不封顶。完成定额每斤奖励1分。又由于南方暴雨导致南粮北运受阻,导致北京、天津等一些大的粮商集中来鲁采购,当地贸易商也普遍看好后市,惜售情绪较强,共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总结,上半年主粮食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价格上呈上涨波动,虽然下半年会有新粮上市,但是疫情没有结束,且受到汛期暴雨的影响,粮食产量减少,则价格看涨。不过因为粮食的特异性,会受到进口和临储的调控,上涨幅度依然不会太高,所以不要抱太高期待。
感谢阅读,喜欢的给轩辕点赞关注呀!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您估计今年的主粮价格上下半年会有多大变动?能达到什么程度?
目前已经是2020年7月末,回顾过去的半年多时间,受疫情、供需等影响,国内粮价总体以上涨态势为主,部分品种涨幅比较大。从主要粮食品种来看,口粮如小麦、稻谷的价格总体有波动、但幅度不大,纵向对比价格基本稳定;玉米、大豆价格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主要原因就是供需形势偏紧。根据有关数据,截至7月下旬,国内玉米价格比年初上涨了17%,小麦、稻谷涨跌幅度在2%左右。进入下半年,2020年产新粮将陆续上市供应,在疫情影响持续、主产区遭受不同程度的不利天气等综合影响下,初步来看后期粮食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的概率加大,其中秋粮品种的新粮价格或将有较为明显的上涨过程,且优质优价会表现明显。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其实还是有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的,不容易直观估计。
一、下半年小麦价格总体将稳中上涨,不排除中间会有小幅的波动,市场顶部将围绕拍卖底价建立。当前国内小麦市场正处于新麦集中收获的时期,虽然收购进度同比略偏慢,但因为农民惜售、产量比上年减少等支撑下,华北地区小麦价格从上市以来震荡上涨,表现偏强,目前普麦多在1.17-1.21元/斤;而中南部麦区一如既往的表现总体平稳,市场价格以托市底价运行为主。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7月15日主产区已累计收购2020年产新麦3432.9万吨,同比减少420.9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小麦累计收购量453.6万吨,占总收购量的13.2%。
后期来看,国内小麦价格在下半年仍可能有阶段性的行情:一是在9月末托市收购预案结束之前,南北产区预计将总体以稳定为主,其中华北地区将波动偏强;二是国庆节前后,小麦价格或有小幅的波动行情出现,主要考虑到秋粮上市,贸易商出售意愿增强,农民也会因为学生开学、秋粮上市而出售部分小麦余粮,据测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我国小麦总产量13168万吨计算,截至7月15日的收购量占比仅为26%,这也意味着市场流通环节的粮源比例相对偏高一些;三是四季度后小麦价格将稳步走高,主要考虑到市场流通的新麦逐渐减少,而下游需求进入季节性旺季,面粉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回升。但考虑到国家托市小麦库存充足,拍卖持续举办,哪怕当前已经是新麦购销旺季,也只是将拍卖投放量减少至每周100万吨,而并没有暂停,这在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的同时,托市小麦拍卖底价也为后期市场价格形成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根据现行的拍卖底价,2014-2019年产托市小麦统一执行国标三等1.145元/斤,等级差价0.02元/斤,后期小麦市场价格的顶部也很容易测算了。
二、后期稻谷价格或将稳步走高,新稻价格将表现偏强,特别是质量好的稻谷价格。2020年以来,虽然国内稻谷及大米价格受抢购、国际市场传导等影响,在4-5月份一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行情,但随着下游消费进入淡季、国家加大国储稻谷拍卖等,稻谷及大米价格又回归了平稳偏弱态势,特别是6月份以来,下跌的压力比较大,大米加工企业多以维持老客户为主,开工率下降,市场走货一般。进入7月份,产区新季稻谷也进入了陆续收获上市期,但今年南方产区受持续降雨及洪涝影响,早稻产量及品质预计下降明显,对一季稻的生长及晚稻的播种等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今年新稻生产形势预期变得不乐观。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通知,将今年的早稻托市收购预案启动时间从原来确定的8月1日进行适当提前,据了解江西省已经于7月25日启动了早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但在很多产区因灾导致早稻品质及单产下降的情况下,预计托市收购的量不大,价格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品质差异。
随着中晚稻的陆续收割上市,下半年国内稻谷市场将会表现出明显的新强陈弱、优强普弱特点,新稻及质量好的新稻价格或将因为新作产量及品质下降而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其中主要将集中在南方产区。这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气候条件不利于南方水稻生长,另一方面国家在此前公布的托市收购政策中,对2020年产籼稻最低收购价做了上调,比上年提高了0.01元/斤。但是,考虑到国家临储稻谷库存充足,拍卖持续且力度较大,对加工企业来说粮源得到了充分保证,这也将抑制后期稻谷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
三、玉米市场表现强势,后期供需缺口预期将继续为玉米价格提供走强动力。毫无疑问,今年的主要粮食品种中,玉米表现非常抢眼,价格节节攀升,时至7月下旬,华北地区已有深加工企业报价达到1.265元/斤,饲料企业也有1.25元/斤的报价,距离1.30元/斤似乎越来越近了。在2020年疫情形势之下,饲料养殖需求正在逐渐恢复,深加工企业近期停工检修较多的情况下,且国家从5月28日启动临储玉米拍卖、每周投放量达到400万吨等等的背景下,玉米价格仍有如此的上涨表现,究其原因就是对后期供需格局偏紧的预期,供应不足、看涨后市,贸易商抢购屯粮积极。据有关数据,农业农村部专家预警委员会发布的玉米供需平衡表,预测本年度、下年度的国内玉米产需缺口在1358万吨、1398万吨;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则预测本年度的供需缺口在2700万吨、下年度将达到2500万吨。
尽管时至7月下旬,今年以来的临储玉米拍卖已经累计成交将近3600万吨,再加上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成交部分,国储供应已经有4000万吨的量级,填补本年度的产需缺口是没问题的。但据了解,这部分成交的粮源到目前为止,出库的数量并不多,尚未形成有效供给,通过拍卖为玉米市场降温的预期并没有达到,反而成为了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助推剂”。目前来看,后期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预计将有限,且三季度临储玉米也将陆续出库,后期市场供应将增加;但下跌的空间也不大,毕竟“高价”抢拍的且目前最高成交价已经高达2380元/吨的粮食,贸易商也不可能“降价”便宜卖出去。
综上所述,下半年是新粮的集中上市供应期,虽然也是消费需求逐渐进入旺季的时期,但供需格局总体是阶段性宽松的,而且国家还一直在进行着托市或临储粮源的拍卖。但今年的市场行情,有着复杂的形势,预期也不尽相同,使得不同品种的价格走势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品质差异。当然,对后市价格预期也不应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国内粮食市场有着自身的特点,这期间还要密切关注2020年产秋粮各品种的最终产量和品质情况,以及托市收购的力度及临储粮拍卖的节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