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农村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俗语,但是这些有意思的俗语背后,却包含着有用的哲理。就拿这亲人之间的俗语来说吧,有的则是要避讳的,有的则是要开放的,所以这俗语也不是相同的。
而今天我们就谈论一下这句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亲戚和外甥之间要注意什么,这叔叔和嫂子之间又该避讳什么呢?李子来回答这其中的事。
“外甥头,舅家牛”的意思:俗话说的好,这“爹亲叔大,娘亲舅大”还是很道理的。而这亲人当中,舅舅是母亲兄弟,自然也是外甥最亲的人之一。特别在小的时候,我们都是喜欢去舅舅家玩耍,而舅舅对自己的小外甥也是格外的喜爱,所以这血缘关系自然也是血浓于水的。
那么这“外甥头,舅家牛”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顾名思义,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外甥的头,舅舅随便可以抚摸,而舅家的牛,外甥可以随便使用。这形容外甥和舅舅的关系比较亲密。
“外甥头”的意思:俗话说:“男不摸头,女不摸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男人的头是不能随便乱摸的,象征着男人的尊严。如果有人随便抚摸某一个人头的话,虽然是熟人关系,你也感觉到很不快的。但是舅舅抚摸就不一样了,心内这舅舅是“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而舅舅除了威严之外,还有疼爱外甥的心。所以这“外甥头”也是这个意思。
“舅家牛”的意思:这耕牛在古代是属于老百姓的宝贝的,而在古时候判定一家人是不起生活的好,就用“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之说。不仅如此,在古代偷牛和随便杀牛都是犯法的,而且还要判重刑。可见这古代的耕牛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这牛比较珍贵,但是这舅家的牛,是可以借给外甥来使用的,这就说明了舅舅和外甥之间关系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是非常的亲密。
“叔嫂房,不同问”的意思:俗语里说“长嫂如母”,其意思是说,叔叔把嫂子当成母亲来对待,而这也说明叔叔和嫂子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是来说,这男女有别,叔嫂之间的关系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行的,也是为了避嫌。因此这“叔嫂房,不同问”恰恰的说明了这个意思。
也正是因为这“叔嫂房,不同问”的俗语,我们这里发生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我们村里有兄弟两人,哥哥在外地打工,而小树子则是光棍,就和嫂子在家种地。
说起这小叔叔,他的脑瓜是有一些问题的,要不然不可能打了光棍。因此这哥嫂俩对这弟弟也是格外的关爱,为了帮助叔叔,嫂子就和小叔子就在家里,一起干农活。
但是这农村里面,一些“多管闲事”的人还是很多的。而这些人认为,哥哥独自一个人外出打工,这叔叔和嫂子两个人之间过于亲密,于是露出了一些风言风语的传言来。
而这传闻很快就传到哥哥的耳朵里了,虽然这哥哥是不相信这件事情的,而且这嫂子和叔叔也没有做什么。但是这人的谣言是很严重的,无奈之下哥哥只好回家,让自己的弟弟不再跟着自己家了。
所以来说,这上面的事情也说明了,这叔嫂之间的关系,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一是可以避免别人说闲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二是可以和哥哥增加感情,毕竟这事情传言多了,对两兄弟是很不利的,因此这“叔嫂房,不同问”恰恰也是这个意思。
综上所述:其实这句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包含了生活中的一些大道理。同样是自己的亲人,作为外甥和舅舅,他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亲密的;而作为叔叔和嫂子之间的关系,要刻意的保持距离为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亲人之间的长久关系,如果这句俗语中,有一句不适合,就会导致一些村里人的流言蜚语的。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说得是舅舅和外甥之间亲近的关系,以及小叔和嫂子相处是要避讳的。我觉得这句话在今天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外甥头,舅家牛,为什么这么说?
在农村有“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这样一句话,它的含义是,“如果子女在家中不孝母亲,会遭天上雷打;地上舅舅会第一个去教训他。”从字面上强调了舅舅的重要性。
因为,舅舅是母亲娘家的兄弟,是娘家最有分量的人,和“娘亲舅大”都形容的是和舅舅的亲密程度和权威性,体现了人们对舅舅的敬畏心。一般外甥的大事,舅舅必须得出席。
特别在农村,外甥结婚,舅舅都要做上席,吃饭的时候,舅舅不动筷子别人是不能先用饭的。
外甥尊重舅舅,舅舅疼爱外甥。以前农村有种说法是小孩子的头不能摸,因为孩子小没发育好,家里大人一般不会让外人随便摸,但孩子舅舅是个例外,因为舅舅摸外甥头意味着是对孩子的疼爱祝福。是舅舅对外甥的宠爱,是真情流露。
农耕时代,牛是主要劳动力,是家家户户的宝,“舅家牛”在这句话里起修饰作用,进一步体现了舅舅和外甥关系的亲近程度。
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的出处《金瓶梅》二五回: “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叔嫂 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 管得?”潘金莲和王婆害死武大郎后,别人问她怕不怕武松回来找她算账,她就说了这番话,意思是,小叔不可以管嫂子的事,更不能去问。
旧时代,叔嫂不通问,指得是,小叔对嫂子有不惯的地方,或者有求于嫂子时,是不可以直接指责或找嫂子提要求的。要通过哥哥去向嫂子传达才行。
嫂子对于小叔,也是一样的,有什么问题,要通过丈夫传达给小叔子。封建时代,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对丈夫和哥哥给予足够的尊重,也有避嫌的意思。
现在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指避嫌
农村还有一句老俗话说的是;‘’宁在公公的腿上坐,不从大伯子面前过”。大概意思是作为女人,宁愿亲近长辈,对血气方刚的年轻平辈,大伯子、小叔子则要避嫌。话说回来,过去的儿媳妇受三从四德的影响,见到公公都要毕恭毕敬,“宁在公公的腿上坐”,在这里用夸张的说法,强调叔嫂之间不要弄得瓜田李下,让人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农村关于生活中的一些俗语,虽然用词看似粗俗夸张,却比那些诗词歌赋通俗易懂,也更接地气。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和做人的道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俗语,至今还流传在人们口中的原因。值得年轻人遵守和传承!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你好,我是山农村民笑哈哈,很高兴为你解答。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山农的回答是有道理的,那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人们讲究长幼有序,讲孝道,重礼仪。舅舅虽是外姓,但他作为母亲的哥哥,就代表了母亲,有权教导外甥。有些地方的风俗,外甥女出嫁的时候,都需要舅舅背她出阁上轿,可见舅舅与外甥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
可”外甥头,舅家牛“有什么关系呢?
“外甥头”古时候,人们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身体不可随意触碰,随意伤害。但舅舅作为母亲的哥哥,母亲为天,10月怀胎分娩之情,养育教导之恩。这些都是作为子女必须铭记在心的,舅舅可代表母亲,由于他是男子,也有“长兄为父”的意味。所以舅舅抚摸外甥的头,那是一种关怀,一种爱的表达。
“舅家牛“,牛是无论在是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耕牛作为家里的重要劳动力,是家里的宝。要与牛养成高度的默契,让它心甘情愿的为家里劳作,定是要真心相待的。
”外甥头,舅家牛“其实就是表述,外甥与舅舅的关系,舅舅把外甥当作家里最重要的牛一样来关心、爱护。
”叔嫂房,不同问“,男女授受不亲,到如此开放的现代,也需要大家注意,何况是古代的封建时期。小叔是丈夫的兄弟,嫂嫂嫁进门,就是长辈,对待长辈,需谦逊有礼,尊敬有加。同住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必须保持男女相处之道。因此,叔嫂之间,尽量避免单独相处,有事商谈,也不可在私下无人之地,无人之时。首当避嫌,这是最重要的礼仪。不然是会受到家族的惩罚,女子会被休弃或者进猪笼的。比如:潘金莲,本该恪守妇道与武大相亲相爱一生,却想着勾搭小叔武松。武松为人刚直,不愿与染,才有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荒唐之事。武松怒杀潘金莲,潘金莲受此结局也是她不守妇道的咎由自取。所以,”叔嫂房,不同问“,这个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山农对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的解答,地区不同,对民俗的理解不同,如有不同答案,欢迎大家留言。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这两句俗语,其意思确实涉及甥舅关系和叔嫂关系。但其具体意思,人们常常把“头”解释为“摸头”“拍头”,是”舅舅摸外甥头”或“舅舅拍外甥头”;把“牛”解释为“借牛”,是“外甥借舅家牛”。姓之初感觉,有些望文生义、句理不通。
窃以为,在方言俗语中, “XX头”是一种格式语,如“二婚头”“倔把头”等等。其中的 “头”是词尾,无实际意义。通常作“作为XX” 或 “XXXX的人” 来解释。本句中“外甥头”,意思应是“作为外甥,…… ” 。句中的“牛”,应当理解为 “似牛”“如牛”一一“(干起活来)象一头牛”或“象牛一样(干活)”。因为“外甥”是实实在在的,而舅舅家的“牛”也许不存在。亦即“舅舅家虽没养牛” 但有“干起活来象牛一样卖力的外甥” 。
之所以这样理解这句俗语,还在于一一
过去,家户劳作,请人帮工是很普遍的事。而请人做活,得别人能够且愿意腾出时间,而且请来的人用多大心、出多大力完全取决于帮(换)工或还工的人。因为甥舅关系绝对非同一般,舅家活路上手时当用人,一旦舅舅开口,作外甥的必当放下自己手上的事情去为舅家赶活,并且不分甥家舅家权当自家(象牛一样)尽心尽力地劳作。一一这,或当是“作为外甥,在娘舅家(就得)像牛一样”的缘故吧!
以上是姓之初个人见解,欢迎在回复区探讨,诚请指正。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俗话说的好:“娘亲有舅,爹亲有叔”,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非常注重这个亲戚和辈分关系,不管是年龄多大,只要辈分在那放着,必须有规有矩的行礼尊称,而今天说的这句俗语,就是关于这个亲戚关系的一些说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外甥头,舅家牛”,这是农村以前对外甥和舅舅关系的一个说法,舅舅是母亲的兄弟,也是我们的至亲,虽然和我们不是一个姓,但是身上留着和母亲同样的血液,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所以舅舅虽然属于外戚,但是地位一直很高,在我们这里也有娘亲舅大的说法,外甥结婚舅舅是必须要坐上席的,谁都能得罪,这个舅舅可是万般得罪不起的!
而说到这个“外甥头,舅家牛”,不得不提古代那时候牛的重要性,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古时候农业生产科技不发达,农耕播种全靠牛马,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用外甥的头和舅舅家的牛做了一个对比,主要是为了体现舅舅和外甥关系的重要性。
“叔嫂房,不同问”,我们大家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尤其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属,该有的忌讳必须要注意,不然处理不好关系就特别容易造成矛盾。这句话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叔嫂如果同房的话,不要过于攀扯闲谈,传出去容易让大家产生误会。
类似的还有“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都是古人关于家庭关系,总结的一些名言忌讳,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家庭产生矛盾,虽然看着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细细品味下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关于“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俗语老话,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要我说,农村俗语这池水深了去了!它包罗万象,深不可测。
“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农村俗语不仅描述了人间亲情,还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外甥头,舅家牛”说的就是舅舅与外甥之间的亲情关系非比寻常。一般来说,女人出嫁以后,娘家兄弟就是自己的靠山和腰杆。在夫家受了委屈也好,有娘家兄弟做主,就是不一样。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娘家兄弟为自己的姐妹做主,那些本来犯浑的丈夫就变老实了!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就是他舅舅的外甥,娘家兄弟也会倍加关怀的。舅舅会对外甥格外呵护。“摸摸外甥头,舅舅抖一抖”说的就是舅舅见了外甥的那种不由自主的欣喜和关爱,就像对待自己家里的耕牛那样。
之所以把外甥头比作了舅家牛,那是因为古代农耕社会中,牛是一个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这样比喻更可见外甥在舅舅心目中的位置。
前不久看到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和父亲离婚以后,就回到了姥姥家,父亲从来不管她,后来母亲也去世了,未成家的舅舅就担起了抚养小男孩的责任!故事感动了好多好多的人们。
“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说的是小叔子与嫂嫂之间相处,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字面意思是说,小叔给嫂嫂同住一个屋檐下,尽量不要单独两个人待在一起,否则就会惹闲话。其实这句话更广义地还指大伯子与兄弟媳妇之间更应该注意相处的距离。
这里还流行一句“小叔子就嫂嫂,好比割草草”,说的就是年龄小的兄弟可以和嫂子自由一些,而如果是年龄大的大伯子跟兄弟媳妇相处,那相处起来就更外格外的小心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孤男寡女在一起,说不定会闹出一些事来,更会引出什么闲话来。
这两句俗语凑在一起,更加强调了出嫁妇女与娘家兄弟之前相处的亲情和放松,而与夫家兄弟相处就需要技巧,注意方式方法了!即使在现代社会,不再有男女授受不清这些老话约束,但基本的男女有别这样的伦理还是应该注意的。所以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您觉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