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现在进去农历的十二月份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进入春节了。在2019年的时间里,玉米价格也经历了下滑~涨价~再下滑的局面,总体来说今年的玉米价格还是不好的,全国主产区的玉米价格在0.9元一斤左右,特别是北方的一些玉米产区,甚至跌落了0.85元一斤。而进入年底后,随着玉米的大量售卖很可能出现玉米价格的下滑。

但是来说,由于今年的玉米价格不断下滑,很多粮农为了等待玉米价格的上涨,就特意延缓了玉米的出售进度,或等到春节过后再卖。那么现在北方地区的玉米余粮还不少,在年后,玉米的价格会不会上涨呢,能否涨到1.2元一斤?李子来回答。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今日玉米的价格,根据统计,12月27日全国玉米的价格在1789元一吨,较昨日下跌9元一吨。从全国30个玉米主产省份来看,今日有11个省份出现上涨,有15个省份出现下跌,另外还有 3省保持平稳。

而今日玉米价格最高的省份是云南,其价格是2152元一吨,较昨日下跌42元一吨,较上周下跌55元一吨。而今日玉米价格最低的省份是黑龙江省,现在已经跌破1700元,在1684元一吨。较昨日下跌37元一吨,较上周下跌69元一吨。这如此低的价格,导致很多卖粮农民出现了惜售的情况,而现在北方地区的余粮还是不少的,对此我们一起统计一下。

根据相关数机构发布数据统计来看:截止到12月初,北方地区的东北玉米出售进度大概在16%左右,而华北地区在26%左右。而从北方这几个玉米主产省来看,其中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地累计新玉米产量1520万吨,同比减少了500多万吨。这玉米的销售量相比去年,确实下降了很多。

那么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的原因是玉米下游终端市场需求还是比较低迷,无论是养殖业,还是淀粉加工业,对今年玉米的需求呈下降趋势。再加上外来到港的玉米价格不断走低,这就拖累了玉米价格的上涨。因此农民看到玉米价格的持续低落,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对现有的玉米进行惜售,导致今年玉米的收购进度有所拉长。

但是笔者认为年后的玉米价格还会出现上涨的势头的:

1,年后养殖业的回升,使得玉米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现在无论是生猪还是牛羊,其存栏相比去年均有下滑。但是随着在明年养殖业的不断恢复,其存栏量也不断的上升,这就使得明年玉米的需求量不断的加大,因此来看在年后,玉米的价格会持续抬头的。

2,根据玉米周期规律来看,明年的5~8月份是玉米价格的高点。

玉米行情在一年中也分为淡季和旺季的,而玉米价格出现的旺季是在新粮还没有下来,而老粮又缺少的时候。而历年的这个时候,也是5~8月份,此时的玉米价格也是历年中最高的。

3,年后一些玉米加工企业不断开工。在过年以后,一些玉米加工企业为了生产,因此就在年后进行提价收购玉米,而这样就导致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综上所述

虽然从现在来看,玉米的价格呈低迷状态。这是因为在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卖粮农民为了把手里的玉米进行变现导致的玉米价格下跌。而在过年以后,因为各种原因,使得年后的玉米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玉米的价格会出现上涨的可能。而笔者预计在明年的新玉米和老玉米交替的那段时间,玉米价格上涨到1.2元可以可能达到的。

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春节临近,关于玉米上涨这个问题,按照以往的经历,小幅度上涨是有可能的, 但基本上保持稳定。

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今天已是腊月初二了,进了腊月门,离近就近了,可是确实如题主所说,北方地区玉米还有不少没有卖,尤其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目前只销售了大约3成,还有大量余粮没卖。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年后的玉米价格会是啥样呢?凭经验来看,春节过后玉米价格肯定会有一波上涨,只是上涨的早和晚的问题,从今年的情况分析,过了年之后玉米价格仍然会上涨,只是会有所延迟,可能会推迟到4月份才会起涨。

首先说说为啥年前涨不了、年后会涨?

主要原因是春节前还有20几天的时间,再去掉春节放假1周左右,实际收粮的时候也就3周左右,现在正是年末资金紧张时期,农民需要还贷款,需要过年买这买那,玉米产区的农民只能年前卖粮,导致粮食上量多,压力大。再加上在元旦前后玉米定向销售、地方性储备玉米拍卖等活动,也会给玉米市场带来压力,所以年前价格很难上涨。

截12月27日,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1940元/吨,北方市场部分企业出现上涨,其中山东地区的山东福宽、希灯聊城生物、临清金玉米、山东米能等4个企业上调收购价格0.5分,收购价分别为每斤0.972元、0.995元、0.939元、0.980元;华北地区只有鲁洲河南每斤上涨5厘,0.950元/斤;同时,山东有潍坊盛泰、天力药业、寿光金玉米、寿光晨鸣滨州金汇等5家企业下调0.2-0.7分,收购价分别为每斤0.975元、0.976元、0.962元等。

东北地区5家企业上调收购价格,嘉吉生化上涨1.5分,0.850元/斤;通辽开鲁玉王上涨0.5厘,0.855元/斤;黑龙江伊品生物上涨1分,0.830元/斤;呼伦贝尔东北埠丰上涨2分,0.830元/斤;黑龙江新和成上涨0.2分,收购价0.821元/斤。

从上面的价格调整情况看,虽然近两天走势偏强,应是目前价格过低的个别调整,但是上涨不会有持续性,后期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至于春节之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大部分玉米在年前售出,再加上各级储备轮换收储、各个玉米深加工企业上半年备货等因素,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猪产能从10月开始触底反弹,预计春节后恢复的速度会加快,也会增加一部分饲料玉米的销费,多因素叠加,春节后玉米价格一定会上涨。

接着再说说为啥今年节后上涨会延迟?

主要就是年前玉米销量不容乐观,现在卖出1/3左右,到春节仅有3周左右的卖粮时间,受南方销区玉米走货慢的影响,年前销量低于去年同期的可能性大,这样年后玉米余粮剩余量大,在明年春耕之前还要有一个卖粮高峰出现,这样预计明年2、3月份价格起不来,玉米上涨的时间推迟到4月份的可能性大。

综合上面的分析,年后玉米价格会上涨,只是在上涨的时间上会有所推迟,至于上涨的空间,个人预测全国平均玉米价格达到2100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当前已进入腊月,年前玉米市场活跃的时间只有20天左右,按照以往的情况,过了小年之后,玉米市场会进入平静时期,产销活跃度会明显降低。从近期的收购进度来看,基层农户惜售心理有所松动,12月15日时主产区累计收购2876万吨玉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01万吨,而到了12月20日玉米累计收购量为3259万吨,同比减少399万吨。5天玉米的收购量为383万吨,日均收购量为76.6万吨,而在上一个收购周期,5天时间累计收购玉米339万吨,日均收购量为67.8万吨。由于需求企业年前备货,加上主产区“地趴粮”出售接近尾声,近期玉米价格有止跌企稳的迹象,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为0.82—0.87元/斤,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为0.91—1.02元/斤。春节临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玉米价格能否上涨?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主产区基层农户售粮高峰期推迟,年后集中售粮,玉米价格存在下行压力

从近期的秋粮收购进度来看,主产区售粮进度是比去年慢不少的,粮源由农户转移至贸易商手中的数量还不足30%,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天气因素,导致玉米采收推迟;另一方面是基层农户惜售心理较为明显,大部分农民依然想把玉米留在年后再卖。将近70%的玉米还在农民手中,年后准备春耕时,农民售粮心态会发生变化,一旦出现集中售粮,粮贩在收粮时会存在压价现象,同时玉米深加工企业看到厂门口到货量明显增多,也会通过下调收购价来缓解压力,无形中会使得玉米价格出现下跌。在今年年初时,主产区玉米价格持续弱势运行,多地收购价在0.8元/斤附近徘徊,最后在黑龙江30万玉米收储和304万吨托市收购的刺激下,玉米价格才逐步走出低谷。

二、玉米饲料需求有望回暖,对后期玉米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进入腊月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并没有走出持续上涨行情,一方面是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市场上可出栏猪源增多,使得猪价“稳中有降”。随着生猪存栏量不断回升,玉米饲料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后期补栏复养不断增多,饲企采购玉米的数量也会增多,局部地区玉米价格有上涨的动力。当前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需求量波动幅度不大,值得期待的是玉米饲料需求,毕竟这一渠道占据整个玉米消费量的60%以上,玉米饲料需求回暖后,玉米价格会迎来上涨行情,这也是当下很多农民惜售的理由之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玉米饲料需求究竟能够回暖多少,后期还得看实际情况,如果饲企采购量不达预期,那么玉米价格上涨的幅度也不会很大。

三、低价进口玉米陆续到港,后期进口量有望继续增长,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一定利空

2019年1—11月份,玉米累计进口量为406万吨,成交金额为60.97亿元,成交均价为0.75元/斤,与2018年同期相比,进口量、成交金额分别增长了30.6%和36.4%。2019年玉米进口量增长了三成以上,这些低价成交的玉米,后期会陆续达到我国相关港口,同时2020年玉米进口量有望进一步增长,因为多项商品进口关税下调,使得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更为明显。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2020年一季度乌克兰玉米的期价为1760元/吨,与山东地区的玉米价格相比,价格低了150元/吨以上,这也使得后期国内玉米价格涨幅有限,内外价格差一旦明显扩大,只会增加玉米进口量,好在进口玉米受关税进口配额的限制,使得进口玉米影响力有限。

四、后期玉米价格总体涨幅有限,农民售粮节奏需合理把握

前期本人专门写了一篇图文,关于农民如何把握出售玉米的时机问题,个人认为可以遵循“334”法则,新粮上量初期,出售30%的粮源,年底需求企业备货再出售30%的粮源,年后3月下旬至4月中旬,再将剩余40%的粮源进行变现。之所以这么操作,也是因为这三个时间节点时,玉米价格表现的相对较好,会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不过对于后期的玉米价格,农民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对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说,玉米价格持续高于1元/斤时,企业亏损的概率就明显加大,企业想要持续经营下去,就不会明显提价收购,这也使得玉米价格上涨乏力。还有就是市场上玉米粮源供应相对充足,新季粮源加上临储玉米供应量相对充足,另外玉米替代品供应量同样充足,这也是当前玉米价格偏低的主要因素。

总之,当前主产区70%以上的粮源还在基层农户手里,这对于年后的市场行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毕竟年后的消费市场并不会明显增加,而市场供应量大幅度增多时,玉米价格会存在着一定的下行压力,至少上涨压力较大。当然种粮成本在那里,主产区玉米价格一旦跌破0.8元/斤,很多农民会存在明显的惜售,对于玉米价格会有一定的支撑。总体上来看,玉米作为粮食作物和基础的加工原料,其性质就决定着其价格上涨乏力,特别是对东北主产区来说,玉米价格想要突破1元/斤难度很大,因此农民在卖粮时,不宜盲目囤粮惜售,择机变现是比较稳妥的方式。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春节临近,北方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玉米价格是否会上涨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量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往后的玉米行情不容乐观,价位在一个区间内震荡调整。比如全国玉米价格(均价)从每斤1.0元回落至今,14--15%含水量的玉米价格每斤在0.96--0.98元之间震荡调整。始终没有往上突破,但也没有跌破前期的谷底位置。

华北当地的玉米价格已回落至年初的价位,难免让人心生疑虑,怎么好好的玉米行情现如今怎么一直徘徊状态呢?

其实玉米的供需行情才是制约玉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供应至市场的玉米量大所以价格快速回落。根据玉米回落的时间,9--10月份正是全国各地玉米的丰收季节,使得秋季以来供应至市场的玉米量大大增加,缓解了各地玉米供应的紧张局面,所以价位持续回落。

截止12月初,编者在基层玉米种植农户的实际卖粮情况了解到,华北各地的农户玉米出售进度达2成左右,售粮的进度基本与往年同期相持平,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玉米出售进度达2成可以说是比较快的。

另外,玉米价位低的另一原因。终端的玉米需求量有所疲软的迹象。

下游的玉米需求是刺激玉米价位上调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以养殖业为主的饲料需求,还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附加值副产品对玉米的需求量均在大幅度降低。实际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大幅度降低,60的开工率算是不错的,所以对实际的对拉动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第三,年进口玉米的渠道增加、规模增加,进一步压低了本地玉米价位。

虽然进口玉米才四五百万吨,占玉米整体消费需求的2.5%左右,可实际的到港玉米价格更低,制约了本地玉米价位上调。华南一些玉米进口港实际的玉米进口价才1850元/吨,较本地玉米价格每吨低100元左右,假如有进口玉米到港,纷纷购进国外玉米,对本地玉米的购买量降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本地玉米价格。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春节越来越近,北方地区玉米余粮还有不少,年后的玉米价格会不会上涨?

针对发问,说说个人看法与众友分享。 一,玉米,俗称苞谷,苞米。 我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州下辖八县三市,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师部在伊犁州伊宁市。 二,伊犁州各县,兵团每年所种玉米,其面积,产量占比要超过全疆玉米,产量一半多以上。 每年进入10月份是玉米收获期,2019年这边秋季干燥,收割玉米,晾晒老天帮了大忙。 说到价格刚收获时,一公斤(两斤)价在1.20元到1.40元左右,过了不到一月,价位略有上升,每公斤在1.50元。 三,元旦前后,至今,玉米停收了,不见收购信息。 在有十多天,就是春节了,估计这段时间不会有什么信息了。 由上,春节过后,人们有开始忙备耕,春耕了,玉米有无上涨的希望,现在无法准确预判。 目前,农民手中还有大量的玉米存储,希望年后有个较好的价位。 现在是市场经济,对农民来说也是摸石头过河,种粮也是碰运气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