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今天是12月16 日,还有半个月就进入2020年了,此时一些新的“万年历”也已经出炉了。我们这里的农村人有一个习惯,都是在新年到来的时候,去购买一本新的“万年历”来看一下,顺势查看一下今年的运程。这不在农村里的老父亲就让我回家时候,买回一本“万年历”以方便查询。
等我把“万年历”买回家后,由于好奇自己就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却发现在2020年有两个立春,我们那里叫做“打春”。原来是农历的2020年(即是鼠年)居然是“双春年”,顿时我也是很好奇:这一年两次立春,有什么说法吗?
2020年的“双春年”都是什么时候?“双春年”的意思是,在一年之中发生两次立春。在有“双春年”后,当然也有“无春年”,而“无春年”的意思则是一年中没有一次立春的出现。
而我刚刚去查了一下日历,在2020年(农历鼠年)确实有两次立春,一次是农历的正月十一日,而另一次则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二日。即是一个立春在农历鼠年的月初,而另一个立春则是在农历鼠年的月底。但是按照农历的算法,农历一年是360天,为什么会出现“双春年”现象呢?
为什么会出现“双春年”的现象呢?世界的日历都是按照阳历来记录时间的,而阳历则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一周是365天、是12个月、也是一年。而这阳历365天是非常固定的。而阴历则是按照月亮的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即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而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因此古人们通常称这种历法为阴历。但是这十二个阴历月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
而我国的历法却是阴历和阳历相结合的阴阳历。但是来说,这阴历和阳历是有时间差的,古人们为了解决着时间差问题,则增设了阴历闰月的方式来解决阴阳历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下一年中有13个月的现象,而2020年(农历鼠年)就有了两个立春,即是“双春年”。
一年两次立春,有什么说法呢按照农村老俗话的说法:“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这意思是说,如果在某一年中遇到两个立春,那么在这一年结婚时非常吉利的。如果某一年中没有出现两个立春,而这一年就是“寡妇年”。而寡妇大家也是比较好理解的,指的是在古代没了丈夫的女人,而这女人一辈子是守寡的。所以根据古人的说法,在“双春年”结婚时非常吉利的,而在“无春年”结婚不是很吉利的。
但是“千里一俗语”,我国面积这么大,而各地的风俗人情又不同,因此也就出现了另一句俗语,按照一些地方俗语的说法是:在“双春年”是有二度春的含义,就是结婚两次的意思,按照古人的说法也是不宜结婚的。但是笔者认为,这“双春年”和“无春年”都是阳历和阴历之间是古人们根据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平衡,而人为安排的结果,这个结婚的事情是无关的,所以人们也不要在纠结了,只要两个人感情好,什么时候都是“双春年”的。
总上来说通过上述分析来看,在2020年(农历的鼠年)确实出现了“双春年”的现象。而这“双春年”也是古人们的人为决定的,而和是否能结婚的问题是没有任何瓜葛的。所以来说,我们在研究农村俗语的时候,一定要以科学的方法来解读最好。
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有人说: “一年两立春,豆子贵如金” ,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2020年即将到来,翻看日历产能发现,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分别在年 “初一” 和 “年尾” 。一般情况下,正常年份一年会有一个立春,而偏偏2020年有两个立春,这无疑中让人更加深思熟虑。
根据编者了解到、掌握的知识是,这里所说的一年有两立春,并不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阳历,而是农历日子。农历每19个年头里,有7年没有立春,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
为什么一年会有两个立春呢,这是很早时期古人根据农历、节气以及调整寒暑所做的变化。就是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上7个闰年。在这19个年头里7年没有立春的,7年是双立春,5年是单立春。单立春就是一年只有一个立春节气。无立春就是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有人介绍说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就是俗称的甲申年,而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则称之为”无春”年、“寡春”,也称“寡年”,引申为“寡妇年”。
在农村老人的眼里,一年中“双立春”天气的出现是有节气以及天气的变化。根据农村老人掌握的农村谚语了解到:双立春,一年中冬季的天气并不会太高冷,往往是人们口中俗称的“暖冬”天气。以实际的情况就是截止2019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以往年份此时的天气是寒冷大雪交加的日子,可此时天气还处于下雨的天气。这就是上述所说的 “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 的说法。
同时,农村老人还介绍说:“双立春”的天气存在,往往一年中的降雨量不高。截止12月16日,从深秋季节以及初入入冬的天气分析,此时的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一个暖冬一个降水少能直接能够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可以说直接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的生产是各方面综合运用的结果,比如天气、温度、降水、肥水管理、品种、土壤等因素。而降水不足可以说农作物容易因干旱程度加剧产量减少,这就是所提到的“ 一年两立春,豆子贵如金 ”的说法。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时间过得很快,还有40天就要到2020年了!
2020年立春是2月4号,正月十一,到了2021年立春是2月3号,阴历2020年腊月二十二,所以2020年有两个立春,也就是我们农村常说的“双春年”。
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就是说在无春年结婚不太好,所以呢只要碰到没有立春的农历年则被称之为“无春年”,“寡妇年”。
农历没有立春的年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年景,俗话说的“寡妇年,倒春寒”这样的年景,很容易出现倒春寒的天气情况,给农业丰收带来很严重的损害。
“春天”是万物复苏,繁衍生息的季节,如果当年农历没有立春节气,那么在有些地方的民间认为这样的年景不太好,不适合婚姻嫁娶,所以在无春年,很多农村的结婚都比较少。
“双”是大数,逢双见喜,新人婚姻嫁娶喜欢“成双成对”,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幸福美满,老一辈都会请人算好适合结婚的好日子,一般都会挑有立春的年景选择成婚,寓意好运,美满。有些地方的风俗认为双春年结婚,新人能够和谐美满,多子多福。但有些地方有很相反,认为一年有两个立春,结婚则不是很好,主要春有“二度春”的含义,认为这样的年景结婚则会离婚,婚姻不美满。
一年有两个立春主要是历法的不同而出现的情况,我们有两种历法,阳历和农历,在农村主要的婚姻嫁娶,红白喜事,生日都会选择阴历作为好日子。阳历是按照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有分为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安排农业生产生活。而阴历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制定的,阴阳历的月份天数不一样,每年十二个月相差十一天,为了解决阴阳历出现的时间差,农历每四年将会有一个“闰月”出现。每年当太阳运行到黄经315°,既到了立春节气,每年立春节气固定是2月4号或者5号,由于阴阳历历法的不同,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所以在农历年立春的日子都不固定,有时偏早,可能出现在年前或者出现在年后,有的年份就会没有立春,而有的年份就会出现“双春”的情况。
“双春年”在民间的一些说法,不过是一些美好的寓意,也是农村人希望过上美好生活的祝愿!
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双春年”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按照农历的一年来计算有两个“立春”节气,很显然2020年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双春年”,算是很好的一个兆头,算是正儿八经的“新年新气象”了,我在这里预祝朋友们在2020年心想事成。
1、第一个“立春”节气是在阳历的2020年2与4日,也就是在农历的正月十一里面,由于今年说实话过年比较早,在1月下旬就是新年了,所以很显然“立春”节气是有两个的存在。
2、我在老家里面也听说过这样的一种说法,所谓“双唇年”也有一个很好的寓意,咱们传统文化里面讲究的是“好事成双”、“双喜临门”,这样一来的话,到了年初和年底必然在农村里面结婚的青年是很多的,看来今年又要多随几个“份子钱”了。
3、第二个“立春”节气是在阳历的2021年的1月3日,在农历的腊月廿二,就单从这个农历的天数来看,差3天时间也就是在阳历一整年里面出现了“双春年”,那么这样一来在农历天数一年当中出现也似乎是一种必然现象了。
4、那么在这个年底出现“立春”的话,这样一来结婚的年轻人想必也是非常多的,不但是在过年时候,并且在明年年底的时候“随份子钱”也是必然存在的了。
5、那么和“双春年”相比较最为明显的就是“寡妇年”,所谓一年按照农历来计算是没有“立春”节气的,所以在农村里面就有“寡妇年,多倒春寒”现象发生的说法,很明显在2019年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在我甘肃农村老家里面早春时候,到苹果树开花准备结果的阶段出现了“倒春寒”,不过影响不是很大,我在这里所说的是产量的提升,但是质量的话,没有提升上去,导致今年的苹果价格普遍开始走低了。
总结2020年出现“双春年”,是很好的自然规律,那么在明年按照我家的苹果树来看是一个“小年”,所以明年的质量和价格是很令人期待的了。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2020年是双春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庄春年是一个好运连连的一个年景,可以说也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年景,因此人们都盼着这样的好年轻。
双春年就是在阴历年当中有两次立春的日子,立春在我们这边也叫打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个节气,立春的节气到来预示着天气慢慢的变暖,春天也就开始了。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按照我国的农历来制定的日子,时间是不固定的,主要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确定的24节气哪天到来。对于双春年就是指的第1个立春是在正月份,第2个立春就会在腊月份2020年正月十一,为2020年的第1个立春的日子,到了腊月22是年末第2个立春的日子。也就是说2020年有两个立春的日子,因此被称作双春年。双春年的形成一般是因为闰月造成的,2020年闰4月也就是2020年,农历4月有两个,因此延长了2020年,农历年的天数达到了384天,比以往的365天要多一个月。双春年在农村来说是比较好的一个年景,一般在,双春年里好多年轻人喜欢结婚,似乎有两个春天就像阳气上升的年年份。但在一些地方,也不喜欢在双春年里结婚,似乎有一种有二春的说法,也就是寓意不是太好。其实结婚每年都有人,并不是说选择在哪一个年龄才去结婚,双春年和单春年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双春年的农历,月数比单春年要多一年一个月。当然还存在着没有立春日子的年份儿,对于没有立春的年份叫做无春年,也叫滑年。对于这样的年景在农村又叫做寡妇年,所以一般不是在没有立春的年景结婚的。其实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是因为闰月造成的,也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差距,以至于是闰月来弥补阳历和阴历之间时间差越来越长的状况。总之,对于2020年是一个双春年可以说明年应该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份,明年人们的生活应该会更好。对于双春年人们喜欢在这个年龄结婚,所以明年结婚的人非常的多,希望他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不希望有第二春的发生。2020年是“双春年”吗?一年两次立春,有啥说法吗?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大家可明白为什么双春后面要加一个年字?双春就双春呗,干嘛还得加个年呢?所以我今天的问题回答要从年字着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农村里,农民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是从种植得来的,种庄稼是农民们唯一解决温饱的一个途径,在农民们心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的时候,所以古代农村立春等于是最大的节日,是农民们眼中的年。
立春是阳历节日,一年两个立春则是指阴历年中两个立春,也就是说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这一整年里会有可能出现两个阳历中的立春,按照过去老人的说法就是两个立春年了。
2020年第一个立春日在年初,农历正月十一日,阳历的2月4号,第二个立春日在年尾,农历的12月22日,阳历2021年的2月3号,春是希望,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因此有春的年龄就是好年景,有两个春的年希望多了一倍,因此又有老话说一年两个春象征着最吉祥如意的年。
实际上2019年等于没有立春,阴历上来看确实如此,去年大年三十立春,而2020年的立春赶在了明年正月十一,因此今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又被称为黑年,黑年里不适合结婚,因为没有春,等于冷,等于没有阳光是黑色的一年,农村老人们不建议这样的年里家中办喜事,因为这样的一年是过去老人们口中的寡妇年。
但现在人们才不在意这些呢,很多逐渐代替过去老人的新老人们说:给它个不论扯着,啥事就没有了,越介意这样那样,越是毛病多,狗屁不论。
今年的二十四节气个节气中的冬至再过几天就来临了,我们山东这里还是温暖如春,网上看到河北朋友说下雪时特别羡慕,今天我们这里也下了,只不过不是期盼中的大雪,而是淅淅沥沥的冬雨,对,就是冬天的雨,说暖冬一点不为过了。
估计明年立春以后定能寒冷些日子,气温已经不淡定了,该冷的时候还暖着,那么该暖的时候就会出现倒春寒,而节气俗语是不是也就不足以说明什么了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